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法构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生存预测模型
1
作者 方玲 钱湘云 +2 位作者 杨建梅 徐静 陈雪英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0期1257-1262,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死亡的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HBV-ACLF患者3个月内生存情况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月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死亡的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HBV-ACLF患者3个月内生存情况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月内患者是否无死亡分为生存组(n=62)和死亡组(n=50),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logistic回归、决策分类回归树(CRT)、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算法构建HBV-ACLF患者3个月内生存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HBV-ACLF患者3个月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吸烟史、乙肝病程、高血压史、合并肝性脑病、合并肝肾综合征、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清蛋白(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程、高血压史、合并肝肾综合征、ALT水平升高、Alb水平升高均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决策树CRT法构建的生存预测模型显示,合并肝肾综合征、HBV-DNA载量升高、ALT水平升高、合并高血压、Alb水平升高均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BP神经网络模型中自变量的重要性标准化后的结果,影响HBV-ACLF患者死亡前3位的因素是Alb、乙肝病程、ALT。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0,非参数DeLong检验结果显示,3种模型的预测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HBV-ACLF生存预测模型对患者短期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3种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急性衰竭 预后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34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洪涛 阮清发 +1 位作者 王菲 张薇 《福建中医药》 2017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中期64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中医辨证均为湿热发黄证。对照组予西医...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中期64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中医辨证均为湿热发黄证。对照组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茵陈蒿汤加平胃散化裁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且治疗组在TBi L及PTA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湿热发黄证疗效满意,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加急(急性)衰竭 湿热发黄 清热利湿 健脾行气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增秀 谭善忠 +4 位作者 孙薇薇 沈建军 肖倩 梁重锋 蒋淑莲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2173-2176,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的...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3个月后,43例HBV-ACLF患者存活26例,死亡17例。与肝衰竭存活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CD3^+细胞百分率(22.96±20.59)%、CD8^+细胞百分率(31.63±12.69)%均低于存活组(37.89±17.36)%和(36.52±9.75)%,而CD4^+细胞百分率(55.15±14.23)%、CD4^+/CD8^+(1.77±1.38)高于存活组(48.51±13.35)%、(1.32±0.6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淋巴细胞、CD4^+/CD8^+升高,肝衰竭存活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4^+CD25^+Treg比例下降的程度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加急衰竭 外周血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血清miRNA-130a与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薛扬 郭宏强 《肝脏》 201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NA-130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HBL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ACHBLF患者入院治疗6个月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以及死亡组,同时选择与ACHBLF患者特征相近的健康体检者52... 目的探讨血清miRNA-130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HBL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ACHBLF患者入院治疗6个月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以及死亡组,同时选择与ACHBLF患者特征相近的健康体检者52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NA-130a水平,分析ACHBLF患者血清miRNA-130a水平与生存、死亡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ACHBLF组miRNA-130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组miRNA-130a表达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死亡组,MELD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比(INR)低于死亡组(P<0.05);miRNA-130a与MELD评分、PT、PTA、INR负相关明显,与APTT正相关明显(P<0.01);miRNA-130a ROC曲线下面积与MELD相近(P>0.05), miRNA-130a、MELD评分对ACHBLF患者预后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相近(P>0.05)。结论 ACHBLF患者血清miRNA-130a表达水平上升,高水平的miRNA-130a能促进ACHBLF患者良好预后,其机制与miRNA-130a诱导免疫细胞因子产生有关;miRNA-130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可作为判定ACHBLF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30a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加急(急性)衰竭 预后 相关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细菌感染影响因素及预后结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仲小强 储旭东 +1 位作者 陈海燕 高太俊 《肝脏》 2022年第7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BI)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台东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128例。符合以下任一项即为BI: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胆道感染及尿路...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BI)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台东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128例。符合以下任一项即为BI: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胆道感染及尿路感染。根据资料类型,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并发BI的影响因素。结果128例HBV-ACLF患者中未并发BI 24例,并发BI 104例。非BI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肝性脑病、静脉曲张出血及低钠血症分别为7例(29.2%)、3例(12.5%)、2例(8.3%)及4例(16.7%),BI组分别为13例(15.5%)、42例(40.4%)、28例(26.9%)及57例(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BI组WBC、PLT、Alb、TBil、Cr、血清钠、INR及MELD评分分别为5.3(4.3,6.8)×10^(9)/L、98(62,133)×10^(9)/L、(29.5±3.4)g/L、225.4(139.5,292.8)μmol/L、55(47,66)μmol/L、136(133,138)mmol/L、1.9(1.6,2.2)及(19.0±2.5)分,BI组分别为7.3(4.8,10.5)×10^(9)/L、76(46,110)×10^(9)/L、(27.7±3.0)g/L、214.0(120.6,314.7)μmol/L、66(50,103)μmol/L、132(128,136)mmol/L、2.1(1.7,2.7)及(23.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肝性脑病、MELD评分是HBV-ACLF患者并发B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保护性因素(P<0.05)。生存组年龄、WBC、Alb、TBil、Cr、血清钠、INR及MELD评分分别为48(40,54)岁、6.2(4.1,9.6)×10^(9)/L、(28.7±3.3)g/L、198.4(106.5,284.5)μmol/L、59(47,86)μmol/L、134(130,137)mmol/L、2.0(1.7,2.4)及(20.5±4.8)分,死亡组分别为54(45,62)岁、8.3(5.6,12.0)×10^(9)/L、(27.0±2.8)g/L、228.2(126.7,364.0)umol/L、78(55,116)umol/L、132(127,134)mmol/L、2.3(1.8,2.9)及(25.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性脑病、静脉曲张出血、机械通气、休克、肝肾综合征及肾脏替代疗法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性脑病、MELD评分是HBV-ACLF患者并发BI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改善HBV-ACLF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加急衰竭 细菌感染 预防抗生素
下载PDF
角蛋白18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甘巧蓉 张鑫 +2 位作者 陈明胜 江晓燕 潘晨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9-214,共6页
目的研究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_ACLF)患者血清角蛋白18(K18)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lO月在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并被确诊为HBV-ACLF的患者120例,选择HBV-ACLF患者的性别和年龄... 目的研究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_ACLF)患者血清角蛋白18(K18)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lO月在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并被确诊为HBV-ACLF的患者120例,选择HBV-ACLF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CHB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名。ELISA法检测血清K18(M30、M65)片段含量,分析先人组的40例ACLF患者、CHB患者、健康体检者间M30、M65、M30/M65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所有HBV-ACLF患者随访3个月,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测定其M30、M65值,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7。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参数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HBV-ACLF组、CHB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30分别为(2.99±0.29)、(3.12±0.26)和(2.16±O.12)lgU/L(F=95.36,P〈0.01),M65分别为(3.41±0.29)、(3.38±0.29)和(2.01±0.11)lgU/L(F=217.60,P〈0.01),M30/M65分别为0.39±0.11、0.55±0.09和1.45±0.34(F=202.63,P〈0.01)。HBV-ACLF组白细胞计数、TBil、ALT、AST在3组中最高,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血Na^+、PTA最低。对120例HBV-ACLF患者随访3个月,死亡40例,病死率为33.3%。M30/M65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和0.668(Z=3.011,P〈0.01),M30/M65比值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9,P〈0.01)。结论K18(M30、M65)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30/M65比值对HBV-ACLF具有良好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8 肝炎病毒 乙型 加急(急性)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宝荣 杨世达 +4 位作者 甘巧蓉 黄水文 张冬青 潘晨 李东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73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肝肾综合征与未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观察患者一般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73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肝肾综合征与未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观察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血液检测指标、肝脏大小及肝衰竭其他常见并发症等因素与肝肾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并探讨肝肾综合征发生情况与患者90天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HBe Ag阴性率、基线CHOL、AFP、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左叶长径、肝右叶斜径均显著低于未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而年龄、血Cr、INR则显著高于未并发肝肾综合征(P<0.01或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真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PTA降低、肝右叶斜径缩小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高危险因素,与HRS的发生密切相关。HRS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90天的短期预后相关。结论: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真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肝右叶斜径缩小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的高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预防和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加急(急性)衰竭 肾综合征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G和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强占荣 易彩霞 +6 位作者 刘颖 全冬梅 廖日斌 唐晓辉 张诚 李息友 龙先娥 《内科》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不同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C4的变化特点。方法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及20例健康体检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不同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C4的变化特点。方法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及20例健康体检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19^+细胞(B细胞),采用免疫散射法测定血清IgG和补体C3、C4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顺序递减,B细胞百分比顺序上升,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及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CD3^+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较对照组,B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及慢加急性肝衰竭组血清IgG顺序升高,补体(C3、C4)含量顺序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体液免疫也发生明显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G和补体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断病情发展阶段以及预测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肝炎 淋巴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加急衰竭 IgG 补体(C3和C4)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DPMAS对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miRNA-155水平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威 章子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微小RNA(miRNA)-155水平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微小RNA(miRNA)-155水平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人工肝P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PMAS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mi-RNA155水平、肝功能生化指标水平[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 DNA转阴率、T淋巴细胞[CD_(4)^(+)、CD_(8)^(+)及CD_(4)^(+)/CD_(8)^(+)]、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miRNA155低于对照组(P<0.05),而Alb高于对照组(P<0.05),TBIL、DBIL、ALT、AST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和8周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P<0.05),CD_(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结论人工肝PE联合DPMAS可提升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HBV DNA转阴率,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miRNA-155水平,改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急性衰竭 微小RNA-155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