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及其在文化润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1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热合曼 黄立波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 2023年第4期33-42,共10页
纪晓岚(本名为纪昀,本文统一使用纪晓岚)是我国清代著名诗人和文豪,其名为《乌鲁木齐杂诗》的诗集是我们了解清朝时期的新疆之宝贵材料。本文首先简述纪晓岚及其在新疆的生涯和关于新疆的主要著作;其次阐述《乌鲁木齐杂诗》的主要内容... 纪晓岚(本名为纪昀,本文统一使用纪晓岚)是我国清代著名诗人和文豪,其名为《乌鲁木齐杂诗》的诗集是我们了解清朝时期的新疆之宝贵材料。本文首先简述纪晓岚及其在新疆的生涯和关于新疆的主要著作;其次阐述《乌鲁木齐杂诗》的主要内容及提出该诗集在“文化润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且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中的价值、展现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中华语言文字文化、在新疆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宣传价值、在牢固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的价值等三个方面对《乌鲁木齐杂诗》在《文化润疆》中的重要价值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晓岚 乌鲁木齐杂诗 文化润疆
下载PDF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中的河西民俗——郝浚等《乌鲁木齐杂诗注》补正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瑜章 《河西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2-36,共5页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民俗》中有的诗描写的实际上是河西走廊的民俗。这是因为乾隆年间政府大规模的迁徙河西民户到新疆屯垦,民户遂把河西的民俗带到了新疆。纪昀的这些诗,展示出了一幅幅活泼泼的风俗画,是研究清代前期河西民俗的...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民俗》中有的诗描写的实际上是河西走廊的民俗。这是因为乾隆年间政府大规模的迁徙河西民户到新疆屯垦,民户遂把河西的民俗带到了新疆。纪昀的这些诗,展示出了一幅幅活泼泼的风俗画,是研究清代前期河西民俗的重要资料,是西部边塞诗在清代的新发展。郝浚等人注释的《乌鲁木齐杂诗注》对"民俗"一类诗的解释没能追根溯源,个别观点僵化,有必要做一些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乌鲁木齐杂诗 河西民俗 乌鲁木齐杂诗 补正
下载PDF
浅析《乌鲁木齐杂诗》反映的友好民族关系
3
作者 吴玉霞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较全面地反映了新疆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情况。诗集中大量诗篇从新疆与中原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了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表明新疆的繁荣发展是与中央的有效管理以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分不...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较全面地反映了新疆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情况。诗集中大量诗篇从新疆与中原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了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表明新疆的繁荣发展是与中央的有效管理以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这说明清政府对新疆的有效管理是各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边境安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乌鲁木齐杂诗 民族关系
下载PDF
物色尽而情有余——纪昀《乌鲁木齐杂诗》中的颜色词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勤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4-47,共4页
纪昀贬戍新疆时所作的《乌鲁木齐杂诗》中大量使用暖色调颜色词歌风咏物。从颜色词的句法功能、修饰限制、词语形态、修辞作用、使用频次等情况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这与作者性格、创作心态、创作目的、体裁特点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纪昀 乌鲁木齐杂诗 颜色词 新疆竹枝词
下载PDF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中的经济与文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岩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0-35,共6页
纪昀在西域初定之后到达乌鲁木齐,并写下了一百六十首《乌鲁木齐杂诗》。其中涉及的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矿业、商贸、城市建设等几个方面;而文化发展则主要表现在文教、娱乐、节庆、民俗等几个方面。通过对《乌鲁木齐杂诗》的细读... 纪昀在西域初定之后到达乌鲁木齐,并写下了一百六十首《乌鲁木齐杂诗》。其中涉及的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矿业、商贸、城市建设等几个方面;而文化发展则主要表现在文教、娱乐、节庆、民俗等几个方面。通过对《乌鲁木齐杂诗》的细读,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乾隆前期乌鲁木齐地区的发展情况,并为今天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杂诗 经济 文化
下载PDF
从《乌鲁木齐杂诗》看清代新疆少数民族民间习俗 被引量:1
6
作者 崔莹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本文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三个角度对《乌鲁木齐杂诗》中三十八首民俗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清代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风俗习惯。
关键词 乌鲁木齐杂诗 清代 新疆少数民族 民间习俗
下载PDF
酝酿深厚,罔不与古相合——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易国才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8-71,共4页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期间,创作了《乌鲁木齐杂诗》160多首。这些诗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叙次风土人物,历历可见,多角度反映了乌鲁木齐的发展变化。此外,《乌鲁木齐杂诗》还具有写实性强、罔不与古相合、舂容浑脱之趣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新风...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期间,创作了《乌鲁木齐杂诗》160多首。这些诗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叙次风土人物,历历可见,多角度反映了乌鲁木齐的发展变化。此外,《乌鲁木齐杂诗》还具有写实性强、罔不与古相合、舂容浑脱之趣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新风格的边塞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乌鲁木齐杂诗 新疆
下载PDF
《乌鲁木齐杂诗注》史实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苏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2-64,共3页
本文就《乌鲁木齐杂诗注》注解中的部分史实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 乌鲁木齐杂诗注》 史实辨析
下载PDF
浅论纪昀《乌鲁木齐杂诗》的思想成就 被引量:1
9
作者 郝浚 陈效简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96-103,共8页
《乌鲁木齐杂诗》一卷,是清代纪昀所著。存诗一百六十首。大体厘定为风土、典制、民俗、物产、游览、神异六个部分。内容涉猎甚广。纪昀以亲身经历、广泛的社会调查,将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赋之以诗,借此说明清代乾隆年间新疆地区,... 《乌鲁木齐杂诗》一卷,是清代纪昀所著。存诗一百六十首。大体厘定为风土、典制、民俗、物产、游览、神异六个部分。内容涉猎甚广。纪昀以亲身经历、广泛的社会调查,将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赋之以诗,借此说明清代乾隆年间新疆地区,自“神武耆定以来”,“民物之蕃衍丰朊”,夸赞清廷“一统之极盛”,“歌咏休明”,盛赞“圣天子威德郅隆。”全书歌功颂德之意,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杂诗 纪晓岚 清代乾隆 典制 社会调查 一百六 江西蜡 思想价值 郭细侯 出玉关
下载PDF
《乌鲁木齐杂诗》的创作与版本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云 易国才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第2期76-79,共4页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期间完成的《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167首,但他在获释返京途中厘定为160首,这导致《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和《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3首各不相同,经考证,后者内容更为准确。《乌鲁木齐杂诗》流传版本...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期间完成的《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167首,但他在获释返京途中厘定为160首,这导致《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和《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3首各不相同,经考证,后者内容更为准确。《乌鲁木齐杂诗》流传版本多、范围广,对清代中期以后的西域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乌鲁木齐杂诗 版本
下载PDF
《乌鲁木齐杂诗》诗意和评注辨析
11
作者 刘瑞明 《西域研究》 CSSCI 199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1991年8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郝浚、华桂金、陈效简三位同志的《乌鲁木齐杂诗注》一书,实在是一件好事。纪的《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一般说在内地流传不广,未有注本。本书注者多年辛勤,踏访有关实地,咨询父老,对勘异本... 1991年8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郝浚、华桂金、陈效简三位同志的《乌鲁木齐杂诗注》一书,实在是一件好事。纪的《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一般说在内地流传不广,未有注本。本书注者多年辛勤,踏访有关实地,咨询父老,对勘异本细作校勘,使诗中许多地名和物名有了今古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杂诗 新疆人民出版社 评注 对勘
下载PDF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艺术风貌新探
12
作者 于海博 何平平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5-50,共6页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晓岚在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160首诗歌,其叙述角度呈现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第三人称主观叙事、第三人称评述叙事、第一人称客观叙事、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变化过程,整体看来杂而有序。他从每诗一注、多用实数和真实...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晓岚在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160首诗歌,其叙述角度呈现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第三人称主观叙事、第三人称评述叙事、第一人称客观叙事、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变化过程,整体看来杂而有序。他从每诗一注、多用实数和真实地名来展现其写实手法。多种色彩词语尤其是暖色调色彩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诗人虽然被贬边疆,但依然乐观、以百姓为重、尽职尽责的旷达心态。《乌鲁木齐杂诗》运用整齐划一的绝句文体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整齐美感和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乌鲁木齐杂诗 艺术风貌
下载PDF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的四种写实手法
13
作者 易国才 《写作》 2010年第6期9-11,共3页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亏空案发,纪昀因泄露案件消息而获罪,故而上谕言曰:“纪昀瞻顾亲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同年七月底,刑部差遣解运饷银军校两名押解纪昀离开北京,由直隶(今河北)人山...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亏空案发,纪昀因泄露案件消息而获罪,故而上谕言曰:“纪昀瞻顾亲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同年七月底,刑部差遣解运饷银军校两名押解纪昀离开北京,由直隶(今河北)人山西,渡黄河后过陕西,到甘肃,穿越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于是年末抵达乌鲁木齐。到达乌鲁木齐后,纪昀受到当时乌鲁木齐办事大臣温福的重用,温令其在迪化千总署衙门文案房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杂诗 纪昀 写实手法 河西走廊 乾隆
下载PDF
《乌鲁木齐杂诗》“红庙”位置考
14
作者 崔宣萱 《新西部》 2019年第3期97-98,共2页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中涉及到"红庙"一词,而"红庙"曾在清代被当作乌鲁木齐的代称,这一称谓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根据前人种种文献考证,就纪昀笔下"红庙"的具体位置,提出三...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中涉及到"红庙"一词,而"红庙"曾在清代被当作乌鲁木齐的代称,这一称谓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根据前人种种文献考证,就纪昀笔下"红庙"的具体位置,提出三种看法:(一)乌鲁木齐西九家湾的平顶山南端;(二)乌鲁木齐的红山;(三)乌鲁木齐南关(南门附近)土城以东、今小东梁上。此外,"红庙"指的应该是当地的一处关帝庙宇,从中也可看出清代新疆地区关帝信仰的影响程度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庙 位置 乌鲁木齐杂诗 纪昀
下载PDF
论纪昀《乌鲁木齐杂诗》的价值与影响
15
作者 陈云 易国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4-7,共4页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昀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也是清人贬谪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之一。纪昀《乌鲁木齐杂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清中期以后的西域边塞诗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 纪昀 乌鲁木齐杂诗 价值
下载PDF
清前期乌鲁木齐汉族居民民俗窥探——解读纪昀《乌鲁木齐杂诗》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媛媛 付江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4期188-189,共2页
清朝是新疆的一个移民高潮,随着内地汉族居民的入迁,中原地区的民俗也带入到了新疆,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纪昀因事贬官至此,他以文人的视角审视乌鲁木齐的生活,并写下了《乌鲁木齐杂诗》,展现了清前期乌鲁木齐社会生活的时代画... 清朝是新疆的一个移民高潮,随着内地汉族居民的入迁,中原地区的民俗也带入到了新疆,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纪昀因事贬官至此,他以文人的视角审视乌鲁木齐的生活,并写下了《乌鲁木齐杂诗》,展现了清前期乌鲁木齐社会生活的时代画卷,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民俗 乌鲁木齐杂诗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杂诗〉注》商议
17
作者 胡正华 《新疆地方志》 1992年第3期51-52,56,共3页
清代文豪纪昀诗作《乌鲁木齐杂诗》,现由郝浚等三位同志全面地加以校勘和注释,并付印出版。诗注对于每首诗均有概括的说明,注释也颇多精辟独到之处;但也应该承认仍有少数地方失之于疏忽,不够妥切,当属美中不足。比如或限于材料,交待不清... 清代文豪纪昀诗作《乌鲁木齐杂诗》,现由郝浚等三位同志全面地加以校勘和注释,并付印出版。诗注对于每首诗均有概括的说明,注释也颇多精辟独到之处;但也应该承认仍有少数地方失之于疏忽,不够妥切,当属美中不足。比如或限于材料,交待不清;或以此为彼、与史实不符;或望文生义,臆断失误等等。虽说有的实属毛发之微,无关大局,但要是加补充说明,似亦不算多余。现在就我所注意到的,认为有必要再做推敲者,录之于后,并妄加评议,谨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杂诗 安西都护府 伊犁将军 迪化 北庭都护府 吐蕃传 《搜神记》 唐时 论功 纪晓岚
原文传递
试论《乌鲁木齐杂诗》
18
作者 常德江 《文学遗产》 198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乌鲁木齐杂诗》(见《纪文达公诗集》、《纪文达公遗集》,下简称《杂诗》)是清代学者、作家纪昀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创作的一部组谱,含一百六十首,分风土、典制、民浴、物产、游览、神异六部分。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新疆的风... 《乌鲁木齐杂诗》(见《纪文达公诗集》、《纪文达公遗集》,下简称《杂诗》)是清代学者、作家纪昀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创作的一部组谱,含一百六十首,分风土、典制、民浴、物产、游览、神异六部分。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新疆的风土民俗和欣欣向荣的景象,抒发了诗人豪迈、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它是祖国统一的赞歌,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杂诗 清代学者 爱国主义 祖国统一 风土 乾隆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杂诗·之九
19
作者 纪晓岚 《党员之友(新疆)》 2019年第3期32-33,共2页
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古代边境地区报警的信号设施,古时敌人来犯,燃火示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放烟为燧。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清朝统一新疆之后,... 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古代边境地区报警的信号设施,古时敌人来犯,燃火示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放烟为燧。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战争少了,烽火熄灭,恢复了和平景象。此时,清朝政府大力倡导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军屯,军队官兵放下弓刀兵器,开荒种田,鼓励官兵携带家眷从事农耕,不但从内地移民缺地农户,分给土地种子农具,从事农业生产,还调内地官兵种田,多发津贴口粮,官兵原来在内地的口粮家属照样领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杂诗 天山南北 丝绸之路 清朝政府 烽燧 边境地区
原文传递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事迹考述
20
作者 易国才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58-60,共3页
纪昀因告知卢荫文在查"两淮盐务有小菜银一事",间接泄漏两淮盐引案情,被革职并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在戍期间,纪昀受得地方官员的礼遇和重用,生活悠闲,交游频繁,创作了《乌鲁木齐杂诗》160多首。
关键词 纪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杂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