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流动儿童:“课桌”外的义务教育补偿及立法展望
被引量:
2
1
作者
韩世强
陈秀君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3-46,共4页
由于流动儿童与城市居住儿童在身份卑尊、学业条件、家庭支持和课余辅导等方面的明显落差,仅仅靠提供"同一张课桌"还不足以消除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种种不平等。由此,着眼于"课桌"外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
由于流动儿童与城市居住儿童在身份卑尊、学业条件、家庭支持和课余辅导等方面的明显落差,仅仅靠提供"同一张课桌"还不足以消除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种种不平等。由此,着眼于"课桌"外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及其立法完善已经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补偿
立法展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义务教育补偿:教育正义的现实呼唤
2
作者
廖茂忠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对处境不利群体利益的关注。教育正义以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为基础,超越了机会均等,主张一切最基本的教育利益或教育资源都要平等地分配,而且必须满足所有处境不利者的最大利益。因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对处境不利群体利益的关注。教育正义以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为基础,超越了机会均等,主张一切最基本的教育利益或教育资源都要平等地分配,而且必须满足所有处境不利者的最大利益。因此,义务教育补偿是教育公正的现实要求,是社会和教育的自我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补偿
教育
正义
平等原则
差异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的理论回应与社会支持的探析
3
作者
蔡文伯
赵芸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3-70,共8页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下,我国的教育也带着强烈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色,城乡间教育差距不断加深。为了提高我国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间的差距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面向...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下,我国的教育也带着强烈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色,城乡间教育差距不断加深。为了提高我国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间的差距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面向农村实施了一系列的补偿政策。本文试从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社会支持为切入点,探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期望找到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的问题之所在,为今后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补偿
理论回应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价值及法律性质界定
被引量:
7
4
作者
韩世强
袁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0-235,共6页
现行《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同等的免费"课桌"。但是,由于流动儿童与城市户籍儿童在占有教育资源方面的明显落差,仅仅靠提供"同一张课桌"还不足以从本质上消除他们之间在受义务教育过...
现行《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同等的免费"课桌"。但是,由于流动儿童与城市户籍儿童在占有教育资源方面的明显落差,仅仅靠提供"同一张课桌"还不足以从本质上消除他们之间在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种种不平等,由此,给予流动儿童"课桌"外的义务教育补偿已经刻不容缓。客观表明,对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补偿,具有实现教育正义、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代际和谐等显性价值。从权益性质角度讲,请求义务教育补偿是公民的一项天然的给付请求权,而"补偿"的给付,则是国家和政府应当积极作为的公民行政受益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补偿
价值
法律性质
原文传递
义务教育补偿促使教育公平走向教育正义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业凤
《理论界》
2007年第4期95-96,共2页
义务教育补偿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处境不利儿童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采取的各种措施或行动的总称。本文从义务教育补偿促使教育公平走向教育正义,是教育正义两原则的具体运用,是教育正义的现实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目前情况下,在我...
义务教育补偿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处境不利儿童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采取的各种措施或行动的总称。本文从义务教育补偿促使教育公平走向教育正义,是教育正义两原则的具体运用,是教育正义的现实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目前情况下,在我国贫困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补偿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补偿
教育
公平
教育
正义
原文传递
贫困对青少年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兼论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政策补偿
被引量:
3
6
作者
方超
《兰州学刊》
CSSCI
2022年第12期119-130,共12页
如何切断家庭经济文化背景、校外教育支出水平与青少年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因果链条已成为实现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贫困对于青少年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利用均值分...
如何切断家庭经济文化背景、校外教育支出水平与青少年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因果链条已成为实现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贫困对于青少年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利用均值分析和t检验发现非贫困家庭青少年的课外补习参与率和校外教育支出水平高于贫困家庭,显示出校外教育支出对于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阶层依附性;(2)利用Probit二值选择模型发现,非贫困家庭青少年的课外补习参与率比贫困家庭青少年高出11.9个百分点;(3)普通最小二乘法则进一步揭示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支出的挤入关系,而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教育期望及公立学校性质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支出水平影响显著,但影响效应在贫困—非贫困家庭之间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增强教育财政投入、改革财政补偿方式、纳入社会保障等方式,提出义务教育政策补偿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家庭
青少年
教育
支出
义务教育
政策
补偿
人力资本投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儿童:“课桌”外的义务教育补偿及立法展望
被引量:
2
1
作者
韩世强
陈秀君
机构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3-46,共4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合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08CGYD091)
文摘
由于流动儿童与城市居住儿童在身份卑尊、学业条件、家庭支持和课余辅导等方面的明显落差,仅仅靠提供"同一张课桌"还不足以消除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种种不平等。由此,着眼于"课桌"外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及其立法完善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补偿
立法展望
分类号
G512.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务教育补偿:教育正义的现实呼唤
2
作者
廖茂忠
机构
韶关学院 评建办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文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对处境不利群体利益的关注。教育正义以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为基础,超越了机会均等,主张一切最基本的教育利益或教育资源都要平等地分配,而且必须满足所有处境不利者的最大利益。因此,义务教育补偿是教育公正的现实要求,是社会和教育的自我升华。
关键词
义务教育补偿
教育
正义
平等原则
差异原则
Keywords
the compensation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educational justice
principle of equality
principle of difference
分类号
G512.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的理论回应与社会支持的探析
3
作者
蔡文伯
赵芸
机构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
出处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3-70,共8页
文摘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下,我国的教育也带着强烈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色,城乡间教育差距不断加深。为了提高我国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间的差距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面向农村实施了一系列的补偿政策。本文试从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社会支持为切入点,探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期望找到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的问题之所在,为今后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义务教育补偿
理论回应
社会支持
Key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compensation
theoretical response
social support
分类号
G522.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价值及法律性质界定
被引量:
7
4
作者
韩世强
袁勇
机构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0-235,共6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8CGYD091)
文摘
现行《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同等的免费"课桌"。但是,由于流动儿童与城市户籍儿童在占有教育资源方面的明显落差,仅仅靠提供"同一张课桌"还不足以从本质上消除他们之间在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种种不平等,由此,给予流动儿童"课桌"外的义务教育补偿已经刻不容缓。客观表明,对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补偿,具有实现教育正义、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代际和谐等显性价值。从权益性质角度讲,请求义务教育补偿是公民的一项天然的给付请求权,而"补偿"的给付,则是国家和政府应当积极作为的公民行政受益权。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补偿
价值
法律性质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义务教育补偿促使教育公平走向教育正义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业凤
机构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07年第4期95-96,共2页
文摘
义务教育补偿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处境不利儿童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采取的各种措施或行动的总称。本文从义务教育补偿促使教育公平走向教育正义,是教育正义两原则的具体运用,是教育正义的现实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目前情况下,在我国贫困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补偿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义务教育补偿
教育
公平
教育
正义
分类号
G522.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贫困对青少年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兼论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政策补偿
被引量:
3
6
作者
方超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22年第12期119-130,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教育结果公平视角下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FA200249)。
文摘
如何切断家庭经济文化背景、校外教育支出水平与青少年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因果链条已成为实现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贫困对于青少年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利用均值分析和t检验发现非贫困家庭青少年的课外补习参与率和校外教育支出水平高于贫困家庭,显示出校外教育支出对于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阶层依附性;(2)利用Probit二值选择模型发现,非贫困家庭青少年的课外补习参与率比贫困家庭青少年高出11.9个百分点;(3)普通最小二乘法则进一步揭示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支出的挤入关系,而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教育期望及公立学校性质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支出水平影响显著,但影响效应在贫困—非贫困家庭之间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增强教育财政投入、改革财政补偿方式、纳入社会保障等方式,提出义务教育政策补偿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
贫困家庭
青少年
教育
支出
义务教育
政策
补偿
人力资本投资
Keywords
poor families
teenagers
education expenditure
compulsory education compensation policy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流动儿童:“课桌”外的义务教育补偿及立法展望
韩世强
陈秀君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义务教育补偿:教育正义的现实呼唤
廖茂忠
《韶关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村义务教育补偿政策的理论回应与社会支持的探析
蔡文伯
赵芸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价值及法律性质界定
韩世强
袁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7
原文传递
5
义务教育补偿促使教育公平走向教育正义
孙业凤
《理论界》
2007
2
原文传递
6
贫困对青少年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兼论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政策补偿
方超
《兰州学刊》
CSSCI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