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之兴的重新诠释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为兵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0-34,共5页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兴",它与"诗"密不可分,是诗之为诗的核心与始基;而在源初的意义上,"诗之兴"则是本源的境域生成。结合海德格尔关于"本源之思"的相关理论,进而探讨"兴"是什么、&qu...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兴",它与"诗"密不可分,是诗之为诗的核心与始基;而在源初的意义上,"诗之兴"则是本源的境域生成。结合海德格尔关于"本源之思"的相关理论,进而探讨"兴"是什么、"诗"是什么、"诗之兴"何以是本源的境域生成等三个方面,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兴"是一种"托举"、"兴发"、"生成"甚至本源境域;"诗"则由"兴"而来,是本质语言"兴发"出来的一种诗性诗歌,进而与"兴"一起使"诗之兴"化入为一种本源境域的生成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兴 本源 境域生成 海德格尔 张祥龙
下载PDF
“兴”之本义及“兴”向“诗之艺”演进路径考略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树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9-165,共7页
综合字形考释,绾合"兴"之演进的礼乐文化土壤,"兴"之本义为原始宗教当中的一个特定仪式表演活动,进而演进为一种仪式动作类名而运用于礼仪场合。周代礼乐文明是"兴"之实践的演绎、呈现场所。孔子将"... 综合字形考释,绾合"兴"之演进的礼乐文化土壤,"兴"之本义为原始宗教当中的一个特定仪式表演活动,进而演进为一种仪式动作类名而运用于礼仪场合。周代礼乐文明是"兴"之实践的演绎、呈现场所。孔子将"兴"与"诗"联系起来加以阐发的理论采获背景是"仪之兴"。孔子的"兴"诗理论以礼为旨归,是对"礼仪之兴"的继承。同时,孔子的"兴"义论述拓展了"兴"的艺术思维深度,为"兴"向诗学领域移易准备好了理论基础。就文学活动中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这四个批评视域的移易来看,先唐的"兴"义嬗变走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宗教仪式 礼仪 之兴 之兴
下载PDF
三礼“兴”义考略
3
作者 任树民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4-70,共7页
三礼中"兴"字共出现386次,大部分"兴"字都与礼仪有关。"兴"字本义很可能是原始宗教当中一个特定的仪式表演活动,进而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一种仪式动作类名而运用于礼仪场合。周代礼乐文明是"兴"... 三礼中"兴"字共出现386次,大部分"兴"字都与礼仪有关。"兴"字本义很可能是原始宗教当中一个特定的仪式表演活动,进而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一种仪式动作类名而运用于礼仪场合。周代礼乐文明是"兴"之实践的演绎、呈现场所。孔子诗之兴的理论采获背景是礼乐文化中的乐语之兴亦即"言之兴"。三礼系统中的"仪之兴"前接"兴"之仪式属性,后续孔子诗之兴,是诗"兴"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兴"塑成为中国古典诗学核心范畴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 之兴 自洽 之兴 角色
下载PDF
涤岸之兴——上海杨浦滨江南段滨水公共空间的复兴 被引量:65
4
作者 章明 张姿 +2 位作者 张洁 秦曙 王绪男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6,共11页
通过回溯上海杨浦滨江南段滨水公共空间自2015年起的设计与发展历程,解读在总体概念、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工业遗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的理念与策略,在城市政策导向和建筑师自主创作的双重框架下阐述滨水公共空间复兴的社会属性与... 通过回溯上海杨浦滨江南段滨水公共空间自2015年起的设计与发展历程,解读在总体概念、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工业遗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的理念与策略,在城市政策导向和建筑师自主创作的双重框架下阐述滨水公共空间复兴的社会属性与建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杨浦滨江南段 滨水公共空间 迭代与复 锚固与游离 向史而新 城市缝合 涤岸之兴
原文传递
教学之兴废:《学记》关于教学规律的探寻及其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谌安荣 张攀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0-185,共6页
《学记》是对先秦儒家教学思想的理论总结,对教学成功与失败的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认为"豫、时、孙、摩",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相反,"发然后禁""时过然后学""杂施而不孙""独学而无... 《学记》是对先秦儒家教学思想的理论总结,对教学成功与失败的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认为"豫、时、孙、摩",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相反,"发然后禁""时过然后学""杂施而不孙""独学而无友""燕朋"与"燕辟",教学就会失败。《学记》关于教学兴废规律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本土性和原创性等特征,对今天教学理论特别是本土教学理论的建设与教学实践的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教学之兴 教学之废 教学规律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史统”兴衰与长篇历史叙述的发展
6
作者 刘霞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4,共9页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史统"孕育了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规范,"史统"影响了小说的发展。纵览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史统"之"兴"使历史叙述长期陷入传统叙事模式之中,文体表达趋平无奇。进入20世纪80...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史统"孕育了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规范,"史统"影响了小说的发展。纵览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史统"之"兴"使历史叙述长期陷入传统叙事模式之中,文体表达趋平无奇。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史统"之威开始受到质疑,新的历史叙述进入多元无序状态,文体表达趋奇求新。但中国是个重视历史的国度,"史统"之"兴"或"衰"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历史叙述方式的变异,但文学不会因此减弱对历史的兴趣。恪守常规的传统历史叙述和极具后现代特质的新历史叙述皆存掣肘,在继承"史统"基础上糅合现代意识,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历史叙述才是打通当下历史写作的可能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统”之兴 “史统”之衰 长篇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下载PDF
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以“兴”为例
7
作者 鲁洪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0,共7页
民国时期,闻一多对《诗经》的研究用力最多,成果最为丰富,对《诗经》研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诗经》研究的观念、方法是正确的,但理论与实践有时不尽相符;其二,他以廋语解释《诗经》之兴,与兴之本义、《诗经》创作实际... 民国时期,闻一多对《诗经》的研究用力最多,成果最为丰富,对《诗经》研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诗经》研究的观念、方法是正确的,但理论与实践有时不尽相符;其二,他以廋语解释《诗经》之兴,与兴之本义、《诗经》创作实际以及古人对兴的认识皆不符;其三,闻一多认为"《国风》中凡言鱼,皆两性间互称对方之廋语,无一实指鱼者",对理解《国风》比、兴喻义有启发意义,但需要指出的是,以此言《国风》中"鱼"的喻义也许是可以的,以此言《诗经》中"鱼"的喻义则不可。因为天人物我之间只要存在相似相关的关系便可比、兴,鱼与人之间存在太多的相似相关的地方,以鱼可喻多义,以鱼喻男女之事只是众多喻义之一,而不是唯一,不可以偏概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诗经》之兴 廋语
下载PDF
闻一多对《诗经》之兴的认识
8
作者 鲁洪生 《诗经研究丛刊》 2013年第3期238-249,共12页
闻一多对《诗经》赋、比、兴研究的贡献也很大,他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求真求美,通过《诗经》的创作背景考辨《诗经》作品的本义,在内容上求其真;按照诗歌的文学特质感悟《诗经》的审美价值,在形式上求其美。用'《诗经》时代'... 闻一多对《诗经》赋、比、兴研究的贡献也很大,他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求真求美,通过《诗经》的创作背景考辨《诗经》作品的本义,在内容上求其真;按照诗歌的文学特质感悟《诗经》的审美价值,在形式上求其美。用'《诗经》时代'的眼光读《诗经》,其用'诗'的眼光读《诗经》,是求真求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贡献 特质 眼光 本义 之兴 诗经
原文传递
诗之兴:从政教之兴到诗学之兴的美学嬗变
9
作者 李洲良 《中外文论》 2010年第1期399-410,共12页
兴,繁体为兴,篆文为(?)。《说文》说兴,'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舁,共同用手抬举之意。从字形分析,兴,像四只手共同抬举一物之状,至于所举为何物,或以为'盘',或以为'帆',或以为'酒爵',其中释为祭祀用... 兴,繁体为兴,篆文为(?)。《说文》说兴,'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舁,共同用手抬举之意。从字形分析,兴,像四只手共同抬举一物之状,至于所举为何物,或以为'盘',或以为'帆',或以为'酒爵',其中释为祭祀用的'盘'较妥。对此,有学者辨之甚详,认为:'多人供牲于盘并集体起舞当是兴祭最基本的特征,换言之,兴字造字的本意当指兴祭活动中的供牲和舞蹈。'可见,兴的源起是从祭祀开始的。从兴的源起、发展、流变来看,诗之兴可划分祭祀之兴、政教之兴和诗学之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力 特征 诗学 之兴 政教
原文传递
《春官》“六诗”之“兴”与《诗经》之“兴”诗
10
作者 孙定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16,共7页
《周礼·春官》大师所教"六诗""风、赋、比、兴、雅、颂"之本义,应该从《春官》大师配合大宗伯参与周王"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的各种礼仪与"风、赋、比、兴、雅、颂"的上古辞源意义考究,... 《周礼·春官》大师所教"六诗""风、赋、比、兴、雅、颂"之本义,应该从《春官》大师配合大宗伯参与周王"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的各种礼仪与"风、赋、比、兴、雅、颂"的上古辞源意义考究,加以文献实证,方可确定。从上古辞源考究,本义为祭祖且为各种祭祖仪式通称之"兴",正好与《春官》所叙大师配合大宗伯参与周王之祭祖礼仪"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相契合,而"兴"为祭祖和各种祭祖仪式通称在《尚书》、《礼记》、《诗经》等文献均有存留。据此可以推定:配合大宗伯参与"大祭祀"的大师所教"六诗"之"兴"诗,是专用于祭祖的诗歌。孔子所言"诗可以兴"应译为"诗可以祭祖"。朱熹所言《诗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象诗,并非《周礼》"六诗"之"兴诗",而是上古神文化的诗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六诗” 祭祖之兴 诗经
下载PDF
唐尧之兴与龙的传人
11
作者 王学理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15年第1期69-74,共6页
一解读唐尧与刘氏的关系唐尧与刘氏是什么关系,文献中有两种不同的记述:一种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前513),龙出现在晋都绛(今山西侯马市)的郊区,晋大夫蔡墨在回答魏献子的提问时,说:'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另一种是《汉... 一解读唐尧与刘氏的关系唐尧与刘氏是什么关系,文献中有两种不同的记述:一种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前513),龙出现在晋都绛(今山西侯马市)的郊区,晋大夫蔡墨在回答魏献子的提问时,说:'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另一种是《汉书·高帝纪赞》把蔡墨的话引用过来,重复了'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的话。但后面引用晋国大夫范宣子(士匄)的话,自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国 山西 侯马市 晋都 之兴 文献 龙的传人 大夫
原文传递
论中唐的以“文”疗“经”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链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0,共9页
中唐儒学渐衰激起了士人的重振雄心。韩柳元白等有识之士,面对中唐之病,试图以"文"疗"经":即以文学为刀,先以道统重构更植儒学骨髓,再以复古归质修复思潮肌理,终以子学之兴振奋文坛精神。以"文"疗"... 中唐儒学渐衰激起了士人的重振雄心。韩柳元白等有识之士,面对中唐之病,试图以"文"疗"经":即以文学为刀,先以道统重构更植儒学骨髓,再以复古归质修复思潮肌理,终以子学之兴振奋文坛精神。以"文"疗"经"在中唐--北宋之思想与文学转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疗“经” 道统重构 复古归质 子学之兴
下载PDF
论魏源的赠答诗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姣玲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10,共6页
今存魏源共900余首诗歌,其中有142首可称为赠答诗。这些诗歌不仅对研究魏源生平、思想等具有参考价值,其本身亦表现出浓厚的山水之兴、诗史意识、经世思想及仕途不得志的无奈。分析这些赠答诗,可进一步走进魏源的思想世界,较全面地体悟... 今存魏源共900余首诗歌,其中有142首可称为赠答诗。这些诗歌不仅对研究魏源生平、思想等具有参考价值,其本身亦表现出浓厚的山水之兴、诗史意识、经世思想及仕途不得志的无奈。分析这些赠答诗,可进一步走进魏源的思想世界,较全面地体悟嘉道咸时期的经世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赠答诗 山水之兴 诗史意识 经世思想
下载PDF
《石钟山记》中“三笑”意味品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善存 《中学语文》 2021年第17期47-48,共2页
《石钟山记》具体记述了苏轼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缘由的经过,文中三次写到作者的笑:一“笑”和尚仿效李渤的做法,根本不能解除心中之疑;二“笑”表现了作者由衷的高兴和自信,因为与儿子苏迈乘舟夜探绝壁,经过深入考察,自认为探得山名真相... 《石钟山记》具体记述了苏轼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缘由的经过,文中三次写到作者的笑:一“笑”和尚仿效李渤的做法,根本不能解除心中之疑;二“笑”表现了作者由衷的高兴和自信,因为与儿子苏迈乘舟夜探绝壁,经过深入考察,自认为探得山名真相,怀疑消除,欣喜之情难抑;三“笑”李渤见识浅薄,用在文末,一叹一笑,既说明作记原因,又暗含批判。苏轼的这“三笑”情感和作用不冬相同,详略有别,曲折有味,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中,一次比一次笑得深,笑得有意味,当然值得我们学习者深入品读,耐心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三笑 奇峭之兴 语言建构
下载PDF
试谈杜甫从秦州到成都的纪行诗
15
作者 胡守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47-50,共4页
杜甫的纪行诗刻画山川,笔参造化,或摹艰险之状,叹行役之苦,或逢风物之美,忘登顿之劳;又忧国爱民之心,身世之感,随事触发;而于行役未了期,尤深戚戚之情。此前人山水诗所未有也。
关键词 艰险 幽秀 行役之苦 观览之兴 忧国悯民 身世之感
下载PDF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论儒家的忧患意识
16
作者 董晔 《黄海学术论坛》 2015年第2期38-44,共7页
儒家文化是充满忧患意识的文化,它强调与天地合德,在修身的基础上忧患苍生、教化大众。儒家的忧患意识体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关怀天下兴亡的博大性和为道献身的无畏情怀。扬弃儒家忧患意识,发掘其精蕴真义,弥补其思想缺憾,把握其精神内核... 儒家文化是充满忧患意识的文化,它强调与天地合德,在修身的基础上忧患苍生、教化大众。儒家的忧患意识体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关怀天下兴亡的博大性和为道献身的无畏情怀。扬弃儒家忧患意识,发掘其精蕴真义,弥补其思想缺憾,把握其精神内核,对于构建现代社会的忧患意识不无裨益。中华民族是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念的重要表达形态。'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之兴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观念 之兴 忧患 中国 真义 精蕴
原文传递
《郁离子》中的廉政思想
17
作者 李向荣 《明史研究》 2012年第1期162-164,共3页
刘基,字伯温,号犁眉,被后人尊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刘基在著《郁离子》之前可谓四仕四隐的元末廉吏。刘基为官廉洁清正,刚正不阿,严于执法,不畏权贵的品格,屡受元末王朝腐败统治者排挤和压制,始终郁郁... 刘基,字伯温,号犁眉,被后人尊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刘基在著《郁离子》之前可谓四仕四隐的元末廉吏。刘基为官廉洁清正,刚正不阿,严于执法,不畏权贵的品格,屡受元末王朝腐败统治者排挤和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48-50岁隐居故里著述《郁离子》,书中以寓言警世,抨击元末王朝的腐败统治;明志以尧禹之道,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郁离子》寓言体故事较多地反映廉政治世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寓言 之兴 廉吏 礼乐 离子 字伯温
原文传递
非遗价值资源再生:彩绘散乐浮雕再设计研究
18
作者 吴介 刘慧喜 《雕塑》 2022年第3期80-81,共2页
文章以非遗价值资源再生为视角对彩绘散乐浮雕意象的传达,分析艺术表现手法所营造的任势、气势、位势、态势、度势的特点,艺术形式语言以乐者之“兴”营造的”听乐”之境,构建当下即成的感兴意象研究,深度剖析彩绘散乐浮雕的文化底蕴、... 文章以非遗价值资源再生为视角对彩绘散乐浮雕意象的传达,分析艺术表现手法所营造的任势、气势、位势、态势、度势的特点,艺术形式语言以乐者之“兴”营造的”听乐”之境,构建当下即成的感兴意象研究,深度剖析彩绘散乐浮雕的文化底蕴、意蕴及内涵,阐明了传统文化元素吸取与符合当今时代的演绎,探寻再设计的范式、路径、模式及形态的活化与重塑,以期阐释符合大众的再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形式语言 “听乐”之兴 叙事
原文传递
重修说研堂记
19
《科举学论丛》 2012年第3期56-56,85,共2页
予尝与画山储丈纵观《说研堂会业》,冠绝一时,思一陟其堂为慰,而予方纂《四子书本义》,未遑也。顷洪君稯人寓予书,以堂故前贤讲学地,岁久废,某至僦屋而居。邑人士戚焉,谋更新,不获。会丁公炉峰来摄篆,嘅然从邑人士请。经始乾隆壬戌年(七... 予尝与画山储丈纵观《说研堂会业》,冠绝一时,思一陟其堂为慰,而予方纂《四子书本义》,未遑也。顷洪君稯人寓予书,以堂故前贤讲学地,岁久废,某至僦屋而居。邑人士戚焉,谋更新,不获。会丁公炉峰来摄篆,嘅然从邑人士请。经始乾隆壬戌年(七年,1742)七月,逾年癸亥(八年)五月堂成,藏书有室,礼宾有位。某故得与邑人士及四方君子习礼论文其间。翳丁公之赐,愿□□□□惟物之兴□□□□□十八九□□□□□□亭曲(下阙40字)助,后不独以先生长者之无以庇寒暑燥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礼 堂故 礼宾 有室 长者 之兴 讲学 君子 纵观 人士
原文传递
简述中国诗歌文体的发展脉络
20
作者 奚敏洁 《复印报刊资料(当代文萃)》 2019年第2期61-62,共2页
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东汉郑玄语:“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诗三百,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的体格,赋比兴是创作的技巧。
关键词 诗三百 诗歌文体 风雅颂 赋比 六义 东汉郑玄 发展脉络 之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