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的转变 被引量:9
1
作者 罗炳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4,共10页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 ,如果从史学思想的角度考察问题 ,就会发现我国传统史学经历了从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转变的过程。这两种史学思潮在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各方面都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征。揭示由宋代义...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 ,如果从史学思想的角度考察问题 ,就会发现我国传统史学经历了从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转变的过程。这两种史学思潮在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各方面都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征。揭示由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转变的内涵及其意义 ,有助于阐明中国传统史学发展中某些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义理化史学 清代 实证性史学 中国 传统史学
下载PDF
经筵进读与史学义理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姜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24,共8页
宋代历史诠释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对当下政治的关怀。在经筵中讲读儒家经典与历史经验,为帝王提供治国理据与借鉴的制度安排,也为士大夫提供了利用历史诠释表达政治观念的合理途径。在具体政治环境的刺激下,以唯道德主义为检验标准的观... 宋代历史诠释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对当下政治的关怀。在经筵中讲读儒家经典与历史经验,为帝王提供治国理据与借鉴的制度安排,也为士大夫提供了利用历史诠释表达政治观念的合理途径。在具体政治环境的刺激下,以唯道德主义为检验标准的观念体系逐步成熟,并渗透到历史编纂中,使史学诠释产生明显的"义理化"倾向。作者将以《资治通鉴》和《唐鉴》为例,检讨这一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 史学义理 《资治通鉴》《唐鉴》
下载PDF
宋代史学义理化的表现及其实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连开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73-78,109,共7页
进入宋代以后,由于受理学思潮影响,许多史家治史日益富于解说性与哲理意味,史学出现了所谓的"义理化倾向"。本文在总结了宋代史学义理化倾向的具体表现后认为,宋代史论之风大盛,史家重议论说理,促使他们突破表面的历史事实,... 进入宋代以后,由于受理学思潮影响,许多史家治史日益富于解说性与哲理意味,史学出现了所谓的"义理化倾向"。本文在总结了宋代史学义理化倾向的具体表现后认为,宋代史论之风大盛,史家重议论说理,促使他们突破表面的历史事实,朝着哲理的深度研究;史以"明义"的口号体现了史家对过去的"实录"史学的改造以及试图把历史学从唯重罗列事实的局限中解脱出来的愿望;宋代史家所标榜的历史之"道",是对人的道德自觉与主观能动性的弘扬,因而包含着理性的进步成份,打击了宋代以前的天命迷信观念,标志着古代历史观念的进步;史家对历史评价标准的讨论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动,朱熹与陈亮的观点各有其独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录 史论 史以明义 道德论史学 史学义理
下载PDF
理学和两宋史学的趋向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连开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0-57,共8页
理学和两宋史学的趋向刘连开宋代进入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繁盛期,这在历史文献学与编纂学等领域都有充分的体现。然而,正如白寿先生曾指出的,要把握宋代史学的阶段性发展及其进步意义,还须从史学思想的角度来分析。①而要考察宋代... 理学和两宋史学的趋向刘连开宋代进入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繁盛期,这在历史文献学与编纂学等领域都有充分的体现。然而,正如白寿先生曾指出的,要把握宋代史学的阶段性发展及其进步意义,还须从史学思想的角度来分析。①而要考察宋代史学思想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学 两宋史 义理化史学 宋代史学 《习学记言序目》 朱熹 浙东史学 《朱子语类》 历史评价标准 历史观
下载PDF
空疏不实到无征不信:传统史学两大思潮之比较
5
作者 李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88-91,共4页
空疏不实到无征不信学风的转变是历史学向科学方向发展的一大进步 ,是理性精神的升华。清代史学家本着求实考信的态度考证历史 ,一扫宋元明义理化史学空疏不实学风 ,提倡客观实证精神 ,从而确立了无征不信的治史原则。本文从二者对史学... 空疏不实到无征不信学风的转变是历史学向科学方向发展的一大进步 ,是理性精神的升华。清代史学家本着求实考信的态度考证历史 ,一扫宋元明义理化史学空疏不实学风 ,提倡客观实证精神 ,从而确立了无征不信的治史原则。本文从二者对史学性质认识不同、对历史认识不同、治史方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代 义理化史学 清代 实证性史学
下载PDF
《新唐书·叛臣传》入传标准研究
6
作者 周怡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8期67-70,共4页
由欧阳修、宋祁等主修的《新唐书·叛臣传》共收录十三位叛臣,分析《新唐书·叛臣传》传文内容,可以发现其标准有四:一是起兵叛乱;二是归附逆臣;三是拒诏作乱;四是擅立新帝。通过对比研究,讨论了《新唐书》中叛、逆臣的区别,《... 由欧阳修、宋祁等主修的《新唐书·叛臣传》共收录十三位叛臣,分析《新唐书·叛臣传》传文内容,可以发现其标准有四:一是起兵叛乱;二是归附逆臣;三是拒诏作乱;四是擅立新帝。通过对比研究,讨论了《新唐书》中叛、逆臣的区别,《新唐书·叛臣传》的入传标准集中反映了北宋中期史学义理化的倾向:一是尊君抑臣的忠孝伦理;二是衡评人物凸显道德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叛臣传》 入传标准 史学义理
下载PDF
胡寅和他的《读史管见》
7
作者 刘依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0-33,共4页
《读史管见》是胡寅的史论专著,其传世版本大约有四系、六种。该书作为宋代义理化史学的代表作,继承了《春秋》"褒贬书法"和宋代理学的一般观念,采取"以经断史"的方式,对《资治通鉴》以前的历史进行了理学化的评价... 《读史管见》是胡寅的史论专著,其传世版本大约有四系、六种。该书作为宋代义理化史学的代表作,继承了《春秋》"褒贬书法"和宋代理学的一般观念,采取"以经断史"的方式,对《资治通鉴》以前的历史进行了理学化的评价。其主要内容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礼学、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胡寅对理想君子人格和社会秩序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 义理化史学 历史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