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周代青铜乐钟制度与族属身份判定——以固始侯古堆一号墓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闻捷
刘太远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183,共9页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青铜乐钟包括9件钮钟和8件镈钟,乐钟的陈设整体上采用了90度的折曲摆放形式,镈钟则采用了“6+2”的分置模式。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乐钟在音乐性能上同于淅川下寺十号墓等楚墓。这种特殊的乐钟组合、陈设形式...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青铜乐钟包括9件钮钟和8件镈钟,乐钟的陈设整体上采用了90度的折曲摆放形式,镈钟则采用了“6+2”的分置模式。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乐钟在音乐性能上同于淅川下寺十号墓等楚墓。这种特殊的乐钟组合、陈设形式及音列结构皆表明侯古堆一号墓采用的是典型的楚国乐钟制度,墓主深谙并恪守楚国礼制,所以该墓应为楚墓而非吴墓。同时结合对乐钟铭文的考察,推测其墓主或为楚国番县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古堆一号墓
乐钟制度
楚墓
原文传递
者汈编钟与越国乐制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闻捷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100,共10页
依据现存者汈编钟的尺寸、铭文排列方式及音律组合,可以推定其钮钟应是两组各10—12件的编列形式,同时搭配镈钟若干。这种乐钟组合是战国早期之后逐渐盛行的新的编列方式,不见于春秋晚期阶段。因此,者汈编钟铭文内"唯越十有九年&qu...
依据现存者汈编钟的尺寸、铭文排列方式及音律组合,可以推定其钮钟应是两组各10—12件的编列形式,同时搭配镈钟若干。这种乐钟组合是战国早期之后逐渐盛行的新的编列方式,不见于春秋晚期阶段。因此,者汈编钟铭文内"唯越十有九年"当是指越王翳十九年(公元前393年),而非春秋晚期的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者汈编钟是目前所见较为完整的越国王室乐器,通过进一步与江苏无锡鸿山、浙江海盐黄家山、长兴鼻子山、余杭崇贤战国墓等越国土墩墓所出乐器的比较可以发现,越国的乐钟制度可能存在"二分现象",即越国王室仍效仿楚制使用青铜编钟,而普通贵族则多使用青瓷或硬陶编钟,无法演奏,编列上亦缺乏制度约束。所以,器主者汈也应在此年代、文化背景下去判断其身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汈编钟
越王翳
越国
乐钟制度
原文传递
回望宗周——从乐悬看东周时期画像铜器的主旨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闻捷
陈沁菲
《中国美术研究》
2021年第3期32-40,共9页
在东周时期的部分画像铜器上,存在悬挂编钟、编磬以备礼乐的场景,而且基本采用统一的数量组合与悬挂方式,说明其是基于一个明确而固定的乐制思想为创作蓝本的。通过与考古所见两周时期的乐钟发展制度概况相比较,可以知晓画像铜器上的乐...
在东周时期的部分画像铜器上,存在悬挂编钟、编磬以备礼乐的场景,而且基本采用统一的数量组合与悬挂方式,说明其是基于一个明确而固定的乐制思想为创作蓝本的。通过与考古所见两周时期的乐钟发展制度概况相比较,可以知晓画像铜器上的乐悬组合与悬挂方式只见于西周早中期阶段,是对古老的宗周礼制的模拟与追想,而与东周时期的礼乐实况并不契合。这些乐悬图像与画像铜器上的采桑、竞射、宴飨以及水陆攻战等其他题材一起,可能反映的均是对业已消逝的理想社会的怀念与并不完全准确的回忆,是一幅整体性的礼仪图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铜器
乐悬
乐钟制度
复古
原文传递
题名
周代青铜乐钟制度与族属身份判定——以固始侯古堆一号墓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闻捷
刘太远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18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礼乐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23ZD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青铜乐钟包括9件钮钟和8件镈钟,乐钟的陈设整体上采用了90度的折曲摆放形式,镈钟则采用了“6+2”的分置模式。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乐钟在音乐性能上同于淅川下寺十号墓等楚墓。这种特殊的乐钟组合、陈设形式及音列结构皆表明侯古堆一号墓采用的是典型的楚国乐钟制度,墓主深谙并恪守楚国礼制,所以该墓应为楚墓而非吴墓。同时结合对乐钟铭文的考察,推测其墓主或为楚国番县贵族。
关键词
侯古堆一号墓
乐钟制度
楚墓
Keywords
Hougudui Tomb No.1
The System of Chimed Musical Bells
Chu Tomb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J609.2 [艺术—音乐]
K875.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者汈编钟与越国乐制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闻捷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100,共10页
文摘
依据现存者汈编钟的尺寸、铭文排列方式及音律组合,可以推定其钮钟应是两组各10—12件的编列形式,同时搭配镈钟若干。这种乐钟组合是战国早期之后逐渐盛行的新的编列方式,不见于春秋晚期阶段。因此,者汈编钟铭文内"唯越十有九年"当是指越王翳十九年(公元前393年),而非春秋晚期的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者汈编钟是目前所见较为完整的越国王室乐器,通过进一步与江苏无锡鸿山、浙江海盐黄家山、长兴鼻子山、余杭崇贤战国墓等越国土墩墓所出乐器的比较可以发现,越国的乐钟制度可能存在"二分现象",即越国王室仍效仿楚制使用青铜编钟,而普通贵族则多使用青瓷或硬陶编钟,无法演奏,编列上亦缺乏制度约束。所以,器主者汈也应在此年代、文化背景下去判断其身份地位。
关键词
者汈编钟
越王翳
越国
乐钟制度
Keywords
Zhediao bell set
King of Yi of the Yue
Yue State
musical system of bells
分类号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回望宗周——从乐悬看东周时期画像铜器的主旨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闻捷
陈沁菲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2021年第3期32-4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周代乐钟制度研究”(19VJX068)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东周时期的部分画像铜器上,存在悬挂编钟、编磬以备礼乐的场景,而且基本采用统一的数量组合与悬挂方式,说明其是基于一个明确而固定的乐制思想为创作蓝本的。通过与考古所见两周时期的乐钟发展制度概况相比较,可以知晓画像铜器上的乐悬组合与悬挂方式只见于西周早中期阶段,是对古老的宗周礼制的模拟与追想,而与东周时期的礼乐实况并不契合。这些乐悬图像与画像铜器上的采桑、竞射、宴飨以及水陆攻战等其他题材一起,可能反映的均是对业已消逝的理想社会的怀念与并不完全准确的回忆,是一幅整体性的礼仪图典。
关键词
画像铜器
乐悬
乐钟制度
复古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周代青铜乐钟制度与族属身份判定——以固始侯古堆一号墓为例
张闻捷
刘太远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2
者汈编钟与越国乐制
张闻捷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3
回望宗周——从乐悬看东周时期画像铜器的主旨
张闻捷
陈沁菲
《中国美术研究》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