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在之勇是中华传统勇德发展的当代必然——论中华传统勇德塑造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保玉 《武陵学刊》 2023年第4期10-22,共13页
“勇”本是一个中性概念,意为人之不惧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无涉,与善恶无关。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勇”逐渐被赋予了德性内涵,列入德目,上升为勇德。作为重要德目,勇德是德对勇的规限与勇向德的升华,是推动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生命... “勇”本是一个中性概念,意为人之不惧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无涉,与善恶无关。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勇”逐渐被赋予了德性内涵,列入德目,上升为勇德。作为重要德目,勇德是德对勇的规限与勇向德的升华,是推动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生命力量。勇德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随着人的生存方式改变而改变,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体现出不同的德性内涵。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先后塑造了血气之勇、义理之勇和存在之勇三种勇德形态。时至今日,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在长期和平环境与富足生活条件下,出现了国民血性不足、“娘炮”受宠、英雄被冷落、历史虚无等新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融合血气之勇、义理之勇和存在之勇的共在之勇。共在之勇不是三种勇德形态的简单加总,而是对它们的批判、超越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 血气之勇 义理之勇 存在之勇 共在之勇
下载PDF
朱熹对《中庸》“勇”的诠释
2
作者 林晓媚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朱熹对《中庸》之勇的内涵作了诠释,认为勇具有血气之强和理义之强双重特质,并与之相应生成了勇的一体两面,即血气之勇和义理之勇。血气之勇由人之气禀所生,蕴含了勇的实践精神;义理之勇由义理所发,彰显了勇的心性修养,二者共同构成了... 朱熹对《中庸》之勇的内涵作了诠释,认为勇具有血气之强和理义之强双重特质,并与之相应生成了勇的一体两面,即血气之勇和义理之勇。血气之勇由人之气禀所生,蕴含了勇的实践精神;义理之勇由义理所发,彰显了勇的心性修养,二者共同构成了勇之全体。在朱熹看来,勇作为三达德条目之一,在于其具有持守之力。勇的持守之力体现在修养工夫上,即“诚”和“时中”,体现在实践中,则是困知、勉行、知耻。正是在此基础上,勇通过“勇于知”与“勇于行”的结合,成为进入中庸的可能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义之强 义理之勇 择守工夫
下载PDF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孟子勇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永鑫 《江汉学术》 201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勇"是伦理学与存在论领域的重要问题,综合先秦儒家与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勇"可以分为血气之勇与义理之勇两类。前者是感性意义上的情绪,后者是受理性指导的心境。孟子通过"知言"、"集义"而... "勇"是伦理学与存在论领域的重要问题,综合先秦儒家与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勇"可以分为血气之勇与义理之勇两类。前者是感性意义上的情绪,后者是受理性指导的心境。孟子通过"知言"、"集义"而达到的大勇境界把勇气的生理、心理、社会、宇宙层面合而为一,解决了智慧的勇气如何可能的问题。今日中国,众多追逐欲望的人们沉沦为"大众"、"小人",充满血气之勇却缺乏义理之勇。重视学习孟子的勇论思想,对于改善当前社会浮躁、贪婪、暴戾的不良风气,提高个人品德,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柏拉图 道德危机 社会伦理 血气之勇 义理之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