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
陈慧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专门之学:两宋永嘉学脉接受程朱理学的历史语境 |
吴铮强
荆鹏超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具体之学·为己之学·之间之学--一种新的中国式的哲学观 |
张再林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4
|
夏承焘的考据之学与批评之学 |
曾大兴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5
|
略论北宋“义理之学”的两个取向 |
金哲洙
|
《东疆学刊》
|
2003 |
2
|
|
6
|
“关陇之学”的形成与建构 |
周日蓉
郝润华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王国维“通人之学”与“专人之学”的尺短寸长 |
朱利民
朱昭
马妍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8
|
亟待重铸有能量的中国艺术之学 |
李荣有
|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
2024 |
0 |
|
9
|
明遗民黄景昉“旦气之学”解读 |
张小琴
罗晓荣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0
|
以“大人之学”分判朱王之学 |
魏子钦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代际更新”与“生生不息”——《钱穆与心性之学》评介 |
冯北仲
|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2
|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性命之学” |
孙洲
郭相震
|
《晋中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3
|
论儒家“为己之学”的张力——以《四书》为核心 |
孙国锋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18 |
0 |
|
14
|
“无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兼论中国哲学的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 |
徐小跃
|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
2014 |
7
|
|
15
|
从王官之学到诸子之学——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转折 |
李春青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6
|
“人间”大义与早期王国维文哲之学的归止 |
陈赟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7
|
做为己之学 成有斐君子 |
姜国钧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8
|
陈澧之学的两歧反应及不同立意 |
於梅舫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9
|
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 |
庞振超
|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0
|
经济学:经世济民之学 |
黄家骅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