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itis C virus and ethanol alter antigen presentation in liver cells 被引量:4
1
作者 Natalia A Os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201-1208,共8页
Alcoholic patients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Alcohol consumption enhances the severity of the HCV disease course and worsens the outcome of chronic hepatitis C. The accumulation of ... Alcoholic patients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Alcohol consumption enhances the severity of the HCV disease course and worsens the outcome of chronic hepatitis C. The accumulation of virally infected cells in the liver is related to the HCV- induced inability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recognize infected cells and to develop the immune responses. This review covers the effects of HCV proteins and ethanol on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Ⅰ- and class Ⅱ-restricted antigen presentation. Here, we discuss the liver which functions as an immune privilege organ; factors, which affect cleavage and loading of antigenic peptides onto MHC class I and class ~I in hepatocytes and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modulating effects of ethanol and HCV on antigen presentation by liver cells. Altered antigen presentation in the liver limits the ability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clear HCV and infected cells and contributes to disease progression. HCV by itself affects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switching their cytokine profile to the suppressive phenotype of interleukin-10 (IL-10)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 predominance, preventing cell maturation and allostimulation capacity. The synergistic action of ethanol with HCV results in the suppression of MHC class Ⅱ-restricted antigen presentation. In addition, ethanol metabolism and HCV proteins reduce proteasome function and interferon signaling, thereby suppressing the generation of peptides for MHC class I -restricted antigen presentation. Collectively, ethanol exposure further impairs antigen presentation in HCV-infected liver cells, which may provide a partial explanation for exacerbations and the poor outcome of HCV infection in alcohol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HOL Antigen presentation HepatitisC Virus Interferon alpha and gamma Liver 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MHC class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XCL1与免疫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左维泽 沈兰超 +3 位作者 许春梅 田群 买力坎木 季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768-771,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XCL1含量与肝损程度及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探讨XCL1表达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XCL1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半定...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XCL1含量与肝损程度及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探讨XCL1表达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XCL1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半定量指标;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DNA载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1)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轻度)组、慢性乙肝(中度)组、慢性乙肝(重度)组血清XCL1浓度分别为(8.24±1.94)pg/ml、(10.99±1.94)pg/ml、(12.83±2.59)pg/ml、(13.72±3.13)pg/ml,慢性乙肝(轻、中、重度)组血清XCL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重度)组血清XCL1浓度明显高于慢性乙肝(轻度)组(P<0.05);慢性乙肝(中度)组与慢性乙肝(轻、重)度组血清XCL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CL1浓度与ALT、AST、TBIL、DBIL水平呈正相关(r=0.463、0.472、0.413、0.440,P<0.01).(2)乙肝病毒低载量组血清XCL1浓度为(11.43±2.01)pg/ml,与高载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低载量组及高载量组血清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1.26±11.33)%、(33.01±5.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CL1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可反映HBV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代谢/免疫学 趋化因子类/代谢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学/代谢 肝炎病毒 乙型/代谢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及血清HBsAg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家忠 金标 罗惠倩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干扰素治疗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及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136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干扰素治疗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及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136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与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各68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及血清HBsAg水平,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患者HBVDNA及HBeAg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及血清HB—sAg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拉米夫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投药和剂量 干扰素类/投药和剂量 肝炎 乙型/药物疗法/代谢 肝细胞/代谢 肝炎病毒 乙型/ 代谢/药物作用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代谢/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23在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郑建铭 施光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21-324,共4页
T辅助细胞(Th)17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衰竭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已有研究发现Th17的分化、成熟和增殖与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有密切关系,而后者在慢性乙肝中的免疫致病及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 T辅助细胞(Th)17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衰竭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已有研究发现Th17的分化、成熟和增殖与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有密切关系,而后者在慢性乙肝中的免疫致病及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HBV),因此研究影响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及发生肝衰竭的免疫发病机制对改善慢性乙肝预后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代谢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并发症/免疫学/代谢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免疫学/代谢
原文传递
脂多糖经MyD88/NF-κB信号途径抑制Bewo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资捷 王前 +2 位作者 郑磊 熊石龙 王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464-1467,1472,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配体脂多糖(LPS)抑制人滋养层细胞Bewo中乙型肝炎病毒(rtBv)复制的作用机制,为防治HBV宫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将2txg1.3倍HBV全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HBV1.3转染Bewo细胞12h后,以TLR4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配体脂多糖(LPS)抑制人滋养层细胞Bewo中乙型肝炎病毒(rtBv)复制的作用机制,为防治HBV宫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将2txg1.3倍HBV全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HBV1.3转染Bewo细胞12h后,以TLR4配体LPS处理3d。尔后用LPS处理Bewo细胞,观察IFN—β、TNF-a表达的动力学、NF—KB拮抗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LPS诱导Bewo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HBsAg、HBeAg和HBVDNA水平,并以ELISA和RT—PCR分别检测IFN-β、TNF—a水平及TIR结构域的转接蛋白(TRIF)、髓样分化蛋白(MyD8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可显著抑制Bewo细胞中HBV复制(P〈0.01),且LPS可显著诱导Bewo细胞产生TNF-a(P〈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DTC可抑制LPS诱导细胞产生TNF-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对IFN—β无显著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可诱导HBV重组质粒转染的Bewo细胞表达MyD88(P〈0.01)。结论通过MyD88/NF—KB信号途径诱导Bewo细胞产生TNF—a,TLR4配体LPS可显著抑制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药理学 髓样分化因子88/代谢 NF—KB/代谢 肝炎病毒 乙型/药物作用/代谢 病毒复制/药物作用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载量与PBMC凋亡及Caspase-8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健 万克青 +2 位作者 龚环宇 刘振国 张浩晔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及Caspase-8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CHB患者为实验组,并按单位血清中HBVDNA载量高低分为A(高病毒载量)、B(中病毒载量)、C(低病毒载量)三小组,选取1...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及Caspase-8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CHB患者为实验组,并按单位血清中HBVDNA载量高低分为A(高病毒载量)、B(中病毒载量)、C(低病毒载量)三小组,选取10例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两组的PBMC,体外与植物血凝素(PHA)共同培养72 h,用PI对PBMC进行染色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凋亡百分率,同时以比色法检测PBMC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结果 实验组PBMC的凋亡率(26.88±7.37)%高于健康对照组(14.95±2.53)%(P〈0.01);实验组中A、B、C三个小组PBMC的凋亡率依次递减,分别为(34.75±4.59)%,(25.63±3.55)%,(18.91±3.81)%;实验组Caspase-8的活性2.99±0.82高于健康对照组1.43±0.91(P〈0.01),且A、B、C三个小组的Caspase-8活性亦依次递减,分别为3.87±0.35,2.95±0.36,1.95±0.29.实验组PBMC凋亡率与Caspase-8活性呈正相关(r=0.825,P〈0.01).结论 CHB患者PBMC存在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ICD)现象,凋亡酶蛋白Caspase-8在此过程中活性升高,可能参与了凋亡信号的转导过程;HBVDNA载量与PBMC凋亡率及Caspase-8的活性相关,可能是诱发PBMC凋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代谢 肝炎病毒 乙型/代谢 病毒载量 单核细胞/代谢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代谢
原文传递
2521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阳 张强 +2 位作者 梁湘辉 张莉鑫 张婷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 分析长沙市某医院2 521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查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进行乙肝三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等抗体)、丙肝抗体(抗HC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体)、艾滋病抗体(抗-HI... 目的 分析长沙市某医院2 521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查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进行乙肝三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等抗体)、丙肝抗体(抗HC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体)、艾滋病抗体(抗-HIV/1+2抗体)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总阳性率11.46%,HBV阳性率8.33%,抗-HCV阳性率0.59%,抗-TP阳性率2.30%,HBV+抗-TP合并感染11例,阳性率0.44%,抗HIV+ TP合并感染2例,抗-HIV/1+2抗体阳性4例,HIV均经省疾控中心(CDC)确证为阳性.结论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九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控制医源性感染,加强生物安全防护,规避输血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感染/代谢 肝炎抗体 乙型/代谢 HIV抗体/代谢 肝炎抗体 丙型/代谢 梅毒
原文传递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不同慢性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于红缨 龚环宇 符政远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 研究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18例,健康对照者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 目的 研究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18例,健康对照者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含量;同时检测各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HMGB1检出含量在乙型肝炎患者慢性重型肝炎组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检出含量与外周血TBIL、AST/ALT、HA及PⅢNP均呈正相关(r=0.865,0.646,0.783,0.662,P<0.01),与PTA及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915,-0.852,P<0.01).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HMGB1含量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HMGB1也是辅助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代谢 肝炎 乙型 慢性/代谢
原文传递
乙肝肝衰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源 叶春艳 柳龙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51-354,共4页
近年来,探索可用于评估肝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乙肝肝衰竭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讨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近况,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做到早期预警、正确诊治和预后判断.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肝肾... 近年来,探索可用于评估肝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乙肝肝衰竭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讨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近况,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做到早期预警、正确诊治和预后判断.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仍是最实用和最常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并发症/代谢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代谢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