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泾里顾氏义庄考略
1
作者 苏迅 《江南论坛》 2024年第3期84-88,共5页
泾里顾氏义庄在300余年间屡经兴废,由于地方志记载缺失,致使后人对此无从客观评述。本文从顾氏家谱和年谱等史料中,初步钩沉出该义庄的沿革和基本运营状况,为开展顾宪成研究和无锡地区义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泾里 义庄 顾宪成
下载PDF
明清无锡义庄的运行机制
2
作者 陆阳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4期13-18,共6页
关于义庄,最简要的定义就是:“今世俗置产,以给族人,曰义庄。”[1]义庄拥有一定数量的义田,通过出租获得收入,维持义庄开销。同时,义庄有一定的房屋,作为开展祭祀、教育、储存等活动的空间。义庄通过族产共有的形式,对族内弱势群体进行... 关于义庄,最简要的定义就是:“今世俗置产,以给族人,曰义庄。”[1]义庄拥有一定数量的义田,通过出租获得收入,维持义庄开销。同时,义庄有一定的房屋,作为开展祭祀、教育、储存等活动的空间。义庄通过族产共有的形式,对族内弱势群体进行救济,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贫富差距。此外,义庄还为子弟提供教育,设置义冢,参与各类社会公共工程等,承载了系列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庄 弱势群体 义冢 贫富差距 明清 运行机制
下载PDF
置田赡族 义行可风——华进思捐建华氏义庄述略
3
作者 范金民 张彭欣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4期4-9,共6页
江南是宗族义庄的发源地,在中国宗族义田的兴衰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直到清朝初年,江南建立的义庄并不普遍,数量有限。乾隆初年开始,江南义庄才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乾隆七年(1742),无锡(时含金匮县)人华进思建立义庄,乾隆十一年(... 江南是宗族义庄的发源地,在中国宗族义田的兴衰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直到清朝初年,江南建立的义庄并不普遍,数量有限。乾隆初年开始,江南义庄才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乾隆七年(1742),无锡(时含金匮县)人华进思建立义庄,乾隆十一年(1746)获得朝廷批准备案,从此,无锡地区的宗族义庄才纷纷设立。华氏义庄不但在清代无锡建立最早,而且延续时间最长,义田数量不断增加,在无锡乃至江南地区居有重要地位。今专文考察华进思所建华氏义庄的具体过程及其在无锡义庄史上的影响,期能拾遗补阙,有助于江南宗族史和无锡地方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史 延续时间 义庄 无锡地区 兴衰史 义田 江南地区 宗族
下载PDF
因应之道:近代苏南义庄的发展与嬗变
4
作者 李学如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4期27-31,共5页
义庄是传统宗法社会中,在血缘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由宗族中士绅、商人或力田起家的庶民地主捐置田产和庄屋,以庄规为运作准绳,赡济教化族众,以达敬宗、收族、保族之目的,并得到国家认可和支持的一种宗族赈恤组织。北宋皇祐元年(1049),范... 义庄是传统宗法社会中,在血缘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由宗族中士绅、商人或力田起家的庶民地主捐置田产和庄屋,以庄规为运作准绳,赡济教化族众,以达敬宗、收族、保族之目的,并得到国家认可和支持的一种宗族赈恤组织。北宋皇祐元年(1049),范仲淹在故里苏州买附郭常稔良田千亩,委派族人掌管经营,并置义宅、义学,使族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无房者有居所,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救助。翌年十月,范仲淹亲订《义庄规矩》十三条,始立义庄基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庶民地主 鳏寡孤独 范仲淹 义庄 地缘关系 庄规 赈恤 废疾者
下载PDF
荡口华氏义庄的创设、济世功能与伦理精神
5
作者 庄若江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义庄是我国古代社会史、家族史上的一大创举,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赡族济贫、恤寒解困。北宋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苏州创办的范氏义庄,被视为中国义庄之始。设立义庄是古时平衡人际关系、调和贫富矛盾、推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 义庄是我国古代社会史、家族史上的一大创举,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赡族济贫、恤寒解困。北宋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苏州创办的范氏义庄,被视为中国义庄之始。设立义庄是古时平衡人际关系、调和贫富矛盾、推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和悲悯情怀,既具有敬宗睦族作用,也有重要的济世意义。早在商周时期,扶弱、济困、厚生就得到推崇,《尚书》所云“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即充满“仁爱”精神,认为推行“善政”是为大德,政权的意义就在于“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伦理精神 义庄 悲悯情怀 商周时期 《尚书》 贫富矛盾 济世
下载PDF
乡村治理视角下传统义庄的功能、运行机制及现代启示
6
作者 赵瑞军 郑迪 《人文天下》 2023年第2期8-13,共6页
实施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传统义庄作为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特有的基层社会组织,以宗族关系为纽带,以道德为约束,通过民众自治实践建立起一系列的组织、制度,实现乡村自治,在历史上对于缓解官民冲突、维护地方安定等起到... 实施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传统义庄作为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特有的基层社会组织,以宗族关系为纽带,以道德为约束,通过民众自治实践建立起一系列的组织、制度,实现乡村自治,在历史上对于缓解官民冲突、维护地方安定等起到重要作用。探究义庄的发展,分析其运行机制及作用,既能为我国当前乡村振兴中实施有效的乡村治理提供借鉴思路,也能为乡村建设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传统义庄 民众自治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宋代义庄保障制度的文化诠释
7
作者 王华 樊志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151,共6页
宋代义庄保障制度在我国民间保障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对该制度进行文化探源,剖析了儒家“仁爱”思想、宗族观念、推恩精神等构成制度的文化基因;解析该制度的文化形态,揭示了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等三个层面构筑的协同的文化结构。研... 宋代义庄保障制度在我国民间保障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对该制度进行文化探源,剖析了儒家“仁爱”思想、宗族观念、推恩精神等构成制度的文化基因;解析该制度的文化形态,揭示了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等三个层面构筑的协同的文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因素是宋代义庄保障制度发生、发展的深层根源,其文化建构过程可以为当下民间保障制度发展提供历史参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积极推进乡村民间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唤醒国人基因中的“道义关系”,重构“道义秩序”,从而达到“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间保障 宋代 义庄保障制度 文化诠释
下载PDF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无锡义庄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
8
作者 梁耀建 《文化产业》 2023年第7期146-149,共4页
现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整理无锡义庄建筑的价值特色、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其综合价值,确定权重并排序。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方面对无锡义庄建筑进行保护与利用。通过定性和... 现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整理无锡义庄建筑的价值特色、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其综合价值,确定权重并排序。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方面对无锡义庄建筑进行保护与利用。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精准定位义庄建筑的综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庄 文献研究法 保护与利用 定性和定量分析 精准定位 问卷调查法 依据分析 无锡
下载PDF
宜兴徐氏义庄与明代江南宗族义庄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潘伟峰 王卫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9,共12页
宗族义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赈恤组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在对义庄的认识上,学术界长期存在着对苏州范氏义庄偏重的现象。但实际上,由宋元至明清,士大夫们共同推动了传统社会中义庄的发展,其他义庄的历史贡献也不容忽视... 宗族义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赈恤组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在对义庄的认识上,学术界长期存在着对苏州范氏义庄偏重的现象。但实际上,由宋元至明清,士大夫们共同推动了传统社会中义庄的发展,其他义庄的历史贡献也不容忽视。明弘治年间内阁大学士徐溥创设的宜兴徐氏义庄,是江南地区的著名义庄,曾被最高统治者树为典型,是义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根据新见手抄本《徐氏三百年义庄条约》,可知徐氏义庄章程在明代中后期至少两次增修,使得其运行准则愈发完善。宜兴徐氏义庄为明代中后期的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效仿的当代典范,带动了江南地区的义庄兴办之风。总体来看,明代江南地区的宗族义庄在传承宋代范氏义庄的做法之外,具备了诸多新的时代特征,发挥了上承宋元、下启清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宜兴徐氏义庄 义庄条约》 典范 时代特征
下载PDF
清代宗族义庄的发展——以苏南地区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学如 陈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9,共10页
义庄始于北宋,盛于清朝,以苏南地区最为兴盛集中。本文借助族谱、方志、文集等史料,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清代苏南义庄的数量,考察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兴盛缘由,藉以管窥清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苏南 义庄 数量 分布 发展
下载PDF
近代的义庄及其租佃制度——以苏南义庄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学如 陈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100,共6页
同苏南地貌的自然状况及地权分割严重的特征相适应,近代苏南义庄实行租佃经营模式,庄、佃之间存在典型的经济契约关系。凭借家族力量和政府支持,义庄厉行收租,有些义庄也有恤佃举措,旨在建立良好的主佃关系,以利于收租及管理。近代后期... 同苏南地貌的自然状况及地权分割严重的特征相适应,近代苏南义庄实行租佃经营模式,庄、佃之间存在典型的经济契约关系。凭借家族力量和政府支持,义庄厉行收租,有些义庄也有恤佃举措,旨在建立良好的主佃关系,以利于收租及管理。近代后期,义庄由个体收租逐步走向联合租栈形式,反映了社会动荡的加剧和主佃矛盾的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苏南 义庄 地权 租制 恤佃
下载PDF
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善军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4,共6页
范仲淹创建的义庄 ,作为一种前无古人的新举措 ,不但在家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而且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范氏家族以科举而兴 ,又靠荫补、婚姻关系等手段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创置和经营义庄使这一家族在两宋时... 范仲淹创建的义庄 ,作为一种前无古人的新举措 ,不但在家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而且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范氏家族以科举而兴 ,又靠荫补、婚姻关系等手段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创置和经营义庄使这一家族在两宋时期没有彻底衰败 ,维持了较为长久的世家大族地位。本文分析了义庄的创建、发展及其在范氏家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这个典型个案的剖析 ,说明了宋代社会条件下的经济手段对世家大族维持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义庄 范氏家族 宋代 科举 社会地位
下载PDF
安徽的宗族义庄——以清代、民国时期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学如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安徽历史上宗族义庄的数量不多,但也代不乏见,主要集中在皖中、皖南地区。义庄以祖宗之心为心,奉行鳏寡孤独废疾有恤、考学有费、婚丧有资、凶荒有赈的救助原则,是传统宗族生活中的重要赈恤组织。文章从区域视角梳理安徽境内义庄的历史... 安徽历史上宗族义庄的数量不多,但也代不乏见,主要集中在皖中、皖南地区。义庄以祖宗之心为心,奉行鳏寡孤独废疾有恤、考学有费、婚丧有资、凶荒有赈的救助原则,是传统宗族生活中的重要赈恤组织。文章从区域视角梳理安徽境内义庄的历史演进、地理分布及其救助方略,审视其近代递嬗轨迹,探析徽州宗族社会义庄不兴的原因,从中管窥区域宗族组织的形态发育及宗族生活的多重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义庄 宗族 救助
下载PDF
义庄、善堂与社会救济——基于20世纪上半叶无锡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春劼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93-96,共4页
地处江南的无锡,物产丰腴,人文发达,社会救济事业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清末与民国时期,无锡的望族依靠祖宗遗留的义庄,以保障宗族内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学业;前清名绅所创建的四善堂,继续在社会救济上发挥重要作用。由绅士主导的社会救济... 地处江南的无锡,物产丰腴,人文发达,社会救济事业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清末与民国时期,无锡的望族依靠祖宗遗留的义庄,以保障宗族内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学业;前清名绅所创建的四善堂,继续在社会救济上发挥重要作用。由绅士主导的社会救济机构拥有较强的独立性、民间性与经济来源的稳定性,但因政府在救济方面的严重失职和缺位,无锡的救济事业在一个极低的水准上维持着。1949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彻底改造,义庄与善堂都成为历史。现在的无锡,社会救济事业在大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小的挑战——那就是有影响力、公信力的民间救济力量还难觅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济 望族 义庄 善堂 无锡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的宗族义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学如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3-38,共6页
义庄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清中后期,在土改运动中衰熄。作为传统宗族社会的赈恤组织,义庄关涉绅权、族权、庄产运营、族内救助、社会控制等诸多环节。20世纪上半期,中外学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新中国成立后,族产被界定为封建制度的核心要素... 义庄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清中后期,在土改运动中衰熄。作为传统宗族社会的赈恤组织,义庄关涉绅权、族权、庄产运营、族内救助、社会控制等诸多环节。20世纪上半期,中外学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新中国成立后,族产被界定为封建制度的核心要素,国内义庄研究一度中断;直至80年代始,义庄问题才引起学界的持续关注。目前,学界对义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庄的功能、性质、兴盛缘由、地理分布等方面,而在义庄宗族结构、保障机制、义庄与地方政治经济的互动及对当下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启示等领域,尚显薄弱,有待学界继续耕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义庄 研究现状 评价
下载PDF
宋代宗族义庄述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学如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0-45,共6页
在宗族涣散的宋代,义庄济贫扶弱,旨在强化宗族的凝聚力,为宗族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范式和践行路径,受到了士大夫们的极力推崇和效仿,成为宗族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宋代义庄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经... 在宗族涣散的宋代,义庄济贫扶弱,旨在强化宗族的凝聚力,为宗族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范式和践行路径,受到了士大夫们的极力推崇和效仿,成为宗族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宋代义庄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因此,从整体性关照的视角出发,考察宋代义庄肇始的缘由、空间分布和发展态势,对管窥宋代宗族组织及基层社会的因革递嬗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宗法 宗族 义庄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苏南义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学如 曹化芝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民国中后期苏南义庄从整体上走向衰熄。本文借助方志、家谱、报刊等史料,解析民国时期苏南义庄的赓续状况及政府态度,探讨义庄走向衰熄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民国 苏南 义庄 存续 衰熄
下载PDF
近代苏南义庄家族的习业教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学如 曹化芝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15期276-277,共2页
近代苏南义庄家族普遍重视习业教育。义庄或助子弟习业之资,或办习业机构,视习业为不能应举子弟谋求生存发展的必要阶梯,重视程度不亚于科考。从义庄对子弟习业表现出的重大关切,既可管窥近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亦可端详义庄家族积极... 近代苏南义庄家族普遍重视习业教育。义庄或助子弟习业之资,或办习业机构,视习业为不能应举子弟谋求生存发展的必要阶梯,重视程度不亚于科考。从义庄对子弟习业表现出的重大关切,既可管窥近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亦可端详义庄家族积极面世的教育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 义庄 庄规 习业
下载PDF
清代苏南义庄发展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宗志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75-78,共4页
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宗族救助组织义庄在苏南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清朝统治者对设置义庄进行奖励、保护、优惠,为苏南义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苏南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条件,尤其是好善风气则是救济活动产生发展的决定性因... 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宗族救助组织义庄在苏南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清朝统治者对设置义庄进行奖励、保护、优惠,为苏南义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苏南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条件,尤其是好善风气则是救济活动产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义庄的设置者同时实施其他慈善活动,并和其他慈善机构在救助方法上互相借鉴,带来了清中后期苏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全面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苏南地区 义庄 社会救济 慈善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范氏义庄研究简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思瀚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6-100,共5页
近三十年的范氏义庄研究中,研究者着眼于从政治史、宗族史、制度史、思想史、慈善史等方面重新解构范氏义庄,其中不乏力作。但研究者并没有把范氏义庄研究从范仲淹研究和义庄义田研究中独立出来。近年来,随着史料的不断丰富,将范氏义庄... 近三十年的范氏义庄研究中,研究者着眼于从政治史、宗族史、制度史、思想史、慈善史等方面重新解构范氏义庄,其中不乏力作。但研究者并没有把范氏义庄研究从范仲淹研究和义庄义田研究中独立出来。近年来,随着史料的不断丰富,将范氏义庄作为个案,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成果开始出现,这也体现出范氏义庄的研究价值有增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氏义庄 义庄 范仲淹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