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1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
1
作者 卢志华 黄文滨 +1 位作者 张满娥 邓巧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阶段分为慢性肝衰竭(CLF)组35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29例,两组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V-D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因子表达情况。结果ACLF组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以及CD4+、CD8+均高于C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分析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掌握不同病程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病症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病理表达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巧霞 蒋雪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1],HBV感染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研究也表明HBsAg清除后持久性佳,复发率低,乙肝相关不良事件(肝癌、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和/或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并且HBsAg清除是CHB患者最接近临床治愈[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伴或不伴有抗-HBs阳转、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的一个指标。而寻找有利于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宿主、病毒、治疗方案等角度对与HBsAg清除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郑宏 秦志华 +2 位作者 陈晓丽 明湘虹 袁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1个月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48例,无肝损伤)。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损伤组患者中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过高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均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可根据上述因素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早发现及早预防,精准预测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对患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3709例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4
作者 杜敏 高琳琳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8期63-65,共3页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了解HBV感染及免疫情况,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获得2021年1月-2024年1月住院患者23709例,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了解HBV感染及免疫情况,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获得2021年1月-2024年1月住院患者23709例,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e抗原(hepatitisBeantigen,HBeAg)、乙肝e抗体(hepatitis Beantibody,HBeAb)、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core antibody,HBcAb)的性别、年龄差异。结果:住院患者23709例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3.37%,49.45%,0.64%,16.00%,40.50%;其男性阳性率分别为:3.7%、51.5%、0.8%、16.1%、42.1%;女性阳性率分别为3.1%、47.5%、0.5%、15.9%、39%。男性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b阳性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人群HBsAg阳性率最低;31~50岁人群乙肝病毒HBsAg阳性率最高为6.48%;HBc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升高趋势明显,71岁以上住院患者最高,阳性率达53.9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表现差异明显,老年住院患者非保护性抗体阳性率高,应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住院患者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核心抗体 非保护性抗体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VP7抗原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5
作者 王乃福 刘志玲 +4 位作者 吴冬雪 孙雨 孙航 宋晓晖 张海滨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6,共6页
本试验通过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制备、纯化与鉴定蓝舌病病毒VP7抗原,为开发蓝舌病病毒免疫学抗体检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SignalP与TMHMM在线软件分析VP7序列的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 本试验通过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制备、纯化与鉴定蓝舌病病毒VP7抗原,为开发蓝舌病病毒免疫学抗体检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SignalP与TMHMM在线软件分析VP7序列的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将化学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FastBacHTA载体上,并构建相应的重组杆粒Bacmid-VP7-DH10Bac,转染sf9昆虫细胞后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acmid-BTV-VP7株,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制备蓝舌病病毒VP7抗原。结果显示,重组杆粒Bacmid-VP7-DH10Bac转染sf9昆虫细胞并连续盲传5代后,成功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acmid-BTV-VP7株,并成功表达纯化出VP7蛋白,大小约为43 kDa,蛋白纯度约为94%;VP7重组蛋白与其他疫病抗体无非特异性交叉。综上,重组VP7蛋白能够与BTV阳性血清呈现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蛋白纯度高,并且具有病毒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将其作为诊断抗原,后期可用于开发系列免疫学抗体诊断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 重组VP7抗原 杆状病毒 真核表达 蛋白鉴定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CD2v蛋白胞内域与胞外域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6
作者 李艳蕊 任静 +6 位作者 崔锦蔷 袁晨 王云霄 马亚娟 刘志昌 李永社 宋勤叶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0-1670,共11页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CD2v蛋白胞外域(N-端,CD2v-N)与胞内域(C-端,CD2v-C)并分析两者的抗原性,为ASFV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试验依据和指导。【方法】构建CD2v-N和CD2v-C的重组...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CD2v蛋白胞外域(N-端,CD2v-N)与胞内域(C-端,CD2v-C)并分析两者的抗原性,为ASFV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试验依据和指导。【方法】构建CD2v-N和CD2v-C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在体外表达并纯化CD2v-N和CD2v-C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用表达的CD2v-N和CD2v-C蛋白分别肌内接种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免疫后14 d,应用ELISA方法测定CD2v-N或CD2v-C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用纯化后的CD2V-N和CD2v-C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ELISA方法检测95份ASFV感染猪的血清CD2v-N或CD2v-C特异性抗体,比较CD2v-N和CD2v-C在猪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结果】重组蛋白CD2v-N和CD2v-C分别以包涵体和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质量分别为22.9和34.0 ku,均能与猪抗ASFV血清特异性结合;用CD2v-N蛋白首免家兔后14 d,血清中未检测到特异性抗体,而在CD2v-C首免的家兔血清中检测到了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三免后14 d,CD2v-N和CD2v-C蛋白免疫家兔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125000和1∶107;ELISA检测结果显示,ASFV感染猪的血清中CD2v-C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CD2v-N(P<0.05)。【结论】本研究表达了ASFV CD2v蛋白胞内域和胞外域,前者的抗原性比后者高,CD2v胞内域作为ASFV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靶标更具优势。该研究结果对ASFV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CD2v蛋白 胞外域 胞内域 蛋白表达 抗原
下载PDF
不同稀释介质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影响
7
作者 陈明心 王炜 +1 位作者 张岱 任伟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95-398,403,共5页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计算稀释带来的偏差。分别将BSA和BGG配制成不同浓度稀释液,对10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分析稀释后检测结果差异。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的BSA、15 g/L的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5例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然后分别将反应总时间控制在32 min、62 min、77 min和92 min,分别计算62 min、77 min和92 min检测结果相对于32 min检测结果的比值(即增幅),比较不同稀释组在92 min时的增幅。结果15 g/L的BGG稀释所得的回收率偏差最小。BSA不同浓度之间的稀释结果无明显差异,而BGG不同浓度之间稀释结果成负相关。15 g/L的BGG稀释组在92 min相对于32 min的检测浓度的增幅最大。结论15 g/L BGG作为HBsAg稀释液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稀释液 小牛血清球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清标志物及病毒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魏计华 孙维强 许文智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血清标志物及病毒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从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HBV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胎儿宫内感染发生与否分作感染组(n=35)及未感染组(n=45)。对比两组孕...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血清标志物及病毒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从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HBV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胎儿宫内感染发生与否分作感染组(n=35)及未感染组(n=45)。对比两组孕妇各项基线资料(人口学特征、孕期疾病史、分娩情况),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及乙肝e抗体(HBeAb)]与HBV载量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居住地为乡村、孕期阴道流血史、羊水浑浊人数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HBsAg+HBeAg+HBcAb阳性以及HBV载量水平>107copy/mL人数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HBV感染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居住地为乡村、孕期阴道流血史、羊水浑浊、HBsAg+HBeAg+HBcAb阳性、HBV载量水平>107copy/mL(均OR>1,P<0.05)。结论:HBV感染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居住地、孕期阴道流血史、羊水状态以及血清标志物、HBV载量水平等,HBsAg+HBeAg+HBcAb阳性及HBV载量水平>107copy/mL会增加HBV感染孕妇胎儿宫内感染风险,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胎儿宫内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E抗原 核心抗体 E抗体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9
作者 王敏杰 郭碧容 林丽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23-0125,共3页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2094份标本中共有37份HBV-DNA阳性且为低浓度标本。2094人次样本中,肝炎316例、肝硬化51例、肝占位例31例、肝脏恶性肿瘤144例、其他诊断1552例。37例HBV-DNA阳性样本内,肝炎10例、肝硬化3例、肝占位1例、肝脏恶性肿瘤10例、其他诊断13例(其中包括3例普通病人样本)。37例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达到34例(91.89%)。结论:OBI在健康群体内时有形成,肝炎与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向OBI转变的比例较高,检查人群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提示与OBI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上调c-myc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6
10
作者 韩萍 刘妍 +4 位作者 成军 王刚 陆荫英 李克 李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反式调节基因的消减文库,用免疫印迹方法验证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对c-myc基因的上调表达.方法:构建羧基末端截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反式调节基因的消减文库,用免疫印迹方法验证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对c-myc基因的上调表达.方法:构建羧基末端截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t,分别以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Mt和空载体pcDNA3.1(-)瞬时转染HepG2细胞,提取细胞m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将实验组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多聚酶链反应(PCR),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部分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如癌基因c-myc.结果:显示截短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可以反式激活c-myc基因,并上调其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截短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反式调节基因的消减文库,细胞原癌基因c-myc是MHBst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为进一步阐明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C-MYC基因 上调表达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a126 Ile→Ser变异株HBsAg的暂时表达和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房德兴 甘人宝 +3 位作者 张倩 李载平 段恕诚 殷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g126位为Thr,表明HBsAg126Ser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用计算机做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突变体HBsAg126Ser主蛋白aa120-aa130区段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adrHBVHBsAg126Ile相比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构象的变化可能会影响a抗原决定簇(a124-aa147)的抗原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构建了突变S基因表达质粒,在SV40早期启动子的控制下进行抗原表达。利用HBsAg9肽(Thr-Ile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i单克隆抗体和9肽(Thr-Thr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t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这种Ser126突变蛋白对抗i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比野生蛋白减弱,对抗t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则与HBsAg126Thr接近。但用三种抗-a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揭示,突变蛋白HBsAg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变异株 抗原
下载PDF
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袁家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与出生6个月后,观察组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在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降低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叶下珠提取物对急性乙型肝炎小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莹 雷宇 +3 位作者 王媛媛 李姝玉 禄颖 王旭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叶下珠提取物在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型中对HBV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6小鼠尾静脉注射1.3倍HBV真核表达质粒(p HBV1.3),20μg/只,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及中药高、... 目的观察叶下珠提取物在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型中对HBV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6小鼠尾静脉注射1.3倍HBV真核表达质粒(p HBV1.3),20μg/只,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感染后第1日起,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连续3 d。感染后第4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水平,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 Ag)、HBs Ag表达。结果中药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感染小鼠血清中HBs Ag、HBe Ag含量,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显著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血清HBV-DNA含量降低,但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明显抑制了肝组织了HBc Ag及HBs Ag的表达(P<0.05)。结论叶下珠提取物明显抑制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小鼠HBV的复制与表达,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提取物 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 表达 水动力法 小鼠
下载PDF
两株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分析及其复制和抗原表达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武力 袁正宏 +3 位作者 何丽芳 蒋伟伦 邱申熊 闻玉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为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核苷酸结构及复制和抗原表达特性 ,分别从 2例HBsAg和HBeAg阳性、HBVDNA滴度为 10 14 和 10 13 拷贝 /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编号为 5 6和 2 18)血清中扩增、克隆了HBV全基因组 ,并测定了核... 为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核苷酸结构及复制和抗原表达特性 ,分别从 2例HBsAg和HBeAg阳性、HBVDNA滴度为 10 14 和 10 13 拷贝 /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编号为 5 6和 2 18)血清中扩增、克隆了HBV全基因组 ,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两株病毒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的培养上清中HBsAg表达水平基本相同 ,但 # 5 6毒株表达的HBeAg约为 # 2 18株的 3倍 ,Southern印迹及核酸杂交显示 ,# 5 6HBV株复制效率显著高于 # 2 18株 ,两株HBVDNA全长均为 32 15个核苷酸 ,同源性为 98 7% ,均为B基因型 (adw亚型 )。两者相差的42个核苷酸分布在C、Pre S1、Pre S2、P及X基因编码区 ,其中有位于SPⅠ、SPⅡ、Xp和ENHⅠ基因调控序列区中。 # 5 6患者感染的毒株基因组中Pre S2起始密码ATG变异为GTG ,但由Pre S1起始翻译形成的大蛋白中包括Pre S2的部分氨基酸 ,故 # 5 6血清和 # 5 6株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仍可与Pre S2抗体出现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复制 抗原表达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变异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劼 骆抗先 +2 位作者 侯金林 郭亚兵 王战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20/21bp部分缺失(nt1748/1747至nt1767)及同时存在的A1896点变异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HBV全基因的重组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后,对病毒抗原进行ELISA检测及Western-blotting... 目的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20/21bp部分缺失(nt1748/1747至nt1767)及同时存在的A1896点变异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HBV全基因的重组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后,对病毒抗原进行ELISA检测及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变异株分泌到细胞外的HBsAg、HBeAg及细胞内的HBcAg表达量较野毒株均明显减少。结论HBVCP20/21bp部分缺失株及同时存在的A1896点变异株的病毒抗原表达较野毒株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缺失变异 表达载体 转染 抗原
下载PDF
RNA干扰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光蓉 张国元 +3 位作者 杨健 胡为民 唐恩洁 朱道银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prec/c区构建shRNA表达载体,观察shRNA表达载体对H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为运用RNA干扰(RNAi)技术治疗乙型肝炎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hRNA表达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确认后,与1.5倍HBV真核表达质...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prec/c区构建shRNA表达载体,观察shRNA表达载体对H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为运用RNA干扰(RNAi)技术治疗乙型肝炎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hRNA表达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确认后,与1.5倍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5共转染Hela细胞,并于转染后72 h,用微粒子酶免疫实验(MEIA)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用半定量PCR检测prec/c mRNA的转录情况;分析shRNA表达载体对HBe/HBs抗原表达的抑制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HBV prec/c区的shRNA表达载体psiHBV4、psiHBV5、psiHBV6及无关shRNA表达载体psiC;筛选到对HBe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的psiHBV4载体,同时其对HBsAg的表达有促进作用;psiHBV5和psiHBV6对HBeAg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其对HBsAg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无关干扰对照psiC对HBV两种抗原的表达均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成功构建带U6启动子的shRNA表达载体并初步筛选到可显著抑制HBeAg表达的psiHBV4;本研究设计的3个靶向序列中,只有一个序列有大约70%的抑制率,而另外两个序列的抑制率相对较小,说明RNA干扰作用有较强的序列依赖性;无关干扰序列psiC几乎无干扰作用,说明siRNA产生的干扰作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以上结果为应用RNAi治疗乙型肝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 SHRNA RNA干扰 表达载体
下载PDF
应用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反式调节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洪源 刘妍 +2 位作者 成军 杨倩 王建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43-946,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截短型中蛋白(MHBst)的反式调节基因.方法:构建MHBs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HBst,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pcDNA3.1(-)-MHBst转染的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和转...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截短型中蛋白(MHBst)的反式调节基因.方法:构建MHBs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HBst,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pcDNA3.1(-)-MHBst转染的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相同细胞的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epG2细胞经转染MHBst后,有37条差异基因表达,其中14条基因表达增强,23条基因表达降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及细胞的信号转导密切相关.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截短型中蛋白的反式调节基因,为进一步阐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截短型中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技术 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 反式调节基因
下载PDF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s基因的表达及其抗原性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葛军辉 张乐之 +5 位作者 姚玉成 刘会敏 王新民 余宏宇 何金 胡以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5-567,574,共4页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变异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研究变异所致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免疫学性状的改变。方法 利用DraⅢ和XhoⅠ双酶切含有突变位点的HBVDNA 1.2拷贝的质粒P3.8Ⅱ ,获得 90 4bp带有突变点的HBV S基因片段。将其置...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变异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研究变异所致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免疫学性状的改变。方法 利用DraⅢ和XhoⅠ双酶切含有突变位点的HBVDNA 1.2拷贝的质粒P3.8Ⅱ ,获得 90 4bp带有突变点的HBV S基因片段。将其置换含有HBVDNA(adr亚型 )S和S2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 pCMV S2 .S的相应片段 ,从而构建s基因nt5 87G→A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 pCMV S2 .S +14 5R ;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 ,以获得分泌变异型HBsAg的细胞系。利用EIA及细胞免疫染色法 ,探讨变异抗原与抗 HBs结合力的变化。结果 构建了HBsAg的第 14 5位甘氨酸→精氨酸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第 3天 ,培养上清中用EIA检测HBsAg呈阳性 ,A值随时间延长而上升 ,但变异型的A值明显低于野生型。变异型与野生型HBsAg细胞免疫化学检测均有部分细胞呈阳性 ,但差别不显著。结论 HBsAg第 14 5位甘氨酸→精氨酸的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能够与抗 HBs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 S基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变异 真核表达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及Flt3配体双表达核酸疫苗的构建与体外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永林 张学光 黄祖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构建可同时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Flt3配体(FL)胞外段的双表达核酸疫苗。方法:将HBcAg和FL胞外段的基因用PCR方法扩增并分别引入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然后克隆入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获得含双基因片段的表达质... 目的:构建可同时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Flt3配体(FL)胞外段的双表达核酸疫苗。方法:将HBcAg和FL胞外段的基因用PCR方法扩增并分别引入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然后克隆入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获得含双基因片段的表达质粒;再取该表达质粒中的内部核糖体切入位点(IRES)序列和基因片段克隆入pJW4303载体中,获得相应的双表达核酸疫苗,经筛选鉴定后,以293T细胞瞬时表达检测两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成功以pIRES、pJW4303为载体的4种HBcAg和FL胞外段的双表达核酸疫苗,体外表达证实HBcAg和FL胞外段均能高效表达,基因位于IRES上游时表达水平较高。结论:用IRES元件实现了HBcAg和FL胞外段双表达核酸疫苗的构建,pJW4303为载体的核酸疫苗两基因表达水平优于pIRES为载体的核酸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FLT3配体 表达载体 核酸疫苗
下载PDF
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9
20
作者 田拥军 覃莉 +5 位作者 张正茂 李磊 雷延昌 喻植群 赵西平 杨东亮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6期574-577,共4页
构建可以在真核细胞表达G145R HBsAg的重组质粒PCI-HBs145。用此质粒转染Hela细胞,经克隆化培养 以及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细胞系。ELISA检测表明表达G145R HBsAg与野生型HBsAg 在免疫反应性上有较大的差异。生物学性状... 构建可以在真核细胞表达G145R HBsAg的重组质粒PCI-HBs145。用此质粒转染Hela细胞,经克隆化培养 以及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细胞系。ELISA检测表明表达G145R HBsAg与野生型HBsAg 在免疫反应性上有较大的差异。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2A8细胞纯度好,遗传性状 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变异 转基因细胞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