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义利之辩”主流话语的三大误区——让义与利回归各自准确的定位、定义和定性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朋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3,共5页
"义利之辩"的传统主流话语,对于国人有关道义和利益等观念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其存在着对义与利的错误定位、定义和定性等理论缺陷,在其承担了一定的正面社会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思想上的混乱,... "义利之辩"的传统主流话语,对于国人有关道义和利益等观念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其存在着对义与利的错误定位、定义和定性等理论缺陷,在其承担了一定的正面社会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思想上的混乱,产生了不良的文化效应,不利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亟待走出传统误区,让义与利回归各自准确的定位、定义和定性,为有效进行利益整合并形成健康的利益格局,为有力推动社会发展、和谐与进步,开辟正确的理论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定位 定义 定性
下载PDF
朱熹和陈亮“义利之辩”的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瑞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34,共4页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唐、宋之际,出现了重大的变革。一方面,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结构和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新的剥削方式;另一方面,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新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出现,宋朝的上层建筑出现了...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唐、宋之际,出现了重大的变革。一方面,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结构和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新的剥削方式;另一方面,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新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出现,宋朝的上层建筑出现了相应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义利 朱熹 陈亮 重义轻利 官僚士大夫 《朱子语类》 道德修养 启示 义和利
下载PDF
从义利之辩到理欲之辩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国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37,共5页
从义利之辩到理欲之辩杨国荣义利之辩是儒家价值体系中的老问题。孔子而下,不同时代的儒家思想家对义利关系作了种种辩析。作为儒学的传人,理学家同样将义利之辩视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程额曾说:“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从义利之辩到理欲之辩杨国荣义利之辩是儒家价值体系中的老问题。孔子而下,不同时代的儒家思想家对义利关系作了种种辩析。作为儒学的传人,理学家同样将义利之辩视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程额曾说:“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二程集》第120页)由此不难看出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理俗之辩 儒家 价值体系
下载PDF
哲学伦理视角下的宋代义利之辩 被引量:1
4
作者 蒋伟 文美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4,共5页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宋代由于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使得义利问题更加凸显和复杂。宋代义利之辩主要聚焦于情欲问题、理欲问题和公私问题等内容。从本体论的角度重新辩护论证儒家"义以为上"的主导价...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宋代由于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使得义利问题更加凸显和复杂。宋代义利之辩主要聚焦于情欲问题、理欲问题和公私问题等内容。从本体论的角度重新辩护论证儒家"义以为上"的主导价值导向和在与功利思潮的论争中将理论进一步深化是此阶段义利之辩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理欲之辩 功利思潮
下载PDF
度义因民:谋略的适用法则——兼论儒家“义利之辩”的现代转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彩霞 《社科纵横》 2008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中国谋略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由于"不战而能屈人之兵",被逐渐广泛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谋略文化又掀起了新的热潮。正所谓"贤则谋,不肖则欺",谋略的滥用也带来了诸多... 中国谋略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由于"不战而能屈人之兵",被逐渐广泛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谋略文化又掀起了新的热潮。正所谓"贤则谋,不肖则欺",谋略的滥用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政治上玩弄权术、经济上坑蒙拐骗、社会交往中勾心斗角。为避免这些负面影响,先贤早就提出了"度义因民"的权谋适用法则,其中谈论"义"最典型的就是儒家的"义利之辩",但儒家的"义"强调宗法血缘等级制,与当今公平正义的标准有一定距离。为此,我们应弥补传统儒家"义"的缺失,建构符合现代标准的正义内容,将谋略的使用限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谋略文化 义利之辩 度义因民 公平正义
下载PDF
“义利之辩”与两个文明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郑韶 《社会科学》 1985年第11期31-34,9,共5页
义利之辨,是我国古代思想界争论了二千多年而未有定论的理论悬案。其影响所及,令今天的人们也为之思索再三。 古代所谓义,一般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泛指利益。
关键词 义利 义利之 儒家 封建道德 孔子 义利之辩 我国古代 陈亮 义利关系 礼制
下载PDF
义利之辩的反思和新解 被引量:2
7
作者 沈道弘 杨仁蓉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3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本文认为,义利之辩是复盖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性课题,义利平衡是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历史与现实社会中义利两极的倾斜、转换,强调应从义利不相一致的矛盾出发进行反思,从承认对立中去探求解决对立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结合... 本文认为,义利之辩是复盖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性课题,义利平衡是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历史与现实社会中义利两极的倾斜、转换,强调应从义利不相一致的矛盾出发进行反思,从承认对立中去探求解决对立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文章对义利相兼、义利统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义利关系 义与利 利益关系 企业设备 新解 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 反思 企业家
下载PDF
宋代义利之辩与叶适对朱熹的批评——兼论温州商业社会与永嘉学派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梦江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从宋代义利之辩谈起,叙述叶适对朱熹“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批评。兼及南宋温州商业社会产生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和重商思想,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及其重商思想对温州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叶适 朱熹 义利之辩 永嘉学派 重商思想
下载PDF
“义利之辩”对后世作家价值观及人格塑造的影响
9
作者 范春玲 吴中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
"义利之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辩题,从先秦诸子到现当代的文化价值取向,都关涉到这一命题。先秦诸子对于义利之辩,各家虽表述不同,但实际上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阐释了义利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对后世文人产生影响,尤其是儒家的&... "义利之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辩题,从先秦诸子到现当代的文化价值取向,都关涉到这一命题。先秦诸子对于义利之辩,各家虽表述不同,但实际上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阐释了义利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对后世文人产生影响,尤其是儒家的"舍利取义"的思想对于后世文人的人格树造和道德挺立有极大的影响,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境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古代的散文、诗歌、戏剧和小说,以文学的形式表述了丰富的义利取舍的观念和思想。义利之辩不仅影响中国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文论认为,文学是超功利的,只有去除名利之念,才能写出好诗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诸子 古代文论
下载PDF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萍 《前线》 1996年第3期25-27,共3页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上)李萍市场经济的实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打破了人们原有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行为,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另一...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上)李萍市场经济的实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打破了人们原有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行为,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与积极面相伴而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与道德 义利之辩 观点综述 建设理论 道德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道德 互利原则 道德建设
下载PDF
富民思想与义利之辩
11
作者 高力克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富民思想与义利之辩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高力克如果说追求物质丰富的“生产力标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那么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要在转型中国才真正取... 富民思想与义利之辩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高力克如果说追求物质丰富的“生产力标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那么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要在转型中国才真正取得其价值合法性?为什么在西方被归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民思想 义利之辩 经济伦理 马克思主义 经验主义 新社会主义 生产力标准 道德合法性 邓小平 中国启蒙
下载PDF
先秦义利之辩刍议
12
作者 孙传文 赵浩政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4-25,共2页
董仲舒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春秋繁露》)与扬朱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为我"主张,是处理义利矛盾的两种极端方式。前者依明末颜元之见是"老无释空之根……是空寂,是腐儒&qu... 董仲舒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春秋繁露》)与扬朱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为我"主张,是处理义利矛盾的两种极端方式。前者依明末颜元之见是"老无释空之根……是空寂,是腐儒"(《颜习斋言行录》卷下);后者作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在我们生活的这样一个相互作为主体,同时也相互作为对象的世界里,显然也没有理论上得以成立的逻辑,因为谁也不可能永远处于主体的地位。执其两而用其中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方向,颜元改董子之语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卷一)似有一些道理。文章意在思考义利之辩的现实价值,以期对于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提供一些切实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超越对立的逻辑:“义利之辩”之我见
13
作者 张平 《社会科学论坛》 1995年第5期45-49,共5页
“义利之辩”即义和利及其关系问题始终是纠缠中外伦理学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是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上的一根主脉。时至今日,利益原则得以肯认与光大,尤其是市场经济导向的确立更加凸现了个人利己性的价值和意义,随之也出现了令人触目惊... “义利之辩”即义和利及其关系问题始终是纠缠中外伦理学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是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上的一根主脉。时至今日,利益原则得以肯认与光大,尤其是市场经济导向的确立更加凸现了个人利己性的价值和意义,随之也出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道德的社会的负性影响,“义利之辩”再次成为人们的理论兴奋点而沸沸扬扬。义者,应当,符合道义之谓也。利者,利益也,包括私利和公利;而在义和利的特定关系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个人利益 道德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 义和利 社会公利 社会转型 重义轻利 义利 利益原则
下载PDF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下)
14
作者 李萍 《前线》 1996年第4期33-35,共3页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下)李萍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要求这一问题涉及到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怎样相似和不同的地位。毫无疑问,作为经济组织方式,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 新义利之辩──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综述(下)李萍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要求这一问题涉及到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怎样相似和不同的地位。毫无疑问,作为经济组织方式,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确实有其共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与道德 义利之辩 观点综述 建设理论 中华传统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适应市场经济 干部道德建设 优良传统道德
下载PDF
儒墨义利之辩与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
15
作者 萧成勇 《教育科学文摘》 2016年第6期56-57,共2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转型,在批判和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对于传统儒墨两家的义利关系之辩,今天应该如何判断和如何选择?这是有关现代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传统儒家思想中确实富有许多宝贵的道德资源,但...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转型,在批判和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对于传统儒墨两家的义利关系之辩,今天应该如何判断和如何选择?这是有关现代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传统儒家思想中确实富有许多宝贵的道德资源,但墨子墨学的义利观更为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更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道德教育 现代转型 义利之辩 经济与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传统道德文化 传统儒家思想
下载PDF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恩来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9-85,共7页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王恩来一所谓义利观,即人们对求利动机和求利行为的看法,是人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有的学者认为,“义”属于精神的范畴,“利”属于物质的范畴,因而义利关系体现着精...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王恩来一所谓义利观,即人们对求利动机和求利行为的看法,是人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有的学者认为,“义”属于精神的范畴,“利”属于物质的范畴,因而义利关系体现着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其实,这只是问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 义利之辩 传统义利 孔子义利 价值取向 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义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以义利之辩为核心的孟子德育思想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真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4期39-41,共3页
义利之辩发端于孔子。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义利观,重义反利,比孔子更甚。他认为“上下交征利”是天下混乱的原因。孟子的义利观是重“仁义”而轻利,要求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守仁义的道德规范。孟子的义利之辩,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德育思... 义利之辩发端于孔子。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义利观,重义反利,比孔子更甚。他认为“上下交征利”是天下混乱的原因。孟子的义利观是重“仁义”而轻利,要求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守仁义的道德规范。孟子的义利之辩,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德育思想。一、以仁义之端为首的性善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德育思想 义利之辩 道德修养过程 道德修养方法 道德教育 义利 道德规范 德育内容 孝悌
下载PDF
“义”、“利”辨说——关于“义利之辩”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秉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重新认识“义利之辩” ,首先必须尊重“义”和“利”的本来意义 ,并且必须根据文字学的知识从辨析“义”和“利”的本义入手 ,而不应当急于将“义”和“利”当作伦理学的重要范畴并直接在伦理道德领域展开所谓“义利之辩”。今天伦理学... 重新认识“义利之辩” ,首先必须尊重“义”和“利”的本来意义 ,并且必须根据文字学的知识从辨析“义”和“利”的本义入手 ,而不应当急于将“义”和“利”当作伦理学的重要范畴并直接在伦理道德领域展开所谓“义利之辩”。今天伦理学的许多词汇 ,如伦、理、道、德以及义和利等 ,当初并非就一定含有伦理或道德上的解释。甲金文字“义”和“利”的本来意义或最初含义是“杀羊”、“己之威仪”和“以刀断禾”或“用‘刀’犁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文字 象形文字
下载PDF
浅谈解决义利之辩的思维精神
19
作者 谭剑波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6期62-64,共3页
义利之辩是儒家思想讨论的主题之一,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里固有的践履精神处理该讨论必须回应现实矛盾和理论困难的挑战,常常导致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麻烦。在践履精神解决义与利的现实矛盾之外,推定或假设存在一个在“杀身成仁”、“舍... 义利之辩是儒家思想讨论的主题之一,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里固有的践履精神处理该讨论必须回应现实矛盾和理论困难的挑战,常常导致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麻烦。在践履精神解决义与利的现实矛盾之外,推定或假设存在一个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后,仍然能够认同道义、德性等意义和价值的可能性主体条件,以保证人生意义选择的正当性并且建立起必然实现的信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义利之辩 践履精神 认知
下载PDF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詹万生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5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中央教育教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詹万生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义利之辩,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说它常新,...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中央教育教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詹万生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义利之辩,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说它常新,是因为每个时代的争论都有它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辩 义利 思想史 中国古代 当代青少年 重义轻利 物质利益关系 义利并重 道德原则 董仲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