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郭店楚简看先秦儒家的“仁内义外”说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8-22,共5页
传统观点认为 ,“仁内义外”是告子的学说 ,因而不为儒家研究者所重视。从郭店楚简可以看出 ,“仁内义外”是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结合楚简与文献 ,我们认为先秦儒家关于仁义关系的认识 ,有一个从内外相分到内外合一 ,再到内外相分... 传统观点认为 ,“仁内义外”是告子的学说 ,因而不为儒家研究者所重视。从郭店楚简可以看出 ,“仁内义外”是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结合楚简与文献 ,我们认为先秦儒家关于仁义关系的认识 ,有一个从内外相分到内外合一 ,再到内外相分的反复过程。孔子已有了“仁内义外”的思想 ,从子思至孟子 ,仁义之间的内外关系完全消融 ,二者皆根于心。荀子面对战国末期的社会现实 ,又强调礼义的外在规范性 ,回到了传统儒家“仁内义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郭店楚简 先秦时期 '仁内义外'说
下载PDF
义内义外与道德内在主义——孟子与告子仁义内外争辩的伦理学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志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11,17,共8页
《孟子·告子上》有两段文字是孟子与告子关于仁义内在外在的争辩,本文着力于分析这两段文字,表明这一争辩是孟告人性之争的进一步延伸,突出孟子与告子在人性问题上的根本差异,同时考察这两个人各自提出义内义外观点的深层原因,并... 《孟子·告子上》有两段文字是孟子与告子关于仁义内在外在的争辩,本文着力于分析这两段文字,表明这一争辩是孟告人性之争的进一步延伸,突出孟子与告子在人性问题上的根本差异,同时考察这两个人各自提出义内义外观点的深层原因,并进而阐述道德内在主义的含义,由此挖掘孟告有关仁义内外之辩的伦理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告子 仁内 义内义外 道德内在主义
下载PDF
从郭店楚简“义外”论到孟子“义内”论的系谱 被引量:2
3
作者 末永高康 佐藤将之(监译) 《科学.经济.社会》 2022年第4期71-80,共10页
20世纪末以来的新出土文献带来了新的知识与见解。笔者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探讨了“义外”论的展开以及孟子“义内”论所具有的思想史意义。郭店楚简《六德》中论述了基于“门内·门外”的早期“... 20世纪末以来的新出土文献带来了新的知识与见解。笔者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探讨了“义外”论的展开以及孟子“义内”论所具有的思想史意义。郭店楚简《六德》中论述了基于“门内·门外”的早期“仁内义外”论。《语丛一》则将“门内·门外”换成“人内·人外”,为告子“义外”论的提出做了准备。“仁内义外”论一方面认为“仁·义”皆由天赐予,另一方面又以是否具有“人内”的根据而将“仁·义”分为“内·外”,这与《性自命出》中由天赐予人内在之“性”的观点相矛盾。而孟子的“义内”论解决了这个矛盾,使天与人道的关系得以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徳》 《语丛》 孟子 义外 义内
下载PDF
王阳明批评朱子“外心以求理”的得与失
4
作者 陈乔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3-112,159,共11页
王阳明早年因实践朱子格物学遭遇困境而悟出"心外无理"说,此后他把朱子格物穷理说定性为"外心以求理",并等同于告子"义外"之说加以批评。阳明的批评虽然击中朱子学的要害但却并非完全相应。朱子的格物说... 王阳明早年因实践朱子格物学遭遇困境而悟出"心外无理"说,此后他把朱子格物穷理说定性为"外心以求理",并等同于告子"义外"之说加以批评。阳明的批评虽然击中朱子学的要害但却并非完全相应。朱子的格物说颇为强调对外在物理的认知与节目时变的讲问商量。阳明强调廓清良知为头脑工夫,对外在物理与知识难免有所忽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的一些情形中,缺乏相应的物理知识,徒致良知亦无法实现知行合一。就此而言,朱子格物说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吾心 物理 义外 良知 知识
下载PDF
心学家黄宗羲《孟子师说》中对告子的理解
5
作者 蔡家和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14,共8页
《孟子师说》系承继于蕺山思想,而对朱子的孟子学诠释做出批评。朱子所理解的告子,有如下要点:一是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气当之。二是告子四变其说,在《告子上》的前四章,告子有四种不同的论调。三是告子的"义外",是指对于义... 《孟子师说》系承继于蕺山思想,而对朱子的孟子学诠释做出批评。朱子所理解的告子,有如下要点:一是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气当之。二是告子四变其说,在《告子上》的前四章,告子有四种不同的论调。三是告子的"义外",是指对于义"置于外而不顾"。而黄宗羲反对朱子的见解。《孟子》一书论及告子的地方虽不多,若能将其相关言论都抄齐,亦能得出一个关于告子思想的定见。例如:朱子视告子同于佛学,而黄宗羲则认为告子与佛学亦不相同,因为告子是以标准在外为主,而佛学是以性空为理,两者还是有距离。笔者即对黄宗羲如何看待告子做一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长而我长之 义外 荀子 四变其说
下载PDF
简帛《五行》新探——兼论《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 被引量:9
6
作者 梁涛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51,共13页
《五行》篇中“形于内”的“德之行”与“不形于内”的“行”实际是一种双重道德律 ,它与郭店简其它篇目中的“仁内义外”说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这是理解《五行》思想的关键 ;《五行》突出“圣”、“智”之论 ,表现出道德实践中的二元论... 《五行》篇中“形于内”的“德之行”与“不形于内”的“行”实际是一种双重道德律 ,它与郭店简其它篇目中的“仁内义外”说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这是理解《五行》思想的关键 ;《五行》突出“圣”、“智”之论 ,表现出道德实践中的二元论倾向 ;《五行》前半部分主要谈“形于内”的“德之行” ,后半部分谈“不形于内”的“行” ;《五行》对以后的孟、荀均产生影响 ;根据《五行》的思想和特点 ,将其看作《子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思想史 "仁内义外" 子思 道德实践 二元论 郭店楚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