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刘爱香 陈维霞 高晓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免疫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0.50 IU/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郝晓甜 周海卫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9期1086-1092,共7页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随着疫苗的接种及抗病毒药物的治疗降低了HBV的感染,但HBV的消除仍是一大难题。HBV标志...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随着疫苗的接种及抗病毒药物的治疗降低了HBV的感染,但HBV的消除仍是一大难题。HBV标志物是诊断HBV感染、观察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最主要检测指标。临床上,HBV标志物主要包括传统血清学标志物和病毒学标志物以及新型标志物。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标志物能更准确地评估HBV感染的活性和抗病毒治疗效果,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HBV标志物尤其是新型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HBV的精准诊断、治疗以及临床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 病毒标志 新型标志
下载PDF
研究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靖 张静 张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检验效果。结果:ECLIA法检验的准确率,比ELISA法高(P<0.05);ECLIA法检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97.3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96.05%、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92.11%,与ELISA法的86.84%、84.21%、77.63%相比,明显更高(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89.47%、92.11%、ELISA法为82.89%、85.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炎e抗原、乙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炎e抗体,ECLIA法检测,要高于ELISA法(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两种方法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ECLIA阳性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探究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闫信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26-0029,共4页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eAg、HBeAb差异明显(P<0.05),HBsAb、HBcAb差异不大(P>0.05)。电化学发光法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中,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常见检测方法,均可获取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电化学发光法,有利于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
下载PDF
双阳性孕妇的婴儿经母婴联合阻断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表现模式 被引量:9
5
作者 韩国荣 余敏敏 唐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43-844,共2页
目的 探讨双阳性孕妇的婴儿经母婴联合免疫阻断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 VM)的模式及意义。方法  2 5 0例HBsAg(+) /HBeAg(+)孕妇自孕 2 8周起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2 0 0IU ,共 3~ 6次 ;新生儿 0、15d各注射HBIG 2 ... 目的 探讨双阳性孕妇的婴儿经母婴联合免疫阻断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 VM)的模式及意义。方法  2 5 0例HBsAg(+) /HBeAg(+)孕妇自孕 2 8周起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2 0 0IU ,共 3~ 6次 ;新生儿 0、15d各注射HBIG 2 0 0IU ,然后于 1、2、7个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 (HBVac) 2 0 μg。母儿血清HBVM检测采用美国Abbott酶联免疫试剂 ,婴儿于出生后 0、1、7、12个月抽血检查HBVM。结果  138例婴儿随访满 1年 ,宫内感染 4 4例 ,其中免疫失败 8例 ,占5 80 % ,HBVM均表现为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而免疫成功者共 12 4例 ,HBVM模式可有多种表现。其中抗HBs、抗HBc两项阳性者最多 ,占 5 3 6 2 % ;其次为单项抗HBs(+) ,占 2 8 98% ;再次为抗HBs、抗HBe、抗HBc三项阳性 ,占 7 2 5 %。HBsAg低滴度伴抗HBs(+)和HBVM全阴性者为数极少。结论 经母婴联合阻断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获免疫成功的婴儿的HB VM可有多种模式 ,只有具体分析各种模式的意义 ,才能客观评价阻断效果 ,并及时对婴儿加强疫苗接种或进行免疫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 HBVM 婴儿 阻断 母婴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抗HBC 美国Abb 高效 效价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其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于红梅 梁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8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其肝功能及乙型肝炎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9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均进行HBV-DNA定量检测、肝功能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乙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其肝功能及乙型肝炎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9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均进行HBV-DNA定量检测、肝功能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比较观察组不同乙型肝炎标志物表达患者的HBV-DNA表达水平,观察组患者HBV-DNA和HBeAg阳性率;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结果在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阳性45例(47.37%)。观察组患者根据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模式划分为大三阳模式,即HBsAg(+)、HBeAg(+)、HBcAb(+),共20例,HBV-DNA阳性16例(80.00%),定量水平2.24×10^(8) IU/ml;小三阳模式,即HBsAg(+)、HBeAb(+)/HBcAb(+),共62例,HBV-DNA阳性21例(33.87%),定量水平4.18×10^(6) IU/ml;HBsAg(+)、HBeAg(+)、HBeAb(+)、HBcAb(+)模式,共10例,HBV-DNA阳性7例(70.00%),定量水平1.83×10^(7) IU/ml;HBsAg(+)、HBcAb(+)模式,共3例,HBV-DNA阳性1例(33.33%),定量水平9.48×10^(5)IU/ml。观察组不同乙型肝炎标志物表达患者的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三阳和HBsAg(+)、HBeAg(+)、HBeAb(+)、HBcAb(+)模式患者的HBV-DNA阳性率、定量水平高于其他类型。在95例观察组患者中HBV-DNA阳性45例(47.37%),阴性50例(52.63%);HBeAg(+)30例(31.58%),HBeAg(-)65例(68.42%),观察组患者HBV-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7,P<0.05)。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随着患者的HBV-DNA定量水平提高,其AST、ALT、GGT水平持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时检测其HBV-DNA的阳性率高于乙型肝炎标志物,且HBV-DNA定量水平与其肝功能损害相关,因而应定期开展定量检测,通过明确患者的病毒复制情况评估病情及治疗效果,辅助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乙型肝炎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检出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乐 廖昊 +6 位作者 思兰兰 陈容娟 王钧 张珊 徐东平 纪冬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肝组织活检的227例不同疾病类型的HBV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HBVRNA、HBcrAg、anti-HBc定量及肝组织HBVtDNA、cccDNA水平,比较分析各指标的特征以及抗病毒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 在1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中,HBV RNA检出率为25.0%(4/16),HBcrAg检出率为93.8%(15/16),肝组织HBV 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为87.5%(14/16)及81.3%(13/16)。在18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34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其HBVRNA和HBcrAg定量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anti-HBc定量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5)。在18例肝硬化(LC)患者中,9例接受NAs治疗,除HBVDNA外,其他新型病毒学指标在NAs经治者与未治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例肝癌(HCC)患者中,HBVRNA检出率为55.6%(5/9),HBcrAg检出率为77.8%(7/9),肝组织HBV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88.9%(8/9)及66.7%(6/9)。结论 HBcrAg可作为AHB彻底治愈的鉴别指标;对于NAs经治患者,即使HBVDNA降至不可测,但只要能检测出HBV RNA,则仍可导致疾病缓慢进展,因此应继续抗病毒治疗;HBV RNA及HBcrAg在不同疾病类型中可作为肝组织HBV cccDNA的血清学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感染 新型血清学标志 共价闭合环状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扬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7期67-69,共3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HBV感染患者,采集患者血液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HBV感染血清学标...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HBV感染患者,采集患者血液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漏诊率。结果 电化学发光法对HBsAg、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00%、55.00%、43.00%,显著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85.00%、37.00%、2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HBs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化学发光法对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诊断准确率98.0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83.00%,漏诊率2.00%低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均为帮助临床诊断的检验方法 ,其中后者对HBV感染的各项血清学标志物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更高,漏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血清学标志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基于不同检测方法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江雁琼 迟琼 詹铀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9期1071-1073,1075,共4页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模式特征。方法从检验系统数据库中分别查询出2010年3~5月用ELISA检测的11 923例住院患者以及2011年3~5月用ECLIA检测的8 786例住院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应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上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ELISA检测的11 923例患者中以及ECLIA检测的8 786例患者中,均发现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2011年3月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后,出现4种新的模式,即3、4、5,1、2、3、5,1、3、4、5,1、2、3、4、5阳性模式,同时原先用ELISA检测可见的5种模式未能重现。ECLIA检测结果分析表明,2011年3、4和5月的住院患者之间2,2、5及2、4、5这3种模式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5,2、4、5这3种阳性模式组抗-HBe定量中位数分别为167.9、136.8和245.3U/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4,P<0.01)。结论应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可能出现不同于ELISA检测的结果模式,临床上在审核和解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时需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DNA、PA、ADA及ALT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学英 李励 柴晓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在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模式组的差别,比较血清PA与其肝脏酶的关系。方法 5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3组...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在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模式组的差别,比较血清PA与其肝脏酶的关系。方法 5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3组,分别进行了实验指标的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定量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TRFIA)法,血清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肝功能指标测定使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大三阳组HBV-DNA定量阳性率(92.6%),显著高于小三阳组(33.7%)和小二阳组(41.5%)(P<0.01);ADA及ALT水平在小二阳、小三阳、大三阳组中浓度依次升高;大三阳组PA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与小二阳、小三阳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PA、ADA、ALT,可早期反映出患者肝脏合成功能,以及判断肝细胞的损伤情况,利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标志 模式 HBV-DNA 前白蛋白 ADA ALT
下载PDF
江苏省1~6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及HBV病毒载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秀英 高君 +2 位作者 胡莹 陆培善 郭宏雄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515-518,523,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1~6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并对组合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病毒载量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江苏省6个国家监测点1~69岁常住人口进行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1~6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并对组合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病毒载量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江苏省6个国家监测点1~69岁常住人口进行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法,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对HBsAg阳性者血清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共调查4502人,检出8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其中模式9(未感染)检出率最高(占42.00%),其次是模式8(仅抗-HBs阳性,占33.56%);1~4岁组以单一抗-HBs阳性的模式8检出最高(77.29%);5~69岁组以全阴性的模式9为主(44.26%)。模式8以有免疫史人群为主(占63.53%),且在有免疫史人群中构成比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82.39,P<0.05)。HBsAg阳性人群的模式1(大三阳)与模式2(小三阳)HBV病毒载量M(P_(25),P_(75))分别为2.8×10^(8)(975.0,8.5×10^(8))、268.3(43.8,1.3×10^(3))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4,P<0.05);2组HBV病毒载量主要为高水平复制(占66.67%)和低水平复制(占33.36%),HBV高病毒载量与HBeAg水平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江苏省乙肝防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免疫空白,需加强免疫。5岁以下人群以人工免疫为主,成年人群以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式为主;HBeAg水平与HBV DNA病毒载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 感染模式 病毒载量
下载PDF
12554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与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伟 周锦勇 +1 位作者 毕永春 张葵 《现代医学》 2011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模式。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共12 554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分析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种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共...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模式。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共12 554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分析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种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共有22种模式,最常见的4种模式依次分别占28.25%、17.33%、15.24%和14.79%,另发现一些少见模式。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定量模式种类较多,在院内普及防治肝病的相关知识、控制病毒传播和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定量 感染模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晓青 陈文昭 +1 位作者 严可宁 于建生 《华西医学》 CAS 1997年第4期461-462,共2页
用ELISA法检测我院1995年12888份血清和1990年12888份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表明,1995年的总感率为3935%,1990年HBV的总感率为4622%;1995年的标志物... 用ELISA法检测我院1995年12888份血清和1990年12888份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表明,1995年的总感率为3935%,1990年HBV的总感率为4622%;1995年的标志物模式种类与1990年相同。1995年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与1990年相比已发生了变化:①人工主动免疫模式(仅抗HBs阳性)的检测率由1095%增至317%;②急性期感染模式的检测率由117%降至788%;③其它模式的检测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 标志 模式 动态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少见模式患者转氨酶及HBV DNA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捷 邱东飚 蔡方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757-757,760,共2页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筛选出特殊模式者52例,对这些样本用RT-PCR法检测HBV病毒的载量、速率法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结果 发现共有有5种少见模式...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筛选出特殊模式者52例,对这些样本用RT-PCR法检测HBV病毒的载量、速率法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结果 发现共有有5种少见模式(③⑤、①②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⑤、①③④⑤)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77.0±15.2),其中③⑤组的ALT、AST和GGT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在52例患者中HBV-DNA>103占总例数的61.54%,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③⑤组HBV-DNA明显高于其他组别,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③⑤组平均病毒载量均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少见模式 HBV DNA
下载PDF
细胞因子和病毒标志物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意义
15
作者 孙瑞花 郝文杰 +1 位作者 张跃军 张长菊 《肝脏》 2023年第11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和病毒标志物在监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武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7例。比较PEG-IFN治疗前、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临床生化指标、HBV血...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和病毒标志物在监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武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7例。比较PEG-IFN治疗前、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临床生化指标、HBV血清学指标以及细胞因子。结果117例患者中,血清HBeAg应答46例,未应答71例。应答组中HBsAg转阴23例,未应答组中HBsAg转阴17例。应答组和未应答组病毒学标志物和细胞因子水平相近,在24周时未应答组AST、ALT、TNF-α、TGF-β分别为(43.1±12.9)U/L、(56.58±8.2)U/L、(20.4±2.9)pg/mL、(3279±960.8)pg/mL,下降幅度均小于应答组的(33.4±7.4)U/L、(41.6±8.3)U/L、(15.4±2.8)pg/mL、(2610.8±705.6)pg/mL(均P<0.05)。治疗48周时未应答组AST、ALT、TNF-α、TGF-β、IL-10分别为(35.2±7.7)U/L、(33.2±9.5)U/L、(16.6±3.7)pg/mL、(3180.6±1040.9)pg/mL、(4.4±2.7)pg/mL,下降幅度均小于应答组的(27.2±6.9)U/L、(29.1±8.1)U/L、(13.8±2.5)pg/mL、(1975.0±474.0)pg/mL、(3.0±0.9)pg/mL(均P<0.05),而应答组IFN-γ为(530.9±146.5)pg/mL,高于未应答组(467.8±147.8)pg/mL(P<0.05)。结论TNF-α、TGF-β在治疗前后均与血清HBeAg具有相关性,有成为预测PEG-IFN治疗HBeAg阳性CHB疗效指标的潜在可能性,IFN在早期治疗不具有相关性,治疗48周后呈中度正相关,提示IFN可能是预测晚期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细胞因子 病毒标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繁君 张成磊 +3 位作者 代超 祝茜 黄勇翔 王利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方法对住院患者共8 151份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CMI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并探讨多种不同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共有18种,其中最常见的4种模式,即... 目的探讨不同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方法对住院患者共8 151份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CMI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并探讨多种不同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共有18种,其中最常见的4种模式,即模式1(全阴性)、模式2(抗-HBs+)、模式3(抗-HBs+、抗-HBc+)、模式4(抗-HBs+、抗-HBe+、抗-HBc+)所占比例,分别为24.6%、23.0%、20.3%和12.9%,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少见模式,且HBs Ag阳性的病毒携带者比例较高(11.3%)。结论住院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较为复杂,且病毒携带者比例较高,分析HBV各种血清学模式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临床诊疗信息,各种组合模式的探讨对HBV感染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化学发光法 感染模式
下载PDF
ELISA及ECLI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钻 梅玉峰 +2 位作者 王亚 刘庆 沈利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7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均予以ELISA及ECLIA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血...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均予以ELISA及ECLIA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检出率。结果ECLIA法诊断准确率92.2%高于ELISA法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LIA法对HBeAb、HBsAg、HBe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1%、91.1%、86.7%,显著高于ELISA法的80.0%、78.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对HBs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LI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ELISA法,同时可对病情进行监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应标 何准发 +3 位作者 颜复生 代国知 刘颖慧 刘巧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标志 乙型 乙型肝炎核酸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特殊模式的再认识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秀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特殊模式 HBVM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HBV感染 临床意义 诊断 治疗 研究 染发 水平
下载PDF
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与病毒载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志雄 陈江林 龚五星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S1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对125例乙型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其中31例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结果:发现肝癌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 g(+),HbeA b(+),HbcA b(+)模...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对125例乙型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其中31例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结果:发现肝癌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 g(+),HbeA b(+),HbcA b(+)模式59例(47.2%),占第一位。HbsA g(+),HbcA b(+)模式37例(29.6%),占第二位,它们分别与HbsA g(+),HbeA b(+),HbcA b(+)模式21例(16.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1例肝癌检测乙肝病毒载量在106cop ies/mL以下。结论:HbsA g(+),HbeA b(+),HbcA b(+)模式和HbsA g(+),HbcA b(+)模式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模式,原发性肝癌病毒载量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