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与政通:音乐与周代政治的治乱兴衰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佳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6,共8页
“乐与政通”是中国艺术上一个古老的话题"为了艺术而艺术,从来都不是中国艺术的本质,也不是中国文学的真相。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所司空见惯的,不是纯粹的文学或单纯的艺术,而总是依违于政治之间的文学和艺术。“乐与政通”虽说并... “乐与政通”是中国艺术上一个古老的话题"为了艺术而艺术,从来都不是中国艺术的本质,也不是中国文学的真相。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所司空见惯的,不是纯粹的文学或单纯的艺术,而总是依违于政治之间的文学和艺术。“乐与政通”虽说并不是一个事实判断,但却是周代礼乐制度建构的历时性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富于意味的文化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与政通 观诗
下载PDF
“乐与政通”:上博简《小雅》“小德”的诗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隽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云:"《小雅》小德",是对《小雅》典乐风格及文本意蕴的总结。《小雅》歌诗总体的创作时间在西周中期以后。随着国势衰微,政治动荡在诗中有所映现,《小雅》之怨成为广泛的存在,《乐记》以为...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云:"《小雅》小德",是对《小雅》典乐风格及文本意蕴的总结。《小雅》歌诗总体的创作时间在西周中期以后。随着国势衰微,政治动荡在诗中有所映现,《小雅》之怨成为广泛的存在,《乐记》以为"乐与政通"。上博简《孔子诗论》通过具体篇目礼义内涵与表述形式的深入剖析,在"乐与政通"的政治背景下对《小雅》"小德"的政治内涵进行了深层解读,印证了《乐记》"乐以象政"理论的典乐文化基础,是对《小雅》政治意义的理性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与政通 《小雅》 小德
下载PDF
从“乐与政通”到“和而不同”——西周礼乐制度的“和同”思想再认识
3
作者 刘宇乾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20,共7页
自西周初承袭殷商制礼作乐,周人为维护统治而将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共用之时,即已实现了“乐与政通”。在社会管理和宗族制度的维系运行过程中,周人对于礼乐的使用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了调和相济的思想去提倡“和而不同”,这是一个明显的... 自西周初承袭殷商制礼作乐,周人为维护统治而将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共用之时,即已实现了“乐与政通”。在社会管理和宗族制度的维系运行过程中,周人对于礼乐的使用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了调和相济的思想去提倡“和而不同”,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这种进步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协同层面的增益丰富,还体现出周人对社会管理制度的反馈与调节能力,这种变化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提及,而在西周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例证分析中又寻迹可见,因故试解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礼制度 社会阶级 “和同”思想 乐与政通
原文传递
“乐与政通”思想在我国近现代群众歌曲中的体现
4
作者 刘志燕 《音乐大观》 2013年第6期54-55,共2页
"乐与政通"的思想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由孔子发端,后在公孙尼所作《乐记》和荀子所作《乐论》中均有进一步的阐释。受这一思想影响,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有采集民谣以观风俗的传统,所谓"审乐知政... "乐与政通"的思想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由孔子发端,后在公孙尼所作《乐记》和荀子所作《乐论》中均有进一步的阐释。受这一思想影响,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有采集民谣以观风俗的传统,所谓"审乐知政"。本文主要以我国近现代"群众歌曲"这一个案体裁为例,审视其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中"乐与政通"思想的具体体现,以进一步论证这一思想对我国音乐创作及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与政通 思想 近现代 群众歌曲 体现
原文传递
礼乐新论五题 被引量:4
5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4-9,共6页
从世界范围看,礼乐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独有现象,曾对数十年封建社会的超稳定发展起到过很大作用,而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乃是指战国时期东周王朝诸侯割据称雄、王权衰微、社会动乱形势下所产生的一种非常态政治局面而言,并非... 从世界范围看,礼乐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独有现象,曾对数十年封建社会的超稳定发展起到过很大作用,而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乃是指战国时期东周王朝诸侯割据称雄、王权衰微、社会动乱形势下所产生的一种非常态政治局面而言,并非说礼乐制度从此寿终正寝。实际上,在其后的各朝各代仍不同程度地沿袭了西周制礼作乐的传统,宫廷雅乐备受重视。雅乐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工具,但在乐律、乐器及宫调理论等方面仍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应认真批判继承,而不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札崩坏" 乐与政通
下载PDF
《文心雕龙·乐府》之“乐”管窥
6
作者 易秀娟 曾宪章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2-93,共2页
20世纪以来,《文心雕龙》在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之下,已发展成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刘勰说"声发则文生矣"。可见在人类早期音乐和文学就是相伴共生的,音乐和文学关系紧密。本文将论述《文心雕龙·乐府》之&q... 20世纪以来,《文心雕龙》在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之下,已发展成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刘勰说"声发则文生矣"。可见在人类早期音乐和文学就是相伴共生的,音乐和文学关系紧密。本文将论述《文心雕龙·乐府》之"乐",其主体包括乐府的音乐思想、诗与乐的关系以及"乐与政通"三个方面。具体而言,乐府诗的音乐思想是以儒家礼乐为主的,古者诗歌无别、诗乐互为表里是诗与乐的关系,乐和政治的关系则侧重于音乐在政治中的教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无别 乐与政通
下载PDF
由“帝王授时说”探索我国古代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7
作者 钟向阳 《艺术科技》 2017年第11期185-186,213,共3页
仔细研究我国历史上存在的"帝王授时说"现象,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帝王授时"这个过程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由"帝王授时说"现象谈起,论述我国古代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仔细研究我国历史上存在的"帝王授时说"现象,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帝王授时"这个过程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由"帝王授时说"现象谈起,论述我国古代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何谓"帝王授时说";二是"帝王授时说"与相关祭祀音乐;三是"帝王授时说"带给我们关于古代音乐与政治关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天文历法 祭祀音 乐与政通 “圣王作
下载PDF
《礼记·乐记》与贺拉斯《诗艺》的比较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超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08年第1期185-193,共9页
以产生于中西文论经典时期的《乐记》和《诗艺》为主,从"礼"与"理"、"乐与政通"与"寓教于乐",以及"和"与"合式"三方面加以对比观照,双向阐发。同时,从比较诗学的角度探讨... 以产生于中西文论经典时期的《乐记》和《诗艺》为主,从"礼"与"理"、"乐与政通"与"寓教于乐",以及"和"与"合式"三方面加以对比观照,双向阐发。同时,从比较诗学的角度探讨了两者在文论话语上的异质性、通约性和互补性。并把它们放置到整个中西诗学的知识谱系中考察其思想渊源和影响力扩张,从而深度把握其内在的话语生产机制和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理 乐与政通 寓教于 合式
原文传递
论王实甫的音乐思想
9
作者 陈四海 安琪 《芒种(下半月)》 2016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王实甫,元杂剧作家,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形成了他以“乐本论”为基础的音乐思想,其音乐创作无不鲜明地刻画了元代中期封建社会腐朽力量与新生力量之间的斗争。王实甫讽刺封建腐败、强调人性自由的音乐思想,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王实甫,元杂剧作家,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形成了他以“乐本论”为基础的音乐思想,其音乐创作无不鲜明地刻画了元代中期封建社会腐朽力量与新生力量之间的斗争。王实甫讽刺封建腐败、强调人性自由的音乐思想,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以及个人的倾向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实甫 思想 本论 乐与政通 人性论
原文传递
“乐以求和”之探
10
作者 李媛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5期117-120,共4页
乐者出于人心,布之于管弦也。乐是由情而生,通过物质媒介而传递内心之情的表情艺术。乐作为我国周代治国安邦的手段,体现在"乐之本和""乐和民声""乐与政通""乐以象德""乐以教化"五个方面。乐的本质在于"和",和谐的音叫作乐... 乐者出于人心,布之于管弦也。乐是由情而生,通过物质媒介而传递内心之情的表情艺术。乐作为我国周代治国安邦的手段,体现在"乐之本和""乐和民声""乐与政通""乐以象德""乐以教化"五个方面。乐的本质在于"和",和谐的音叫作乐音,美妙端庄的乐叫作雅乐。乐的功能在于"求和",同则和,和则安定。乐以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治心、感人,使人与人之间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即"同"。与此同时也向民众宣扬礼乐之中的人伦道德,以求民和,天下大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本和 以表情 乐与政通 以象德 以教化
原文传递
师旷形象古传今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修海林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0-51,共2页
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所谓“跨时代”,一是指人物本身处于两个时代更替的转型期,再是指其思想或行为具有超越时代的影响力而常常被后人重新认识。例如孔子的时代位置,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形象就是如此。... 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所谓“跨时代”,一是指人物本身处于两个时代更替的转型期,再是指其思想或行为具有超越时代的影响力而常常被后人重新认识。例如孔子的时代位置,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形象就是如此。在中国音乐史上,略早于孔子的师旷,就是这样一位跨时代的人物。 师旷作为上古乐师,处在先秦“礼崩乐坏”的文化转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旷 思想 乐与政通 听觉审美 韩非子 才能 中国音 文化转型期 社会地位 孔子形象
原文传递
文化视野中的舞蹈理论——简评于平新著《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鹤琴 《广东艺术》 2003年第2期43-44,共2页
理论是抽象的,用语言来表达,呈现的是一个思想和意义的世界舞蹈是形象的,用肢体来说话,展示的是一个情绪和形象的世界。读于平著《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我却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理论之树长青,舞蹈之艺深邃,情与理,心与... 理论是抽象的,用语言来表达,呈现的是一个思想和意义的世界舞蹈是形象的,用肢体来说话,展示的是一个情绪和形象的世界。读于平著《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我却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理论之树长青,舞蹈之艺深邃,情与理,心与智,不仅可以融合,而且互相渗透。 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理论 文化视野 舞蹈表演 《概论》 舞蹈美学 文化背景 思想研究 古典文艺理论 乐与政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