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东德拱坝坝肩三维抗滑稳定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辉 罗先启 +1 位作者 李野 翁永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6-1033,共8页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采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乌东德拱坝联合坝肩岩体进行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由拱座岩体内不连续裂隙产状确定9个可能滑动楔块。将有限元计算的应力值通过插值转移到楔块滑面上,以滑面内短小裂隙建议连通率为...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采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乌东德拱坝联合坝肩岩体进行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由拱座岩体内不连续裂隙产状确定9个可能滑动楔块。将有限元计算的应力值通过插值转移到楔块滑面上,以滑面内短小裂隙建议连通率为依据折减滑面抗剪强度,采用三维矢量和法计算楔块安全系数。弹塑性计算结果表明,坝肩岩体在荷载条件下位移、应力分布基本对称河谷,但是受近坝断层F15,f42及K25岩溶系统影响,右坝肩受影响范围略大于左岸。正常蓄水条件下9个楔块具有较高的安全裕度,温升荷载导致大部分楔块稳定性降低,温降荷载主要对右坝肩稳定不利。地震荷载条件下,所有楔块稳定性大幅降低,平均降低30%,最大降低53.9%,坝肩岩体整体仍能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乌东德拱坝 坝肩稳定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分缝自重与整体自重对乌东德拱坝动力横缝张开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胜山 翟恩地 +1 位作者 李德玉 熊堃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82,共4页
针对分缝自重与整体自重对乌东德拱坝在地震作用下横缝张开度的影响,采用接触力模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自重施加方式造成坝顶横缝张开度分布规律不同,但最大张开度数值相差不大,地震结束后横缝均处于闭合状态;对两种自重... 针对分缝自重与整体自重对乌东德拱坝在地震作用下横缝张开度的影响,采用接触力模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自重施加方式造成坝顶横缝张开度分布规律不同,但最大张开度数值相差不大,地震结束后横缝均处于闭合状态;对两种自重施加方式,上下游坝顶横河向压应力分布是影响横缝张开度分布的主要原因。这对乌东德及类似高拱坝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自重施加方式 横缝张开度 乌东德拱坝
下载PDF
乌东德拱坝蓄水初期变形性态分析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金鑫鑫 商玉洁 +3 位作者 卢正超 乔承超 杨宁 乔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根据乌东德水电站垂线监测结果,定性、定量分析了乌东德拱坝蓄水初期水平位移演化过程及物理规律,进而评价乌东德水电站在蓄水初期的工作性态。结果表明,拱坝及坝肩变形均符合一般规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水荷载对变形起主导作用,同高... 根据乌东德水电站垂线监测结果,定性、定量分析了乌东德拱坝蓄水初期水平位移演化过程及物理规律,进而评价乌东德水电站在蓄水初期的工作性态。结果表明,拱坝及坝肩变形均符合一般规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水荷载对变形起主导作用,同高程拱冠梁坝段径向变形最大,两侧坝段径向变形基本对称。与同类高拱坝相比,乌东德拱坝整体变形较小,其监测结果对未来超高薄拱坝设计及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拱坝 蓄水初期 变形监测 混合模型
下载PDF
国内难得的优良高拱坝坝址——院士谈乌东德水电站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双超 王波 刘鑫 《四川水力发电》 2010年第3期129-130,151,共3页
乌东德水电站预可研报告推荐的坝址所处的河谷狭窄,地形完整,构造简单,岩体质量优良,从地质条件来看,是国内难得的优良高拱坝坝址。从目前国内已建、在建的坝高超过200米的拱坝中,乌东德水电站选的这个坝址,是最优的,是一个很难得的坝址... 乌东德水电站预可研报告推荐的坝址所处的河谷狭窄,地形完整,构造简单,岩体质量优良,从地质条件来看,是国内难得的优良高拱坝坝址。从目前国内已建、在建的坝高超过200米的拱坝中,乌东德水电站选的这个坝址,是最优的,是一个很难得的坝址,溪洛渡水电站都不如它。中国水电界一直想修建一座没有裂缝的大坝,在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中,国内施工企业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拱坝 抗震角度 设计深度 各项指标
下载PDF
拱坝联合坝肩岩体三维计算模型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沈辉 罗先启 +2 位作者 郑安兴 毕金锋 翁永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5-1460,共6页
坝址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与岩体力学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坝肩岩体抗滑稳定及拱坝的安全。我国西南乌东德超高拱坝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坝体载荷后,区域内地层岩性、断层构造、岩溶系统、拱座内不连续裂隙等自然地质条件,成为影响坝... 坝址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与岩体力学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坝肩岩体抗滑稳定及拱坝的安全。我国西南乌东德超高拱坝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坝体载荷后,区域内地层岩性、断层构造、岩溶系统、拱座内不连续裂隙等自然地质条件,成为影响坝肩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基于可研阶段地质勘探数据、二维地质剖面和工程设计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多种软件协同作业,建立自然地质条件和工程对象的几何模型。构建适用于地应力反演分析,坝体载荷、工程开挖等因素影响下坝肩稳定性分析的三维精细有限元计算模型。该三维模型最大程度地模拟了工程岩体复杂结构,为高拱坝坝肩岩体稳定性综合分析提供良好的基础。计算结果表明:河谷两侧近地表地应力带及河床深部地应力区应力水平与实际量测值接近。坝肩槽开挖完成后,右岸拱肩槽800 m高程附近位移值最大达到12.9 mm。两岸9个可能滑动楔块在不同荷载组合条件下有一定差异,整体上左岸坝肩稳定性强于右岸。组合地震荷载作用下,所有楔块安全系数均大幅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坝肩稳定 数值模拟 乌东德拱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