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2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勇 胡毓安 +1 位作者 袁大莉 袁静文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并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相比较,探讨LHB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和PCR法检测乙型肝炎257例血清中LHBs,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并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相比较,探讨LHB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和PCR法检测乙型肝炎257例血清中LHBs,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 DN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HBs与HBV DN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Bs的阳性率(83.12%)高于乙肝e抗原(HBeAg)的阳性率(5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LHBs水平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情况,将其作为HBV复制指标,灵敏度高于HBeAg,可作为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情况的新的血清学指标,尤其是针对HBeAg阴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勇 胡毓安 《东南国防医药》 2013年第4期381-383,共3页
临床上主要以肝功能,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V DNA作为主要指标监测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与抗病毒治疗效果,但都有局限性。尤其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缺乏快速准确反映其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疗效的指标。很多研究证明,... 临床上主要以肝功能,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V DNA作为主要指标监测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与抗病毒治疗效果,但都有局限性。尤其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缺乏快速准确反映其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疗效的指标。很多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HBV-LP)能够很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HBV-L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 生物学功能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水平检测意义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杜景华 张宇 郝祎卓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99-600,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9例,采用E...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9例,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HBV-LP水平,采用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LP阳性率分别为77.2%、82.4%和89.7%,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8.9%、83.8%和93.1%;3组血清HBV-LP水平分别为(9.78±4.25)μg/L、(17.24±8.63)μg/L和(38.65±19.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LP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重要的标记物,与血清HBV DNA存在某种相关性,其检测的意义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 HBV DNA 诊断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徐爱芳 陈刚 +1 位作者 张永乐 王妙婵 《肝脏》 2009年第6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表面 乙型肝炎病毒(HBV) 蛋白 DNA检测 血清HBV 肝组织活检 预后判断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与HBV DNA检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正林 刘玢 +4 位作者 肖桂初 刘键 林广城 吴意 陆学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平行检测。结果①在600例HBsAg阳...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平行检测。结果①在600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76.17%(457/600),LHBs的阳性率为77.33%(464/600),二者无显著差异(χ2=0.696,P>0.05);②300份HBeAg阳性血清中,HBV DNA、LHBs阳性率分别为95.0%(285/300)9、6.0%(288/300);300份HBeAg阴性血清中,HBV DNA、LHBs阳性率分别为57.33%(172/300)、58.67%(176/300),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25,P>0.05;χ2=0.253,P>0.05)。③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48。结论定量检测LHBs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大蛋白 HBV DNA HBEAG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金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4期1479-1480,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807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807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1)在807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阳性率为54.40%(439/807),LHBs的阳性率为56.75%(458/80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3,P>0.05),二者总体符合率为91.70%(740/807);(2)LHBs含量与乙肝病毒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95,P<0.001);(3)LHBs含量与ALT呈正相关(P<0.05)。结论LHBs与乙肝病毒DNA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能够反映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程度和疾病的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表面大蛋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兰州地区不同性别、年龄群体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与HBVDNA相关性的探讨
7
作者 李彩东 吴斌 +1 位作者 段正军 田鹏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B1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以及与HBV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不同性另4、年龄群体中的差异性。方法分.蓦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以及与HBV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不同性另4、年龄群体中的差异性。方法分.蓦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化学发光法(CLIA)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36例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LP、HBVDNA、HBeAg以及ALT进行检测,并且分析比较三者之间的阳性率及相关性。结果HBeAg(+)模式的HBv-DNA与HBV—L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HBeAg(-)模式的HBV—DNA与HBv-L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HBV-DNA阳性率略高于女性组,年长组大于年轻组,年轻群体HBV-LP阳性率略高于年长群体。HBeAg(+)模式群体中ALT〉50U/L的比例远大于HBeAg(-)模式群体。结论在HBeAg(+)模式群体中HBV—LP与HBV-DNA检测有较高符合性,HBeAg(+)模式群体中及年长群体中肝受损程度较明显,在HBeAg(-)模式群体中乙肝病毒大蛋白阳性率高于HBV-DNA。HBV-LP是反映HBeAg(-)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情况的血清免疫学指标,同时检测HBV—LP与HBV-DNA会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大蛋白 年龄和性另4 HBV DNA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表达与HBV DNA的关系
8
作者 任超学 张永乐 《肝脏》 2010年第6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血清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 蛋白表达 病毒表面 HBV复制 公共卫生问题 HBeAg 外膜大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中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东 王亚 李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4期1628-1629,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编码的表面大蛋白(LHBs)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对上述标本进行LHBs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编码的表面大蛋白(LHBs)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对上述标本进行LHBs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LHBs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DNA拷贝数与LHBs的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LHBs与HBV DNA呈较好的相关性,是一个指示HBV复制水平的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乙肝病毒S基因编码的表面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含量用于临床治疗的价值以及与乙肝病毒DNA的相关性探讨
10
作者 邹雪姣 丁坤 +2 位作者 于海峰 范璐 刘友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68-69,共2页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含量用于临床治疗的价值以及与乙肝病毒DN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DNA(HBV-D...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含量用于临床治疗的价值以及与乙肝病毒DN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DNA(HBV-DNA)/血清乙肝病毒导致的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含量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 ①分析观察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HBV-LP阳性率/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中HBV-DNA>5×105 IU/ml的HBV-LP阳性率明显高于HBV-DNA含量在<5×102 IU/ml及5×102 -5×105 IU/ml(P<0.05);第2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以及治疗3个月/6个月的HBV-DNA阳性率/HBV-LP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HBV-LP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有重要价值,与HBV-DNA呈正相关,能够反映临床治疗效果,指导临床评估疗效及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 乙肝病毒DNA(HBV-DNA) 相关性 治疗价值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大表面蛋白诱导内质网应激调控p27 IRES翻译活性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郭亦笑 邵杰 +2 位作者 尉丁 陈志南 边惠洁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32-739,共8页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大表面蛋白(LHB)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条件下,抑癌基因p275′UTR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活性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275′UTR中IRES的活性;利用qRT-PCR和We...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大表面蛋白(LHB)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条件下,抑癌基因p275′UTR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活性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275′UTR中IRES的活性;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HB诱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分子水平;RNA下拉、质谱技术和RNA免疫沉淀筛选并确认潜在的与p275′UTR结合的相关蛋白;siRNA转染建立PCBP2和ANXA2敲低细胞模型,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在敲低PCBP2和ANXA2后p27 IRES翻译活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检测p27 IRES活性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LHB可以诱导内质网应激,同时显著提高p27的IRES翻译活性(P<0.01)。LHB过表达激活了PERK通路并提高了eIF2α的磷酸化水平,特异性PERK通路抑制剂GSK2606414使RERK和eIF2α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从而引起p275′UTR的IRES翻译活性显著降低(P<0.01,P<0.05)。同时,磷酸酶抑制剂Sal003能显著增加eIF2α磷酸化水平,使p27 IRES活性进一步增强(P<0.01,P<0.05)。最后,我们发现PCBP2和ANXA2作为潜在的反式作用因子可增强p27 IRES活性。结论LHB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通过eIF2α磷酸化增强p27 IRES翻译活性。反式作用因子PCBP2和ANXA2正向调控其IRES翻译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蛋白 p275′UTR 内质网应激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反式作用因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高尔基体蛋白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12
作者 张亚宾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5例肝硬化(LC)、18例肝细胞癌(HCC),分别纳入CHB组、LC组、HCC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CHB组又分为轻度CHB组(16例)、中度CHB组(19例)和重度CHB组(12例),LC组又分为代偿期LC组(15例)和失代偿期LC组(20例),HCC组又分为甲胎蛋白(AFP)阴性HCC组(8例)和AFP阳性HCC组(10例)。比较CHB组、LC组、HCC组和对照组TIM-3、GP73、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CHB亚组、LC亚组和HCC亚组患者TIM-3、GP73水平;分析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TIM-3和GP73与ALT、AST、白蛋白及TBil的相关性。结果:四组TIM-3、GP73、ALT、AST、白蛋白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B组、LC组和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C组和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CHB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CHB组(P<0.05);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LC组,白蛋白水平低于LC组(P<0.05)。轻度CHB组、中度CHB组、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CHB组、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均高于轻度CHB组(P<0.05);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均高于中度CHB组(P<0.05)。失代偿期LC组TIM-3、GP73水平均高于代偿期LC组(P<0.05)。AFP阳性HCC组TIM-3、GP73水平均高于AFP阴性HCC组(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TIM-3、GP73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IM-3、GP73水平明显升高,CHB、LC、HCC不同疾病发展阶段其表达水平升高程度显著,且与病情发展及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分子-3 高尔基体蛋白73
下载PDF
寡糖链、甲胎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风险筛查与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芸 蔡欣奕 +5 位作者 丁靖诺 陆圣威 陈萃英 吴婷婷 张军利 赵卫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55-1860,共6页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大意义。目的 探究寡糖链和甲胎蛋白(AFP)在HBV相关HCC的风险人群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1—1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HCC患者123例,HCC患者42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肝硬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AFP],计算慢性肝病患者肝癌风险预测模型评分(aMAP评分),收集寡糖链标志物检测结果(G-Test)。将HCC患者作为HCC组(42例),非HCC患者根据aMAP评分进行分组,<50分为低风险组(40例)、50~60分为中风险组(44例)、>60分为高风险组(39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P、G-Test及两者联合诊断HCC的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用DeLong检验比较联合指标与单个指标AUC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AFP、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HCC组患者AFP、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TB低于高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患者年龄、TB、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PLT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0.05);中风险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AFP和G-Test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796(95%CI=0.706~0.886,P<0.001)、0.878(95%CI=0.813~0.943,P<0.001),两者联合诊断HCC的AUC为0.901(95%CI=0.844~0.957,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HCC的AUC高于AFP(Z=2.104,P=0.03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AFP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4.8%(140/165),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39,P<0.001),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9.5%(145/165),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4,P<0.001)。G-Test诊断AFP阴性HCC的AUC为0.895(95%CI=0.839~0.952,P<0.001)。结论 寡糖链作为一种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对HBV相关HCC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可作为AFP阴性HCC患者的补充检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甲胎蛋白 寡糖链检测 癌症筛查 早期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在预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复发中的价值
14
作者 何小燕 张丽琴 +3 位作者 吴天恩 曾瑞丽 叶文峰 黎翠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水平检测对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使用NAs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80例CHB患者,...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水平检测对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使用NAs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80例CHB患者,展开1年随访,根据有无病毒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展开HBV RNA及HBsAg定量检测,分析HBsAg和HBV RNA定量对NAs药物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患者复发率17.50%,复发组的停药时HBV DNA载量、停药时HBsAg定量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停药6、12、18、24个月,HBsAg及HBV RNA定量水平比较,停药24个月HBsAg及HBV RNA定量水平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RNA预测疾病复发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80.30%,HBsAg对应数值为78.57%、89.39%。结论HBsAg和HBV RNA定量对NAs药物停药后CHB复发有预测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药物 停药 复发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RNA 预测效能
下载PDF
HBx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诱导肝细胞表达Ⅰ型干扰素的研究
15
作者 潘颖 杨凯 +3 位作者 陈谨 孙蓓蓓 田平平 张发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对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和稳转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为模型,转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HBx-siRNA]至HepG2.2.15细胞,转染HBx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对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和稳转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为模型,转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HBx-siRNA]至HepG2.2.15细胞,转染HBx蛋白表达质粒pEGFP-HBx至HepG2细胞,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细胞中的IFN-α、IFN-β mRNA含量,荧光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内质粒pEGFP-HBx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各细胞中HBx和p-IRF3蛋白含量变化,以探讨HBV通过HBx蛋白对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结果:IFN-α和IFN-β mRNA在HepG2.2.15细胞中的含量略高于HepG2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A干扰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x蛋白的表达后,细胞中IFN-α、IFN-β mRNA含量显著升高,转染pEGFP-HBx的HepG2细胞中Ⅰ型干扰素的基因表达量和p-IRF3的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结论:HBV通过HBx蛋白抑制IRF3蛋白的活化,从而抑制Ⅰ型干扰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X蛋白 Ⅰ型干扰素 IRF3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巧霞 蒋雪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1],HBV感染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研究也表明HBsAg清除后持久性佳,复发率低,乙肝相关不良事件(肝癌、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和/或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并且HBsAg清除是CHB患者最接近临床治愈[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伴或不伴有抗-HBs阳转、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的一个指标。而寻找有利于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宿主、病毒、治疗方案等角度对与HBsAg清除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
17
作者 卢志华 黄文滨 +1 位作者 张满娥 邓巧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阶段分为慢性肝衰竭(CLF)组35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29例,两组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V-D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因子表达情况。结果ACLF组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以及CD4+、CD8+均高于C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分析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掌握不同病程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病症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病理表达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以及抗病毒治疗干预效果评估的意义
18
作者 马宁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检测以及抗病毒治疗干预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70例轻中度肝炎患者分为A组,36例重型肝炎... 目的探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检测以及抗病毒治疗干预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70例轻中度肝炎患者分为A组,3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B组。另选同时段50名健康体检者分为C组。3组均予以免疫球蛋白检测,包括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A组、B组和C组的IgA、IgG、IgM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IgA、IgG、IgM检测结果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IgA、IgG、IgM检测结果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IgA、IgG、IgM检测结果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病情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指导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评估药物作用效果,对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对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防治效果
19
作者 唐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6-0039,共4页
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的应用对于防治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旗医院上报我中心的7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防治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 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的应用对于防治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旗医院上报我中心的7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防治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分为观察组(产妇注射时间:孕28周,孕32周,孕36周;新生儿注射时间:出生后24h)37例、对照组(产妇注射时间:不注射;新生儿注射时间:出生后24h)37例,对比两组的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防治效果。结果 对比HBV-DNA(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HBV-DNA水平[(3.70±1.04)×103copies/mL<(6.19±1.22)×103copies/mL,t=9.448]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接种后6个月),观察组阳性率更高。对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接种后12个月),观察组阳性率更高。对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接种后6个月),观察组阳性率更低。对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接种后12个月),观察组阳性率更低。结论 在产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可以更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降低新生儿的乙型肝炎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疫苗 母婴 乙型肝炎病毒 防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郑宏 秦志华 +2 位作者 陈晓丽 明湘虹 袁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1个月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48例,无肝损伤)。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损伤组患者中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过高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均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可根据上述因素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早发现及早预防,精准预测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对患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