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2及其比值变化与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林明华 常远 +2 位作者 刘芳 黄雁翔 徐航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1和Ang-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Ang-1和Ang-2及Ang-1/Ang-2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Ang-1、Ang-2、Ang-1/Ang-2与HBV DNA、AL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671.0 pg/mL)相比,CHB组(479.0 pg/mL)和肝硬化组(208.4 pg/mL)Ang-1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198.0 pg/mL)相比,CHB组(286.1 pg/mL)和肝硬化组(438.4 pg/mL)Ang-2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2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3.4)相比,CHB组(1.6)和肝硬化组(0.5)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0.001)。Spearman分析显示,CHB组Ang-1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0、−0.394,P值均˂0.00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5、0.351,P值均˂0.001);Ang-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3、−0.473,P值均˂0.001);而肝硬化组Ang-1、Ang-2及Ang-1/Ang-2均与HBV DNA和ALT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CHB、肝硬化患者血清Ang-1、Ang-2及Ang-1/Ang-2有显著改变,其中肝炎组Ang-1、Ang-2及Ang-1/Ang-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B患者肝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汪海燕 鲍春梅 +8 位作者 冯芷倩 王静 李亚群 李静 王红敏 唐莉莉 杨涛 徐若男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518,共8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37例CHB未治疗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18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37例CHB未治疗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18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康对照(HC),并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HBV DNA病毒载量、HBsAg定量、HBeAg半定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AST/ALT比值等临床指标。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B细胞及各亚群的频率、表型及功能标志物的变化特征,并探究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细胞各亚群频率分析显示,与HC组比较,CHB组整体B细胞、过渡B细胞及幼稚B细胞频率均降低(P<0.05),而成熟B细胞、记忆B细胞、非典型记忆B细胞及激活记忆B细胞频率均升高(P<0.01);两组静息记忆B细胞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各亚群功能分析显示,与HC组比较,CHB组整体B细胞、成熟B细胞、记忆B细胞、幼稚B细胞、激活记忆B细胞、非典型记忆B细胞及静息记忆B细胞的CD79b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此外,CHB组非典型记忆B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也高于HC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B组整体B细胞频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P<0.05),且整体B细胞、成熟B细胞、过渡B细胞、记忆B细胞、幼稚B细胞的PD-1表达水平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导致CHB患者外周血部分B细胞的频率及功能发生耗竭,而年龄是导致CHB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B-淋巴细胞 免疫 体液 外周血
下载PDF
HBeAg诱导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欣阳 涂正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6-1031,共6页
HBV感染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半个世纪前,HBeAg在HBV感染者血清中首次被发现,尽管HBeAg并不参与HBV在肝细胞中的感染或复制,但其已被证实可干扰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发挥... HBV感染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半个世纪前,HBeAg在HBV感染者血清中首次被发现,尽管HBeAg并不参与HBV在肝细胞中的感染或复制,但其已被证实可干扰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作用。HBV对于感染的肝细胞并没有细胞毒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和炎症反应决定HBV是否被清除或者诱导肝脏炎症相关疾病。因此,本文对HBeAg的形成及其在慢性HBV感染中引起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机制进行综述,重点论述HBeAg对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所引起的不同免疫效应,阐述了其诱导免疫反应的两面性,并探讨HBeAg在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间的转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E抗原 免疫激活 免疫抑制
下载PDF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pgRNA、PreS1抗原表达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李佳 何霞 李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09-713,共5页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病人是否患有ICP分为合并ICP组43例、未合并ICP组236例。比较两组病人血清中HBV pgRNA、PreS1 Ag水平,并分析两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表达与HBV DNA表达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病人妊娠结局,并分析合并ICP组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及PreS1 Ag阳性表达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V pgRNA、PreS1 Ag光密度[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效能。结果 合并ICP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水平[(3.71±0.92)log IU/mL]、HBV e抗原(HbeAg)阳性率[65.12%(28/43)]、HBV DNA含量[(8.03±1.69)log copies/m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9.68±15.73)U/L]、丙氨酸转氨酶(ALT)[(72.08±16.95)U/L]、PreS1 Ag阳性表达率[88.37%(38/43)]、PreS1 Ag D(λ)值水平(1.24±0.25)及HBV pgRNA表达水平[(5.17±1.25)log copies/mL]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2.26±0.74)log IU/mL、24.15%(57/236)、(5.19±1.07)logcopies/mL、(23.01±12.47)U/L、(21.76±10.51)U/L、67.80%(160/236)、(0.92±0.23)、(3.02±0.98)logcopies/mL](P<0.05)。血清HBV pgRNA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度为81.40%,特异度为80.50%。PreS1 Ag 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AUC为0.83,灵敏度为76.70%,特异度为79.2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灵敏度为93.00%,特异度为78.40%。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PreS1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reS1 Ag阴性表达病人(P<0.05)。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 D(λ)值均与HBV D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合并ICP组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P<0.0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ICP病人血清PreS1 Ag阳性表达率、PreS1 Ag D(λ)值、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病人(P<0.05)。结论 合并ICP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PreS1 Ag阳性表达率及D(λ)值水平均明显升高,对ICP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者水平变化均与HBV DNA含量有关,并可能预示病人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乙型肝炎 慢性 HBV前基因组RNA 前S1抗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相关性
下载PDF
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发生及治疗策略
5
作者 郑嵘炅 鲁晓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0-883,共4页
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LLV)。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失... 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LLV)。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以及长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聚焦有关一线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LLV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和临床危害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今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LV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低病毒血症
下载PDF
关注慢性乙型肝炎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时机及治疗策略
6
作者 丁洋 窦晓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1-865,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特殊人群要充分衡量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年龄、疾病分期和抗病毒疗效等因素。CHB特殊人群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时机并及时调整抗病毒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年龄... 慢性乙型肝炎(CHB)特殊人群要充分衡量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年龄、疾病分期和抗病毒疗效等因素。CHB特殊人群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时机并及时调整抗病毒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者、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孕妇、慢性HBV感染者儿童和HBeAg阳性低病毒血症经治CHB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进行阐述,帮助临床医生对CHB特殊人群选择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和优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治疗学 特殊人群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肾脏安全性探讨
7
作者 陈玥 杜宏波 +5 位作者 李小科 郭紫薇 靳茜 张卓然 王刚 叶永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59-664,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中国是世界上HBV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约有8600万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有2800万例[2]。一方面,CHB仍然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案,功能性治愈同样难以实现,绝...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中国是世界上HBV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约有8600万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有2800万例[2]。一方面,CHB仍然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案,功能性治愈同样难以实现,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进行抗病毒治疗[3],引发了NAs相关的肾损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 慢性 肾功能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
8
作者 艾小委 张梦阳 +1 位作者 孙亚朦 尤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8-933,共6页
202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该指南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扩大并简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适应证,增加可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扩大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适应证,提高乙型... 202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该指南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扩大并简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适应证,增加可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扩大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适应证,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诊断,增加合并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等。本文对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进行归纳及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预防 诊断 治疗学 世界卫生组织 诊疗准则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
9
作者 崔心宇 李彦彦 +2 位作者 朱娜 林颖莹 李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495,共7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熊去氧胆酸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潜在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月—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3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服用熊去氧胆酸,分为熊去氧胆酸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熊去氧胆酸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潜在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月—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3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服用熊去氧胆酸,分为熊去氧胆酸组和对照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平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慢性并发症等混杂因素,观察两组间SARS CoV-2感染率、COVID-19后症状和恢复时间的差异。对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ALT、AST、Alb、ALP、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实验室指标、疫苗接种情况和COVID-19后肝病症状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连续校正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匹配后影响COVID-19的因素。结果 熊去氧胆酸组87例患者,对照组237例患者,PSM后熊去氧胆酸组为78例,对照组为137例,两组间平衡性良好。熊去氧胆酸组SARS CoV-2感染率为82.1%(64/78),对照组感染率为95.6%(13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7,P=0.001)。COVID-19后熊去氧胆酸组发生寒战(10.9%vs 38.9%,χ^(2)=16.124,P<0.001)、咳嗽(56.3%vs 74.8%,χ^(2)=6.889,P=0.009)的患者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VID-19后熊去氧胆酸组患者恢复时间≤7天者比例达79.7%,对照组为61.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0,P=0.00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熊去氧胆酸是COVID-19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21、0.17,P值均<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服用熊去氧胆酸是COVID-19的保护因素,可一定程度上减轻相关症状,缩短恢复时间,在防治COVID-19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新型冠状病毒 熊去氧胆酸 倾向性评分
下载PDF
软肝化坚颗粒联合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10
作者 史蕾 王洋 +1 位作者 孟雪 郑浩杰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99-1603,共5页
目的探究软肝化坚颗粒联合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CHB病人120例,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 目的探究软肝化坚颗粒联合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CHB病人120例,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软肝化坚颗粒。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观察组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93.34±36.62)mg/L比(110.87±35.71)mg/L、(73.78±24.14)mg/L比(85.31±25.62)mg/L、(84.72±23.75)mg/L比(100.92±23.34)mg/L、(56.78±14.14)mg/L比(77.47±15.22)mg/L](P<0.05);观察组ALT、AST、GGT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病人采用软肝化坚颗粒联合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可有效缓解病人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软肝化坚颗粒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1
作者 董艳飞 钟兵 刘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3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鼎市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F强化组和TDF方案组,各40例。TDF方案组仅予... 目的观察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鼎市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F强化组和TDF方案组,各40例。TDF方案组仅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TAF强化组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2组持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b转阴率与HBeAg转阴率],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人尾肢同源蛋白2(Pygo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HBV-DNA]、肝功能指标[血清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TAF强化组ALT复常率(80.00%)、HBeAb转阴率(25.00%)与HBeAg转阴率(37.50%)均分别高于TDF方案组的57.50%、7.50%及15.00%(P均<0.05);治疗后,2组TNF-α、TGF-β1、Pygo2、HBV-DNA、ALT、AST、TBil、FPG、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FGF-23水平升高,且TAF强化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TDF方案组(P均<0.01);TAF强化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TDF方案组的27.50%(χ^(2)=7.440,P=0.006)。结论相比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更好,能更有效改善肝功能、调节机体代谢,并控制机体TNF-α、TGF-β1等指标,进而改善病情,高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脂肪肝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肝功能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CD8^(+)T细胞中LAG-3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张闯 申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CD8^(+)T细胞中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HBV患者(HBV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CD8^(+)T细胞中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HBV患者(HBV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D8^(+)T细胞中LAG-3表达水平、表达强度、分布频数,并测定细胞内白介素-10(IL-10)、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干扰素-γ(IFN-γ)、转录因子T-bet(T-bet)表达水平,分析LAG-3调控CD8^(+)T细胞的机制。【结果】HBV组LAG-3的表达水平、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HBV组LAG-3阳性亚群的IL-10表达水平高于阴性亚群,且HBV组LAG-3阴性亚群、阳性亚群的IL-10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BV组LAG-3阳性亚群的HLA-DR表达水平低于阴性亚群,且HBV组LAG-3阴性亚群、阳性亚群的HLA-DR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BV组LAG-3阳性亚群的IFN-γ表达水平低于阴性亚群,且HBV组LAG-3阴性亚群、阳性亚群IFN-γ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BV组LAG-3阳性亚群的T-bet表达水平低于阴性亚群,且HBV组阴性亚群、阳性亚群IFN-γ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在炎症作用下导致CD8^(+)T细胞内LAG-3表达水平增高,而LAG-3能通过影响IL-10、HLA-DR、IFN-γ、T-bet的表达,下调CD8^(+)T对IFN-γ的分泌量,致T细胞消耗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T淋巴细胞亚群 基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1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学专家委员会 王宪波 +1 位作者 徐小元 郭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4-892,共9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未经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目前西医抗病毒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CHB的特色治疗手段,两者优势互补可提高临床疗效。为推广中西医... 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未经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带来巨大社会经济负担。目前西医抗病毒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CHB的特色治疗手段,两者优势互补可提高临床疗效。为推广中西医结合协同诊疗理念,促进CHB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发展,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学专家委员会牵头成立共识专家组,讨论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从CHB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诊断与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四个方面阐述中西医结合协同诊疗理念并提供推荐意见,期望改善CHB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中西医结合 诊疗准则
下载PDF
高敏PCR在HBV极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邱功钦 谢丹 +1 位作者 陈姿任 欧阳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88,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高敏PCR在HBV极低病毒载量(HBV DNA 10~99 IU/mL)人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48周且经普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100 IU/mL)结果为低于检测下... 目的探讨使用高敏PCR在HBV极低病毒载量(HBV DNA 10~99 IU/mL)人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48周且经普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100 IU/mL)结果为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一步行高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10 IU/mL),根据结果分为极低病毒载量(VLVL,HBV DNA 10~99 IU/mL)组和完全病毒学应答(CVR,HBV DNA<10 IU/mL或未检测到)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血清病毒学指标、生化学指标、无创肝纤维化指标,评价相关血清病毒学指标对高敏HBV DNA高于检测下限的预测价值,并探讨未实现CVR的影响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血清病毒学指标对高敏HBV DNA高于检测下限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未实现CVR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06例CHB患者,其中VLVL组24例、CVR组82例。VLVL组年龄小于CVR组(P=0.004),VLVL组qHBsAg水平(P=0.002)、HBeAg阳性率(P=0.002)、pgRNA阳性率(P=0.010)及ALT水平(P=0.017)高于CVR组。qHBsAg水平预测CHB患者采用高敏HBV DNA检查结果高于检测下限(>10 IU/m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P=0.002),最佳cut-off值为1214.5 IU/mL,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53.9%。HBe Ag阳性(OR=3.654,95%CI:1.162~11.489,P=0.027)和qHBsAg(OR=2.985,95%CI:1.058~8.422,P=0.039)是未实现CV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HB患者经普敏检测HBV DNA低于<100 IU/mL,但经高敏PCR检测实际仍存在VLVL。VLVL患者炎症损伤水平、pgRNA阳性率以及HBe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VR者。HBeAg阳性和高qHBsAg水平是CHB患者未实现CVR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不应忽视CHB患者中VLVL人群,需及时行高敏HBV D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聚合酶链反应 极低病毒载量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远期结局
15
作者 龚红梅 李世炼 +3 位作者 伍艺 毛青 夏杰 蒋黎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301-230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HB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联合组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60例,对照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HB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联合组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60例,对照组应用ETV治疗60例,均治疗72周。随后两组继续服用ETV,随访至少8年。观察两组病人治疗72周的疗效、两次肝活检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以及分析逆转肝组织纤维化的相关因素,统计两组随访8年的肝癌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72周,联合组肝脏硬度测量值(LSM)下降率58.333%与对照组28.3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两次肝穿的CHB病人,联合组肝纤维化逆转率78.000%与对照组48.48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纤维化分期(F)与肝组织纤维化逆转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纤维化分期(F)是肝组织纤维化逆转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经过长达8年以上的随访,联合组肝癌发生率和肝脏相关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V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72周可显著降低CHB病人的LSM值,逆转进展期肝纤维化。早期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治疗对逆转肝纤维化有重要意义,或可影响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远期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抗病毒治疗 肝纤维化 复方鳖甲软肝片 恩替卡韦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的关联性分析
16
作者 陈忠萍 陈怡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自我效能良好组(GSES>20分)...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自我效能良好组(GSES>20分)、自我效能差组(GSES≤20分)。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PAGAR)评估2组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自我效能良好49例,自我效能差43例,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年龄、慢性乙型肝炎病程、SAQ评分、PAGAR评分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与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临床可通过正向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以提升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症状管理 自我效能 自我接纳 家庭关怀度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清除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宽 宁会彬 +2 位作者 靳慧鸣 彭真 尚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19-1824,共6页
目的真实世界中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清除HBsA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411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PEG-IFNα-2b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 目的真实世界中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清除HBsA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411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PEG-IFNα-2b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线HBsAg水平、治疗后HBsAg水平,观察分析24、48及96周HBsAg清除率。在不同HBsAg基线水平(<500 IU/mL、500~1500 IU/mL、1501~5000 IU/mL)及不同既往治疗情况和治疗方案后应用PEG-IFNα-2b,比较各随访节点的HBsAg清除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完成24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9.9%(26/263)。完成48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19.7%(25/127)。完成96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41.7%(30/72)。不同基线HBsAg水平患者治疗24、48及96周时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265、32.764、30.918,P值均<0.01),随着治疗时间延长,HBsAg清除率逐渐升高,并且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44.517、29.147、22.260,P值均<0.01)。随访24、48及96周时,HBsAg 500~1500 IU/mL组和1501~500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较HBsAg<500 IU/mL组均明显下降(P值均<0.001)。在治疗24、48及96周时,治疗情况(初治或经治)及治疗方案(单用或联合)患者相比较,仅初治与经治组在男女比例上存在差异(χ^(2)=5.029,P=0.025);初治或经治组间、单用或联合治疗组间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EG-IFNα-2b在治疗CHB中对清除HBsAg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基线HBsAg水平越低,HBsAg清除率越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sAg清除率呈上升趋势。基线HBsAg 500 IU/mL可作为优势人群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基线HBV血清标志物联合评分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扬 廖昊 +9 位作者 邓中平 赵景 卞丹丹 任艳 蒋莹莹 刘霜 陈煜 鲁凤民 段钟平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的CHB前瞻性随访队列中83例HBe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线血清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HBeAg转换预测评分,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病毒学标志物联合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不同组别累积转换率的计算使用Kaplan-Meier分析,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3例HBeAg阳性患者中位随访108个月,其中44.58%(37/83)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换组患者基线血清HBV DNA[6.23(1.99~9.28)log 10 IU/mL vs 7.69(2.05~8.96)log 10 IU/mL,Z=-2.345,P=0.019]和HBV RNA[4.81(1.40~7.53)log 10拷贝/mL vs 6.22(2.00~8.49)log 10拷贝/mL,Z=-1.702,P=0.010]水平显著低于未转换组;HBsAg和HBcrAg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基于以上血清标志物构建Cox回归方程,计算联合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评分中位数为0.95(范围0.37~3.45)。在总体患者中,联合评分与HBsAg、HBV DNA、HBV RNA和HBcrA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787、-0.990和-0.819(P值均<0.001)。基于联合预测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HBeAg转换组和低HBeAg转换组,预测36个月、60个月及8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HBeAg转换组分别为43.90%、51.20%和63.10%,低HBeAg转换组分别为9.60%、17.00%和19.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01)。结论基于基线血清HBV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评分可以预测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的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生物标记 乙型肝炎E抗原 血清转换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派格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实现功能性治愈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臧海洋 李伟娜 +2 位作者 刘守胜 周永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6,共8页
目的 探究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序贯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以青岛市多家医院2018年—2021年收治的CHB患者共1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派格... 目的 探究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序贯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以青岛市多家医院2018年—2021年收治的CHB患者共1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派格宾治疗至少48周,且在派格宾治疗前经过了1年及以上的NUC治疗。根据派格宾治疗48周时是否实现HBsAg阴转将入组患者分为功能性治愈组(79例)和未治愈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相关变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变量的预测准确度。结果 功能性治愈组患者的基线HBsAg显著低于未治愈组[21.63(3.33~157.60)IU/mL vs 794.70(336.10~1 185.34)IU/mL,Z=-8.869,P<0.001],派格宾治疗12周的HBsAg显著低于未治愈组[1.34(0.04~16.59)IU/mL vs 567.11(226.09~1 047.86)IU/mL,Z=-9.847,P<0.001],派格宾治疗24周的HBsAg显著低于未治愈组[0.01(0.00~0.34)IU/mL vs 304.79(89.24~772.23)IU/mL,Z=-10.474,P<0.001],派格宾治疗12周的HBsAg下降程度显著高于未治愈组[89.6%(57.5%~99.4%) vs 21.8%(2.0%~40.9%),Z=-7.926,P<0.001],派格宾治疗24周的HBsAg下降程度显著高于未治愈组[99.9%(99.0%~100.0%) vs 44.1%(20.6%~73.8%),Z=-9.593,P<0.05],基线HBe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治愈组(8.9%vs 25.3%,χ~2=7.652,P=0.006),基线HBV DNA>1000 IU/mL的比例显著低于未治愈组(0 vs 8.4%,χ~2=5.073,P=0.024),基线总胆红素显著低于未治愈组[12.60(10.12~15.93)μmol/L vs 15.50(11.80~24.10)μmol/L,Z=-3.611,P<0.001],治疗12周的AST显著高于未治愈组[47.00(34.00~68.00)U/L vs 41.00(30.00~56.50)U/L,Z=-2.031,P=0.042],治疗12周AST>2倍正常值上限比例显著高于未治愈组(16.5%vs 4.8%,χ~2=5.835,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OR=0.996,95%CI:0.995~0.997)、派格宾治疗12周HBsAg(OR=0.990,95%CI:0.986~0.994)、派格宾治疗24周HBsAg(OR=0.983,95%CI:0.975~0.991)、基线总胆红素(OR=0.885,95%CI:0.826~0.949)为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均<0.05)。基线HBsAg对应的AUC为0.904,最佳界值为118.24 IU/mL;派格宾治疗12周HBsAg对应的AUC为0.948,最佳界值为73.74 IU/mL;派格宾治疗24周HBsAg对应的AUC为0.975,最佳界值为11.01 IU/mL;基线总胆红素对应的AUC为0.664,最佳界值为19.9μmol/L。结论 NUC序贯派格宾治疗CHB时基线HBsAg、派格宾治疗12周HBsAg、派格宾治疗24周HBsAg以及基线总胆红素水平是派格宾治疗48周时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抗病毒药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中医诊疗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萧焕明 施梅姐 +1 位作者 谢玉宝 池晓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66,共7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的必经中间过程。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多学科联合开展产学研研究,阐释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建立与研发...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的必经中间过程。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多学科联合开展产学研研究,阐释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建立与研发中医特色无创诊断模型,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阐释中医治疗的科学内涵能够帮助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走向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纤维化 诊断 治疗学 医学 中国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