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心”与“几微”之象——对《庄子·天地》篇“象罔”概念的探析
1
作者 林清丽 乔东义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关于《庄子·天地》篇中“象罔”概念,自古以来训者甚众。有从中国传统“象”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其理解为“似有形而无其形质”的一种“虚象”;也有从“无”的角度将其作“无心”“无形迹”之解的。结合前人“象”与“无”的双重阐释... 关于《庄子·天地》篇中“象罔”概念,自古以来训者甚众。有从中国传统“象”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其理解为“似有形而无其形质”的一种“虚象”;也有从“无”的角度将其作“无心”“无形迹”之解的。结合前人“象”与“无”的双重阐释视角,将“象罔”概念作“无心”与“几微”之象加以理解,即以“无心”之状态得“无心之象”而后才能得“道”,同时这一“无心”之象其本身也是一种“几微”之象,是在获得庄子所言“玄珠”之前的一种萌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心”之象 “几微”之象 萌兆
下载PDF
论意象创构中的象外之象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志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象外之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体悟物象或事象时,借助于想象力,调动起审美经验,从而使物象或事象与主观情意进一步有机交融而形成的。象外之象是主体依托于实象凝神遐想的结果,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创造,是对现实时空的一种拓展。象外之象不... 象外之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体悟物象或事象时,借助于想象力,调动起审美经验,从而使物象或事象与主观情意进一步有机交融而形成的。象外之象是主体依托于实象凝神遐想的结果,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创造,是对现实时空的一种拓展。象外之象不能脱离实象而独立存在,并对实象有所突破和改造,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乃至超越于虚实结合的象本身,达到无限。象外之象影响着主体对物象、事象的观取方式,基于主体的审美经验,有助于呈现物象和事象的神似,并以其自由的形态获得了丰富的表现力。艺象包括实象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想象的象外之象,而欣赏者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想象的象外之象。艺术家的创作常常通过象外之象增强象对意的传达能力,给欣赏者留下足够的再创造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象 虚实结合 神似 凭心运
下载PDF
门、户、窗、牖:《黄帝内经》的建筑之象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春鹏 姚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6-99,共4页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思维方法。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产生原理是极其复杂而难以认知的领域,古代医家在缺乏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当时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其中广泛涉及...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思维方法。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产生原理是极其复杂而难以认知的领域,古代医家在缺乏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当时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其中广泛涉及到房屋建筑知识。建筑之象是《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重要知识来源之一,试对其中的"门""户""窗""牖"四象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之象 比类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肝藏“形质之象”的发生学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颖晓 李其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2期2576-2577,共2页
运用文献考证的方法,从发生学角度探析了肝藏"形质之象"的认识源流与内涵,指出肝之"形质之象"既有源于对肝之实体的解剖学观察,又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辨、经络循行的推理、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治疗经验的反证密切相... 运用文献考证的方法,从发生学角度探析了肝藏"形质之象"的认识源流与内涵,指出肝之"形质之象"既有源于对肝之实体的解剖学观察,又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辨、经络循行的推理、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治疗经验的反证密切相关,提示中医学所言之"藏",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 形质之象 发生学 理论研究
下载PDF
言意之辨与隐秀之象——论正始诗歌的意象表现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力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5-31,共7页
正始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深受玄学“言意之辨”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隐秀之象”。“隐秀之象”的特征为圆融会通与圆融蕴藉,前者既有象征意义,又不拘泥于某一确指之义;后者则既有所指,却又不明示,表现为委婉、含... 正始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深受玄学“言意之辨”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隐秀之象”。“隐秀之象”的特征为圆融会通与圆融蕴藉,前者既有象征意义,又不拘泥于某一确指之义;后者则既有所指,却又不明示,表现为委婉、含蓄、朦胧而多义。正始名士重“意”,主张“得意忘象”,但亦不绝弃“象”,而是要求“寻象以观意”,从而形成诗歌创作中意象融合、形神互济的表达方式,即在形象的描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诗歌 言意之辨 隐秀之象
下载PDF
作品:生命之象——中国传统诗学的作品观念及其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5-132,共8页
出于视天地一气为世间万物之生命本原,感悟和表现天人相通之生生不已的本原意蕴,建构天人合一的生命和谐境界的文化创造的本体论倾向,中国传统诗学表现出独特的一以贯之的方法论倾向,即对“象”的追求与营造。感悟和表现那蕴含着世... 出于视天地一气为世间万物之生命本原,感悟和表现天人相通之生生不已的本原意蕴,建构天人合一的生命和谐境界的文化创造的本体论倾向,中国传统诗学表现出独特的一以贯之的方法论倾向,即对“象”的追求与营造。感悟和表现那蕴含着世间一切生命故事但又本体无形的“气”,必须通过把握或创造一种蕴含生命本原意蕴的气之客体的有形之象的途径来实现。作品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生命之象——天地万物生命本原意蕴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呈现形态。由此成就了中国诗学独特的创作论、作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生命之象 生命本原 传统文化心理 作品风格 诗学 个性特征 内容与形式 作品内容
下载PDF
象外之象:从中国古典意象论看马勒交响曲的“鸟鸣符号” 被引量:2
7
作者 武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以中释西,从中国美学范畴的视角审视西方音乐,可凸显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独特审美理解与价值评价。马勒交响曲中以"鸟鸣符号"构建的音乐意象,不仅承载着作曲家"以象达意"的表意性,带有主体"以象含情"的人... 以中释西,从中国美学范畴的视角审视西方音乐,可凸显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独特审美理解与价值评价。马勒交响曲中以"鸟鸣符号"构建的音乐意象,不仅承载着作曲家"以象达意"的表意性,带有主体"以象含情"的人格化特质,更蕴含"以象寓理"的文化性探寻与体悟,不论是表征天堂召唤的莺啼意象,追忆逝去青春的鹃蹄意象还是感悟神秘深境的鸮鸣意象,此类旨远寄深的审美境界正契合中国古典意象论"象外之象"的至高境界,而正是这种超越性的审美意象使"马勒复兴"热潮获得某种内在层面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意 之象 马勒 鸟鸣 以中释西
下载PDF
诗歌意境的“情景交融”与“象外之象”——Burton Watson译《寻隐者不遇》评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大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2-57,共6页
诗歌意境的审美内涵可以从情景交融和象外之象两个方面来界定,前者是意境生成的基本条件,后者是意境生成的必要条件。这个研究成果为意境翻译批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点,有助于确立译作意境的批评原则和具体标准。文章选择了贾岛的《寻隐... 诗歌意境的审美内涵可以从情景交融和象外之象两个方面来界定,前者是意境生成的基本条件,后者是意境生成的必要条件。这个研究成果为意境翻译批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点,有助于确立译作意境的批评原则和具体标准。文章选择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个案来解析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依据意境的批评标准从18种译文中挑选出华兹生译本探讨了诗歌意境翻译批评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目的是为印象式的诗歌意境提供一种科学的翻译批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境 情景交融 之象 翻译批评
下载PDF
“象外之象”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3-58,共6页
本文拟以上示图式阐释“象外之象”:图式表明诗歌意象与心与物的双重联系。一、说“取”司空图所云“象外之象”,第一个“象”指什么?或以为指现实中事物的真相,或以为指诗歌中易于感知之具体形象,或以为当指包括无形的事件在内的诗歌意... 本文拟以上示图式阐释“象外之象”:图式表明诗歌意象与心与物的双重联系。一、说“取”司空图所云“象外之象”,第一个“象”指什么?或以为指现实中事物的真相,或以为指诗歌中易于感知之具体形象,或以为当指包括无形的事件在内的诗歌意象,等等。明确第一个“象”何所指,是准确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象 诗歌意 司空图 离形得似 二十四诗品 客观事物 具体形 精神状态 韦应物
下载PDF
“象外之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新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若滢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1-154,共4页
通过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探索,提出平面设计必须与"象外之象"理论自然融合,才能在设计作品中展示出相应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从而为中国平面设计的理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之象 意境 平面设计
下载PDF
地土之象:“天人合一”的本体图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新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代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8-74,共7页
在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 ,由于“天人合一”概念 ,使其对古代文化的诠释生出了许多的轻率与迷茫。笔者试图从中国远古文化产生的原始意象入手 ,重新清理中国文化的本体图景 :中国文化的原生意象是“地土之象”。在这一本体图景指涉下 ,中... 在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 ,由于“天人合一”概念 ,使其对古代文化的诠释生出了许多的轻率与迷茫。笔者试图从中国远古文化产生的原始意象入手 ,重新清理中国文化的本体图景 :中国文化的原生意象是“地土之象”。在这一本体图景指涉下 ,中国人的生存观是一种“地土观”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种“大地精神”。而“天人合一”观念是后世宗法观念向王权专制思想演化过程中对“地土之象”本体图景的一种虚拟、比附、幻化形态。在中国文化精神构架中 ,“地土之象”是其本体图景 ,“天人理想”是其表现形态 ,“血缘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土之象 地土观 大地精神 天人理想 血缘亲情
下载PDF
论《庄子》“大物”之象的诗性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蔚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大美"思想是道家美学思想精华之一,也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突出表现。在《庄子》丰富的物象描绘中,庄子以其独创的具有"道"象、"道"境特征的"大物"之象——大鹏之象、"大木"之象、飓风... "大美"思想是道家美学思想精华之一,也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突出表现。在《庄子》丰富的物象描绘中,庄子以其独创的具有"道"象、"道"境特征的"大物"之象——大鹏之象、"大木"之象、飓风之象、大海之象等的诗性描绘,从不同层面包含和体现着庄子的"大美"思想。大鹏之象是诗人自由之境的诗意传达;"大木"之象以其形象的不断拓展与增殖体现着"道"的超功利性;飓风之象是进入"道"境的心灵自由飞升的审美体验;大海之象则是"道"之本体的艺术抒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大物”之象 诗性
下载PDF
由“象取于物”到“象外之象”:吴冠中绘画艺术样态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强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51-153,共3页
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视域为依据,归纳分析了吴冠中绘画艺术创作语言中呈现的三种样态:“象取于物”“立象尽意”“象外之象”,论证了其绘画作品在视觉图式的创新过程中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复制西方绘画元素和抽象形式美,而是在传统文... 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视域为依据,归纳分析了吴冠中绘画艺术创作语言中呈现的三种样态:“象取于物”“立象尽意”“象外之象”,论证了其绘画作品在视觉图式的创新过程中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复制西方绘画元素和抽象形式美,而是在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吸纳性、创造性地实践属于自己面貌的绘画艺术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于物” “立尽意” 之象 吴冠中
下载PDF
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遮蔽之象”与“澄明之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令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9-70,共2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办学的灵魂,但是,面临教师流动的"遮蔽之象",急需加强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办学的灵魂,但是,面临教师流动的"遮蔽之象",急需加强教师队伍稳固的"澄明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遮蔽之象 澄明之策
下载PDF
论卦爻之“象”与诗意之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晓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40,共7页
卦爻之"象"在阐释的过程中被儒家伦理化了,从"观物取象"的画卦过程到"立象尽意"说和其"像"的方式均处于伦理语境,并被纳入儒家的哲学范畴。其中"象"对儒家伦理之意的超越展示了这种... 卦爻之"象"在阐释的过程中被儒家伦理化了,从"观物取象"的画卦过程到"立象尽意"说和其"像"的方式均处于伦理语境,并被纳入儒家的哲学范畴。其中"象"对儒家伦理之意的超越展示了这种强行纳入的不兼容性。而这种不兼容性正显示了"象"的本质意味,它是天地自然的抽象、人文的抽象,它因此对诗意之象的存在、生成、审视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基于儒家的"立象尽意"说使得诗意之象确立了以求意为归旨的伦理和美学追求,从而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发展出以教化为本的诗意之象的创制与审视过程,和以求超象之意(意味、韵、神、趣等)的诗意之象的创制与审美过程。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体的觉醒与中国古代美学追逐更为本质显现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卦爻之象 诗意之象 伦理化
下载PDF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杨志坚的意象油画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大箴 《美术之友》 2009年第2期58-60,共3页
自19世纪末开始,欧洲油画逐渐从具象写实走向现代表现、象征和抽象的道路。具象写实重客观的摹拟,创作者在摹拟中表达主观感情:而现代艺术重主观表现,创作者在语言中传达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两者各有不同的侧重。追求艺术现代性的人... 自19世纪末开始,欧洲油画逐渐从具象写实走向现代表现、象征和抽象的道路。具象写实重客观的摹拟,创作者在摹拟中表达主观感情:而现代艺术重主观表现,创作者在语言中传达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两者各有不同的侧重。追求艺术现代性的人们之所以摆脱具象写实的方法,不仅是因为写实油画从文艺复兴起到19世纪下半期经历了几个高峰,各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几乎是尽善尽美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象 油画 19世纪下半期 杨志 19世纪末 艺术现代性 主观表现
下载PDF
宫、舍:《黄帝内经》中的建筑之象
17
作者 姚春鹏 姚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0,309,共3页
古代医家在中医理论的建构中,特别是在建立人体生理、病理理论时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广泛撷取自然、社会、人事之象来类比人体,其中包括人们熟悉的日常居住的房屋建筑。故对"宫"、"舍"之象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 古代医家在中医理论的建构中,特别是在建立人体生理、病理理论时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广泛撷取自然、社会、人事之象来类比人体,其中包括人们熟悉的日常居住的房屋建筑。故对"宫"、"舍"之象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人体生理、病理学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建筑之象 比类
下载PDF
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中的“升腾之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社教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7-19,共3页
三星堆文化的造型艺术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巫术祭祀的活动、"神人交通"的主题,所以其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人像群等器物或在外观形式上,或在传达的宗教内涵上都表现为一种"升腾之象"。
关键词 三星堆文化 器物 升腾之象
下载PDF
象征主义诗论与“象外之象”论
19
作者 李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2-191,共10页
中国古典诗论里的"象外之象"说和现代的象征主义诗论都是关于诗歌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思的理论,故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即都注重诗歌的暗示性、朦胧性、抽象性以及因此形成的超越性。另一方面,虽然两者都致力于对诗歌艺术审... 中国古典诗论里的"象外之象"说和现代的象征主义诗论都是关于诗歌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思的理论,故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即都注重诗歌的暗示性、朦胧性、抽象性以及因此形成的超越性。另一方面,虽然两者都致力于对诗歌艺术审美潜能的挖掘,但其艺术追求方式和产生的审美效应是有区别的。从中国诗论史看,古典诗论与现代诗论之间存在断裂现象,却已呈现出贯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主义诗论 之象”论 古今贯通
下载PDF
论“象外之象”的视角转换
20
作者 程小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8,共5页
通常对"象外之象"的理解并未揭示审美之"象"和"象外之象"的根本区别。由于审美观照的视角变化,二者遂产生根本差异。诗人情思和外物相互感应而生成"象";当诗人"以物观物",从宇宙大... 通常对"象外之象"的理解并未揭示审美之"象"和"象外之象"的根本区别。由于审美观照的视角变化,二者遂产生根本差异。诗人情思和外物相互感应而生成"象";当诗人"以物观物",从宇宙大化观照到的"象"才是"象外之象"。从心理学角度看,"象"同构的是较单纯明朗的感觉,而与"象外之象"同构的则是较复杂微妙的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之象 观物 格式塔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