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乐律体系探索(上)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其翔 陆志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5-20,共6页
根据古籍中“六律六吕”及“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等文字记载,不能用三分损益律作出解释;并根据古代旋宫法没有往而不返的现象,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十二律的形成过程是,先由自然泛音定出三个音,即纪之以三,然后每次在两... 根据古籍中“六律六吕”及“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等文字记载,不能用三分损益律作出解释;并根据古代旋宫法没有往而不返的现象,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十二律的形成过程是,先由自然泛音定出三个音,即纪之以三,然后每次在两律中间加一律,相继成为六律及十二律。按本理论,姑洗律为律本,这与曾侯钟律相一致。原始的姑洗宫五声音阶带有纯律大三度音程,以它为起始,旋宫十二次,可以形成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律体系 三分损益律 旋宫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与兴山体系民歌的定律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庆沅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66-73,共8页
曾侯乙编钟的面世,以她2400年前就已达到的先进的乐律学知识和无与伦比的精良铸造工艺震撼了世界,对于研究我国先秦音乐问题,对于研究音乐史中的楚文化问题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律学而言,她为我们提供了我国先秦乐律学状况和... 曾侯乙编钟的面世,以她2400年前就已达到的先进的乐律学知识和无与伦比的精良铸造工艺震撼了世界,对于研究我国先秦音乐问题,对于研究音乐史中的楚文化问题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律学而言,她为我们提供了我国先秦乐律学状况和理论信息,就乐学来讲,她为我们展示了十二音的排列,新、古音阶的并存,以及新音阶七声型态的确立等.然而,她毕竟是一群僵死的、毫无生机的音响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民歌 兴山 乐律 乐律体系 定律 结构关系 楚文化 五声音阶 音列结构
下载PDF
楚文化与曾侯乙编钟乐律 被引量:2
3
作者 童忠良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12期76-77,共2页
曾侯乙编钟与楚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它在楚文化中到底应占有何等地位?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自曾侯乙墓发掘以来,“曾国之谜”引起了不少学者极大的兴趣。在学术讨论中,有不少人认为出土文物上的金文曾国,就是文献中... 曾侯乙编钟与楚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它在楚文化中到底应占有何等地位?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自曾侯乙墓发掘以来,“曾国之谜”引起了不少学者极大的兴趣。在学术讨论中,有不少人认为出土文物上的金文曾国,就是文献中的随国,而随国到春秋中期,便沦为楚国的附庸。如果这个论断无误,那么,作为附庸的曾国,其编钟成果当然应是楚文化的一部分了。这种看法,权且称之为附庸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楚文化 曾侯乙墓 乐律 乐律体系 楚国 铭文 共同创造 出土文物 附庸
下载PDF
有关两种唱名法对“绝对音高感”和“相对音高感”的培养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咏莲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40-141,共2页
本文就“固定唱名”和“首调唱名”两种唱名法有关培养“绝对音高感”与“相对音高感”的争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如何正确理解“绝对音高感”和“相对音高感”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具体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声乐教学 调式 调性 乐律体系 绝对音高感 相对音高感 固定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
下载PDF
荆楚乐舞型态特征论析
5
作者 黄中骏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3期82-88,共7页
任何艺术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从而形成不同艺术的不同型态。对荆楚乐舞型态特征的论析,就是对其结构形式的分析。总起来讲,荆楚乐舞的型态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乐舞合一相和为歌郭沫若在《青铜时代·公孙尼子... 任何艺术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从而形成不同艺术的不同型态。对荆楚乐舞型态特征的论析,就是对其结构形式的分析。总起来讲,荆楚乐舞的型态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乐舞合一相和为歌郭沫若在《青铜时代·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中说:“中国旧时的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乐舞 乐器组合 出土乐器 骨干音 结构样式 乐律体系 论析 套曲结构 《九歌》 组合样式
下载PDF
十二平均律──中国艺术科技的世界第一选介之七
6
作者 夏侯炳 《艺术科技》 1996年第3期46-47,共2页
十二平均律──中国艺术科技的世界第一选介之七夏侯炳十二平均律,又称十二等程律,是我国明朝人朱载的发明。朱载(1536—1610)是一位杰出的音乐理论家,明宗室郑恭王厚烷之子。早年从舅父研究乐律,父亡后不承袭爵位而以著... 十二平均律──中国艺术科技的世界第一选介之七夏侯炳十二平均律,又称十二等程律,是我国明朝人朱载的发明。朱载(1536—1610)是一位杰出的音乐理论家,明宗室郑恭王厚烷之子。早年从舅父研究乐律,父亡后不承袭爵位而以著述终其身,有17部著作传世。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平均律 中国艺术 平均律钢琴曲集 乐律体系 十二等程律 乐律全书》 调式 中音谱表 计算方法 新法密率
下载PDF
亚太地区国别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论
7
作者 王耀华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1,共2页
我们提倡构建亚太地区国别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为提倡理解和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使地球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享受亚太地区各国各民族人民所创造的丰富多样的音乐文明成果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民族音乐理论 音乐文化交流 乐律体系 民族音乐文化 理论话语 节奏型 音乐音响 话语体系 创新性
原文传递
曾侯乙编磬“间音”新解与编列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应有勤 孙克仁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5-76,共12页
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二千四百多年前的乐器实物,计八种,数量多达一百二十四件。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古乐队。其中引入瞻目的编钟和编磬的铭文把战国时期我国已具备十二个半音的乐律体系展示在我们面前。它震惊了国际音... 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二千四百多年前的乐器实物,计八种,数量多达一百二十四件。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古乐队。其中引入瞻目的编钟和编磬的铭文把战国时期我国已具备十二个半音的乐律体系展示在我们面前。它震惊了国际音乐学术界。这些乐器一出土就为我国考古学、音乐学、乐器学和古文字学等领域的学者所关注,他们相继热忱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编磬 乐律体系 战国时期 音乐学术 乐器学 古文字学 编钟 多年前 探研
原文传递
音准与音准感训练琐谈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婴奇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9-50,共2页
音准与音准感训练琐谈刘婴奇音乐中的音高,同其他音乐构成因素一样,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音高的最基本的规律要求,即是音高(音律)的准确性,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音准”。对于音准方面的听觉反应,也即所谓“音准感”。(一)音乐美... 音准与音准感训练琐谈刘婴奇音乐中的音高,同其他音乐构成因素一样,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音高的最基本的规律要求,即是音高(音律)的准确性,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音准”。对于音准方面的听觉反应,也即所谓“音准感”。(一)音乐美离不开音准因素,作为听觉对象的“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准训练 十二平均律 音乐听觉 乐律体系 视唱练耳教学 绝对音高感 五度相生律 民族民间音乐 心理需求 相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