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氨基酸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不同证型中氨基酸代谢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瘀黄证患者体内异亮氨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36±4.47)μg/ml vs(7.76±4.08)μg/ml,P=0.016],但色氨酸则表达相反[(10.26±4.95)μg/ml vs(14.51±7.32)μg/ml,P=0.014];湿热瘀黄证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15(3.88,24.42)pg/ml vs 7.73(3.93,18.83)pg/ml,P=0.017],而IL-2、IL-10显著低于气虚瘀黄证[4.40(2.88,8.55)pg/ml vs 6.60(2.80,15.50)pg/ml,P=0.033;7.19(4.52,15.04)pg/ml vs 8.21(2.19,14.64)pg/ml,P=0.015];多种氨基酸代谢与两种证型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密切相关,尤其是色氨酸代谢与支链氨基酸代谢;湿热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主要与促炎细胞因子IL-2、IL-6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色氨酸、苯丙氨酸;气虚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IL-6、IL-10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及色氨酸代谢不仅在两种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性关联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患者在氨基酸代谢及炎症反应中均具有异质性,且两者之间相互关联。色氨酸以及支链氨基酸代谢可能对HBV-ACLF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与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为了解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县)15~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状况,探索该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制定“十四五”时期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目的为了解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县)15~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状况,探索该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制定“十四五”时期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在三江县抽取5个乡镇的常住居民2000人开展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5项HBV标志物指标检测。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调查对象的HBsAg、HBsAb、HBcAb、HBeAg和HBeAb阳性率分别为6.00%、46.55%、13.30%、0.55%和8.25%(标化阳性率分别为6.91%、49.79%、15.64%、0.58%和9.48%)。HBsAg、HBsAb、HBcAb、HBe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值均<0.001)。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已婚人群高于未婚人群,在小学教育程度人群以及农民中均为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项HBV标志物指标均为阴性人群的占比为45.6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和HepB免疫史为HBV感染的影响因素;年龄为HBV感染的危险因素,HepB免疫史为HBV感染的保护因素。26~35岁、36~45岁、46~59岁人群与无HepB免疫史人群的OR值分别为2.849、3.481、4.739、11.700。结论2022年三江县15~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属于中度流行水平。今后应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积极探索成年人接种HepB的免疫策略,推进成年人疫苗接种工作,加大HBV感染的防控力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氨基酸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不同证型中氨基酸代谢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瘀黄证患者体内异亮氨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36±4.47)μg/ml vs(7.76±4.08)μg/ml,P=0.016],但色氨酸则表达相反[(10.26±4.95)μg/ml vs(14.51±7.32)μg/ml,P=0.014];湿热瘀黄证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15(3.88,24.42)pg/ml vs 7.73(3.93,18.83)pg/ml,P=0.017],而IL-2、IL-10显著低于气虚瘀黄证[4.40(2.88,8.55)pg/ml vs 6.60(2.80,15.50)pg/ml,P=0.033;7.19(4.52,15.04)pg/ml vs 8.21(2.19,14.64)pg/ml,P=0.015];多种氨基酸代谢与两种证型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密切相关,尤其是色氨酸代谢与支链氨基酸代谢;湿热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主要与促炎细胞因子IL-2、IL-6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色氨酸、苯丙氨酸;气虚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IL-6、IL-10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及色氨酸代谢不仅在两种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性关联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患者在氨基酸代谢及炎症反应中均具有异质性,且两者之间相互关联。色氨酸以及支链氨基酸代谢可能对HBV-ACLF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与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
文摘目的为了解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县)15~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状况,探索该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制定“十四五”时期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在三江县抽取5个乡镇的常住居民2000人开展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5项HBV标志物指标检测。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调查对象的HBsAg、HBsAb、HBcAb、HBeAg和HBeAb阳性率分别为6.00%、46.55%、13.30%、0.55%和8.25%(标化阳性率分别为6.91%、49.79%、15.64%、0.58%和9.48%)。HBsAg、HBsAb、HBcAb、HBe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值均<0.001)。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已婚人群高于未婚人群,在小学教育程度人群以及农民中均为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项HBV标志物指标均为阴性人群的占比为45.6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和HepB免疫史为HBV感染的影响因素;年龄为HBV感染的危险因素,HepB免疫史为HBV感染的保护因素。26~35岁、36~45岁、46~59岁人群与无HepB免疫史人群的OR值分别为2.849、3.481、4.739、11.700。结论2022年三江县15~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属于中度流行水平。今后应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积极探索成年人接种HepB的免疫策略,推进成年人疫苗接种工作,加大HBV感染的防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