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作者 冯梅晶 任新平 +4 位作者 李军建 郑丽丽 张璐 詹维伟 杜奕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 分析肾脏乏血供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2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3日至2022年10月26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穿... 目的 分析肾脏乏血供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2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3日至2022年10月26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或CT/MRI增强并长期随访证实的99例患者的104个肾脏乏血供肿瘤[包括76个良性病灶(良性组)和2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资料。通过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形态、病灶内部及周边血供情况,通过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方式、消退方式、灌注均匀性及有无环状增强征象。以病理结果或CT/MRI增强并长期随访证实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特征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内部回声、造影剂消退方式和环状增强征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恶性组多为男性患者(78.6%,22/28),年龄较大[(58.29±11.76)岁],病灶多为低回声(64.3%,18/28),超声造影以快退为主(60.7%,17/28);良性组多为女性患者(55.3%,42/76),年龄较小[(50.64±14.88)岁],病灶多为高回声(64.5%,49/76),超声造影以同退为主(56.6%,43/76)。超声造影表现为环状增强的3个(10.7%,3/28)病灶均为恶性。环状增强+低回声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82.7%)、特异度(88.2%)较高,环状增强+低回声+快退的诊断灵敏度(85.7%)和阴性预测值(92.3%)较高。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环状增强对诊断肾脏乏血供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当这一征象并不显著而常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超声造影表现为快退者,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肿瘤 乏血供肿瘤
下载PDF
肝脏炎性病变与肝脏乏血供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松 王琨 +2 位作者 裴敏 陈方圆 朱明磊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病变与乏血供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的20例肝脏炎性病变及20例乏血供肿瘤患者的CT和MRI的平扫及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扫...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病变与乏血供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的20例肝脏炎性病变及20例乏血供肿瘤患者的CT和MRI的平扫及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肝脓肿10例,呈双环征;不典型肝脓肿5例,多发单环强化;胰腺炎累及肝尾状叶1例,边缘轻度强化;肝脏逆行胆道感染1例,边缘轻度强化,以胆管周围分布;肺炎克雷伯杆菌累及肝脏1例,边缘轻度强化;肝脏放线菌感染1例,肝脏肿大,边缘轻度强化;右侧乳腺癌术后放疗致肝脏放射性炎症1例,边缘轻度强化;肝脏炎性假瘤3例,轻度持续向心性强化;退变结节并发早期小肝癌3例,胰腺癌肝转移6例、胆囊癌累及肝脏或肝内转移4例、结肠癌肝转移6例,呈牛眼状强化;肝内胆管细胞癌4例,边缘持续强化。病灶大小2~110 mm,单发15例,多发25例。CT或MRI检查均能给予较为明确诊断及提示。结论肝脏的炎性病变和乏血供肿瘤的影像表现各有其特殊的影像征象,对临床上肝脏炎性病变及乏血供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炎性病变 乏血供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肝内乏血供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骞 张明 +4 位作者 刘合代 梁洪享 徐菊娣 袁翠堂 杨志勇 《肝脏》 2018年第12期1099-1103,共5页
目的分析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内乏血供肿瘤(PBSH)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且确诊的PBSH患者11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HIFU治... 目的分析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内乏血供肿瘤(PBSH)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且确诊的PBSH患者11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HIFU治疗,对照组给予HIFU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肝功能,并记录疗效评定、不良反应及随访生存状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MMP-9、VEGF、AFP和肝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MP-9、VEGF、AF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MMP-9、VEGF、AFP、ALT、AST和TBil降低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稳定(stable disease,SD)例数较多,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例数较少(P<0.05),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观察组50%生存时间为38个月,对照组50%生存时间为30个月,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生存时间较长(χ~2=5.703,P=0.017)。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HIFU可用于治疗PB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植入 高能聚焦超声 肝内乏血供肿瘤 疗效
下载PDF
采用MRI诊断对肝脏炎性病变、乏血供肿瘤进行辨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嘉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病变与乏血供肿瘤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48例肝脏炎性病变患者与48例乏血供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病变与乏血供肿瘤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48例肝脏炎性病变患者与48例乏血供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观察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96例患者中,肝脓肿12例(12.50%),不典型肝脓肿患者有17例(17.71%),肝脏炎性假瘤患者有19例(19.79%),不典型血管瘤患者有8例(8.33%),早期小肝癌患者有14例(14.58%),肝转移瘤患者有6例(6.25%),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有20例(20.83%)。在所有患者中共发现145个病灶,包括肝脏炎性病变患者57个(39.31%)病灶,乏血供肿瘤患者的88个(60.69%)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炎性病变的肝包膜无凹陷,边缘规整并且分界清晰,强化较轻或是没有出现强化,动脉期强化,周围血管出现推移、受压,无血管穿行征;肝脏良性乏血供肿瘤中的肝包膜没有出现凹陷,边缘十分规整,且分界十分清楚,强化程度较轻或者无强化,强化方式为可渐进性强化,周围血管推移受压,可有血管穿行征;肝脏恶性乏血供肿瘤肝包膜可出现凹陷,边缘不规整且分界不清晰,强化程度较轻,呈动脉或门脉期边缘强化,周围血管截断,无血管穿行征。结论:对肝脏炎性病变、乏血供肿瘤患者进行MRI检测,其各个影像特征均清晰呈现,可为临床诊断肝脏炎性病变与乏血供肿瘤给予更多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肝脏 炎性病变 乏血供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的作用
5
作者 陈雪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14期178-179,共2页
目的对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60例疑似肾脏乏血供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灵敏度、对良性和恶性肿瘤... 目的对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60例疑似肾脏乏血供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灵敏度、对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对不同类型肿瘤的检出情况。结果手术病理确诊有26例为肾脏乏血供肿瘤,与手术病理对比,阳性检出率、特异性和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不同类型肿瘤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对肾脏乏血供肿瘤的检出率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也较高,可以对良性和恶性肿瘤进行有效的区分,能对不同类型的肿瘤进行明显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乏血供肿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准确率 鉴别诊断 手术病理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6
作者 宁君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86-188,共3页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110例疑似良性肾脏乏血供肿瘤患者,对其行多层螺旋CT诊断,以病理学为诊断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病理诊断的阳性率为52.72%,阴性率为47.27%,而...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110例疑似良性肾脏乏血供肿瘤患者,对其行多层螺旋CT诊断,以病理学为诊断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病理诊断的阳性率为52.72%,阴性率为47.27%,而多层螺旋CT诊断的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50.90%和45.45%,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病理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也为100%,其与多层螺旋CT诊断的98.18%和97.27%并不显著(P>0.05);多层螺旋CT检出的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盂癌以及肾淋巴瘤,肾素瘤,后肾腺瘤和乏血供、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血管瘤检出率其与病理学的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多层螺旋CT与病理诊断的肾皮质及病灶组织BF、BV、MTT和PS值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肾脏乏血供肿瘤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可高效区分出良性和恶性肿瘤的不同之处,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以及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肾脏乏血供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SCT在胰腺浆液性微囊腺瘤、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金意 赵世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胰腺浆液性微囊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the pancreas,SCAP)、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hypo-vascularizedneuroendocrinetumors,hypo-PNETs)中的鉴别效果与...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胰腺浆液性微囊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the pancreas,SCAP)、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hypo-vascularizedneuroendocrinetumors,hypo-PNETs)中的鉴别效果与其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8月莒县碁山镇卫生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8例SCAP与hypo-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另分析SCAP与hypo-PNETs的影像特点差异。结果:病理检查显示:78例患者中,SCAP共40例,hypo-PNETs共38例。MSCT检查共检出39例SCAP,38例hypoPNETs,总诊断符合率为98.72%(77/78);hypo-PNETs边界不清占比为77.50%(31/40)、无纤维间隔占比为80.00%(32/40)、动脉期强化占比为87.50%(35/40)、无浮云征占比为75.00%(30/38)、有转移或侵犯占比为80.00%(32/40),高于SCAP患者的21.05%(8/38)、26.32%(10/38)、44.74%(17/38)、26.68%(9/3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部位、形态、胰管扩张、密度、钙化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在SCAP、hypo-PNETs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而SCAP、hypo-PNETs两者的影像学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浆液性微囊腺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能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与浆液性微囊腺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颖 王娟 尚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6期971-974,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与浆液性微囊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和17例浆液性微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2组在病变部位、大小、边界、密度和...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与浆液性微囊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和17例浆液性微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2组在病变部位、大小、边界、密度和强化峰值峰变化、CT值等影像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对重要CT影像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结果 (1)2组在边界、纤维间隔、强化峰值时间、转移或侵犯、浮云征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部位、形态、密度、胰管扩张、钙化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平扫期CT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组动脉期CT值明显高于浆液性微囊腺瘤组,门脉期CT值则显著低于浆液性微囊腺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CT界限不清,无纤维间隔,动脉期CT值高,有远处转移或侵犯,多数无浮云征;浆液性微囊腺瘤CT可见蜂窝状,瘤体中心有纤维瘢痕,轻中度强化。故螺旋CT可作为鉴别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与浆液性微囊腺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浆液性微囊腺瘤
下载PDF
增强CT对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雅杰 崔文静 +5 位作者 陈晓 陈馨 崔灿 刘永康 周浩 王中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32-736,共5页
目的目前对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Hypo-PNETs)及肿块型胰腺炎(MFPs)的鉴别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MSCT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Hypo-PNETs患者(PNETs组)与21例MFPs... 目的目前对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Hypo-PNETs)及肿块型胰腺炎(MFPs)的鉴别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MSCT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Hypo-PNETs患者(PNETs组)与21例MFPs患者(MFPs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的患者均行术前增强CT检查。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大小、边界、密度、各期扫描CT值、是否有胰胆管扩张、转移等差异性。结果MFPs组男性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5.7%vs 52.6%,P<0.05);PNETs组边界清晰者多见(52.4%vs 47.6%,P=0.032);而实性肿块更多见在MFPs组(95.2%vs 47.4%,P<0.05);MFPs静脉CT值更高(P<0.05)。联合多因素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4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5%和95.2%。结论MFPs常见于男性;病灶边界、密度、静脉期CT值、转移征象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肿块型胰腺炎 胰腺肿瘤 增强CT 鉴别 诊断
下载PDF
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成 崔文静 +3 位作者 王建华 刘永康 周浩 王中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与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hypoPN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SPN与14例hypo-PNE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密... 目的:探讨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与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hypoPN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SPN与14例hypo-PNE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各期增强扫描CT值、特征性征象(如"浮云征"、钙化、胰胆管扩张等)的显示率、邻近组织受侵或远处转移情况等。结果:SPN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2岁,hypo-PNET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2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N组患者出现"浮云征"(42.3%)及钙化(42.3%)的概率均高于hypo-PNET组患者(7.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po-PNET组患者发生转移或局部侵犯的概率(28.6%)高于SPN组患者(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胰胆管扩张、病灶各期CT值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年龄、"浮云征"、钙化、转移等多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其ROC图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对于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65.4%。结论:SPN组患者较hypo-PNET组患者更年轻;两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像征象重叠,容易误诊;"浮云征"、钙化、转移等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薇 饶圣祥 +1 位作者 曾蒙苏 周国锋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5期782-788,共7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术前行增强磁共振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9例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和2020...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术前行增强磁共振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9例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和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绘制ROC曲线。结果: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小[(55.71±14.18)岁vs(66.46±7.25)岁,P<0.001],边界清楚较多见(81.1%vs 43.6%,P=0.001),更少出现主胰管扩张(23.1%vs 70.3%,P<0.001)、淋巴结转移(25.6%vs 48.6%,P=0.038)及周围脂肪浸润(43.4%vs 89.2%,P<0.001),增强后三期强化率均高于胰腺导管腺癌组(P<0.001)。影像学特征中,主胰管扩张、周围脂肪浸润、强化方式是鉴别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的多因素鉴别诊断效能的AUC为0.93,诊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3%。结论: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边界、对比强化率、转移征象有助于其与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导管腺癌 增强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T图像纹理分析鉴别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胰腺导管腺癌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永嫦 于浩鹏 +2 位作者 李谋 黄子星 宋彬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48-753,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CT图像纹理分析鉴别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和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s,PDA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 目的探讨采用CT图像纹理分析鉴别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和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s,PDA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乏血供PNET(共计15个病灶)和PDAC(共30个病灶)的CT资料。结果利用Ma Zda软件中的费希尔参数法(Fisher)+最小分类误差与最小平均相关系数法(PA)+相关信息测度法(MI)联合法自动选择出30个最佳纹理特征,在动脉期的频率分布为:共生矩阵18个,游程矩阵10个,自回归模型2个;在门静脉期的频率分布为:共生矩阵15个,游程矩阵10个,灰度直方图1个,绝对梯度1个,自回归模型3个。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中,Teta2均为诊断效能最高的单个纹理特征,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29和0.740(P<0.001,P=0.009)。利用Ma Zda自带的B11数据分析模块分析30个最佳纹理特征,在动脉期,原始数据分析(RDA)/K邻近分类(KNN)法、主成分分析(PCA)/KNN法、线性判别分析(LDA)/KNN法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人工神经网络(ANN)法的错判率分别为28.89%(13/45)、28.89%(13/45)、0(0/45)及4.44%(2/45);在门静脉期,RDA/KNN、PCA/KNN、LDA/KNN及NDA/ANN法的错判率分别为35.56%(16/45)、33.33%(15/45)、4.44%(2/45)及11.11%(5/45)。结论 CT图像纹理分析鉴别乏血供PNET与PDAC是可行的,其中纹理特征"Teta2"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动脉期LDA/KNN法具有最小的错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图像 纹理分析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导管腺癌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其良、恶性及类型鉴别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丽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CT表现以及CT在其良、恶性及不同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3例PNET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确诊为PNETs,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PNETs的CT表现,测算出良性、恶性PNETs... 目的研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CT表现以及CT在其良、恶性及不同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3例PNET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确诊为PNETs,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PNETs的CT表现,测算出良性、恶性PNETs的CT值差异,并对功能性PNETs与无功能性PNETs的CT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恶性患者肿瘤直径1.2-11.7cm,良性患者肿瘤直径0.4-4.8cm,两者比较恶性PNETs患者瘤灶直径明显较大(P<0.05),良性形态不规则,多处于胰头处,瘤灶内部结构实性25例,剩余6例均为囊实性,无囊性、钙化及胰胆管扩张。恶性瘤灶部位多处于胰头及胰体尾处,囊实性37例,均有钙化出现,胰胆管扩张者37例,明显高于良性患者;良恶性PNETs平扫时CT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静脉及平衡期良性PNETs患者CT值均高于恶性PNETs患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PNETs共11例,其中良性9例,恶性2例,无功能性PNETs共62例,恶性40例,良性22例,无功能性PNETs病灶直径2.7-11.7cm,功能性PNETs 0.4-7.9cm。结论 PNETs有其特殊的CT征象,CT增强扫描可实现良性、恶性PNETs以及功能性、非功能性PNETs的鉴别,在治疗方案选择、病情判断、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CT 胰腺癌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