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
被引量:
3
1
作者
孟昭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5-147,共23页
文言体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的主要形式,在二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古代文明的发展成果,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按照传统观念与语言学基本理论,文言体既是使用或模仿秦汉词汇和语法而写成的,作为其明显标志的"之...
文言体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的主要形式,在二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古代文明的发展成果,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按照传统观念与语言学基本理论,文言体既是使用或模仿秦汉词汇和语法而写成的,作为其明显标志的"之乎者也"一类文言语气词,理应是古代口语词汇。但经过对历代有关论述的推理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之乎者也"并非古代口语词汇,而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书面语符号,兼具断句和提示语气的功能;当唐宋之后的口语中出现了白话语气词之后,它才逐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语气词使用于书面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乎
者也
标点符号
语气词
口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看“出乎意料之外”的形成
2
作者
李思旭
《海外华文教育》
2019年第2期52-60,共9页
本文对"出乎意料"与"出乎意料之外"、"出乎X意料"与"出乎X意料之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分析,发现了一些倾向性规律,利用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理论探讨"出乎意料之外"...
本文对"出乎意料"与"出乎意料之外"、"出乎X意料"与"出乎X意料之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分析,发现了一些倾向性规律,利用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理论探讨"出乎意料之外"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乎意料
出乎意料之外
概念叠加
构式整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句读辨析
3
作者
尚语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8-8,共1页
对《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文中"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句读,一般处理为"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把它当作一种特殊的倒装句来看待。如果换个角度来分析,却可以把这个语句理解为两个问句,即:"且虞...
对《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文中"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句读,一般处理为"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把它当作一种特殊的倒装句来看待。如果换个角度来分析,却可以把这个语句理解为两个问句,即:"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照此处理,这个语句非但不是倒装句,其语义和语义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句读
辨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的代词“诸”及其研究
4
作者
李佐丰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年第3期102-132,共31页
本文分两部分。首先,将前贤对代词“诸”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汉至宋代、清代、《马氏文通》及其后。其次,文章的主体对先秦20余部文献中代词“诸”进行穷尽分析,认为“诸”是一个地域、时段明显的代词(北区、初期),语体、存异等要素也...
本文分两部分。首先,将前贤对代词“诸”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汉至宋代、清代、《马氏文通》及其后。其次,文章的主体对先秦20余部文献中代词“诸”进行穷尽分析,认为“诸”是一个地域、时段明显的代词(北区、初期),语体、存异等要素也有制约作用。先秦“诸”与“之”“之于”“之乎”的关系复杂。先贤用“之”来训释代词“诸”,通常是恰当的;用“之于”“之乎”来训释,仅有时可从。训释是语法研究的基础,但不是语法。“诸”和“之”“之于”“之乎”虽有训释关系,但语法上并不等同,它们有语法分工。“诸”在时空上萎缩后,它们便混同起来。“诸”不是“之于”“之乎”的合音词或兼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诸”
先秦的“诸”
“诸”的区域性
“诸”的时段性之
之于
之乎
原文传递
论合音词“诸”的例外
5
作者
曹亚北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41-156,共16页
一般认为“诸”是兼词,来源于“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然而,文献中有些“诸”在用法上只相当于其所兼的某一成分,即用同介词“于/乎”、助词“乎”或代词“之”。这些用例是“诸”字合音说的例外,学者常认为是兼词灵活性的表现。根...
一般认为“诸”是兼词,来源于“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然而,文献中有些“诸”在用法上只相当于其所兼的某一成分,即用同介词“于/乎”、助词“乎”或代词“之”。这些用例是“诸”字合音说的例外,学者常认为是兼词灵活性的表现。根据文献调查,本文指出:古书中用同“于/乎”的“诸”多接在以t收尾的入声字后,这些“诸”可能是“于/乎”受邻近音影响的语音变体;用同“之”的“诸”多来自特定语用环境下的合音羡余。文章据此讨论了“诸”的用法与其语音环境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
“诸用同于/乎”
“诸用同之”
连读音变
合音羡余
原文传递
题名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
被引量:
3
1
作者
孟昭连
机构
南开大学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室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5-147,共23页
文摘
文言体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的主要形式,在二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古代文明的发展成果,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按照传统观念与语言学基本理论,文言体既是使用或模仿秦汉词汇和语法而写成的,作为其明显标志的"之乎者也"一类文言语气词,理应是古代口语词汇。但经过对历代有关论述的推理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之乎者也"并非古代口语词汇,而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书面语符号,兼具断句和提示语气的功能;当唐宋之后的口语中出现了白话语气词之后,它才逐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语气词使用于书面语。
关键词
之乎
者也
标点符号
语气词
口语
Keywords
zhi-hu-zhe-ye(
之乎
者也)
punctuation
modal particles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看“出乎意料之外”的形成
2
作者
李思旭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外华文教育》
2019年第2期52-6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YY162)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 ZD2017007)的资助
文摘
本文对"出乎意料"与"出乎意料之外"、"出乎X意料"与"出乎X意料之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分析,发现了一些倾向性规律,利用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理论探讨"出乎意料之外"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出乎意料
出乎意料之外
概念叠加
构式整合
Keywords
"chuhu yiliao"(出乎意料)
"chuhu yiliao zhiwai"(出乎意料之外)
semantic accumulation
constructional integration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句读辨析
3
作者
尚语
机构
云南教育出版社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8-8,共1页
文摘
对《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文中"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句读,一般处理为"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把它当作一种特殊的倒装句来看待。如果换个角度来分析,却可以把这个语句理解为两个问句,即:"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照此处理,这个语句非但不是倒装句,其语义和语义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左传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句读
辨析
Keywords
Tso Chuan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punctu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的代词“诸”及其研究
4
作者
李佐丰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年第3期102-132,共31页
文摘
本文分两部分。首先,将前贤对代词“诸”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汉至宋代、清代、《马氏文通》及其后。其次,文章的主体对先秦20余部文献中代词“诸”进行穷尽分析,认为“诸”是一个地域、时段明显的代词(北区、初期),语体、存异等要素也有制约作用。先秦“诸”与“之”“之于”“之乎”的关系复杂。先贤用“之”来训释代词“诸”,通常是恰当的;用“之于”“之乎”来训释,仅有时可从。训释是语法研究的基础,但不是语法。“诸”和“之”“之于”“之乎”虽有训释关系,但语法上并不等同,它们有语法分工。“诸”在时空上萎缩后,它们便混同起来。“诸”不是“之于”“之乎”的合音词或兼词。
关键词
代词“诸”
先秦的“诸”
“诸”的区域性
“诸”的时段性之
之于
之乎
Keywords
pronoun Zhu(诸)
Zhu(诸)in pre-Qin
regional nature of Zhu(诸)
temporal nature of Zhu(诸)
Zhi(之)
Zhiyu/Zhihu(之于/
之乎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合音词“诸”的例外
5
作者
曹亚北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41-156,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14ZDB09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一般认为“诸”是兼词,来源于“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然而,文献中有些“诸”在用法上只相当于其所兼的某一成分,即用同介词“于/乎”、助词“乎”或代词“之”。这些用例是“诸”字合音说的例外,学者常认为是兼词灵活性的表现。根据文献调查,本文指出:古书中用同“于/乎”的“诸”多接在以t收尾的入声字后,这些“诸”可能是“于/乎”受邻近音影响的语音变体;用同“之”的“诸”多来自特定语用环境下的合音羡余。文章据此讨论了“诸”的用法与其语音环境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诸”
“诸用同于/乎”
“诸用同之”
连读音变
合音羡余
Keywords
“zhu(诸)”
“zhu(诸)”used as“yu(于)/hu(乎)”
“zhu(诸)used as“zhi(之)”
sandhi
redundancy after fus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
孟昭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看“出乎意料之外”的形成
李思旭
《海外华文教育》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句读辨析
尚语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先秦的代词“诸”及其研究
李佐丰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3
0
原文传递
5
论合音词“诸”的例外
曹亚北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