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宏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2-79,共8页
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下白垩统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以往的储层研究均遵循根据岩性建立测井解释方法的思路。根据乌南地区储层同种岩性具有不同测井响应、不同岩性又具有相同测井的特征,采用压汞实验分析... 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下白垩统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以往的储层研究均遵循根据岩性建立测井解释方法的思路。根据乌南地区储层同种岩性具有不同测井响应、不同岩性又具有相同测井的特征,采用压汞实验分析与岩心孔渗试油分析相结合,建立本区的实验室条件下的储层分类标准,并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乌南地区测井储层分类标准。压汞实验资料与岩心孔渗试油资料显示研究区储层可以分为三大类(四小类):Ⅰ类储层的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黏土矿物以分散式和内衬式充填;ⅡA类储层孔隙主要是熔蚀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黏土矿物以搭桥式或以内衬式充填;ⅡB类储层主要为溶蚀粒内孔,黏土矿物以搭桥式充填;Ⅲ类储层在铸体薄片中几乎观察不到有效的孔隙,黏土矿物堵塞孔喉。采用XD-N与DEN或CNL做交会图,能有效区分乌南地区储层类别,储层分类判别符合率达到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南地区 下白垩统 火山碎屑岩 孔隙结构 储层分类 测井
下载PDF
乌南地区储集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2
作者 李婷婷 令狐松 +1 位作者 王凤琴 马佳国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根据岩心、压汞、铸体薄片、沉积岩全岩X-射线衍射、测井曲线特征,从沉积的、成岩的以及后期的各种作用的影响,分析了乌南地区的储层特征。影响储层特征的关键因素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粒度和碳酸盐岩含量对储层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根据岩心、压汞、铸体薄片、沉积岩全岩X-射线衍射、测井曲线特征,从沉积的、成岩的以及后期的各种作用的影响,分析了乌南地区的储层特征。影响储层特征的关键因素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粒度和碳酸盐岩含量对储层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并将乌南地区储层分为4类,该地区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发育程度受沉积相带砂体控制,在砂岩发育的主体部位,以坝砂为主,储层物性非常好,而向两侧过渡到滩砂时,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在砂岩欠发育区储层物性甚至达到了Ⅲ+Ⅳ类。大部分地区发育小断层,但油气富集规律主要受砂岩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南地区 储层特征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富集规律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姚伟健 刘剑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4,共4页
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油气主要富集在乌东斜坡带,油水垂向分布主要为上油下干和上油下水,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是受岩性、断裂双重控制的岩性—断块油藏。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对乌南地区的主要油源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埋深曲线对生油时间进行了... 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油气主要富集在乌东斜坡带,油水垂向分布主要为上油下干和上油下水,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是受岩性、断裂双重控制的岩性—断块油藏。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对乌南地区的主要油源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埋深曲线对生油时间进行了判断:乌南次凹为油气主要生成区;生成期为伊敏组至青元岗组沉积时期。在此基础上,通过断层、局部构造与不整合、沉积砂体与断层关系3方面对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断层在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期活动的大断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断块内构造部位的高低控制了油水分布;油源断层切割了沉积砂体,油气沿断层进入对接砂体,向高部位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质特征 控制因素 断层 乌南地区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高艳红 李建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27-29,134,共4页
通过大量岩心、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关键井全井段测井—沉积相划分,结合区域沉积背景与体系分析,确定了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所发育的沉积相、亚相与微相类型。认为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划分为八种主要微相类... 通过大量岩心、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关键井全井段测井—沉积相划分,结合区域沉积背景与体系分析,确定了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所发育的沉积相、亚相与微相类型。认为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划分为八种主要微相类型: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远沙坝—席状砂、前三角洲泥、滨浅湖泥、滩、坝。其中,滩坝、河口坝砂体为研究区的主要油砂体。在此基础上,开展各油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研究,分析沉积相演化规律,为油田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南地区 下油砂山组 沉积微相 相模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上干柴沟组至油砂山组层序地层研究
5
作者 帅松青 肖传桃 +2 位作者 王继纲 范君 李海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2年第11期64-66,共3页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的上干柴沟组至油砂山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Q1、LSQ2、LSQ3),7个...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的上干柴沟组至油砂山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Q1、LSQ2、LSQ3),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Q10~MSQl6),建立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典型单井绿参1井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南地区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层序地层
下载PDF
断陷盆地坡折带识别与油气藏的关系—以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为例
6
作者 邓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断陷盆地中发育陡坡坡折带和多级缓坡坡折带,它们对沉积、储层的展布和油气藏的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坡折带"概念,识别出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缓坡带由三级坡折带组成,深入分析了各级坡折带的成... 断陷盆地中发育陡坡坡折带和多级缓坡坡折带,它们对沉积、储层的展布和油气藏的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坡折带"概念,识别出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缓坡带由三级坡折带组成,深入分析了各级坡折带的成藏特点,认为二级坡折带为最有利的油气藏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南地区 坡折带 油气藏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地震相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明学 刘淑芬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8-641,共4页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带,以层序地层学理论文指导,对钻井分布集中而地震反射特征明显的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地震相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通过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内部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和其他地震相参数,共识别出7...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带,以层序地层学理论文指导,对钻井分布集中而地震反射特征明显的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地震相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通过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内部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和其他地震相参数,共识别出7种地震相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工作成果,分析了该地区大磨拐河组地层沉积体系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南地区 乌尔逊凹陷 大磨拐河组 地震相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乌南-绿草滩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明峰 妥进才 +3 位作者 张小军 吴陈君 陈茹 郭力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645,共10页
依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发现乌南—绿草滩地区较好—好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下干柴沟组下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特征为正烷烃系列中—低碳数(15~19)出现偶碳数优势,高碳数(25~29)表... 依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发现乌南—绿草滩地区较好—好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下干柴沟组下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特征为正烷烃系列中—低碳数(15~19)出现偶碳数优势,高碳数(25~29)表现为奇数碳优势。萜类化合物表现出高伽马蜡烷—高三环萜和低伽马蜡烷—低三环萜2种类型,C34、C35升霍烷含量较低,甾烷既有C27优势,也有C29优势。反映烃源岩发育区主要处在深湖相带与滨浅湖相带之间的过渡相带,水生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生源各有一定比例。值得关注的是,在绿参1井不同深度的5个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样品,在其芳烃馏分中均检测到三联苯系列化合物,发现三联苯系列中不同取代位置的同分异构体相对含量和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表现出很好的正相关性,成为氯仿沥青"A"芳烃馏分中判识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有意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乌南—绿草滩地区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三联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