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晖墓中乐伎砖雕形象研究
1
作者 刘霁靓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2期88-90,共3页
乐舞图像是一个恒定的表现形式,唐朝乐舞作为中国艺术史上享有盛誉的乐舞艺术,不仅是社会世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朝墓葬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事死如生”观念的体现。五代时期,乐舞形象在墓葬艺术中被延续了下来。冯晖墓内部... 乐舞图像是一个恒定的表现形式,唐朝乐舞作为中国艺术史上享有盛誉的乐舞艺术,不仅是社会世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朝墓葬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事死如生”观念的体现。五代时期,乐舞形象在墓葬艺术中被延续了下来。冯晖墓内部砖雕彩绘甚为丰富,最引人注目的当为一组壁画与砖雕彩绘镶嵌在一个完整画面中的乐舞图像。本文将从其中的历史意义、构图与配置、艺术造型等方面对此乐伎砖雕形象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晖墓 墓葬艺术 乐伎图
下载PDF
浅谈谢振瓯《大唐伎乐图》的艺术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彩霞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3X期119-119,共1页
谢振瓯是当代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他以大唐雄风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其中《大唐伎乐图》堪称他的代表作,成为当代美术史上工笔人物画不可替代的作品。他有自己比较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谢振瓯 艺术风格 《大唐 艺术贡献
下载PDF
从汉画像“伎乐”图看汉代社会音乐文化
3
作者 杨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出土于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中的伎乐图是国内仅见的以丝竹管弦乐为主的伎乐演奏图。因此 ,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考证与研究 ,对于了解汉代社会音乐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汉画像“伎乐”图记录了汉代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的某些重要方面 ,从中... 出土于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中的伎乐图是国内仅见的以丝竹管弦乐为主的伎乐演奏图。因此 ,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考证与研究 ,对于了解汉代社会音乐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汉画像“伎乐”图记录了汉代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的某些重要方面 ,从中反映出汉代音乐文化创造性、多元性和普及性的特征 ,也证明了任何一种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社会音文化 汉代 考证价值 形态
下载PDF
山西高平西李门二仙庙月台东侧线刻汉服伎乐图考 被引量:1
4
作者 于飞 《文物春秋》 2019年第2期73-80,共8页
西李门二仙庙位于山西高平市河西镇西李门村,庙内现存的正殿及月台为金代建筑,其月台须弥座束腰部位有两幅线刻图,东侧的一幅内容是着汉人服饰的器乐队列表演,南侧的一幅内容是胡人军中舞蹈,图像清晰,内容较为完整,是国内不可多得的金... 西李门二仙庙位于山西高平市河西镇西李门村,庙内现存的正殿及月台为金代建筑,其月台须弥座束腰部位有两幅线刻图,东侧的一幅内容是着汉人服饰的器乐队列表演,南侧的一幅内容是胡人军中舞蹈,图像清晰,内容较为完整,是国内不可多得的金代音乐文物。其中东侧线刻图原有“宋人队戏图”“杂剧图”等定名,经多角度考证,认为应定名为“金代宫廷队舞图”与西侧“金人巾舞图”一样,是金代宫廷宴乐表演的场景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高平 西李门二仙庙 金代 汉服 队舞
下载PDF
新发现的莫高窟275窟音乐图像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汝中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19,共5页
最近,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在莫高窟第275窟进行了一项墙壁移位,成功地将该窟宋代修建的南壁一隅向东移位约两米,南壁被掩盖的十六国时期所绘的壁画得以重见天日。新揭露的壁画与南壁残缺的原壁画连为一体,全壁四组伎乐,据此可以说这... 最近,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在莫高窟第275窟进行了一项墙壁移位,成功地将该窟宋代修建的南壁一隅向东移位约两米,南壁被掩盖的十六国时期所绘的壁画得以重见天日。新揭露的壁画与南壁残缺的原壁画连为一体,全壁四组伎乐,据此可以说这是莫高窟最早的音乐题材图像,现对与此有关的问题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新发现 壁画内容 保护研究 十六国时期 敦煌研究 弥勒 本生故事 印度石窟
下载PDF
榆林窟壁画伎乐 被引量:5
6
作者 庄壮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40-46,81-82,共9页
甘肃安西榆林窟共有洞窟四十二个,有伎乐的洞窟大约十六个,其中:唐代二个,五代八个,宋代四个,西夏二个。这为探讨。研究古代石窟音乐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 榆林窟壁画反映出的音乐形象,与敦煌壁画的音乐形象基本上是一致的.... 甘肃安西榆林窟共有洞窟四十二个,有伎乐的洞窟大约十六个,其中:唐代二个,五代八个,宋代四个,西夏二个。这为探讨。研究古代石窟音乐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 榆林窟壁画反映出的音乐形象,与敦煌壁画的音乐形象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在乐器种类和乐队规模、排列形式等方面,不及敦煌壁画所反映出的那么众多、宏伟。但是,从四十二个洞窟就有十六个与音乐有关的洞窟这一比例来看,音乐艺术还是相当突出的。同时,出现了拉弦乐器类——胡琴这一稀有乐器和编磬等乐器,这就更显得其价值和意义的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壁画 敦煌壁画 安西榆林窟 排列形式 拉弦 十二个 西千佛洞 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下载PDF
阿斯塔那第230号古墓绢画《伎乐图》筝考
7
作者 王瑶 《音乐天地》 2023年第11期29-35,共7页
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于20世纪50年代末被发掘。据现有文献记载,阿斯塔那墓地为西晋到唐代时期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该古墓群的墓葬年代约为公元3世纪中叶到公元8世纪末,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
关键词 阿斯塔那 公共墓地 古墓群
原文传递
集安高句丽音乐文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希丹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97-201,共5页
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少数民族。据《汉书》可知,高句丽民族至迟在汉代就已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并接受汉朝的管辖。其于公元前37年建立地方政权,号"高句丽",至公元668年,为唐王朝和新罗国联合所灭,历705年。集安... 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少数民族。据《汉书》可知,高句丽民族至迟在汉代就已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并接受汉朝的管辖。其于公元前37年建立地方政权,号"高句丽",至公元668年,为唐王朝和新罗国联合所灭,历705年。集安是高句丽民族早期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是高句丽王桂娄部的中心所在。高句丽政权于公元3年自桓仁迁都至此,历425年,这一时期是高句丽政权的大发展时期。之后虽迁都平壤,集安作为"别都",仍位列高句丽"三京"之一,因此分布于集安的高句丽文化遗产最为集中、齐全与典型。本文就高句丽乐舞、乐器和伎乐仙人图三个方面,对集安高句丽音乐文化遗产进行探讨,以期为未来的高句丽音乐全史研究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仙人 长川一号墓
下载PDF
唐代笛乐艺术及其审美意识
9
作者 白海燕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唐代笛乐艺术是中国笛子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笛子形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吹奏方法上有了大横吹和小横吹的明确记载;从唐诗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笛乐艺术进行的描述中,可现出各色的笛乐审美趣味;还有从敦煌壁画中唐伎乐人图和唐代笛... 唐代笛乐艺术是中国笛子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笛子形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吹奏方法上有了大横吹和小横吹的明确记载;从唐诗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笛乐艺术进行的描述中,可现出各色的笛乐审美趣味;还有从敦煌壁画中唐伎乐人图和唐代笛乐人才辈出中都可以看出其笛乐艺术的时代性和唯美的审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艺术 形制 人才 审美意识
下载PDF
王建墓浮雕——乐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成渝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28,共4页
王建墓,史称永陵,位于成都抚琴东路。这座1942年发掘时尚在成都西郊的陵墓,因市区逐年扩大,今已“进入”市区。 王建墓棺床东、南、西三面有石浮雕伎乐图二十四幅,其中,东、西各十幅,南面四幅。南面中线左右两幅各刻一舞伎,其余二十二... 王建墓,史称永陵,位于成都抚琴东路。这座1942年发掘时尚在成都西郊的陵墓,因市区逐年扩大,今已“进入”市区。 王建墓棺床东、南、西三面有石浮雕伎乐图二十四幅,其中,东、西各十幅,南面四幅。南面中线左右两幅各刻一舞伎,其余二十二幅均雕刻乐伎一人。二十二乐伎席地盘膝而坐,持乐器作演奏状。乐伎坐高大致相等。这为本文研究诸乐器之长短大小提供了一个比较的基准。 石雕风格以写实见长,刻画细致生动。横笛之竹节、几件鼓上丝绳的不同联结形式、筚篥的哨嘴与管身之衔接乃至横笛伎吹奏时两颊形成的酒靥都得到十分逼真的表现。写实而非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建墓 都昙鼓 毛员鼓 南诏奉圣 联结形式 奏状 面中线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方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郝毅 《敦煌研究》 1985年第3期118-119,共2页
方响,是我国古代众多乐器中的一种,出自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北周(公元557——580年),后为隋唐燕乐常用的乐器之一。方响通常由十六枚厚薄不等、上圆下方型铁块(音板)根据音高顺序排列而成,演奏时用小铁槌或木槌敲击发音。由于方响只限于... 方响,是我国古代众多乐器中的一种,出自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北周(公元557——580年),后为隋唐燕乐常用的乐器之一。方响通常由十六枚厚薄不等、上圆下方型铁块(音板)根据音高顺序排列而成,演奏时用小铁槌或木槌敲击发音。由于方响只限于宫廷典庆礼仪及宴会中使用,加上这种乐器定音制作比较困难,所以未能得到广泛流传,实物也没有保存下来。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敦煌石窟201等窟壁画伎乐图中可见到此乐器。近年来我国学者和专家们经过努力,已研制成功了方响乐器并由上海民族乐团进行了试奏,音色甚佳,效果令人满意。尤其在合奏中,方响以其独特的音色给整个乐队增添了极为丰富的音响色彩和音乐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 方响 敦煌壁画 我国古代 研制成功 隋唐燕 敦煌石窟 音响色彩
下载PDF
敦煌石窟听古乐
12
作者 江山 《杭州》 2010年第7期56-56,共1页
敦煌石窟一直被视为"仙岩",世世代代吸引着人们,直到今天仍然以瑰丽的艺术光辉吸引着人们。来到举世仰慕的敦煌石窟,犹如走进了一个古老的音乐殿堂。甬道、龛内、四壁、窟顶布满了乐舞的壁画,那成千上万的天宫伎乐、飞天伎乐... 敦煌石窟一直被视为"仙岩",世世代代吸引着人们,直到今天仍然以瑰丽的艺术光辉吸引着人们。来到举世仰慕的敦煌石窟,犹如走进了一个古老的音乐殿堂。甬道、龛内、四壁、窟顶布满了乐舞的壁画,那成千上万的天宫伎乐、飞天伎乐、菩萨伎乐、天王伎乐、金刚力士伎乐和无数的不鼓自鸣的乐器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金刚力士 壁画 中西音交流 吸引 绘画艺术 瑰丽
下载PDF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13
作者 孔群(文\图)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I0002-I0004,共3页
奈林稿辽墓壁画奈林稿辽墓位于库伦旗奈林稿苏木前勿力布格村是辽代的一处家族墓地。6号基全长22.4米,墓室为八角形,墓道长12.5米。壁画绘于墓道两壁和墓门门额及甬道两壁,面积约60平方米。墓道北壁是出行图,南壁是归来图,西面中有四人... 奈林稿辽墓壁画奈林稿辽墓位于库伦旗奈林稿苏木前勿力布格村是辽代的一处家族墓地。6号基全长22.4米,墓室为八角形,墓道长12.5米。壁画绘于墓道两壁和墓门门额及甬道两壁,面积约60平方米。墓道北壁是出行图,南壁是归来图,西面中有四人和一驼车、两头骆驼,墓门门额绘的是伎乐图,甬道北璧是男仆图,南璧是侍女图。气势宏大,用笔流畅奔放,生动刻画了不同人物的神态,是辽代晚期壁画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物 家族墓地 出行 辽墓壁画 北壁 驼车 辽代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西方净土变局部伎乐图
14
作者 陈粟裕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净土变
原文传递
敦煌壁画与粟特壁画的比较研究(摘要) 被引量:9
15
作者 姜伯勤 《敦煌研究》 1988年第2期89-91,共3页
1975年,苏联学者阿尔巴乌姆出版了《阿弗拉西阿勃绘画》一书。在论述康国古都宫廷中央正厅北壁壁画(图一)时,指出壁画上女性形象的发型具有七——八世纪的中国特征。将头发“用发?加以固定,此象七至八世纪中国女性头饰的特征,此点可由... 1975年,苏联学者阿尔巴乌姆出版了《阿弗拉西阿勃绘画》一书。在论述康国古都宫廷中央正厅北壁壁画(图一)时,指出壁画上女性形象的发型具有七——八世纪的中国特征。将头发“用发?加以固定,此象七至八世纪中国女性头饰的特征,此点可由敦煌绘画来加以确认”。这是将敦煌壁画与粟特壁画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1982年,宿白先生在《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一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唐墓壁画 粟特 西安地区 敦煌艺术 宫廷 敦煌莫高窟 供养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汉画中的纯器乐演奏图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荣有 《中原文物》 2000年第5期40-42,共3页
本文针对汉画像石中罕见的纯器乐演奏形象,利用图像学的方法,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对图中有关乐器的属性、放置与演奏方法、特殊乐器的来历等,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综合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关键词 汉画
原文传递
宫苑乐舞图——浅谈燕妃墓墓室壁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婉丽 《碑林集刊》 1998年第1期252-255,共4页
在众多的唐墓壁画中,有幅场面宏大,充满宫廷生活气息的壁画。这就是1990年从燕妃墓墓室出土的壁画——《宫苑乐舞图》。图中所绘十人,有持乐器者,有翩翩起舞者,也有手持生活用品站立的侍者。壁画位于墓室东壁,乐图在南舞图在此。
关键词 宫廷生活 立部 天竺 长襦 坐部 乐伎图 清商 帔帛 鸡娄鼓
原文传递
侯马市区元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永敏 《文物世界》 1996年第3期92-99,101-102,共10页
侯马市区元代墓葬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1995年秋,我站配合基本建设,在侯马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院内发掘元代墓葬两座(分别编号为M2、M3)。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M2M2位于M3东北部,两墓相距约3米,... 侯马市区元代墓葬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1995年秋,我站配合基本建设,在侯马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院内发掘元代墓葬两座(分别编号为M2、M3)。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M2M2位于M3东北部,两墓相距约3米,墓道打破东周墓M1(此墓情况另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马市 墓葬 转角铺作 清理简报 考古研究所 发掘简报 区元 孝悌 山西襄汾县
下载PDF
古代郑州第一高塔——开元寺塔考述
19
作者 施榕 鲍君惠 刘效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第12X期50-55,65,共7页
郑州开元寺塔建于宋代,共13级,高50余米,历经宋金元明清千年风雨,形成了'古塔晴云'的壮美景观,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坍塌。尽管已经消失了70余年,但开元寺塔及'古塔晴云'的美景一直令人念念不忘。鉴于目前有关开元寺塔的... 郑州开元寺塔建于宋代,共13级,高50余米,历经宋金元明清千年风雨,形成了'古塔晴云'的壮美景观,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坍塌。尽管已经消失了70余年,但开元寺塔及'古塔晴云'的美景一直令人念念不忘。鉴于目前有关开元寺塔的建造年代、重修经过等历史事实众说纷纭,相关的诗歌、图片等尚未得到全面的整理,笔者不揣谫陋,从五个方面对开元寺塔试作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元寺塔 杨廷宝 郑州志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乐伎图
下载PDF
蜀宫燕乐的现代回响——国乐观念剧《伎乐·24》评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怡乐 王安潮 《音乐生活》 2021年第4期19-23,共5页
晚唐至五代时期,成都地区音乐文化是怎样的景象?偏于政治中心的音乐种类如何?成都永陵博物馆出土的王建墓乐伎石刻给出了实证资料。唐后的前蜀时期,王建墓石刻的历史遗迹,能让人感受到宫廷音乐的蓬勃发展盛况:有乐器、乐舞,乐器种类增多... 晚唐至五代时期,成都地区音乐文化是怎样的景象?偏于政治中心的音乐种类如何?成都永陵博物馆出土的王建墓乐伎石刻给出了实证资料。唐后的前蜀时期,王建墓石刻的历史遗迹,能让人感受到宫廷音乐的蓬勃发展盛况:有乐器、乐舞,乐器种类增多,舞姿婀娜曼妙,且有龟兹乐融入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1]。前蜀皇帝王建所葬之永陵,雕于永陵石棺床腰部的二十四伎乐图,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如何使用现代艺术方式对古代音乐文物进行全新魅力的发展?如何在当今跨界合作盛行的风潮之下明确市场的需要以寻求艺术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建墓 永陵 文物 文物遗存 宫廷音 西南少数民族 跨界合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