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南书院,天水近代文化之根脉
1
作者 胡晓宜(文/图) 《城市地理》 2024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当我听说陇南书院修告竣的消息时,天水上空恰好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沿汉忠烈候纪信祠,经大什字,过市政府,缓缓而行,没几分钟便走到门口。斜对面,两株六百余年的参天古槐巍然屹立,绿叶掩映之下,一座威严、古朴的建筑呈现于面前,这就是... 当我听说陇南书院修告竣的消息时,天水上空恰好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沿汉忠烈候纪信祠,经大什字,过市政府,缓缓而行,没几分钟便走到门口。斜对面,两株六百余年的参天古槐巍然屹立,绿叶掩映之下,一座威严、古朴的建筑呈现于面前,这就是有着“陇上第一民居”美誉的天水胡氏古民居——南宅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古民居 书院 文化之根 天水
下载PDF
福州:始终心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全力守护文化之根城市之魂
2
作者 郭宁宁 《城乡建设》 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之根 原创性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努力方向
下载PDF
俄罗斯声乐学派的“意大利之根”——18世纪30年代意大利歌剧艺术的传入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兆润 《北方音乐》 2023年第4期16-29,共14页
1735年,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弗朗切斯科·阿莱亚带领的意大利歌剧团入驻圣彼得堡宫廷。1736年上演了俄罗斯第一部歌剧——意大利正歌剧《爱和恨的力量》(La forza dell amore e dell odio)。1755年创作上演了第一部意大利正歌剧式... 1735年,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弗朗切斯科·阿莱亚带领的意大利歌剧团入驻圣彼得堡宫廷。1736年上演了俄罗斯第一部歌剧——意大利正歌剧《爱和恨的力量》(La forza dell amore e dell odio)。1755年创作上演了第一部意大利正歌剧式的俄罗斯歌剧《采法尔和普罗克里斯》(Cefal e Procris)。意大利歌剧艺术的传入,为俄罗斯带来了歌剧艺术的繁荣和剧院文化的兴起,为18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喜歌剧创作开辟了道路,同时,意大利歌剧艺术的伴生品——以“bel canto”为根基的“意大利唱法”在俄罗斯文化土壤上得以根植,为俄罗斯声乐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 歌剧艺术 弗朗切斯科·阿莱亚([意]Francesco Domenico Araja 1700-1767) 俄罗斯 声乐学派 意大利之根
下载PDF
守文化之根 创时代之新--“小罐茶”探寻传统文化“新生”密码
4
作者 郑茂典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3年第2期70-72,共3页
如果时间倒退10年,文化和科技可能很难在同一个产业双管齐下,但是如今,很多产业都需要同时打文化和科技两张牌,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文化与科技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织,放眼整个中国茶产业,“小罐茶”可以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破局者。“... 如果时间倒退10年,文化和科技可能很难在同一个产业双管齐下,但是如今,很多产业都需要同时打文化和科技两张牌,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文化与科技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织,放眼整个中国茶产业,“小罐茶”可以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破局者。“小罐茶”于2012开始打造,相较于老牌的茶企,“小罐茶”更致力于整合中国茶行业传统优势资源,同时升级审美创意,彰显年轻与格调,用创新的方式去表达中国茶,在短短几年内品牌知名度迅速攀升,成了引领中国茶新国潮的品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知名度 茶企 文化与科技融合 中国茶产业 审美创意 文化之根 双管齐下
下载PDF
守文化之根 创华夏之灿
5
作者 李敏 《天工》 2023年第25期1-1,共1页
在中华5000年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围绕着生存发展和衣食住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手工艺,创造了无数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凝结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之根。它们被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文化不可再生... 在中华5000年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围绕着生存发展和衣食住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手工艺,创造了无数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凝结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之根。它们被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文化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基因,并形成了本民族文化的识别性特征,蕴含着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智慧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和设计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农耕文化 文化宝库 文化之根 手工艺 识别性 不可替代 审美思想
下载PDF
传承传统文化,重归文化之根
6
作者 戴姗姗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第7期33-35,共3页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自身的文化,对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之下,需要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不是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去进行...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自身的文化,对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之下,需要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不是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去进行空洞理论的灌输,而应当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载体的加工当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有了传统文化作为基础之后,再让学生对其形成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教师 学习载体 文化之根 传承传统文化 学生认同 关键词 生命力
下载PDF
浅识“肾为气之根” 被引量:8
7
作者 密丽 刘伟 《中医药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8-9,共2页
肾为气之根,语出《类证治裁》,肾为生气之根本,在五脏气机升降中亦为气机升降之根本。从人体之气的生成、五脏气机升降及临床应用浅谈肾为气之根的重要性,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肾为气之根 气机升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守护文化之根 弘扬莫高精神——团结一心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被引量:3
8
作者 樊锦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共3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莫高窟,并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对于敦煌研究院的事业目标、道路方向和发展建设等各个方面做出了高屋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莫高窟,并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对于敦煌研究院的事业目标、道路方向和发展建设等各个方面做出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和全面具体的指示,给我们提出了关于石窟寺保护、研究和弘扬的新的历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研究院 敦煌学研究 敦煌莫高窟 石窟寺 道路方向 文化之根 历史和文化 弘扬
下载PDF
太子的意图与《文选》之根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延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作为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具有鲜明而深刻的文化史意义。太子萧统的编纂意图,不仅体现在形象工程方面,而且与梁王朝的文化工程息息相关。《文选》之根是为《五经》,其所透显出的强烈的儒学精神,正是中国最核心的价值体... 作为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具有鲜明而深刻的文化史意义。太子萧统的编纂意图,不仅体现在形象工程方面,而且与梁王朝的文化工程息息相关。《文选》之根是为《五经》,其所透显出的强烈的儒学精神,正是中国最核心的价值体系的客观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明太子 意图 《文选》之根 儒学精神
下载PDF
灵魂之根的追寻与隐喻——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 被引量:3
10
作者 綦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26,161,共6页
近年来,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转向人性更深度的探索,她逐渐开始关注促成人性或激发人性某一潜能的内在动因,意在揭示华人移民群体对家园文化的高度依赖,这种精神依托已成为一种生存的必须。"家"与"爱"是严... 近年来,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转向人性更深度的探索,她逐渐开始关注促成人性或激发人性某一潜能的内在动因,意在揭示华人移民群体对家园文化的高度依赖,这种精神依托已成为一种生存的必须。"家"与"爱"是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中的两大焦点,以追寻"自由"将之贯穿成一条主线,它落脚于人物的具体行为上就是"出走—回归"。在错置的生活经历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中,人物的种种追求既是对实在事物的渴求,也是对内心获得自由的拼争。这同时也映射了作家创作中所体现的意图——追寻内心自由与梦想。文章以此观照作家坚持以回望的视角和离散的姿态,展露人性、深掘灵魂,由此建构一个专属的精神家园,这也是作家赋予"寻根"新的涵义、缔造移民文化新的"灵魂之根"的巨大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犯焉识》 隐喻 家园意识 灵魂之根
下载PDF
读《民族音乐之根》 被引量:7
11
作者 鲍元恺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1-52,共2页
中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诗经>,后人以歌词内容和音乐风格将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悠悠长河,大浪淘沙,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证明,其中真正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璀璨明珠是"风",是周朝十五个... 中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诗经>,后人以歌词内容和音乐风格将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悠悠长河,大浪淘沙,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证明,其中真正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璀璨明珠是"风",是周朝十五个地区那令后人一唱三叹的160首民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民歌 中国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之根
下载PDF
现代本体论:指向活的生活之根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0,共5页
20世纪西方哲学对本体论的拒斥给予我们的启示应是重新估价本体论 ,而不应是否弃本体论。生活以其应然性使人区别于动物 ,哲学本体论则在于为生活的“应该”寻求前提性根据———寻求生活之根。在追寻“应该”之“前提性根据”的意义上 ... 20世纪西方哲学对本体论的拒斥给予我们的启示应是重新估价本体论 ,而不应是否弃本体论。生活以其应然性使人区别于动物 ,哲学本体论则在于为生活的“应该”寻求前提性根据———寻求生活之根。在追寻“应该”之“前提性根据”的意义上 ,本体论是必要的。“本体”在传统哲学中意味着亘古不变的永恒、现象背后的本质、脱凡离俗的神圣 ,这样的本体作为主观设定的生活之根是“死”的。对于现代哲学而言 ,永恒、本真、神圣都在生活世界中 ,生活世界作为永恒 ,不是永固 ,作为本真 ,不是“本质” ,作为神圣 ,不是超俗 ,它是“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本体论 生活之根 应该 永恒 本真 神圣
下载PDF
文化之根的漂移与嫁接——从聂华苓小说《桑青与桃红》看流散华裔的边缘生存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4
13
作者 傅守祥 李好 《杭州学刊》 2018年第4期212-223,共12页
伴随19世纪后期以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移民潮,许多流落异国他乡的流散作家的创作质量上乘,其复杂性与差异性令人目眩神迷,其相通处则体现为物质求新与精神恋旧之间的尖锐冲突、边缘生存中的深重异化与精神分裂。尽管生存异化与精神分裂... 伴随19世纪后期以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移民潮,许多流落异国他乡的流散作家的创作质量上乘,其复杂性与差异性令人目眩神迷,其相通处则体现为物质求新与精神恋旧之间的尖锐冲突、边缘生存中的深重异化与精神分裂。尽管生存异化与精神分裂看似是流散文学人物的宿命,却是他们孜孜不倦寻找文化认同的出路。20世纪的大动荡铸就了中国人的流散与放逐,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从大陆的战时漂泊到台湾的短暂偏居、再到美国爱荷华的离乡背井,多年的流浪经历使其成为华裔流散文学的代表性叙述者,与其小说中的被叙述者的生存状态高度吻合。小说《桑青与桃红》以母族寓言的方式细腻描绘流散族群在异质文化环境中的失根之苦与自我审视以及边缘生存中的人性裂变与文化抗争,以"跳出"和"重置"的方式"回望"和"反省"人类生存困境与族群文化局限,从文化人类学的高度来回应"失乐园"与"被放逐"的心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之根 《桑青与桃红》 边缘生存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自然、非自然与反自然——寻觅生态伦理的文化之根 被引量:1
14
作者 佘正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6,共16页
人们对于自然一词的理解都会受到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制约,而且这种理解,对于产生亲自然或反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存在着密切关系。在农业文明中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形成的中国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根源,而作为西方工业文明源头的... 人们对于自然一词的理解都会受到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制约,而且这种理解,对于产生亲自然或反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存在着密切关系。在农业文明中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形成的中国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根源,而作为西方工业文明源头的以拼音文字建立起来的希腊理性文化,则是无根的,与自然疏离的,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引发反自然的行为和后果。为了恢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现今人们应该以中国生态文化传统作为建立生态伦理的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非自然 反自然 生态伦理 文化之根
下载PDF
中原“帝都之根”文化体系的重构——以洛阳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锋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4,共4页
中原"帝都之根"是中原"根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资源丰厚,有皇家宫殿、寺庙、陵墓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等等文化内容。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损毁严重,加上体系繁杂,缺少梳理,开发程度非常低。"帝都之根"... 中原"帝都之根"是中原"根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资源丰厚,有皇家宫殿、寺庙、陵墓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等等文化内容。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损毁严重,加上体系繁杂,缺少梳理,开发程度非常低。"帝都之根"文化可梳理为帝都"皇家文化"、"都城文化"和"民俗文化"三个子体系,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的重构和创意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帝都之根 文化 重构
下载PDF
从古诗词意象看海峡两岸民族文化之根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晓慧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74-478,共5页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诗词意象入手,我们可以触摸到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文化之根,寻到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台湾诗词意象与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有着无法割裂的血肉亲缘关系。因此,弘扬扎根于同一民族沃土上...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诗词意象入手,我们可以触摸到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文化之根,寻到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台湾诗词意象与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有着无法割裂的血肉亲缘关系。因此,弘扬扎根于同一民族沃土上的诗词文化,用诗性的审美语言沟通、凝聚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 意象 文化之根 民族认同
下载PDF
“仁义”之根与伪善之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彦文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5-45,51,共2页
"仁义"是《小鲍庄》中的关键词,是小鲍庄人的核心品质及评价人和事的最高标准。但批评家们都认为:捞渣的"仁义"和小鲍庄人的"仁义"是同质的。有必要对二者加以辨析。捞渣的"仁义"是"仁义&... "仁义"是《小鲍庄》中的关键词,是小鲍庄人的核心品质及评价人和事的最高标准。但批评家们都认为:捞渣的"仁义"和小鲍庄人的"仁义"是同质的。有必要对二者加以辨析。捞渣的"仁义"是"仁义"之根,小鲍庄人的"仁义"则是伪善之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重读 “仁义”之根 伪善之果
下载PDF
当代文学的寻根--评陈仲庚《寻根文学与中国文化之根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明 《零陵学院学报》 2002年第1X期34-35,共2页
陈仲庚是一个典型的湘南汉子,诚恳、淳厚而有韧性.2000年,他到我们所进修博士课程,由我做指导老师,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极其用功.陈仲庚的工作效率经常令我吃惊,他不断地拿出一篇又一篇的论文给我,我提出一些意见,他立即修改,大刀阔斧,... 陈仲庚是一个典型的湘南汉子,诚恳、淳厚而有韧性.2000年,他到我们所进修博士课程,由我做指导老师,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极其用功.陈仲庚的工作效率经常令我吃惊,他不断地拿出一篇又一篇的论文给我,我提出一些意见,他立即修改,大刀阔斧,毫不迟疑.有时数天之内就几易其稿,让我都有些招架不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陈仲庚 《寻文学与中国文化之根脉》 文学评论 文学 文学思想
下载PDF
文化之根的探寻与超越——论长篇小说《仓颉密码》的文化寻根主题
19
作者 张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1,共3页
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思潮是一场理论倡导在先,创作实践在后的文学运动,由于创作者的文化根基较为薄弱,主题先行成为普遍的创作模式,导致寻根理论与创作实践形成巨大的断裂,对文化之根的寻觅最终陷入困境。《仓颉密码》突破了寻根小说创... 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思潮是一场理论倡导在先,创作实践在后的文学运动,由于创作者的文化根基较为薄弱,主题先行成为普遍的创作模式,导致寻根理论与创作实践形成巨大的断裂,对文化之根的寻觅最终陷入困境。《仓颉密码》突破了寻根小说创作的艺术瓶颈,其寻根叙事在四个方面实现了超越:一是从理念先行到文化自觉;二是从启蒙现代性到审美现代性;三是从蛮荒异域到炎黄文化;四是从向壁虚构到严谨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之根 小说 炎黄文化 《仓颉密码》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文化之根、元、变审视
20
作者 林楠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2-86,共5页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根植于轴心时代的精神传统并发端新的轴心时代,伴随时代意识的是寻根意愿的勃兴;全球化时代多元的文化传统更期待文明的对话;全球化时代生存方式的变化改变着文化,但我们依然寻求民族精神传统精华的传承与不变。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 文化之根 文化之元 文化之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