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芮 刘嫦钦 +7 位作者 张萃 杨清露 杨娇兰 殷鹏云 李晓辉 孙永顺 刘占举 孙晓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9-995,共7页
目的探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UST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采用UST治疗的CD患者临床资料。主... 目的探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UST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采用UST治疗的CD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分析UST治疗CD第8、16周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并分析部分患者的内镜缓解率。结果共纳入91例初次使用UST的CD患者。UST治疗CD第8/16周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1.5%、71.4%,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5%、54.9%。单因素分析表明瘘(包括肛瘘、肛瘘个人史、肠皮瘘)与CD第8/16周的临床缓解有关。多因素COX分析提示,有肛瘘手术史相比于无瘘者是影响UST治疗CD第8周(HR=0.04,95%CI:0.00~0.38;P<0.01)和16周(HR=0.04,95%CI:0.01~0.34;P<0.01)临床缓解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狭窄型病变相较于非狭窄非穿透性病变,是CD患者16周临床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5,95%CI:1.08~2.84;P<0.05)。56例于我院复查内镜,16周的内镜缓解率为41.1%。未发现有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停止用药。结论UST能够改善CD第8/16周的临床缓解与临床应答,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有肛瘘个人史的CD患者推荐应用UST单抗,具有狭窄型病变的患者需谨慎应用UST单抗。患者既往是否行手术治疗,以及UST一线或非一线应用,均对临床缓解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克罗恩病 临床缓解 临床应答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预测乌司奴单克隆抗体治疗肛瘘型克罗恩病疗效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张顶力 吴昊 +3 位作者 曹曙光 肖慧盈 饶舜禹 蒋益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5-390,共6页
目的评估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肛瘘型克罗恩病(PFCD)患者肛瘘临床应答和影像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接受UST治疗的... 目的评估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肛瘘型克罗恩病(PFCD)患者肛瘘临床应答和影像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接受UST治疗的活动期PFCD患者。采用哈维-布拉德肖指数(HBI)评估PFCD的临床活动度,以肛周疾病活动指数(PDAI)评估肛瘘临床结局,盆腔磁共振成像评估肛瘘的影像学结局。UST治疗第0、8、16和24周均检测PFCD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血清25(OH)D水平与PFC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UST治疗第8周时肛瘘临床应答,以及第24周时肛瘘临床应答和肛瘘影像学应答的关系。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并计算C指数。统计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FCD患者的基线血清25(OH)D水平与基线HBI和基线PDAI呈独立相关[OR=1.45,95%置信区间(95%CI)1.08~1.95,P=0.014;OR=1.39,95%CI 1.01~1.92,P=0.042]。UST治疗第8周时,肛瘘临床应答患者血清25(OH)D水平高于临床无应答患者[(21.77±6.17)μg/L比(16.72±6.39)μg/L],而基线PDAI低于临床无应答患者[(6.88±2.15)分比(8.06±2.14)分],既往生物制剂治疗失败和复杂性肛瘘患者比例均低于临床无应答患者[42.4%(14/33)比66.0%(31/47)、57.6%(19/33)比78.7%(3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2.43,χ^(2)=4.36、4.13;P=0.002、0.022、0.039、0.045)。UST治疗第24周时,影像学应答患者血清25(OH)D水平高于影像学无应答患者[(22.48±5.81)μg/L比(16.66±6.34)μg/L],既往生物制剂治疗失败和复杂性肛瘘患者比例低于影像学无应答患者[40.0%(20/50)比12/15、60.0%(30/50)比1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3,χ^(2)=7.39、5.86;P=0.004、0.011、0.038)。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和既往生物制剂治疗失败是UST治疗第8周时肛瘘临床应答的2个独立影响因素(OR=1.11,95%CI 1.02~1.21,P=0.012;OR=0.34,95%CI 0.12~0.97,P=0.043),亦是第24周时肛瘘临床应答(OR=1.14,95%CI 1.05~1.24,P=0.002;OR=0.30,95%CI 0.11~0.89,P=0.029)和影像学应答(OR=1.20,95%CI 1.05~1.36,P=0.006;OR=0.11,95%CI 0.02~0.58,P=0.009)的2个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显示第8周和第24周肛瘘临床应答的C指数分别为0.78(95%CI 0.68~0.89)和0.76(95%CI 0.64~0.87),第24周影像学应答的C指数为0.85(95%CI 0.76~0.95)。结论接受UST治疗的PFCD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和既往生物制剂治疗失败可能独立影响UST治疗第8周和第24周的肛瘘临床应答,以及第24周的肛瘘影像学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型克罗恩病 血清25(OH)D水平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肛瘘临床应答 肛瘘影像学应答
原文传递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治疗儿童难治性克罗恩病六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梅天璐 郭姝 +2 位作者 叶晓琳 李东丹 吴捷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探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儿童难治性克罗恩病(CD)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使用UST治疗的6例难治性CD及CD样表现单基因病患儿的诊治过程。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 目的探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儿童难治性克罗恩病(CD)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使用UST治疗的6例难治性CD及CD样表现单基因病患儿的诊治过程。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和Medline中截止至2023年1月1日发表的UST治疗儿童CD文献,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及总结。结果纳入6例难治性CD及CD样表现单基因病患儿,均为男性。其中1例确诊为IL-10RA受体缺陷,1例确诊为IPEX综合征,1例确诊为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2型。2例患儿使用UST单药治疗,3例使用UST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至临床缓解,1例使用UST联合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双靶治疗。6例患儿经UST治疗24周均临床应答,其中5例临床缓解,随访24周,4例复查结肠镜黏膜愈合,均未发生不良事件。共检索到16篇文献。结论UST治疗可能改善儿童难治性CD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儿童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难治性 生物制剂
原文传递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在合并特殊情况克罗恩病患者中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顾于蓓 涂蕾 +3 位作者 张天宇 钟捷 汪欢 朱良如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3期262-266,共5页
抗肿瘤坏死因子-α生物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克罗恩病的治疗,目前正有多种新型生物制剂投入临床使用。对于一些合并特殊问题的克罗恩病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平衡治疗药物的获益和风险,医患共同决策后选择适合的生物制剂并制定个体化的治... 抗肿瘤坏死因子-α生物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克罗恩病的治疗,目前正有多种新型生物制剂投入临床使用。对于一些合并特殊问题的克罗恩病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平衡治疗药物的获益和风险,医患共同决策后选择适合的生物制剂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令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生物制剂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结核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和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失应答的发生情况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健 高翔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和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在中国已经上市1年余, 初始对药物治疗应答的患者在后续继续治疗的过程中均可能存在失应答的情况, 如何进行有效、规范的针对性处理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这两种药物的作...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和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在中国已经上市1年余, 初始对药物治疗应答的患者在后续继续治疗的过程中均可能存在失应答的情况, 如何进行有效、规范的针对性处理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剂型、使用方法及免疫原性均与既往药物不尽相同, 故针对其失应答的应对策略也应作出改变。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与UST及VDZ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探讨这两种新型生物制剂失应答的发生情况及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失应答
原文传递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的短期疗效分析:一项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嘉茵 宋孝美 +4 位作者 余乔 陈焰 郭红 郅敏 张敏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评估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CD)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及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采用UST治疗的难治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第0... 目的评估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CD)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及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采用UST治疗的难治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第0、8、16/20周分别使用推荐剂量UST。采用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患者临床应答和缓解情况。采用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评估内镜应答和缓解情况。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量表(IBDQ)评估生活质量。统计分析UST治疗后第8周和(或)第16/20周的临床、内镜应答情况和IBDQ评分,并比较分析第0、8、16/20周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8例CD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0.5(26.0,38.0)岁;病程6.5(1.9,10.0)年。蒙特利尔分型中,诊断年龄17~40岁15例(83.3%),回结肠型13例(72.2%),非狭窄非穿透型14例(77.8%)。10例(55.6%)患者合并肛周疾病,6例(33.3%)患者曾经接受手术治疗。曾使用糖皮质激素11例(61.1%)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13例(72.2%),使用生物制剂16例(88.9%)。使用UST第8周时,72.2%(13/18)患者达到临床缓解,77.8%(14/18)患者具有临床应答;第16/20周时,88.9%(16/18)患者达到临床缓解,94.4%(17/18)患者具有临床应答;第16/20周内镜缓解率为28.6%(4/14),内镜应答率为78.6%(11/14)。第8周、第16/20周时患者的BMI[(21.0±0.5)kg/m^(2)和(21.7±0.4)kg/m^(2)比(19.9±0.6)kg/m^(2),均P<0.05]、白蛋白[(41.7±3.7)g/L和(41.7±3.7)g/L比(39.6±4.6)g/L,均P<0.05]、血红蛋白[(134.9±12.0)g/L和(135.9±12.3)g/L比(126.7±15.8)g/L,均P<0.05]均较第0周显著增加,第8周、第16/20周CRP较第0周显著下降[10.2(5.1,17.5)mg/L和7.6(3.2,14.7)mg/L比15.5(12.3,31.4)mg/L,均P<0.05]。第16/20周时患者的ESR和IBDQ评分较第0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ST短期内可有效改善难治性C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疗效 短期 多中心 缓解 应答
原文传递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陆君涛 徐锡涛 +6 位作者 王天蓉 俞文梅 冯琦 严赟琦 朱明明 冉志华 童锦禄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分析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UST治疗且治疗前结肠镜检查可见活动性病变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UST... 目的分析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UST治疗且治疗前结肠镜检查可见活动性病变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UST治疗第24/32周的内镜应答率和缓解率。结果共纳入36例基线处于结肠镜下活动期的CD患者,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29.8±8.7)岁,病程38.0(15.5,66.1)个月。疾病部位:L1型(末端回肠型)4例(11.1%),L2型(结肠型)4例(11.1%),L3型(回结肠型)28例(77.8%),另外累及上消化道4例(11.1%)。患者疾病行为:非狭窄非穿透性28例(77.8%),狭窄性5例(13.9%),穿透性3例(8.3%)。(1)内镜活动性:第24/32周的内镜缓解率及应答率分别为33.3%(12/36)和63.9%(23/36)。UST一线与二线用药的内镜缓解率和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临床活动性:36例患者中,基线处于临床活动期16例,临床缓解期20例。16例临床活动期患者第24/32周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分别为81.2%、93.8%。(3)影像学活动性:第24/32周27例患者经影像学评估后发现,3例L1型患者中,影像学应答或部分应答2例,无应答1例;24例L2型患者中,影像学应答5例(20.8%),部分应答19例(79.2%),无应答5例(20.8%)。19例活动性肛瘘患者中,愈合6例,部分应答2例,稳定6例,进展5例。(4)血清学和营养指标:第24/32周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基线均显著改善(均P<0.05),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安全性: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及输液反应,仅2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UST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内镜表现、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营养指标,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克罗恩病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优化治疗克罗恩病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松婷 朱丹丹 +4 位作者 张平楠 李娜 王雷 张晓琦 于成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目的:评估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优化治疗克罗恩病(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UST优化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7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首次接受UST治疗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疾病活... 目的:评估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优化治疗克罗恩病(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UST优化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7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首次接受UST治疗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疾病活动度、炎症反应指标及CD相关再住院情况,记录治疗期间所有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评估药物安全性。将所有予UST重新静脉诱导、缩短给药间期或增加药物剂量的患者分为优化组,其余为未优化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探究影响UST优化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87例CD患者,活动期患者25例(28.7%),基线CD活动指数评分(CDAI)为105.38(76.63,154.81)分,51.7%的患者至少经历过一种生物制剂治疗失败。29例患者因监测血药浓度偏低、内镜下活动性溃疡、临床症状控制不佳、炎症反应指标高进行UST优化治疗,纳入优化组,其余58例纳入未优化组。中位随访28周,活动期患者的临床应答及缓解率分别为76.0%、68.0%,优化组和未优化组的药物持续使用率分别为96.6%、98.3%。治疗(23±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1,P=0.010)。优化组的CD相关住院率为13.8%,未优化组为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9,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型病变(B2比B1:OR=5.919,95%CI:1.036~33.832,P=0.046)、治疗第(23±2)周血沉(OR=1.124,95%CI:1.020~1.238,P=0.018)是UST优化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期间有16例(18.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继续使用UST。结论:UST对于传统治疗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失败的CD患者仍有良好的诱导缓解作用,优化治疗可帮助部分患者再次获得临床应答,且狭窄型病变、治疗第(23±2)周血沉是影响UST优化治疗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优化治疗 短期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抗白介素 12/23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从基础到临床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旻湖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1期16-19,共4页
白介素(IL) 12和IL 23是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拥有共同的亚基p40,在固有免疫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方面均发挥重要的免疫学功能。大量研究显示IL 12/23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抗IL 12/23单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 白介素(IL) 12和IL 23是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拥有共同的亚基p40,在固有免疫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方面均发挥重要的免疫学功能。大量研究显示IL 12/23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抗IL 12/23单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白介素 12 白介素 23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生物制剂
原文传递
双靶向生物制剂治疗儿童难治性炎症性肠病十例分析
10
作者 梅天璐 郭姝 +3 位作者 李婧 官德秀 叶晓琳 吴捷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02-607,共6页
目的探讨双靶向生物制剂疗法(DTT)治疗儿童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使用DTT治疗的难治性IBD患儿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例难治... 目的探讨双靶向生物制剂疗法(DTT)治疗儿童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使用DTT治疗的难治性IBD患儿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例难治性IBD患儿,男5例、女5例,中位发病年龄12.58(5.25,13.33)岁,克罗恩病(CD)7例、溃疡性结肠炎(UC)3例,中位病程1.25(0.91,4.00)年,使用DTT治疗中位时间6.08(6.00,13.40)个月。CD患儿中2例(2/7)使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部分有效,5例(5/7)使用IFX及硫唑嘌呤联合治疗部分有效,后均采用在IFX基础上加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的DTT治疗。7例CD患儿在DTT治疗4周、12周、24周时,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2.9%(3/7)、71.4%(5/7)、100.0%(7/7);儿童C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逐渐下降,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粪便钙卫蛋白、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白细胞计数均逐渐下降,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高于治疗前。3例UC患儿均为糖皮质激素抵抗,1例使用阿达木单克隆抗体治疗部分有效,1例IFX联合免疫抑制剂部分有效,1例使用维多珠单克隆抗体部分有效,后均采用在原有生物制剂基础上加用UST的DTT治疗。3例UC患儿DTT治疗4周、12周时,1例临床缓解,1例临床应答,1例临床无应答;DTT治疗24周时,2例获得临床缓解,1例临床无应答;复查结肠镜显示,临床缓解患儿1例镜下黏膜愈合、1例疾病轻度活动,临床无应答患儿镜下疾病活动度较DTT治疗前略有改善。DTT治疗期间10例患儿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DTT对儿童难治性IBD有良好的疗效,且相对安全,可作为IBD患儿对一种生物制剂部分有效时的尝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难治性炎症性肠病 双靶向生物制剂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维多珠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生物制剂治疗成人炎症性肠病:合理选择和转换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品津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2期97-105,共9页
多种生物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但由于缺乏比较生物制剂间疗效和安全性的头对头的随机对照研究, 以及缺乏准确预测生物制剂疗效的方法, 临床医生常存在如何选择生物制剂的困惑。本文参考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证据, 再结... 多种生物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但由于缺乏比较生物制剂间疗效和安全性的头对头的随机对照研究, 以及缺乏准确预测生物制剂疗效的方法, 临床医生常存在如何选择生物制剂的困惑。本文参考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证据, 再结合国际主流意见和我国的应用经验, 提出IBD治疗过程中生物制剂选择和转换的建议, 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选择 转换
原文传递
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克罗恩病合并再喂养综合征和淋巴结结核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乔 金丹 +9 位作者 王宇芳 黄晓旭 徐定婷 沈可人 施梦佳 王玉婷 许晶虹 吕敏芳 廖秀军 陈焰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1期86-89,共4页
营养不良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生率很高,重度营养不良一旦出现再喂养综合征,有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克罗恩病患者,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出现再喂养综合征,同时合并淋巴结结核,经过消化内科、... 营养不良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生率很高,重度营养不良一旦出现再喂养综合征,有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克罗恩病患者,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出现再喂养综合征,同时合并淋巴结结核,经过消化内科、营养科、大肠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讨论、诊断和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再喂养综合征 结核 淋巴结 营养不良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血磷 多学科团队
原文传递
治疗药物监测在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新颖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3期202-208,共7页
随着炎症性肠病(IBD)治疗目标的不断改变和完善,治疗药物监测(TDM)已经成为IBD生物制剂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较为理想的辅助工具之一。本文就TDM在IBD生物制剂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作一阐述。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治疗药物监测 生物制剂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生物制剂双靶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五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燕 朱少康 +5 位作者 马贤纵 张丽敏 杜树文 范鑫 李世荣 金鹏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评估生物制剂双靶治疗难治克罗恩病(CD)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至2021年8月15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5例生物制剂双靶治疗难治性C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截止至2... 目的评估生物制剂双靶治疗难治克罗恩病(CD)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至2021年8月15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5例生物制剂双靶治疗难治性C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截止至2021年8月发表的生物制剂双靶治疗文章,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及总结。结果纳入5例难治性CD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8(23.0,56.0)岁,病程10.4(6.0,17.0)年,其中2例英夫利西单抗(IFX)联合乌司奴单抗(UST),2例IFX联合维得利珠单抗(VDZ),1例UST联合VDZ治疗。含VDZ组联合治疗后第14周,不含VDZ组联合治疗后第16周进行实验室及结肠镜复查。本组5例经联合治疗14~16周后复查,结果显示1例临床缓解,3例临床应答,3例内镜应答。联合UST组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5例患者联合治疗后随访半年均未出现特殊药物不良反应。共检索到17篇相关报道。结论生物制剂双靶治疗可能是一种对难治性CD短期有效、安全性较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生物制剂 双靶治疗 难治性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