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岷江源头区乔灌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持水能力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马志良
赵文强
刘美
朱攀
刘庆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绵阳师范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6-15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476);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FY110300)
-
文摘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定量评价了岷江源头区交错带云杉针叶林、云杉针叶林—山生柳灌丛交错区(乔灌)和窄叶鲜卑花灌丛3个林型的地被物(枯落物和苔藓)和土壤持水特征。结果表明:3个林型地被物储量差异显著,其大小顺序为乔灌(72.67t/hm^2)>针叶林(43.87t/hm^2)>灌丛(11.00t/hm^2);针叶林和乔灌的苔藓层的储量分别为27.00,44.71t/hm^2,占地被物总储量的61.5%以上。地被物层最大持水总量表现为乔灌(21.23mm)>针叶林(11.33mm)>灌丛(2.45mm);针叶林和乔灌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7.45,12.12mm,均大于苔藓层的最大持水量;针叶林和乔灌枯落物层和苔藓层最大持水量分别是其储量的4.3~4.4,1.4~2.0倍。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持水能力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20cm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乔灌(153.70mm)>灌丛(132.28mm)>针叶林(128.25mm)。综合地被物持水和土壤持水,交错带生态系统的持水能力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其最大持水量表现为乔灌(174.93mm)>针叶林(139.58mm)>灌丛(134.73mm),其中,土壤层是生态系统持水能力的主导层,占综合持水量的87.9%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全面认识岷江源头区生态水文效应。
-
关键词
持水能力
水源涵养
枯落物
土壤
乔灌交错带
-
Keywords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ater conservation
litter
soil
forest-shrub ecotone
-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青藏高原东缘乔灌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碳氮储量特征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马志良
顾国军
赵文强
刘美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阿坝州川西林业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绵阳师范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3,共7页
-
基金
西华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群落各物种对土壤碳过程的相对贡献研究”(18Q047)。
-
文摘
为揭示青藏高原群落交错带地被物(枯落物和苔藓)和土壤碳、氮过程,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乔灌交错带云杉针叶林、云杉针叶林—高山柳灌丛交错区(乔灌)和窄叶鲜卑花灌丛3个林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对地被物、土壤的采样分析,研究了乔灌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个林型的地被物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大小顺序为乔灌>针叶林>灌丛,有机碳大小分别为28.73,19.96,5.31 t/hm^2,全氮储量大小分别为0.96,0.54,0.12 t/hm^2。灌丛0—3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148.37 t/hm^2)显著高于针叶林(118.19 t/hm^2)和乔灌(114.93 t/hm^2),而土壤全氮储量大小顺序则表现为灌丛(19.53 t/hm^2)>乔灌(14.60 t/hm^2)>针叶林(11.79 t/hm^2),10—2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显著高于0—10 cm和20—30 cm土壤。综合地被物和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3个林型地表有机碳、全氮储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灌丛>乔灌>针叶林,0—3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显著高于地被物,分别占总储量的80.0%~96.5%和93.8%~99.3%。这些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灌丛群落扩张将增加地表碳、氮库,有利于生态系统碳、氮固存。
-
关键词
碳氮储量
枯落物
苔藓
土壤
乔灌交错带
-
Keywords
carbon and nitrogen storage
litter
moss
soil
forest-shrub ecotone
-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