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在斑鳢全雄育种上的应用 |
杨慧荣
张淑瓶
曾芳
李水生
刘云
杨菁
黄晓声
叶树才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
刘苏
朱新平
陈昆慈
赵建
潘德博
李凯彬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7
|
|
3
|
乌鳢、斑鳢及其杂交F_1代肌肉营养成分和含肉率的比较分析 |
罗青
陈昆慈
赵建
洪效友
朱新平
史燕
|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5
|
|
4
|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
刘苏
朱新平
陈昆慈
赵建
潘德博
李凯彬
|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5
|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养殖研究现状 |
张新铖
陈昆慈
朱新平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3
|
|
6
|
基于RNA-seq技术对乌鳢和斑鳢肝脏的转录组分析 |
刘凯
谢楠
冯晓宇
姚桂桂
潘彬斌
|
《经济动物学报》
CAS
|
2015 |
10
|
|
7
|
乌鳢和斑鳢EST序列微卫星信息分析 |
谢楠
刘凯
冯晓宇
姚桂桂
潘彬斌
|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8
|
月鳢、乌鳢和斑鳢血液指标、血细胞比较分析 |
卓孝磊
梁日深
梁桂洪
邹记兴
|
《科技导报》
CAS
CSCD
|
2008 |
7
|
|
9
|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
卓孝磊
梁日深
陈言峰
梁桂洪
邹记兴
|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0
|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
张新铖
朱新平
陈昆慈
洪孝友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1
|
乌鳢养殖技术之一 雄性乌鳢与雌性斑鳢杂交试验 |
刘文奎
樊启学
朱邦科
杜海明
张磊
董俊锋
|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
2007 |
17
|
|
12
|
斑鳢与乌鳢杂交及回交子代生长和免疫指标的比较研究 |
王超
吕子君
曾运丁
邹记兴
|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3
|
呋喃唑酮代谢物在杂交鳢(斑鳢♀×乌鳢♂)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
刘书贵
郑光明
王群
戴晓欣
宋怿
刘毅辉
马兵
|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3 |
3
|
|
14
|
斑鳢(♀)×乌鳢(♂)不同组合F_1代养殖性能分析 |
朱林
谢楠
朱树人
李忠全
冯晓宇
李应森
李家乐
|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5
|
斑鳢与乌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
杨四秀
谢新民
蒋艾青
郑陶生
|
《河北渔业》
|
2007 |
8
|
|
16
|
闽香鳢〔乌鳢(♂)×斑鳢(♀)〕遗传生物学研究Ⅰ.子代和亲本形态比较 |
杨小强
|
《福建水产》
|
2004 |
24
|
|
17
|
乌鳢(♂)×斑鳢(♀)杂交繁育及杂交子一代生物学研究进展 |
朱林
谢楠
朱树人
郭水荣
冯晓宇
李应森
|
《湖南农业科学》
|
2011 |
2
|
|
18
|
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必需氨基酸对斑鳢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氨基酸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费树站
康茄敏
张军豪
刘海洋
罗青
张新铖
陈昆慈
欧密
赵建
|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一种乌鳢与斑鳢线粒体PCR-RFLP鉴定方法 |
董传举
张松皓
陈坤慈
宋迎楠
徐鹏
孙效文
|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清胆红素和尿素氮的比较分析 |
杨国华
钟山
陆星
杨萍
李忠
茅沈丽
邹记兴
|
《生物医学》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