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但昭义现象”得到的启示
1
作者 邓季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一、十年的回顾 自1992年钢琴主科研讨会后,弹指之间已十余年之久.在这十余年里,我国的钢琴主科教学随着祖国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也成绩斐然,且不说各类国际钢琴比赛中有多少中国选手报名登场获取奖次,仅就几项知名度较高的大赛:
关键词 “但昭义现象 中国 钢琴教学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现代汉语悖义现象研究——从第二语言教学角度谈起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艳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3-76,共4页
在新疆双语培训中,悖义现象是少数民族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语法难点之一。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考察这一现象中常见的句法语义表现,悖义现象反映了人类语言思维的共性,应将汉语悖义现象的相关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之中。
关键词 双语培训 义现象 羡余否定 教学语法
下载PDF
谈英语中的叠义现象
3
作者 李树亮 刘彦敏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33-35,共3页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着叠义(ambiguity)的现象,英语当然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叠义,就是指一个单词或一个句子具有两个以上的解释的情况.
关键词 英语 义现象 单词 一词多 短语 重读位置 停顿位置
下载PDF
新疆双语培训汉语语法难点之悖义现象调查
4
作者 徐艳平 熊芊 《科技信息》 2013年第12期28-28,30,共2页
本文从新疆双语培训的角度审视现代汉语中的悖义现象,通过对浙江双语培训班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专项访谈,了解少数民族学员对该类现象的学习和认知程度,指出该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语法难点,并提出双语培训应把悖义现象相关理论... 本文从新疆双语培训的角度审视现代汉语中的悖义现象,通过对浙江双语培训班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专项访谈,了解少数民族学员对该类现象的学习和认知程度,指出该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语法难点,并提出双语培训应把悖义现象相关理论吸收到培训教材中来,适当加强实践性语法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培训 义现象 语法难点
下载PDF
试论“把”字句中的兼义现象
5
作者 孙茜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91-96,共6页
“兼语式”这种现象尽管争议颇多,但其概念和范围基本上还是为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指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本文讨论的现象既包括通常所说的兼语式,但范围又比兼语式大得多。我们把义句中表示对象的成... “兼语式”这种现象尽管争议颇多,但其概念和范围基本上还是为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指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本文讨论的现象既包括通常所说的兼语式,但范围又比兼语式大得多。我们把义句中表示对象的成分叫做项,把表示运动、变化、状态的成分叫做谓词。凡是从语义上分析,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的语义成分(包括连续性的和非连续性的),都叫作兼义成分,以区别于兼语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现象 谓词 成分 “把”字句 兼语式 句式特点 非连续性 补足语 关系 句子
下载PDF
古今单音词兼义现象的差异
6
作者 杨烈雄 《惠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通过对比揭示了古今单音词兼义现象的差异,提出了白话文单音词的兼义现象是一种词汇现象,而文言单音调的兼义现象却是一种修辞现象的新观点,对传统的把在特定言语环境中才产生兼义的文言单音词也看作是专职的兼义词的看法提出了... 本文通过对比揭示了古今单音词兼义现象的差异,提出了白话文单音词的兼义现象是一种词汇现象,而文言单音调的兼义现象却是一种修辞现象的新观点,对传统的把在特定言语环境中才产生兼义的文言单音词也看作是专职的兼义词的看法提出了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现象 词汇现象 修辞现象 语言范畴 言语范畴
下载PDF
反义词的合义现象
7
作者 张明海 《语文知识》 2002年第7期22-23,共2页
反义词是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词。根据意义和用法,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而意义具有程度差异的相对反义词,其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对等。一组反义词中,程度高的那个词外延较大,在一定场合可以概括程度低的词的... 反义词是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词。根据意义和用法,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而意义具有程度差异的相对反义词,其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对等。一组反义词中,程度高的那个词外延较大,在一定场合可以概括程度低的词的意义,既表示其本义,又表示相反的意义,产生了正反同词的合义现象,使对立中和以至消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现象 构词语素
下载PDF
见义不为现象的法律救治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见义勇为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规定社会和国家对见义勇为者权益的救济和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作者认为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实行法律保护是救治当前道德冷漠现象的一剂良方,是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的法律规范。它的制定与实施又进一... 见义勇为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规定社会和国家对见义勇为者权益的救济和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作者认为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实行法律保护是救治当前道德冷漠现象的一剂良方,是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的法律规范。它的制定与实施又进一步充实了法律的正义精神,是法律价值的全面体现。但在现阶段我国还不具备相应的历史与现实条件用法律强制的手段推行见义勇为的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为现象 勇为 利益 权利 法律 立法 法理 道德法律化
下载PDF
见义不为现象的成因与矫治——兼论公德沦丧与犯罪的相关逻辑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泽应 邓子纲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3-7,共5页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最基本也最原初的标志,它维系着社会道德生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见义不为现象的出现昭示着社会公德系统产生了严重的故障。形成见义不为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体制转型带来道德观念的多元化...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最基本也最原初的标志,它维系着社会道德生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见义不为现象的出现昭示着社会公德系统产生了严重的故障。形成见义不为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体制转型带来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缺乏必要的道德共识:道德控制系统的乏力,使人们大多各行其是;保证和保障见义勇为的社会法规不完善,体制不健全,使人们行善的动机受损。矫正见义不为的缺德现象,需要我们在结合法治的基础上,加大社会道德调控的力度,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建社会主义正义体系,使见义勇为、扶危助难的道德情操深入人心,促进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团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为现象 成因 犯罪 道德矫治 社会公德 中国
下载PDF
小议成语中复词偏义现象
10
作者 王春荣 《语文学习》 2003年第7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成语 复词偏义现象 复词 汉语 词汇
原文传递
汉语“多”义表达现象解密
11
作者 陈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2年第3期9-9,共1页
关键词 汉语 表达形式 成语 “多”表达现象 创新精神
下载PDF
前童古镇与中国义文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童富军 陈娓娓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义"是兼容诸子百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是前童古镇有别于其他古镇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义文化、塔山童氏的宗族源流以及台州的山魂海魄,孕育了一代代具有"台州式硬气"的前童人,滋养了前童古镇的文化之魂... "义"是兼容诸子百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是前童古镇有别于其他古镇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义文化、塔山童氏的宗族源流以及台州的山魂海魄,孕育了一代代具有"台州式硬气"的前童人,滋养了前童古镇的文化之魂——义文化。本文列举了前童古镇大量的史实、传说和民俗民风,使中国传统的义文化是前童古镇的文化之魂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对古镇人民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古镇的旅游开发和古镇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童古镇 中国文化 义现象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对空间义的区分:名词的属性义表达(二)——主宾语位置上名词的属性义表达
13
作者 龙涛 杜依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文章从对名词的空间义与其他意义类型进行区分这个立足点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名词在主宾语位置上表达属性义时的形式与语义上的特点。文章认为,此时指"个"接近指"类"用法的个体量词,正是实体名词不指称实体而指称... 文章从对名词的空间义与其他意义类型进行区分这个立足点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名词在主宾语位置上表达属性义时的形式与语义上的特点。文章认为,此时指"个"接近指"类"用法的个体量词,正是实体名词不指称实体而指称实体的"属性"事物的形式标记。并认为现代汉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存在一个从主宾语位置,再到定语位置、谓语位置、再到"‘很’类副词+N"格式、状语位置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与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中的每一步,名词的指称功能在逐步消弱,名词的空间义在逐步消失,与形容词、区别词逐步接近,但名词表属性义时一定程度上还残留些空间义与弱指称功能,同时还具有主观性与模糊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属性 准“类标” 属性过渡段 “拷贝” 属性用法的“语法化”现象
下载PDF
汉语合成词的“义蚀”及其成因
14
作者 崔梦楼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6-19,共4页
古今词义发展呈现虚化趋势,“义蚀”现象是意义虚化的“一斑”。分析其现象,探究其规律,思索其成因,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汉语构词之奥妙,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词语。
关键词 汉语 合成词 虚化 蚀”现象 韵律特征 语素
下载PDF
“始终”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全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95-98,共4页
先秦时期"始"、"终"并列连用,战国、东汉时期已经词汇化,是表"周而复始之说"、"事情本末或原委"的名词。魏晋南北朝"始终"才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由并列短语词汇化为时间副词。成词后... 先秦时期"始"、"终"并列连用,战国、东汉时期已经词汇化,是表"周而复始之说"、"事情本末或原委"的名词。魏晋南北朝"始终"才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由并列短语词汇化为时间副词。成词后的副词"始终"又出现了偏义现象,并且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但这一虚化至今并未彻底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化 义现象 语法化
下载PDF
一九九一年总目录
1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总目录 我国企业集团 义现象 南朝鲜 限定副词 山水诗 《老乞大谚解》 先秦战争 几点看法 中古入声字
下载PDF
Interpretation of Data in Psychology: A False Problem, a True Issue 被引量:1
17
作者 Maria del Rio Carral Marie Santiago-Delefoss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1期54-62,共9页
In psychology, the concept of interpretation has been namely associated to the subjectivist paradigm underpinning qualitative approaches, rather than the objectivist paradigm charactefis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 In psychology, the concept of interpretation has been namely associated to the subjectivist paradigm underpinning qualitative approaches, rather than the objectivist paradigm charactefis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we challenge this belief by showing how interpretation concerns psychology as a whole. To do this, the authors will first consider some dominant tendencies characterising the psychological field in general, such as the "empiricist illusion" and the "trap of scientism" (Vygotsky 1999). Moreover, they will introduce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in psychology, pertinent to deconstruct several assumptions regarding research within the discipline. Stemming from this approach, "indirect methods" will be presented with regard to their potential to analyse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both qualita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They will conclude by describing a set of principle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when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the adequacy of 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PRETATION empiricist illusion indirect methods critical psychology
下载PDF
George Orwell's Experiment With the Ironic Narrative Structure in Nineteen Eighty-Four
18
作者 Louai T. ABU Lebdeh Amaal A1 Masr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0期784-791,共8页
This study seeks to establish the major relevance of the ironic vision embodied i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George Orwell's early novel Nineteen Eighty-Four. After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satisfying examination o... This study seeks to establish the major relevance of the ironic vision embodied i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George Orwell's early novel Nineteen Eighty-Four. After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satisfying examination of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goes by the name of "Modernism", the world in which the young George Orwell began his literary career; the study will present a critical analyses exploring Orwell's novel concerning the past-war ironic dystopian vis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is experiment with the ironic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ISM ironic narrative Winston Smith romantic quest POLITICS doublethink Big Brother
下载PDF
构建一元“社会中国”破解中国式慈善困局
19
《中国民政》 2013年第9期20-20,共1页
岳经纶 温卓毅在《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中国社会频频出现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现象,这些新现象是人类社会旧有慈善困局的新表现,可以称为中国式慈善困局。
关键词 中国社会 中国式 慈善 一元 《学术研究》 不为现象 人类社会
下载PDF
Contemporary Chinese Calligraphy Betwee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Adriana Iezz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3期158-179,共22页
Since the mid-1980s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change and has opened itself to experimentation. A vivid debate on CCC (Contemporary Chinese Calligraphy) (Zhongguo xiandai shufa) is involving a... Since the mid-1980s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change and has opened itself to experimentation. A vivid debate on CCC (Contemporary Chinese Calligraphy) (Zhongguo xiandai shufa) is involving art critics in China nowadays. WANG Dongling and the modernists think that, despite many changes and influences, we can still refer to the traditional calligraphic lexicon to describe the calligraphic prod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They still remain deeply rooted in the signified system of Chinese writing, even if they break with the strict rules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 (contamination of Western elements and focus on the stylistic exploration). WANG Nanming and the Avant-garde think that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is not calligraphy yet": It is "anti-calligraphy", annihilates Chinese tradition, rejects the use of legible characters, experiments with new languages and new media within the idiom of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The result is the creation of works of art that could be assimilated to Abstract art, Abstract expressionism, Conceptual art, Performance art, Contemporary dance, Multimedia art, and even Street art. This paper aims at showing how still valid and extremely productive are both these two theoretical and creative/practical approaches to Chinese calligraphy in China nowadays. They turned the art of calligraphy into a medium for global comprehension and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 (Contemporary Chinese Calligraphy) MODERNISM AVANT-GARDE WANG Dongling WANG Nanm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