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鲁番出土《乐毅论》习字残片研究--兼论王羲之书迹在新疆地区的传播与接受
1
作者 赖以儒 《吐鲁番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11-123,154,155,共15页
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五〇七号墓出土73TAM507:012/10号文书残片,与本墓出土的其他二十二件文书拆自同一纸帽,其书写内容为王羲之《乐毅论》“夫求古”三字的习字。本文通过考察该片王羲之《乐毅论》习字残片,校录《乐毅论》文本,比较吐... 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五〇七号墓出土73TAM507:012/10号文书残片,与本墓出土的其他二十二件文书拆自同一纸帽,其书写内容为王羲之《乐毅论》“夫求古”三字的习字。本文通过考察该片王羲之《乐毅论》习字残片,校录《乐毅论》文本,比较吐鲁番出土《乐毅论》习字残片与传世晋唐本的异同,研究其书写风格、范本来源及其性质,认为该习字残片的范本应是冯承素在贞观十三年时期的摹本,西州设立后传至吐鲁番地区成为习字范本。本文进一步考察了王羲之书迹在唐朝新疆地区的传播与接受,对王羲之书迹《尚想黄绮帖》《兰亭序》《乐毅论》及王羲之尺牍在新疆地区的写本、习字情况作了具体描述,研究认为吐鲁番出土王羲之尺牍“羲之顿首死罪”为王羲之已佚尺牍中的文字。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王羲之书迹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是唐朝书学制度及身言书判的选官制度在天下各州及西域的具体体现,更是以王羲之书迹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西渐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乐毅论 王羲之 书迹 研究
下载PDF
明墓出土“时壶”款识书风的取法、成因及相关辨伪问题考论——以宋星凤楼本《黄庭经》、越州石氏本《乐毅论》帖为参照
2
作者 王拓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19-27,共9页
将晚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的“时壶”辨伪标准同明代墓葬出土的几件代表性实物进行“纸上材料”与“地下新材料”间的相量释证,尝试从书学研究角度,为明代出土时壶的真伪评鉴提供具有辅证意义的参考依据。同时,结合晚明艺术市... 将晚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的“时壶”辨伪标准同明代墓葬出土的几件代表性实物进行“纸上材料”与“地下新材料”间的相量释证,尝试从书学研究角度,为明代出土时壶的真伪评鉴提供具有辅证意义的参考依据。同时,结合晚明艺术市场的生态状况,分析明代时壶款识取法魏晋小楷书风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大彬 紫砂壶 款识 黄庭经 乐毅论
下载PDF
书与道同符:范仲淹书法论略
3
作者 张文平 《大学书法》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范仲淹学书取法晋唐,其书用笔敏捷,结体内紧外展,呈现出一种清逸端雅的个人面貌,与同时期好友林逋清瘦的书风较为相似,气格甚高。他首次概括出的“颜筋柳骨”一词,是“筋骨”观念演绎中的重要一环,得到了后世书家学者广泛认同。“颜筋... 范仲淹学书取法晋唐,其书用笔敏捷,结体内紧外展,呈现出一种清逸端雅的个人面貌,与同时期好友林逋清瘦的书风较为相似,气格甚高。他首次概括出的“颜筋柳骨”一词,是“筋骨”观念演绎中的重要一环,得到了后世书家学者广泛认同。“颜筋柳骨”也由开始的“形质”上升到“神采”层面,并从对书法的品评延伸到绘画、文章等领域。由于“筋骨”和“颜柳”书家相对应,从此便有了一定的人格精神隐喻性,逐渐成为品评中的褒奖用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道服赞》 颜筋柳骨 乐毅论
下载PDF
小楷经典名作选注——王羲之《乐毅论》、虞世南《破邪论序》详解 被引量:1
4
作者 俞丰 《书法》 2017年第7期64-67,共4页
一 王羲之《乐毅论》 概述 《乐毅论》,夏侯玄文,传为王羲之所书..此帖无墨迹传世,今所见者皆摹刻本,著名的有南宋越州石邦哲《越州石氏帖》本(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明代有文氏《停云馆法帖》本(内刻两种)、陈懒《玉... 一 王羲之《乐毅论》 概述 《乐毅论》,夏侯玄文,传为王羲之所书..此帖无墨迹传世,今所见者皆摹刻本,著名的有南宋越州石邦哲《越州石氏帖》本(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明代有文氏《停云馆法帖》本(内刻两种)、陈懒《玉烟堂法帖》本、吴廷《馀清斋法帖》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代有冯铨《快雪堂法帖》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毅论 王羲之 虞世南 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作 国立博物馆 日本东京 法帖
原文传递
许承尧旧藏《宋拓乐毅论》考述
5
作者 李艳红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5-206,共2页
《乐毅论》是颇负盛誉的王羲之楷书名帖,备受历代书家推崇。关于《乐毅论》的碑石、真迹、摹拓本,历代皆有不少的传说和记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承尧旧藏《宋拓乐毅论》自梁摹本出,浑古遒劲,厚重精妙,钤有诸多徽州鉴藏名家罗小华、... 《乐毅论》是颇负盛誉的王羲之楷书名帖,备受历代书家推崇。关于《乐毅论》的碑石、真迹、摹拓本,历代皆有不少的传说和记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承尧旧藏《宋拓乐毅论》自梁摹本出,浑古遒劲,厚重精妙,钤有诸多徽州鉴藏名家罗小华、吴康虞、程石洲、鲍雁卿等的鉴藏章,并经程绍寯、许承尧的研究考证,最终得出其为"《停云馆帖》中《乐毅论》全文本的第一刻祖本"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拓乐毅论 程绍寯 许承尧 黄宾虹
原文传递
俞和临王羲之《乐毅论》节选
6
《中国钢笔书法》 2009年第10期42-43,共2页
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浙江桐庐人,元代著名书法家。俞和为人倜傥,不与世浮沉,有玩事不恭之态。他15岁开始学书,并亲承赵盂頫的指点,且又非常勤奋用功,故其书日益精进,所成之作,几能与赵孟烦乱真。
关键词 乐毅论 王羲之 节选 书法家 赵孟
原文传递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7
《中国钢笔书法》 2019年第2期33-33,共1页
碑帖简介:王羲之《乐毅论》共四十四行。王羲之《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 碑帖简介:王羲之《乐毅论》共四十四行。王羲之《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实两方面启发王献之的悟性,导引其进入书学的正轨。从现存的本子中还可看到笔画是灵动的,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缓急;结构上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收或缩;分布则重纵行,不拘横行。从整体上言,在静穆中见气韵,显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乐毅论 笔势论
原文传递
《乐毅论》(局部)
8
作者 王羲之 《绿风》 201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乐毅论
原文传递
浅谈妍丑——读《书议》有感
9
作者 郑淼文 《神州》 2011年第B5期64-65,共2页
最近拜读了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家张怀瓘的理论作品书议,颇有收获,我想对此肤浅的谈谈自己的认识及感想。作者张怀瓘(713-714),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关键词 书议 书法理论 张怀瓘 钟繇 十七帖 沃兴华 张芝 乐毅论 书小史 卫瓘
下载PDF
唐長安書寫文化的日本流佈——以王羲之書迹爲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衛衛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96,共24页
近些年來,中日書籍之路的相關研究蒸蒸日上,唐時期的古代日本通過派遣遣唐使等交流方式從唐朝獲取了大量的書籍。當時印刷術尚未普及流行,書籍的傳播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抄寫。手寫筆抄既是一種學習方法、記憶方式,也是一種傳承途徑、流佈... 近些年來,中日書籍之路的相關研究蒸蒸日上,唐時期的古代日本通過派遣遣唐使等交流方式從唐朝獲取了大量的書籍。當時印刷術尚未普及流行,書籍的傳播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抄寫。手寫筆抄既是一種學習方法、記憶方式,也是一種傳承途徑、流佈媒介。書寫活動本身擁有實用性、技藝性、藝術性等多重性質,既産出了書迹名品等很多物質性文化遺産,也承載了書寫技藝等非常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信息。在當時的大唐都城長安,與書寫相關的文化活動廣泛存在,這些文化活動又作爲唐文化的一部分流佈到了東亞各國,影響着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等諸多地區的學習生活和精神文化面貌。本文通過分析王羲之書迹在日本奈良時期書寫和傳播的情況,討論唐代書寫文化在日本的流佈,探究日本社會在學習唐朝文化時所存在的階層性,以及從書本知識到實際踐行的系統性,揭示出日本古代知識分子在書寫活動中由低級到高級,從習文字到學知識,再進階到修身養性、提升教養等一系列行爲方面層層遞進、節節上升的學習過程和具體表現,從知識社會史的意義上闡明唐朝書寫活動流佈日本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倉院文書 王羲之書法 《樂毅論》 海上絲綢之路
下载PDF
日本书法史概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向明 《上海文博论丛》 2006年第2期18-25,共8页
早期接触汉字的历史一万多年前,日本进入了石器时代,但由于与外界隔绝等原因,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包括农耕和金属工具在内的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使日本社会从石器时代迅速进入了铁器时代。在此过程中,中国... 早期接触汉字的历史一万多年前,日本进入了石器时代,但由于与外界隔绝等原因,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包括农耕和金属工具在内的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使日本社会从石器时代迅速进入了铁器时代。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汉字也随之进入了日本。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光武帝赐倭王以"汉委奴国王"金印,可作为汉字传入日本之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史 书风 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 张即之 光武帝 中国文化 书道 乐毅论 藤原佐理
下载PDF
唐代书论种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仁夫 《岳阳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54-58,共5页
艺术是理论与形象的统一,黑格尔把它看作一个基本的命题。那么,书法艺术显赫的时代,一定是书法理论高扬的时代,唐代就是一个明证。唐代书坛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楷书大家,出现了张旭、怀素,孙过庭这样的草书大家,出现了... 艺术是理论与形象的统一,黑格尔把它看作一个基本的命题。那么,书法艺术显赫的时代,一定是书法理论高扬的时代,唐代就是一个明证。唐代书坛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楷书大家,出现了张旭、怀素,孙过庭这样的草书大家,出现了李世民、李邕这样的行书大家,出现了李阳冰、李潮这样的篆书大家,浩浩荡荡,令前朝后代望其项背。唐代书论也无愧于唐代书法实践,参与者众,论述体例丰,阐释问题深,亦前代之所未有,后之宋元明望尘莫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 书法理论 唐代书法 孙过庭 怀素 书谱 乐毅论 前朝后代 论书 书法美学
下载PDF
古籍字体与版本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之 《图书馆界》 1982年第2期37-41,共5页
世界上无字之书和无体之字是不存在的,我国古籍字体多种多样,它是我们鉴别版本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我国古籍字体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依汉字演变的先后次序分类,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世界上无字之书和无体之字是不存在的,我国古籍字体多种多样,它是我们鉴别版本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我国古籍字体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依汉字演变的先后次序分类,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二)依书法流派分类,有欧体字、颜体字、柳体字、赵体字等;(三)依避讳方法分类,有缺笔字、同音字、同义字等;(四)依字体大小分类,有大字、小字;(五)依笔划繁简分类,有繁体字、简体字。下面我们依次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学 缺笔 繁简 多宝塔碑 康里子山 乐毅论 结体 蚕头燕尾 讳字 玄秘塔碑
下载PDF
论书法的韵
14
作者 许庄叔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61-65,共5页
文字因书写而存在以实用。文字和书法是并生的。人们从不同的书写实践中形成种种技法。技法的高度发展,创造了美,便达到书法艺术的境地成为法书了。书法具有实用和艺术二重性。在目的是文字实用。对书法的艺术要求,就只看具有条件如何,... 文字因书写而存在以实用。文字和书法是并生的。人们从不同的书写实践中形成种种技法。技法的高度发展,创造了美,便达到书法艺术的境地成为法书了。书法具有实用和艺术二重性。在目的是文字实用。对书法的艺术要求,就只看具有条件如何,并不要求都能成为法书,完成实用目的就成了。法书是一种“象征造型艺术”,这不需要深论。就谈法书人所共知的“笔力”、“筋”、“骨”和“肉”来说,不从象征这一本质特征去理解,能正确认识吗?就此即可证明。常言道:“书成于法”,笔法千变万化表现出的特征,象征一切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书法 艺术要求 高韵 乐毅论 书品 古今书评 山谷论书 续书谱 遂良 韵字
下载PDF
简论楷书结体的艺术
15
作者 李正峰 《唐都学刊》 1989年第1期61-67,共7页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是各种书体中最规矩、最标准、最具通用性的一种。“楷”者,楷模之谓也。楷书,以其法度严谨、笔笔不苟,故为学习书法的门径。诚如苏轼所言:“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闻庄语而辄放言,未足...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是各种书体中最规矩、最标准、最具通用性的一种。“楷”者,楷模之谓也。楷书,以其法度严谨、笔笔不苟,故为学习书法的门径。诚如苏轼所言:“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闻庄语而辄放言,未足道也。”可是,在一些初学者眼里,楷书四平八稳,写起来很受拘束,又没有什么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体 孙过庭 三十六法 九成宫 乐毅论 笔阵图 笔论 书谱 临写 方整
下载PDF
廉世和书法作品选
16
作者 廉世和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第4期49-50,共2页
近30年临池不辍,遍临名帖,揣摩“北碑”(北朝碑志),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他的隶书笔意茂密古朴,势如刀切,平整有力。行书有“二王”、李北海和米芾气息,结体端庄凝重,运笔润泽流畅。他的小楷取于《黄庭经》、《乐毅论》,... 近30年临池不辍,遍临名帖,揣摩“北碑”(北朝碑志),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他的隶书笔意茂密古朴,势如刀切,平整有力。行书有“二王”、李北海和米芾气息,结体端庄凝重,运笔润泽流畅。他的小楷取于《黄庭经》、《乐毅论》,而又几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选 《黄庭经》 乐毅论 碑志 北碑 古朴 隶书 行书
下载PDF
饮涧先生书艺管窥
17
作者 姜澄清 《文史杂志》 1990年第2期47-46,49,共3页
八旬以上高龄的书家,现在已寥若晨星;高龄而又尚能画飒然挥毫的,更微乎其微了。饮涧谢先生,即这可数的高龄能书者之一。 先生,滇东北古城昭通人氏,1906年生。早岁,从名师习画,少长,复功书法;经史典籍,未尝一日离手。中年后,潜心乡梓文... 八旬以上高龄的书家,现在已寥若晨星;高龄而又尚能画飒然挥毫的,更微乎其微了。饮涧谢先生,即这可数的高龄能书者之一。 先生,滇东北古城昭通人氏,1906年生。早岁,从名师习画,少长,复功书法;经史典籍,未尝一日离手。中年后,潜心乡梓文物的护藏与考鉴。至晚年,仍孜孜以究汉、唐遗器,成就卓然。先生不慕荣利,秉性超淡,别号鹤村野客,其襟怀亦如斯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艺 荣利 能书 临习 中西绘画 乐毅论 滇东北 艺术精神 钟繇 张迁
下载PDF
从书画艺术看中日文化异同
18
作者 曾巍 《文史杂志》 1993年第1期30-31,共2页
世界如此之大,为什么单单日本移植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呢?这本身就说明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不同寻常,据史书记载,西晋太康六年(应神天皇十六年)。百济博士王仁赴日,传《论语》10卷及习字范本《十字文》1本,所传书体,大概是混合钟王而带有隶... 世界如此之大,为什么单单日本移植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呢?这本身就说明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不同寻常,据史书记载,西晋太康六年(应神天皇十六年)。百济博士王仁赴日,传《论语》10卷及习字范本《十字文》1本,所传书体,大概是混合钟王而带有隶意的楷书,这就是汉字传入日本的正式记载,也是日本书法史的发端。南北朝时,由于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以及写经的需要,进一步促进了书写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书法史 钟王 应神天皇 西晋太康 文化异同 写经 百济 乐毅论 藤原佐理
下载PDF
王献之年谱
19
作者 刘星 《临沂师专学报》 1991年第4期73-88,共16页
王献之字子敬,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东晋时代,外族侵扰,朝廷腐败,只能偏安江左,维持政权。王献之在政治上无多建树,而书法艺术成就甚大;虽说总体上不如乃父水平之高,但千馀年来还没有能与他比肩的... 王献之字子敬,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东晋时代,外族侵扰,朝廷腐败,只能偏安江左,维持政权。王献之在政治上无多建树,而书法艺术成就甚大;虽说总体上不如乃父水平之高,但千馀年来还没有能与他比肩的。因此,历代“二王”、“羲献”并称。王氏父子对后世的许多大书家都有影响,对我国的书法艺术作出过重大贡献。清代鲁一同撰有《王右军年谱》,而王献之则从来无谱。编写《王献之年谱》,目的在于向大家提供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材料,以便了解和研究这位杰出人物。体例不当或史实失误,企望方家指正。需要说明的是:王献之的许多佚事都缺乏明确的时限,因此,只好酌情系年。这样一来,二三年的出入是会有的。好在这些佚事时间性并不很强,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敬 王右军 书圣 羊欣 二王 论书表 乐毅论 鸭头丸帖 会稽王 艺术成就
下载PDF
由王羲之、王献之小楷之异同谈小楷创作
20
作者 侯天虹 《戏剧之家》 2014年第3期321-321,共1页
小楷是楷书中形成较早的一种字体,是中国古代最常用和实用的一种字体,是文人士大夫科举从政、治学为文的基本手段。因此,历代书家多能写小楷。中国书法史上善写小楷者大家林立,碑帖繁多,我们仅取造诣颇深、堪称经典的"二王"... 小楷是楷书中形成较早的一种字体,是中国古代最常用和实用的一种字体,是文人士大夫科举从政、治学为文的基本手段。因此,历代书家多能写小楷。中国书法史上善写小楷者大家林立,碑帖繁多,我们仅取造诣颇深、堪称经典的"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特点的比较来谈谈小楷的创作。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书法史上的旷世奇才。他对多种书体集前人之大成又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楷书上效法古法又大胆革新,在用笔方法上形成了"内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王 中国书法史 临习 东方朔画像赞 结字 乐毅论 文人士大夫 大胆革新 沈尹默 字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