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6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巧霞 蒋雪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1],HBV感染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研究也表明HBsAg清除后持久性佳,复发率低,乙肝相关不良事件(肝癌、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和/或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并且HBsAg清除是CHB患者最接近临床治愈[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伴或不伴有抗-HBs阳转、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的一个指标。而寻找有利于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宿主、病毒、治疗方案等角度对与HBsAg清除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
2
作者 卢志华 黄文滨 +1 位作者 张满娥 邓巧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阶段分为慢性肝衰竭(CLF)组35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29例,两组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V-D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因子表达情况。结果ACLF组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以及CD4+、CD8+均高于C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分析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掌握不同病程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病症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病理表达
下载PDF
不同稀释介质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影响
3
作者 陈明心 王炜 +1 位作者 张岱 任伟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95-398,403,共5页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计算稀释带来的偏差。分别将BSA和BGG配制成不同浓度稀释液,对10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分析稀释后检测结果差异。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的BSA、15 g/L的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5例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然后分别将反应总时间控制在32 min、62 min、77 min和92 min,分别计算62 min、77 min和92 min检测结果相对于32 min检测结果的比值(即增幅),比较不同稀释组在92 min时的增幅。结果15 g/L的BGG稀释所得的回收率偏差最小。BSA不同浓度之间的稀释结果无明显差异,而BGG不同浓度之间稀释结果成负相关。15 g/L的BGG稀释组在92 min相对于32 min的检测浓度的增幅最大。结论15 g/L BGG作为HBsAg稀释液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稀释液 小牛血清球蛋白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郑宏 秦志华 +2 位作者 陈晓丽 明湘虹 袁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1个月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48例,无肝损伤)。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损伤组患者中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过高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均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可根据上述因素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早发现及早预防,精准预测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对患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钟大明 黄昭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188-191,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是病毒的外膜结构蛋白多肽,长期以来HBsAg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指标,随着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开展相关的研究,发现HBsAg具有更多的临...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是病毒的外膜结构蛋白多肽,长期以来HBsAg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指标,随着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开展相关的研究,发现HBsAg具有更多的临床价值,HBsAg水平不仅仅是鉴别HBV感染的指标,HBsAg定量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疾病转归以及疗效预测等也有重要意义,近年HBsAg定量与CHB抗病毒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现笔者就HBsAg定量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病毒治疗
下载PDF
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袁家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与出生6个月后,观察组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在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降低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确认试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0
7
作者 方筠 张久春 +4 位作者 陈健 曾敏霞 韩晓辉 朱锦德 储迅涛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测定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样本的确认试验方法。方法以特异性抗-HBs中和样本中的HBsAg并设立加对照液的对照孔,然后按常规方法检测样本中HBsAg含量(吸光度表示),按公式求得... 目的建立适用于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测定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样本的确认试验方法。方法以特异性抗-HBs中和样本中的HBsAg并设立加对照液的对照孔,然后按常规方法检测样本中HBsAg含量(吸光度表示),按公式求得加抗-HBs孔的抑制率,如抑制率≥50%即表示该样本被确认为HBsAg阳性。结果确定以混合抗-HBs阳性人血清为特异性中和抗体,选定确认试验常规操作步骤。对109份HBsAg阳性样本用确认试剂进行测定,结果均被确认。对4份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阴性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结果均为HBsAg阴性。对17份HBsAg阳性血清用本法与Murex HBsAg确认试剂作比对试验,二者结果一致,17份HBsAg阳性者均被确认。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BsAg确认试验方法和试剂适用于对HBsAg阳性样本进行确认,填补国内确认试剂缺如的空白。经进一步临床试验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确认试验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卢锋 廖雪雁 +1 位作者 石爽 庄辉 《肝脏》 2009年第1期64-68,共5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原定量检测 临床意义 HBSAG 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下载PDF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半定量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娟 穆红 +1 位作者 王世瑜 彭林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研究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含量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BV携带者血清152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含量[以标本吸光度值与仪器所给临界值(Cut-off)的比值勤(COI)表示]、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研究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含量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BV携带者血清152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含量[以标本吸光度值与仪器所给临界值(Cut-off)的比值勤(COI)表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 e抗原(HBeAg)、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按照HBV DNA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4组。Ⅰ组(54例)、Ⅱ组(34例)HBV DNA水平分别为〈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两组HBeAg皆为阴性;Ⅲ组(32例)HBV DNA水平为105-107拷贝/mL,其中HBeAg阳性8例,阴性24例;Ⅳ组(32例)HBV DNA水平〉107拷贝/mL,HBeAg皆为阳性。结果HBs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对数相关(r=0.623,P〈0.001)。各组平均Log HBsAg COI分别为Ⅰ组2.65±0.85,Ⅱ组2.95±0.76,Ⅲ组3.19±0.49,Ⅳ组4.65±0.37,其中Ⅳ组显著高于其他任何一组(P〈0.001);Ⅰ组显著低于Ⅲ组(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Ⅳ组鉴别于其他各组的最佳分界值为HBsAgCOI=9 250(敏感性96.9%,特异性90.8%);而Ⅰ组鉴别于其他各组的最佳分界值为HBsAgCOI=1 250(敏感性68.5%,特异性62.5%)。结论HBsAg含量的检测在临床上判断HBV复制方面不失为一种即经济又简便的PCR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国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的检测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斌斌 邵文琦 +3 位作者 吴炯 张春燕 郭玮 潘柏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价6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应用AXSYM全自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测定后余留标本,对相关样品进行稀释,然后选取6种国产HBsAg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评价6种... 目的:评价6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应用AXSYM全自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测定后余留标本,对相关样品进行稀释,然后选取6种国产HBsAg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评价6种国产试剂盒的灵敏度、精密度、特异度、检测范围和钩状效应(Hook效应),确立临界值(cut-off)对应的浓度范围以及不同孵育时间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等。结果:6种试剂盒的灵敏度有一定差异,范围在0.40~0.60ng/mL之间。对低浓度标本,6种试剂盒的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6.21%、9.45%、9.42%、13.04%、10.49%和4.84%;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5.76%、19.12%、19.54%、23.89%、24.22%和14.99%。HBsAg质量浓度与临界值指数(COI)呈S型曲线关系。在本实验所分析的HBsAg浓度范围内未发现高剂量Hook效应。6种试剂盒临界值对应的质量浓度在0.3~0.5ng/mL之间。结论:国产HBsAgELISA试剂盒的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试剂盒 评价
下载PDF
2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斌斌 沈敏娜 +3 位作者 张春燕 吴炯 郭玮 潘柏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孵育时间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的性能差异。方法:使用同一厂商生产的2种不同孵育时间(30min和60min)的HBsAgELISA试剂盒同时检测血清样本,比较2种试剂盒的检测精度、抗干... 目的:比较2种不同孵育时间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的性能差异。方法:使用同一厂商生产的2种不同孵育时间(30min和60min)的HBsAgELISA试剂盒同时检测血清样本,比较2种试剂盒的检测精度、抗干扰能力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种试剂盒的检测精度没有统计学差异,批内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批间CV均小于15%;血红蛋白<4.0g/L、三酰甘油<2.2mmol/L、胆红素<260μmol/L对2种试剂均不产生影响。2种试剂平行检测229份样本,其中有33例样本检测结果不一致,进一步用电化学发光法全自动检测系统复检,结果均为弱反应性样本。结论:2种试剂盒的检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无差异,但60min孵育试剂盒对于HBsAg弱反应性样本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0min孵育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精密度 抗干扰
下载PDF
酶联免疫试验两步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炼 赵政 +1 位作者 王芳 杨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9期2546-2547,2549,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步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在稀释液的量、洗板时机、孵育时间、显色时间等不同条件下对阳性混合血清、阴性混合血清和弱阳性对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使用滴瓶滴加1滴...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步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在稀释液的量、洗板时机、孵育时间、显色时间等不同条件下对阳性混合血清、阴性混合血清和弱阳性对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使用滴瓶滴加1滴稀释液、不加入稀释液、加入血清后温育时间缩短为45min、加入酶结合物后孵育时间缩短为15min、加入显色剂后显色时间缩短为15min,弱阳性结果较标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样本孵育1h后洗板,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结果均较标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条件的改变,就强阳性标本而言或许影响不大,但弱阳性标本的结果会被显著影响,尤其是处于临界值(灰区)的标本所受影响可能就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两步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俊卿 程欣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已在越来越多医院开展,HBsAg定量检测结果不仅可反映患者当前病情,且对预后有提示作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探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定量检测结果对疗效的预测作用,及早并准确区分抗病毒治...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已在越来越多医院开展,HBsAg定量检测结果不仅可反映患者当前病情,且对预后有提示作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探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定量检测结果对疗效的预测作用,及早并准确区分抗病毒治疗应答良好者和应答不佳者,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改善预后。本文对HBsAg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定量检测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位阻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新铭 李文琦 +5 位作者 李益民 阎伟 高鸿瑞 谢溱 蔡玲民 彭学芳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1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c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1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c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种McAb可分为10个不同的抑制群。并对这种简单易行的位阻分析方法在实用中的价值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 单克隆抗体 抗HBSAG 杂交瘤细胞系 IgM抗体 血凝抑制法 IgG MeAb McAb 决定簇
下载PDF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永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32-333,I0004,共3页
目的:探索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表面抗原定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2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300 mg,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前... 目的:探索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表面抗原定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2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300 mg,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24、36、48周时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q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尿素氮及血清钙、磷等指标,并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qHBsAg在治疗24、36、48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的患者与治疗12周的患者相比,qHBsAg有差异(P<0.05)。HBV DNA载量在治疗过程中持续下降,治疗24、36周时HBV DNA的载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后HBV DNA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在治疗12周后ALT均恢复正常,ALT在治疗12、24、36和48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HBV DNA病毒作用强效安全,并可促进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定量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下载PDF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态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俞冰楠 刘寿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1期131-134,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一般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我国将免疫控制期定义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1000IU/ml、HBV DNA<2000IU/ml...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一般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我国将免疫控制期定义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1000IU/ml、HBV DNA<2000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正常、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肝脏无或仅有轻度炎症坏死的慢性HBV感染者,即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传统观点认为,该期患者的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状态,肝脏一般无显著的炎症或纤维化,疾病进展缓慢,故不推荐使用抗病毒治疗方案。研究表明,HBsAg<1000IU/ml、HBV DNA<2000IU/ml、HBeAg阴性、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正常的患者仍存在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甚至出现肝病相关死亡的风险。目前,临床对该部分人群是否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态 病毒治疗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应用中和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弱反应性标本确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正青 高纯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7期736-737,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诊断的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HBsAg可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或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的方法进行。低水平HBsAg或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干扰可致检测结果呈弱反应性。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诊断的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HBsAg可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或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的方法进行。低水平HBsAg或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干扰可致检测结果呈弱反应性。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检测,对弱反应性标本应进行确认试验才能发具HBsAg阳性报告。本研究采用HBsAg中和试验对弱反应性标本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临床应用价值 中和试验 反应性 临床意义 标本 HBSAG阳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结果复检确认方法
18
作者 刘利洪 曾传蓉 +2 位作者 黄晓英 姜天华 李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1期1069-1069,1071,共2页
目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阳性标本进行复检确认。方法按试剂说明书测定HBsAg,对强阳性标本(S/CO≥4.0)用金标法进行确认,对弱阳性标本(S/CO<4.0)留作双孔复检。结果在强阳性标本中有18... 目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阳性标本进行复检确认。方法按试剂说明书测定HBsAg,对强阳性标本(S/CO≥4.0)用金标法进行确认,对弱阳性标本(S/CO<4.0)留作双孔复检。结果在强阳性标本中有18例,弱阳性标本中有87例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17%。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标本,分别用金标法和双孔复检的方法进行确认实验,可以降低假阳性率,减少医疗纠纷,临床应用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金标法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水平变化预测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张郴华 邓英 《大医生》 2023年第13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水平变化预测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效果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疗效...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水平变化预测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效果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疗效是否为临床治愈分为观察组(22例,临床治愈)与对照组(38例,非临床治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及治疗36周的血清HBs Ag水平。分析血清HBs Ag水平判断临床治愈的价值。分析不同时间点血清HBs Ag水平差值判断临床治愈的价值。结果 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2周、治疗24周及治疗36周的血清HBs Ag水平对判断临床治愈具有一定价值(P<0.05);两组患者差值B(治疗24周血清HBs Ag水平-治疗12周血清HBs Ag水平)和差值C(治疗36周血清HBs Ag水平-治疗24周血清HBs Ag水平)低于差值A(治疗12周血清HBs Ag水平-治疗前血清HBs Ag水平),差值C低于差值B,且观察组患者差值A、差值B及差值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差值A判断临床治愈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敏感度=0.829,特异度=0.600)。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CHB具有一定疗效,治疗12周与治疗前HBs Ag的差值对判断临床治愈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 长效干扰素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污染率评价
20
作者 胡慧梅 哈斯朝鲁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2年第10期59-61,共3页
目的:评价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HBsAg携带污染率是否能达到要求。方法:将收集到的高浓度混合样岛(H)和低于检测下限的阴性混合样岛(L)分别分装成3个样本作为检测样本,按照Hl、H2、H3、LI、L2、L3的顺序,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 目的:评价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HBsAg携带污染率是否能达到要求。方法:将收集到的高浓度混合样岛(H)和低于检测下限的阴性混合样岛(L)分别分装成3个样本作为检测样本,按照Hl、H2、H3、LI、L2、L3的顺序,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测定其浓度值,共检测五次;根据试剂说明书判断阴性混合样晶(L)结果是否为阴性、根据携带污染率公式分别计算五次测定的携带污染率。判断标准:阴性混合样晶(L)检测结果为阴性且携带污染率小于1×10^(-5)为可接受。结果:HBsAg高浓度混合样話定量测定值(H愿):2957.52 IU/mL;五次测定中阴性混合样品(L)检测结果皆为阴性、携带污蕖牵分别是:2.028×10^(-6)、9.467×10^(-6)、3.381×10^(-6)、3.719×10^(-6)和5.748×10^(-6)。结论:本室所使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测定HBsAg携带污染率符合要求,可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 定量检测 携带污染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