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5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新灰色关联与结构变动分析
1
作者 邓淑敏 师雯琦 +3 位作者 李莉莉 陈晓霞 刘子锋 陈静静 《中国医院统计》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及变化,为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优化住院费用结构及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7459例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目的了解某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及变化,为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优化住院费用结构及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7459例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住院费用明细,运用新灰色关联与结构变动分析法对患者各细项费用的关联度、变动度及贡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1年该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逐年增长,年均增长7.01%;2022年和2023年出现下降,较上年分别下降7.64%和8.04%。次均住院费用构成比前4位是药品费、诊断费、耗材费、治疗费。次均住院费用关联度最大的是药品费(0.915),其次是诊断费(0.909)和耗材费(0.770)。结构贡献率前3位是药品费(43.27%)、诊断费(19.12%)、耗材费(17.91%),3者累计结构变动贡献率超过80%。结论药品费、诊断费和耗材费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的重点;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住院费用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费用 新灰色关联 结构变动度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下载PDF
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萍 徐淑兰 +1 位作者 宋冬梅 杨熹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2月~2022年2月门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究与分析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2月~2022年2月门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与核苷类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柔肝化纤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抗病毒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对肝脾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较高,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LT、AST、TBil、LN、HA、PCⅢ、CIV水平均较低,ALB水平较高(P<0.05);Dpv和Dsv较低,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抗病毒效果突出,同时可促进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以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像学指标也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肝化纤颗粒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功能 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江宏峰 吴金明 +3 位作者 金颖 吴利敏 刘扬 孙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cirrhosis,HBC)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协助两者间的鉴别及诊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cirrhosis,HBC)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协助两者间的鉴别及诊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ALC失代偿期患者72例(ALC组)和HBC失代偿期患者359例(HBC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合并症及预后等因素。结果:年龄小于30岁及女性HBC患者明显多于ALC患者(P<0.05)。ALC组乏力、食欲减退、黄疸、右上腹痛、肝掌、蜘蛛痣、肝肿大患者明显多于HBC组(P<0.05),HBC组腹胀患者明显多于ALC组。ALC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HBC组,HBC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明显高于ALC组。ALC组肝性脑病、胆囊炎或胆石症、急性胰腺炎及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明显比HBC组多(P<0.05)。ALC组好转率明显高于HBC组(χ2=5.517,P<0.05)。结论:ALC失代偿期患者主要分布于中年男性,而HBC失代偿期患者分布较平均。ALC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如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等)及合并症(如肝源性糖尿病等)较HBC失代偿期患者突出。ALC失代偿期患者的整体预后虽较HBC失代偿期患者好,但两组患者后期预后及病死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酒精性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下载PDF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病程进展与血清乙肝病毒复制载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淑婷 高婷 +5 位作者 杨淑殷 沈黎蔚 周婷婷 董小君 曾菠 李海 《胃肠病学》 2013年第9期516-520,共5页
背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自然病程生存率关系的研究甚少。目的:研究血清HBV-DNA载量水平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病程的影响并评估3年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 背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自然病程生存率关系的研究甚少。目的:研究血清HBV-DNA载量水平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病程的影响并评估3年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以HBV-DNA载量水平<1000、103~104、104~105、105~106、>106copies/mL分为A~E 5个队列,收集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行肝功能评分,随访至终点事件发生或研究终点(2012年2月29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3年生存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依纳入排除标准共收入连续病例257例,中位Child-Pugh评分10(8,12)分,MELD评分14(11,18)分。A~E组之间人口学、生化、临床基线数据相比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7%、81.2%、60.7%、76.5%和71.3%(P=0.318),3年累积生存率依次为50.8%、52.4%、39.1%、44.2%和34.9%(P=0.2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HBV-DNA载量水平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年生存无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年龄、肝性脑病、INR、总胆红素、血肌酐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和血清钠为保护因素。结论:血清基线HBV-DNA载量水平并不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进展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谢能文 何金秋 +1 位作者 肖影群 曹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清HBV DNA、HBeAg、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行脾切除术中取肝脏活检的病例82例,取肝组织行HE、网状纤维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清HBV DNA、HBeAg、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行脾切除术中取肝脏活检的病例82例,取肝组织行HE、网状纤维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临床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并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比较不同血清HBV DNA载量、HBeAg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关系。结果高达76.8%(63/82)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仅有轻度活动性炎症(G0-1、G2级);血清ALB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负相关(r=-0.405,P<0.01),PT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0.340,P<0.01),而血清ALT、TBIL、HBeAg阳性、HBV DNA载量和Child-Pugh评分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无相关(P>0.05)。结论血清HBV DNA载量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和肝脏炎性反应坏死是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无论肝硬化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如何,均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病理分析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发彬 贺君 董家会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S2期167-168,共2页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例患者Child-Pugh评分、基础情况相当,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拉米夫定治疗...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例患者Child-Pugh评分、基础情况相当,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3-6个月后症状和体征逐渐改善,治疗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下降,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Child-Pugh计分平均降低2.4,53.8%患者提高了分级,而对照组仅有12.6%的患者Child-Pugh分级得到了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能使HBV-DNA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受到抑制,改善肝功,使肝纤维化程度降低,病情缓解,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7
作者 郝瑞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507-1509,共3页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最终结局,此期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易进展为原发性肝癌,各个版本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都可以看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及抗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性.如何及早、准确、...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最终结局,此期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易进展为原发性肝癌,各个版本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都可以看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及抗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性.如何及早、准确、客观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等, 对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阶段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有4个核苷类似物药物,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核苷类似物, 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祖国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对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肝脏相关指标临床观测,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及瞬时弹性超声扫描仪FibroSca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 抗纤维化治疗 扶正化瘀胶囊 恩替卡韦 疗效观察 肝炎后 核苷类似物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GSH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40例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范丽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3435-3436,共2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肝肽(GSH)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0.5 mg/d口服,疗程...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肝肽(GSH)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0.5 mg/d口服,疗程6个月。给予GSH 1 200 mg/d静脉滴注,疗程1~3个月。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肝功能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HBV-DNA转阴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GSH在改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促进HBVDNA阴转,阻止病情进展方面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GSH 乙肝后肝硬化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心得安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银华 陈建杰 +2 位作者 孙莲娜 龚亚华 薛建华 《肝脏》 2010年第5期360-361,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拉米夫定 肝炎后 心得安 临床观察 乙型 治疗
下载PDF
益生菌辅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秀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9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 目的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二胺氧化酶、血氨、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二胺氧化酶、血氨、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且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从而对肝性脑病起到明显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4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志超 《河南中医》 2009年第8期792-79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6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口服;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6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口服;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AST、ALT、TBIL、ALB)、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两组疗程均为6月。结果:两组治疗6月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HBVDNA定量显著降低,Child-Pugh评分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阴转率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但HBeAg阴转率近期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茵陈汤 四苓散 桃红四物汤 逐水丸 附子理中丸 五苓散 一贯煎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电图异常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志强 冯双云 《云南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294-295,共2页
对象与方法60例患者均为2003~2006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史,并经临床检查均符合病毒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并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严重电解质紊乱、肾病及心血管病史。60例患者中,男性48例... 对象与方法60例患者均为2003~2006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史,并经临床检查均符合病毒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并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严重电解质紊乱、肾病及心血管病史。60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39,61岁,平均年龄48岁。本组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 肝硬化 心电图
下载PDF
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永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6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医院收治的4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平均分配法分为恩替卡韦组(ETV组,n=...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医院收治的4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平均分配法分为恩替卡韦组(ETV组,n=24)与阿德福韦酯组(ADV组,n=2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恩替卡韦对ETV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阿德福韦酯对ADV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LT)、总胆汁酸(TB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水平及用药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ETV组患者血清AST、ALT、TBLT和TBA的水平均低于ADV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TV组患者血清HBV-DNA的水平低于ADV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ETV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ADV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恩替卡韦对其进行治疗能改善其肝功能,降低其血清HBV-DNA的水平,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不良反应 肝功能指标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研究进展
14
作者 曾碧雨 姚春 +4 位作者 陈月桥 罗琪 张荣 莫宏英 周洁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850-854,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疾病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的生存率极低,是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单纯的西医治疗未能提高整体疗效,而中医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防治逐渐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临床经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疾病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的生存率极低,是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单纯的西医治疗未能提高整体疗效,而中医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防治逐渐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临床经验丰富,且不良反应少,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此,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古今学者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认识,归纳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内治和外治的防治理念,为进一步推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中医内治 中医外治 病因病机
下载PDF
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皇旭 郭利伟 +3 位作者 刘文华 于丽君 孙丽华 安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92例初治HBV DNA阴性(HBV DNA<20 IU/mL)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者69... 目的观察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92例初治HBV DNA阴性(HBV DNA<20 IU/mL)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者69例(抗病毒组)和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者2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死亡率、HCC比例、病毒学突破(访期间若HBV DNA水平比治疗中最低值升高>l lgIU/mL,或转阴性后又转为阳性)比例及抗病毒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基于人口学特征、抗病毒方案、病毒学相关指标、生化指标、血小板、凝血功能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7(14.25,74.25)个月,研究期间共有5例(5.4%)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13例(14.1%)死亡,8例(8.7%)出现病毒学突破。抗病毒组与对照组死亡、HCC及病毒学突破比例比较,P均>0.05;在抗病毒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的白蛋白水平更高(P=0.037),其余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P均>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是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HR 1.128,95%CI 1.012~1.257,P=0.003),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与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发生无关(HR 0.832,95%CI 0.212~3.263,P=0.792)。碱性磷酸酶(ALP)是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018,95%CI 1.001~1.035,P=0.038)。结论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未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获益,死亡率未降低、肝功能未改善;高水平AST和APRI是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ALP水平是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小板比率指数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研究
16
作者 黄健 陈佳莹 +1 位作者 林文 唐彦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恩替卡韦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B指标值高于对照组,ALT指标、AST指标、TBil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85.71%、97.62%)均高于对照组(61.90%、80.9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其抗病毒效果良好,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较佳,且HBV-DNA转阴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化瘀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尚亚楠 胡微 +1 位作者 李兰 苏悦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 观察化瘀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眉山市中医医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 目的 观察化瘀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眉山市中医医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疏肝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水平、Ⅳ型胶原(CollagenⅣ,Ⅳ-C)、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胁痛、乏力、面色晦暗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腹胀、胁痛、乏力、面色晦暗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PCⅢ、Ⅳ-C、L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HA、PCⅢ、Ⅳ-C、L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H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TNF-α、IL-6、H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良好,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肝纤维化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疏肝汤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18
作者 赵丘童 黄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53-1256,1302,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及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2组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粪便中白色念珠菌、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菌群计数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血清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脏硬度(LSM)]、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HBV DNA载量,统计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粪便中白色念珠菌、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HA、LN、PCⅢ、CⅣ、ALT、TBil、ET、DAO水平及LSM、HBV DNA载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分别为77.5%(31/40)和25.0%(10/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不良反应,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分布,保护肠黏膜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功能
下载PDF
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
19
作者 唐聪 刘成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 目的探讨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肝郁脾虚夹瘀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酶(HA)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大坚满、肋腹疼痛、脉络怒张、大便色黑等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门静脉内径、脾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中,选择通络消癥汤联合恩替卡韦胶囊的方案既可改善其肋腹疼痛等症状,亦可促进其肝功能恢复,通过提高HBV-DNA转阴率,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目的,值得借鉴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消癥汤 恩替卡韦胶囊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郁脾虚夹瘀证
下载PDF
贫血对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张玲玲 丁小琴 杨丽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7例老年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n=63)和非贫血组(n=104)。收集...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7例老年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n=63)和非贫血组(n=104)。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随访信息,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明确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贫血组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分别有33例、27例和3例。贫血组患者住院期间上消化道出血比例、国际标准化比值、Child-Pugh评分和血清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贫血组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非贫血组(39个月vs.51个月,P<0.01)。多因素Cox回归提示贫血(HR=2.79)、肝性脑病(HR=1.77)、上消化道出血(HR=1.69)和MELD-Na评分(HR=1.37)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贫血与老年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改善贫血状态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肝硬化 贫血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