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乐者乐也”谈《乐记》的接受美学思想
1
作者 杨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96-198,共3页
《乐记》除审美功能外更多被赋予本体以外的特殊内涵。儒家将“乐”与人的心性、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赋予“乐”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涵与社会教化功能,使其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并从文本、创作主体及读者之维提出了不同的审美要求与期... 《乐记》除审美功能外更多被赋予本体以外的特殊内涵。儒家将“乐”与人的心性、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赋予“乐”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涵与社会教化功能,使其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并从文本、创作主体及读者之维提出了不同的审美要求与期待视野。作为音乐文本其形式应突显“和”与“简”的特性,其内容需符合“礼”与“仁”的道德标准。作为创作主体首先要“明道”,其次如“圣人”般具有至善至美的人格品质,人心和美才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应以“君子”为榜样,通过礼乐相济涵养性情,克制私欲,通达“乐者乐也”的精神审美之境,继而推己及人,实现对民众教化的目的,人心美善社会自然安定和谐,这也是《乐记》接受美学思想之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 乐者乐也 接受美学 审美期待
下载PDF
先秦音乐论争三部曲
2
作者 刘蓝 《民族艺术研究》 1990年第5期18-26,17,共10页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出许多不同学派的思想家,他们一个个畅抒己见,展开论战,有如春天里的百花争相艳放。在音乐美学方面,一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提出自家的观点,相互间进行争论。他们争论的焦点主要是...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出许多不同学派的思想家,他们一个个畅抒己见,展开论战,有如春天里的百花争相艳放。在音乐美学方面,一些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提出自家的观点,相互间进行争论。他们争论的焦点主要是:音乐是怎样的一门艺术?它对于国家和人民是有利的呢,还是有害的?应该提倡呢,还是应该禁止?各人所持态度皆是营垒清楚、旗帜鲜明。孔子倡导音乐,可以说是正面文章;晏子、墨子、老子、庄子反对音乐(尤以墨子为最),可以说是反面文章;盂子、荀子维护音乐,又是正面文章。这场大论战前后持续三百年之久,正——反——合,这恰是音乐里ABA——典型的三部曲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音 舞蹈 主要学派 王公大人 三部曲式 论》 听治 先王 乐者乐也
下载PDF
《乐记·乐化篇》之“乐乐”释义
3
作者 傅颖茹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乐化》篇中说明了音乐与人的心理、品性以及政治之间的关系,旨在用音乐提高"君子"...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乐化》篇中说明了音乐与人的心理、品性以及政治之间的关系,旨在用音乐提高"君子"的道德修养,对人民实行教化,实现整个天下的大治。其中提出"乐者乐也"的命题,揭示了音乐本源问题,认为音乐是快乐、欢乐之情的表现,欢乐是人之性情与生就有的,通过相应的声音、动作表现,这是自然之道。本文从对"乐乐"之释义论证出发,结合文字象形、音乐起源以及古代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乐"字两种读音的意义分别作出详细解释,对"乐者乐也"命题更深入地理解,从而分析"乐Yuè"与"乐L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以及由此引发了有关音乐教育的感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者乐也 之起源 寓教于“
下载PDF
荀子的人性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志坤 《兰州学刊》 1988年第6期29-33,共5页
先秦时代,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认识史的发展看,荀子高于先秦所有的诸子。其特点就在于他克服了先秦诸子人性论中的神秘主义。 集诸家人性论所长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思想的集大成者... 先秦时代,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认识史的发展看,荀子高于先秦所有的诸子。其特点就在于他克服了先秦诸子人性论中的神秘主义。 集诸家人性论所长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人性论方面也必然吸收了先前的和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的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这是荀子人性论的著名命题。他明确区分了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伪”这两个概念。“不可学,不可事,而有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为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是“天之就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伪 人性问题 “性恶论” 战国末期 礼义 制天命而用之 明于天人之分 “性善论” 化性起伪 乐者乐也
下载PDF
音乐就是喜乐吗?—— 重新认识古代音乐
5
作者 孙月(译) 严逸澄(译)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音乐即喜乐”与儒家的“乐者,乐也”一样,都是从美学视角对音乐本体的一种界定。中世纪早期神学家奥古斯丁在《论音乐》中的论述,可以被解释为用“节奏化宇宙”来取代毕达哥拉斯思想中影响颇为深远的“和声化宇宙”观念,说明本体论意... “音乐即喜乐”与儒家的“乐者,乐也”一样,都是从美学视角对音乐本体的一种界定。中世纪早期神学家奥古斯丁在《论音乐》中的论述,可以被解释为用“节奏化宇宙”来取代毕达哥拉斯思想中影响颇为深远的“和声化宇宙”观念,说明本体论意义上音乐形式不可取代的基础是节奏而不是和声。亨德尔《弥赛亚》中的咏叹调《要大大欢喜》中,音乐形式上的欢呼式花唱足以证明,重复而过盛的节奏律动是狂喜的表达,喜乐可以包容其他甚至相反的情感,因此喜乐才是本体论意义上音乐的真正内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在“乐者,乐也”的命题中圆满实现,因此,音乐在其不可言说性中表明,它就是永无止境的喜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者乐也 即喜 花唱式欢呼 节奏化宇宙 不可言说性
原文传递
儒家哲学视域下的周代丧礼“禁乐”探究
6
作者 易冬冬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4,共8页
丧礼"禁乐"是周代主导性的制度规范和文化现象,不同于其他典礼中大多礼乐不离的情况。从礼乐相济的角度探讨儒家哲学已蔚为大观,而对丧礼中"有礼无乐"的哲学探讨则付诸阙如。丧礼"禁乐"彰显了儒家既生死... 丧礼"禁乐"是周代主导性的制度规范和文化现象,不同于其他典礼中大多礼乐不离的情况。从礼乐相济的角度探讨儒家哲学已蔚为大观,而对丧礼中"有礼无乐"的哲学探讨则付诸阙如。丧礼"禁乐"彰显了儒家既生死有别,又生死一如的"既仁且智"的生死观。同时,它还显明了性情论视域下"乐者乐也"以及从形上层面为其确立根据的"乐从和"的观念。而天地阴阳的宇宙论视域下礼乐在相互对待中的性质差异,则进一步说明了这一文化现象的本质。把握丧礼"禁乐"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哲学内涵,对进一步理解儒家生死观和礼乐的差异关系,有着深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丧礼禁 生死观 乐者乐也 阴阳
原文传递
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7
作者 陈丽娟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5年第12期93-93,共1页
音乐课程作为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有效手段。《礼记·乐记》指出:“夫乐者乐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听音乐的过程会不知不觉地产生愉悦感,潜移默化地陶冶了情操,受到了... 音乐课程作为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有效手段。《礼记·乐记》指出:“夫乐者乐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听音乐的过程会不知不觉地产生愉悦感,潜移默化地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美学家吕艺生也提出:“艺术审美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形象。”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生艺术教育的启蒙,是培养学生对产生美正确感知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教学 课程 乐者乐也 《礼记·记》 感知力 艺术审美 现实生活 文化形象 愉悦感 启蒙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