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3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少见模式复检及分析
1
作者 李光友 苏贵灵 +1 位作者 高朋 冯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2933-2935,共3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少见模式复检,观察结果的符合情况,并结合转氨酶和HBV-DNA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BV-SM)少见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HBV-S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少见模式复检,观察结果的符合情况,并结合转氨酶和HBV-DNA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BV-SM)少见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HBV-S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转氨酶。结果 18372例样本初检,发现711例共13种HBV-SM少见模式,通过双孔平行复检,检出HBV-SM少见模式为388例,占总检测例数的2.11%(388/18372),占初检少见模式例数的54.57%(388/711)。HBV-SM少见模式HBV-DNA总阳率为32.81%;ALT和AST总阳率分别为10.00%和10.67%。结论 HBV-SM少见模式应进行复检,并结合转氨酶和HBV-DNA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生物学标记 血清
下载PDF
血清标本11869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分析
2
作者 易青 张保平 布日其其格 《职业与健康》 CAS 2003年第9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血清 乙型肝炎病毒 分析
下载PDF
鹿寨县872例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国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4期1792-1793,共2页
目的了解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一所中学872名新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8.94%,HBsAg阳性率在男性(7.86%)和女性(7.7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了解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一所中学872名新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8.94%,HBsAg阳性率在男性(7.86%)和女性(7.7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式以单抗-HBs阳性率最高,占52.87%;其次五项全阴性占36.47%;HBsAg阳性感染者中以HBsAg阳性合并抗-HBe、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主模式,占35.90%,其次HBsAg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占26.92%。结论对中学生在做HBsAg感染检测时,对阳性者同时做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判断其感染程度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与HBV-DNA定量联合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季爱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3期2962-2963,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血清免疫标记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含量。结果 A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血清免疫标记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含量。结果 A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B组[HBs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e)(+)、抗-HBc(+)]、C组[HBsAg(+)、HBeAg(+)]、D组[HBsAg(+)、抗-HBc(+)],4组阳性率分别为94.4%、89.0%、100.0%、58.0%。结论 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临床HBV感染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传染性和复制情况的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免疫标记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贵阳市某矿业公司职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结果分析
5
作者 杨正平 刘开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742-743,共2页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一直较高。为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感染状况,我们于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对贵阳市某矿业公司1 939名职工进行...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一直较高。为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感染状况,我们于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对贵阳市某矿业公司1 939名职工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记 检测结果 贵阳市 职工 矿业 健康人群 人类健康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刘爱香 陈维霞 高晓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免疫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0.50 IU/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基于肝活检比较肝硬度值和血清学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人群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7
作者 张春霞 王亮 +4 位作者 刘天府 李娟 刘元元 裴志燕 张岭漪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5-43,共9页
目的 基于肝病理Scheuer评分比较肝硬度值(LSM)和血清学模型对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MVR)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人群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86例符合MVR且丙氨酸转氨酶正常、Scheuer评分G<2的CHB患者,收集并计算患者LSM及天... 目的 基于肝病理Scheuer评分比较肝硬度值(LSM)和血清学模型对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MVR)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人群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86例符合MVR且丙氨酸转氨酶正常、Scheuer评分G<2的CHB患者,收集并计算患者LSM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天冬氨酸/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S指数、AGAP评分、King's指数、Forns指数等。根据肝活检Scheuer评分分组:轻微纤维化组35例(1≤S<2)、显著纤维化组41例(2≤S≤3)、进展期纤维化组10例(3<S≤4),对3组患者进行Scheuer分期与LSM和血清学模型之间Spearman相关性研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LSM与各血清学模型对S≥2及S≥3的诊断效能,并进行亚组分析,探讨LSM和血清学模型对不同乙型肝炎e抗原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 3组患者无创纤维化指标基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天冬氨酸/丙氨酸转氨酶外,LSM和血清学模型与Scheuer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LSM相关性最大(rs=0.615,P<0.001)。在Scheuer分期S≥2、S≥3时,LSM-AUC分别为0.818、0.887,均高于血清学模型,尤其S≥3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AP评分+Forns指数+LSM-AUC(0.905)较LSM-AUC(0.887)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在Scheuer分期S≥2、S≥3时,LSM在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组AUC均高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组。结论 LSM诊断CHB-MVR患者纤维化效能高于各血清模型,尤其对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CHB-MVR患者评估作用更强。但LSM用于肝纤维化动态进展评估效能的稳定性需做更长期的队列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持续病毒学应答 肝硬度值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诊断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金士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6期65-68,共4页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浓度下两种检验方法HBsAg重复性。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56%、33.33%、48.89%、31.11%、64.4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32.22%、45.56%、27.78%、44.44%。两种检验方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的阳性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eAb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0.05)。两种检验方法在高浓度HBsAg批次间重复性相近,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高浓度HBsAg批次内及中、低浓度HBsAg批次间、批次内重复性均明显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接受病毒血清学检验可首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具有检出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运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型肝炎 病毒血清学检验 效果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厍广庭 严进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究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ECLIA、ELISA检... 目的:探究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ECLIA、ELISA检验,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08例疑似乙肝患者经qPCR确诊79例。ECLIA灵敏度与准确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ECLIA乙肝E抗体(HBe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法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4)。79例确诊病例中HBsAg阳性42例。HBsAg 1.01~3.00 IU/mL时,两种检验方法HBsAg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 0.06~1.00 IU/mL时,ECLIA HBsAg检出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LIA在HBV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优于ELISA,诊断效能及低水平HBsAg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血清学检验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贺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4年02月98例疑为乙肝患者,入选患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观察两种方法对乙肝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在乙肝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4年02月98例疑为乙肝患者,入选患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观察两种方法对乙肝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在乙肝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中的检出率差异;最后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浓度HBsAg中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化学发光法诊断乙肝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有意义(P<0.05);(2)化学发光法在乙肝患者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检出率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有意义(P<0.05);(3)化学发光法在HBsAg浓度为1.5 ng/mL、3.0 ng/mL、9.0 g/mL、12.0 ng/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能够提高乙肝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
下载PDF
研究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李晓靖 张静 张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检验效果。结果:ECLIA法检验的准确率,比ELISA法高(P<0.05);ECLIA法检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97.3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96.05%、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92.11%,与ELISA法的86.84%、84.21%、77.63%相比,明显更高(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89.47%、92.11%、ELISA法为82.89%、85.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炎e抗原、乙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炎e抗体,ECLIA法检测,要高于ELISA法(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两种方法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ECLIA阳性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与血清脂质水平的关系探讨
12
作者 乌仁图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4-0077,共4页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与血清脂质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2月到2023年3月,选取120例在该期间住院并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予以抗病毒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血清TG、TC、LDL、...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与血清脂质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2月到2023年3月,选取120例在该期间住院并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予以抗病毒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血清TG、TC、LDL、HDL、apoAI以及apoB。结果 比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后的TG、TC、LDL、HDL、apoAI、apoB等血清脂质指标进行比较,TC、LDL、HDL、apoAI在治疗后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在治疗前后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B在治疗后有所提升,治疗前后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影响其血清脂质代谢,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血清脂质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 血清脂质水平
下载PDF
探究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闫信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26-0029,共4页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开展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中,HBsAg、HBeAg、HBeAb差异明显(P<0.05),HBsAb、HBcAb差异不大(P>0.05)。电化学发光法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中,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常见检测方法,均可获取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电化学发光法,有利于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24-0126,共3页
分析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使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所发挥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2022年间(12个月)收治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确证检测结果,再分别实行化学发光法与酶联... 分析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使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所发挥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2022年间(12个月)收治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确证检测结果,再分别实行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案对病变的诊断成效。结果 8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中,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确诊阳性59例,其余21例仍为乙型肝炎但结果阴性,而化学发光法测出阳性58例,阴性22例,胶体金法测出阳性51例,阴性29例。化学发光法的特异度以及准确度(94.92%、93.75%)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81.36%、82.50%),差异显著(P<0.05),而化学发光法的灵敏度(90.48%)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85.71%)差异不显著(P>0.05)。化学发光法对HBsAg、HBsAb以及HBeAg的检出率(93.22%、88.14%、88.14%)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79.66%、72.88%、71.19%),差异显著(P<0.05),而化学发光法对HBeAb以及HBcAb的检出率(86.44%、93.22%)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79.66%、83.05%)差异不显著(P>0.05)。化学发光法在血清表面抗原浓度1.5、3.0、9.0以及12.0 ng/mL下的灵敏度(23.75%、30.00%、36.25%、58.75%)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7.50%、11.25%、17.50%、36.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更好,且方法简便快捷、检测时间短、诊断范围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验
下载PDF
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15
作者 王宁 赵宗玲 孟凡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密云区医院进行孕产期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19 32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孕产妇一般资...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密云区医院进行孕产期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19 32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孕产妇一般资料及HIV、梅毒螺旋体和HBV初筛结果。结果:19 327例孕产妇中,HIV阳性0例,梅毒螺旋体阳性101例(0.52%),HBV阳性175例(0.91%)。2018-2022年梅毒螺旋体和HBV阳性呈小幅度波动,其中以2021年明显降低。孕产妇梅毒螺旋体、HBV阳性率及构成比均以20~29岁最高,40~45岁最低。结论: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HIV、梅毒螺旋体、HBV阳性率较低,以20~29岁最多,临床应针对此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消除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螺旋体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基线HBV血清标志物联合评分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扬 廖昊 +9 位作者 邓中平 赵景 卞丹丹 任艳 蒋莹莹 刘霜 陈煜 鲁凤民 段钟平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的CHB前瞻性随访队列中83例HBe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线血清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HBeAg转换预测评分,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病毒学标志物联合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不同组别累积转换率的计算使用Kaplan-Meier分析,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3例HBeAg阳性患者中位随访108个月,其中44.58%(37/83)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换组患者基线血清HBV DNA[6.23(1.99~9.28)log 10 IU/mL vs 7.69(2.05~8.96)log 10 IU/mL,Z=-2.345,P=0.019]和HBV RNA[4.81(1.40~7.53)log 10拷贝/mL vs 6.22(2.00~8.49)log 10拷贝/mL,Z=-1.702,P=0.010]水平显著低于未转换组;HBsAg和HBcrAg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基于以上血清标志物构建Cox回归方程,计算联合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评分中位数为0.95(范围0.37~3.45)。在总体患者中,联合评分与HBsAg、HBV DNA、HBV RNA和HBcrA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787、-0.990和-0.819(P值均<0.001)。基于联合预测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HBeAg转换组和低HBeAg转换组,预测36个月、60个月及8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HBeAg转换组分别为43.90%、51.20%和63.10%,低HBeAg转换组分别为9.60%、17.00%和19.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01)。结论基于基线血清HBV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评分可以预测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的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生物标记 乙型肝炎E抗原 血清转换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水平与乙型肝炎免疫学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尚文会 胡林 +1 位作者 王明霞 刘秀娟 《大医生》 2023年第1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水平与乙肝免疫学标记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水平与乙肝免疫学标记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HBV-M模式分为1型组[3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2型组[49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3型组[12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4型组[4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HBV-M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HBV-DNA水平,比较不同HBV-M模式患者的HBV-DNA阳性率及HBV-DNA水平;分析HBeAg水平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测定患者肝功能指标,分析HBeAg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检出4种HBV-M阳性模式,1型组患者HBV-DNA阳性率、HBV-DNA水平均高于2型组、3型组、4型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eAg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HBeAg阳性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高于HBeAg阴性患者、前白蛋白(PA)水平低于HBeAg阴性患者(P<0.05);但相关性分析显示,HBeAg与肝功能指标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HBV-DNA与HBV-M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为临床病情监测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 乙型肝炎免疫学标记 肝功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郝晓甜 周海卫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9期1086-1092,共7页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随着疫苗的接种及抗病毒药物的治疗降低了HBV的感染,但HBV的消除仍是一大难题。HBV标志...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随着疫苗的接种及抗病毒药物的治疗降低了HBV的感染,但HBV的消除仍是一大难题。HBV标志物是诊断HBV感染、观察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最主要检测指标。临床上,HBV标志物主要包括传统血清学标志物和病毒学标志物以及新型标志物。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标志物能更准确地评估HBV感染的活性和抗病毒治疗效果,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HBV标志物尤其是新型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HBV的精准诊断、治疗以及临床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物 病毒学标志物 新型标志物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罗涛 李连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5期735-736,739,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载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1.0×10^(5)IU/mL≥HBV-DNA>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载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1.0×10^(5)IU/mL≥HBV-DNA>1.0×10^(3)IU/mL的26例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将HBV-DNA>1.0×10^(5)IU/mL的34例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比较两组血清AF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NP、CⅣ水平的关系。结果高病毒载量组AFP、HA、LN、PⅢNP、CⅣ水平均高于低病毒载量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NP、CⅣ水平均呈正相关(r=0.597、0.325、0.388、0.583、0.474,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NP、CⅣ水平密切相关,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甲胎蛋白 肝纤四项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直接标记核酸探针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N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压西 齐珍元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建立碱性磷酸酶直接 (AlkPhosDirec)标记核酸探针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DHBVDNA)方法。方法 :应用AlkPhosDirec[TM] 将碱性磷酸酶直接标记纯化的DHBVDNA全基因制备探针 ,与目标核酸杂交后加入CDP -Star化学发光试剂 ,用... 目的 :建立碱性磷酸酶直接 (AlkPhosDirec)标记核酸探针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DHBVDNA)方法。方法 :应用AlkPhosDirec[TM] 将碱性磷酸酶直接标记纯化的DHBVDNA全基因制备探针 ,与目标核酸杂交后加入CDP -Star化学发光试剂 ,用胶片放射自显影检测DHBVDNA。同时检测了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了AlkPhosDirec标记DHBVDNA探针与地高辛标记的DHBVDNA探针检测鸭血清标本 10 0份结果。并用AlkPhosDirec标记探针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方法考核了活性肽类物质保尔佳 (Polyerga)及其 8种单体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结果 :探针灵敏度为10 pg ,无非特异性的结果出现 ,与地高辛探针比较 ,用AlkPhosDirect标记探针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 10 0 % ,特异性为 10 0 % ,符合率为 10 0 % ;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动物实验表明 ,保尔佳 0 0 1号单体 (CMS0 0 1)能使血清中DHBVDNA明显降低 (P<0 .0 5 )。结论 :AlkPhosDirec标记DHBVDNA探针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方法灵敏、特异 ,与地高辛标记的DHBVDNA探针检测结果完全相符合 ,可作为药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动物实验疗效评价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标记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