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宇宙之大”、“品类之盛”的“之”字解析
1
作者 何传跃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2年第5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材 《兰亭集序》 “宇宙之大” “品类之盛 “之” 古汉语 解释
下载PDF
明代东莞史学之盛——读《东莞历史文献丛书·史部》后
2
作者 张荣芳 《广州文博》 2018年第1期351-377,共27页
2017年11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莞历史文献丛书》,这是莞城图书馆落实、贯彻中央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本文评介《丛书》收入的由东莞学人著并在东莞刻印的三种史籍:《明史窃》《皇明启运... 2017年11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莞历史文献丛书》,这是莞城图书馆落实、贯彻中央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本文评介《丛书》收入的由东莞学人著并在东莞刻印的三种史籍:《明史窃》《皇明启运录》《皇明通纪》,以说明明代东莞史学之盛。足以令东莞人自豪和骄傲、足以坚定对东莞文化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皇明 历史文献 丛书 工程 之盛 东莞
原文传递
月光之盛(八首)
3
作者 韩东 《花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163,共3页
默契深夜,我们走在街上听着两个人的脚步声彼此不发一言。有一种走向某处或者任何一个地方的默契。河边传来一个女人放肆的笑声那是被一个男人逗乐的(我猜)。但听不见男人的声音。
关键词 《月光之盛 诗歌
原文传递
“诗佛”之静与盛唐之静:《鸟鸣涧》静境发微
4
作者 刘学忠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4-35,共2页
本文从大静、美静、新静与和静四个方面对王维山水诗《鸟鸣涧》的独特静境进行了独到分析,认为它写出了独具王维特质与时代风貌的"诗佛"之静与盛唐之静,堪称古代静诗之首,亦堪称盛唐山水诗之绝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价值。
关键词 《鸟鸣涧》 静境 “诗佛”之静 唐之静
下载PDF
权德舆的诗歌成就
5
作者 陈江英 《甘肃高师学报》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权德舆虽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但一生创作有近400首诗歌,不仅数量可观,众体皆备,且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一,诗歌思想内容涉猎广泛。前期诗歌内容或抒写情志、或抒写对山水自然的热爱、或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或描写羁旅... 权德舆虽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但一生创作有近400首诗歌,不仅数量可观,众体皆备,且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一,诗歌思想内容涉猎广泛。前期诗歌内容或抒写情志、或抒写对山水自然的热爱、或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或描写羁旅行役之苦等。艺术风格趋向于质朴自然、清丽典雅。其二,后期诗歌内容受时代的局限,主要是抒写朋友间酬唱送别的欢乐,与名僧贤士结交、游历壮丽山川的愉悦和家人团聚的温暖和满足等,表现出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台阁体痕迹。世俗气息、生活气息依然是诗歌的主导趋势。因此,无论是前期艺术性较强或是后期世俗化很浓的诗作,德舆都写得极富生活气息,都一样清新、灵动、情真意切。其三,权德舆第一次完整地表述出了意境的含义,从而使文学创作赋予了巨大的美学价值,使意境在古典文学创作中折射出迷人的光芒。其诗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诗风,在中唐文坛享有盛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德舆 文名之盛 诗文理论 唐余音 古文运动
下载PDF
权德舆的散文成就
6
作者 陈江英 《甘肃高师学报》 2010年第6期28-30,共3页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文名之盛应召入朝,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一生著述颇丰,有诗文集五十卷行世。创作有400多篇文章,众体皆备;提出了明确的诗文理论。其诗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文名之盛应召入朝,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一生著述颇丰,有诗文集五十卷行世。创作有400多篇文章,众体皆备;提出了明确的诗文理论。其诗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诗风;其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文学成就很高,在中唐文坛享有盛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德舆 文名之盛 诗文理论 唐余音 古文运动
下载PDF
试论韩愈的“不平则鸣”中的“不平”
7
作者 张情雁 《大舞台》 2010年第9期98-99,共2页
本文以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一文为例,指出唐晓敏的"‘不得已’之情不包括欢乐和欣喜"观点过于绝对,"‘鸣国家之盛’不是对‘盛世’的歌颂,也没有任何欢喜之情"不太准确。"不平"本应指游离在忧愁和欢乐... 本文以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一文为例,指出唐晓敏的"‘不得已’之情不包括欢乐和欣喜"观点过于绝对,"‘鸣国家之盛’不是对‘盛世’的歌颂,也没有任何欢喜之情"不太准确。"不平"本应指游离在忧愁和欢乐这两极中的复杂情感,《送孟东野序》一文是侧重穷愁哀怨之情的。我们对"不平"的理解应该持的态度是:"不平"内涵广泛,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静” “不得已” “鸣国家之盛
下载PDF
明代小说刊行中的图评消长及拟画批评之兴起
8
作者 贾艳艳 李桂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2-192,共11页
按照现代文论观念,插图和评点是小说主文本的两大副文本。在明代后期的小说出版中,二者呈此消彼长态势。万历、泰昌间,"图"多而"评"少;至天启、崇祯,江浙书坊偏重插图质量取代闽中偏重插图数量,致使插图数量在文本... 按照现代文论观念,插图和评点是小说主文本的两大副文本。在明代后期的小说出版中,二者呈此消彼长态势。万历、泰昌间,"图"多而"评"少;至天启、崇祯,江浙书坊偏重插图质量取代闽中偏重插图数量,致使插图数量在文本中锐减,呈现出图消而评长态势,插图节省出的页面空间逐渐被日渐丰富的评点所占据。尽管图与评两大副文本有所消长,但人们仍然重视小说文本的"可观性"传达。评者除了借助特殊符号、格式等吸引读者细读关目,还特别乐于通过援引绘画术语来评赏小说文本所传达的绘画视觉效果及图景。随着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明确提出"文中有画"观念,人们开始热衷于发掘隐含于小说字里行间的故事图、人物图、变相等画感,并展开较为细致的评赏。于是,"拟画批评"得以大行其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像之盛 图消评长 圈点义法 想象图景 拟画批评
下载PDF
身系国之安危的裴度
9
《前进》 2019年第4期63-64,共2页
发祥于山西闻喜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旺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历史上堪称罕见。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多人,名... 发祥于山西闻喜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旺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历史上堪称罕见。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多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正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由此裴柏村也被称之为“中华宰相村”。在裴氏家族繁星似锦的众多人物中,裴度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宰相 文章 载列者 身系 中国 世谱 历史 之盛
下载PDF
金代我国北方的文化中心西京
10
作者 马晋宜 杜成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金代西京大同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科举兴盛,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既有文坛领袖,又有文学世家,更有文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成为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关键词 西京 科举之盛 金朝名士大夫多出北方 北方文化中心
下载PDF
从文献记载看6世纪中期到7世纪初年的洛阳
11
作者 黄永年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1999年第1期274-285,共12页
洛阳,是我国历史上的古都名城。先秦、东汉、魏晋不用说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洛阳伽蓝记》看也是规模雄伟,市廛繁华,极一时之盛。但到公元6世纪中期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却要弃洛阳而北迁都邺,历时七十载至隋炀帝大业元年(605... 洛阳,是我国历史上的古都名城。先秦、东汉、魏晋不用说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洛阳伽蓝记》看也是规模雄伟,市廛繁华,极一时之盛。但到公元6世纪中期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却要弃洛阳而北迁都邺,历时七十载至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才择洛阳营建东京。在这段时间洛阳周围的自然经济条件是无甚变化的,其所以废弃自当从政治军事上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政治 洛阳 世纪 历史 军事 之盛 市廛
原文传递
上巳诗社考
12
作者 尹奇岭 《新文学评论》 2013年第3期158-163,共6页
南京的古典诗词唱和活动之盛古已有之,到民国时期,仍风雅未息。虽在大环境下由于文学革命的蓬勃发展,新文学在大众媒介中成为王者,旧体诗词的创作与吟唱依然在个人和团体的小空间里昌盛不衰,成为过渡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以校园为具体... 南京的古典诗词唱和活动之盛古已有之,到民国时期,仍风雅未息。虽在大环境下由于文学革命的蓬勃发展,新文学在大众媒介中成为王者,旧体诗词的创作与吟唱依然在个人和团体的小空间里昌盛不衰,成为过渡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以校园为具体的考察对象,可以发现这种古体诗词唱和的情形融会在校园生活中,以结社的情形而论,有主要由教授们组织的上巳诗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 梅社 特征 诗词 王者 之盛 校园生活 诗社 情形 团体
原文传递
戏曲年画同题异趣的地域化特征——以《二进宫》为例
13
作者 赵建新 《年画研究》 2015年第1期39-46,共8页
年画中出现戏曲题材,和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相关。清嘉道年间杨静亭在《都门纪略》中记载:'我朝开国伊始,都人尽尚高腔,延及乾隆年,六大名班九门乱转,称极盛焉,其各班各种脚色亦复荟萃一时,故诚一斋绘十三绝像悬于门额。至... 年画中出现戏曲题材,和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相关。清嘉道年间杨静亭在《都门纪略》中记载:'我朝开国伊始,都人尽尚高腔,延及乾隆年,六大名班九门乱转,称极盛焉,其各班各种脚色亦复荟萃一时,故诚一斋绘十三绝像悬于门额。至嘉庆间,盛尚秦腔,尽系桑间濮上之音。而随唱胡琴,善于传情,最足动人倾听。曾经奏明禁止,渐革此风。近日又尚黄腔,铙歌妙舞,响遏行云,洵属鼓吹休明,藉以鸣国家之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曲 京都 戏曲 艺术 黄腔 之盛 年画 嘉庆
原文传递
修梵行愿:隋代女子名号中的佛教色彩——以墓志资料为基本素材
14
作者 李婷 《乾陵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关于中古时期佛教的发展,汤用彤先生简要概括为:'隋唐以前,帝王学士,高谈名理,世乱则多忧生之嗟叹,胡人入主,则西域之教亦因之以张。隋唐二代,国家安定,华化渐张,而高僧之艰苦努力,不减于六朝,且教理昌明,组织渐完,玄奘、智■、吉... 关于中古时期佛教的发展,汤用彤先生简要概括为:'隋唐以前,帝王学士,高谈名理,世乱则多忧生之嗟叹,胡人入主,则西域之教亦因之以张。隋唐二代,国家安定,华化渐张,而高僧之艰苦努力,不减于六朝,且教理昌明,组织渐完,玄奘、智■、吉藏、弘忍诸师人物伟巨,故佛法之盛过于六朝。'[1]事实确如斯言。而且由于隋文帝的信奉和提倡,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民间化发展,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或本土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墓志 名理 家庭 素材 之盛 吉藏 世乱 梵行
原文传递
竹添光鸿《诗经》训诂学蠡探——《毛诗会笺》破《诗集传》之综合检讨
15
作者 顾涛 《日本学研究》 2005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毛《诗》训诂至清代嘉道年间有胡承珙、马瑞辰、陈奐等三家~1相继登堂,堪称千载一时之盛;此三家中尤以陈奂《诗毛氏传疏》“引据赅博、疏证详明”~2。陈《疏》超秩前代,独步学坛,至今无能出其右者,其波远迈东瀛,影响了日本明治以后的一... 毛《诗》训诂至清代嘉道年间有胡承珙、马瑞辰、陈奐等三家~1相继登堂,堪称千载一时之盛;此三家中尤以陈奂《诗毛氏传疏》“引据赅博、疏证详明”~2。陈《疏》超秩前代,独步学坛,至今无能出其右者,其波远迈东瀛,影响了日本明治以后的一代经学家;其中,竹添光鸿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竹添光鸿(1841—1917),字渐卿,号井井,通称进一郎,日本天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者 井井 学坛 综合 训诂学 天草 之盛 日本 诗经 诗集
原文传递
吴敬梓《文木山房诗说》全文点校
16
作者 黄震云(校点) 《诗经研究丛刊》 2001年第1期158-180,共23页
文木山房诗说全椒吴敬梓敏轩纂孔子删诗太史公日:'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商之盛,至于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关键词 点校 文木 全文 山房 后稷 之盛 全椒
原文传递
《诗·唐风·绸缪》诗旨补正
17
作者 邵炳军 《诗经研究丛刊》 2008年第1期322-322,共1页
《诗·唐风·绸缪》一诗,所谓'束薪'、'束刍'、'束楚'实际上反映了上古婚姻的'亲迎'之礼和'燎炬'之俗,所谓'三星'即'参宿'为晋人观天象以计时序之辰星,诗人正是通过&#... 《诗·唐风·绸缪》一诗,所谓'束薪'、'束刍'、'束楚'实际上反映了上古婚姻的'亲迎'之礼和'燎炬'之俗,所谓'三星'即'参宿'为晋人观天象以计时序之辰星,诗人正是通过'三星'星光映地位置由东向西之变,表示时间由黄昏而深夜之移,极力渲染'闹新房'场面之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燎炬 诗旨 闹新房 场面 绸缪 之盛 时序
原文传递
钟灵毓秀话流坑
18
作者 郑晓江 《寻根》 1997年第1期30-32,共3页
钟灵毓秀话流坑郑晓江今人若乘火车沿“大京九”南下或北上,至旅途中唯一的省会城市南昌下车小憩,再转而驱车南行270余公里,便到了千年古村流坑。江西省乐安县的流坑村,地处赣中东南山区向赣江东侧中低丘陵的过渡带上,四面青山... 钟灵毓秀话流坑郑晓江今人若乘火车沿“大京九”南下或北上,至旅途中唯一的省会城市南昌下车小憩,再转而驱车南行270余公里,便到了千年古村流坑。江西省乐安县的流坑村,地处赣中东南山区向赣江东侧中低丘陵的过渡带上,四面青山环抱,中间一块不大的肥沃盆地。乌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坑董氏 流坑村 董氏家族 千年古村 宗祠 宗族组织 科举之盛 《徐霞客游记》 永丰县 文化积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