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0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城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唐爱平 熊建芳 +3 位作者 赵蕊 平洁 李妍 贾西凤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 为了解新城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促进乙肝防制工作。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区3583名1~50岁人群进行了调查。结果 HBsAg阳性者97人,阳性率为2.7%,HB... 目的 为了解新城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促进乙肝防制工作。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区3583名1~50岁人群进行了调查。结果 HBsAg阳性者97人,阳性率为2.7%,HBsAg阳性率在15~年龄组最高为4.7%。已婚者HBsAg阳性率高于未婚者1.6个百分点。有接种史者HBsAg阳性率低于无接种史者2.5个百分点。乙肝疫苗接种者844人,接种率为23.696,随着年龄的增加,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但〈15岁人群接种率在90%以上。成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乙肝疫苗接种率增高。男性乙肝疫苗接种率及HBsAg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加强宣传教育,从控制人群乙肝发病的高度全面考虑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在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前提下扩大免疫接种人群,对适宜接种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 乙肝疫苗接种率 调查
下载PDF
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及预防治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艳 周特 杨桂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4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高校2008—2011年11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化验检测,且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 2009—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的在校大学生HBsA... 目的探讨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高校2008—2011年11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化验检测,且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 2009—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的在校大学生HBsAg的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男生HBsAg的阳性率略高于女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结论注重健康宣教,从控制人群乙型肝炎发病的高度全面地开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对于适合乙肝疫苗接种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瞿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治疗措施的效果和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促进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方法对笔者所在学校2003~2007年36896名大学生进行化验检测并对以乙肝患者进行治疗和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 目的了解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治疗措施的效果和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促进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方法对笔者所在学校2003~2007年36896名大学生进行化验检测并对以乙肝患者进行治疗和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从表1看出,2003~2007年笔者所在学校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按性别区分男性HBsAg阳性率大于女性。从表2看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结论加强宣传教育,从控制人群乙肝发病的高度全面考虑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对适宜接种的大学生进行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中西医结合 乙肝疫苗接种
下载PDF
高考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检测分析
4
作者 陈红亮 韦世强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1期228-228,共1页
目的:掌握高考学生乙型肝炎携带者情况,做好学生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方法:连续4年在为高考学生体检中,检查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采用酶联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诊断试剂盒,结果判断样品孔OD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为阳性,... 目的:掌握高考学生乙型肝炎携带者情况,做好学生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方法:连续4年在为高考学生体检中,检查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采用酶联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诊断试剂盒,结果判断样品孔OD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为阳性,小于临界值为阴性]。结果:4年来高考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呈波动式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继续加强中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学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 预防接种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郑宏 秦志华 +2 位作者 陈晓丽 明湘虹 袁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1个月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48例,无肝损伤)。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损伤组患者中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过高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均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可根据上述因素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早发现及早预防,精准预测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对患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巧霞 蒋雪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1],HBV感染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研究也表明HBsAg清除后持久性佳,复发率低,乙肝相关不良事件(肝癌、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和/或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并且HBsAg清除是CHB患者最接近临床治愈[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伴或不伴有抗-HBs阳转、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的一个指标。而寻找有利于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宿主、病毒、治疗方案等角度对与HBsAg清除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
7
作者 卢志华 黄文滨 +1 位作者 张满娥 邓巧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阶段分为慢性肝衰竭(CLF)组35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29例,两组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V-D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因子表达情况。结果ACLF组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以及CD4+、CD8+均高于C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分析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掌握不同病程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病症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病理表达
下载PDF
乙型肝炎疫苗应用后不同时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言彬 王志彬 +4 位作者 焦雪成 张玉华 陈彦彩 蔡爱民 谢敬甫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8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广泛使用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携带情况,为乙肝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市≤18岁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中HB...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广泛使用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携带情况,为乙肝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市≤18岁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结果2000年检测12847人,HBsAg阳性1097例,阳性率8.54%;2006年检测102699人,HBsAg阳性2399例,阳性率2.34%。随着2000年对全市1~18岁人群HepB查漏普种和世界银行贷款疾病控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HepB接种的实施,尤其是2002年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各个年龄段人群HepB接种率大幅度提高,经过6年时间≤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72.59%,0~、4~、8~、12~、15~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由2000年的3.76%、4.74%、5.59%、8.51%、12.58%下降到2006年的0.30%、1.39%、2.52%、3.03%、2.98%,各年龄段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非常显著。结论各年龄段人群中HBsAg阳性率的下降与HepB接种有直接关系,HepB对预防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效果明显,提示除做好新生儿HepB预防接种外,成人HepB接种应逐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袁家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与出生6个月后,观察组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在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降低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乡村≤15岁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凌云 《中国计划免疫》 2003年第6期335-336,共2页
为了解乡村≤ 15岁人群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现状 ,于 2 0 0 2年采取整群抽样法 ,对全县 14个乡村 35 786名≤ 15岁人群 ,用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及HBsAg检测。结果显... 为了解乡村≤ 15岁人群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现状 ,于 2 0 0 2年采取整群抽样法 ,对全县 14个乡村 35 786名≤ 15岁人群 ,用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及HBsAg检测。结果显示 :乡村≤ 15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5 1 6 0 % ,0~ 3岁、4~ 7岁、8~ 12岁、13~ 15岁人群接种率分别为 74 10 %、6 1 2 4 %、4 9 35 %、37 39% ,各年龄组人群接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HBsAg阳性率为 17 93% ,0~ 3岁、4~ 7岁、8~ 12岁、13~ 15岁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 7 94 %、10 93%、19 70 %、2 5 2 9% ,各年龄组人群HBsAg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有接种史和无接种史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 11 34%和 2 4 96 %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0~ 3岁、4~ 7岁、8~ 12岁有接种史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 1 75 %、4 73%、12 5 2 % ,均非常显著低于同年龄组无接种史人群 ,13~ 15岁人群有无接种史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提示需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 ,对大年龄组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 ,对适宜接种对象进行预防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乙型肝炎 疫苗 接种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 调查
原文传递
云南省贫困山区县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梅 丁峥嵘 吴燕 《中国计划免疫》 2002年第2期77-79,共3页
为了解云南省贫困山区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状况 ,对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景东彝族自治县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两个县 1995~ 1999年和 2 0 0 0年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为4 3 77%和 5 1 6 3%。 1... 为了解云南省贫困山区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状况 ,对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景东彝族自治县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两个县 1995~ 1999年和 2 0 0 0年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为4 3 77%和 5 1 6 3%。 1995~ 1999年和 2 0 0 0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在出生后 4 8h内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1 6 9%和 31 4 8%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 3 74 %和 4 6 0 7% ,乙肝疫苗 3针全程免疫接种率分别为 30 4 3%和79 6 5 %。实施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肝疫苗扶贫项目后 ,2 0 0 0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 3针全程免疫接种率 ,均有明显提高。 1995~ 1999年出生儿童及其母亲HBsAg阳性率分别为 1 0 7%和 3 74 % ,2 0 0 0年出生儿童及其母亲HBsAg阳性率分别为 1 15 %和 3 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阳性率
原文传递
海北藏族自治州1~3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英措 《中国计划免疫》 2007年第5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 儿童预防接种证 海北藏族自治州 疫苗接种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随机抽样方法 接种情况 HEPB
原文传递
不同稀释介质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影响
13
作者 陈明心 王炜 +1 位作者 张岱 任伟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95-398,403,共5页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计算稀释带来的偏差。分别将BSA和BGG配制成不同浓度稀释液,对10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分析稀释后检测结果差异。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的BSA、15 g/L的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5例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然后分别将反应总时间控制在32 min、62 min、77 min和92 min,分别计算62 min、77 min和92 min检测结果相对于32 min检测结果的比值(即增幅),比较不同稀释组在92 min时的增幅。结果15 g/L的BGG稀释所得的回收率偏差最小。BSA不同浓度之间的稀释结果无明显差异,而BGG不同浓度之间稀释结果成负相关。15 g/L的BGG稀释组在92 min相对于32 min的检测浓度的增幅最大。结论15 g/L BGG作为HBsAg稀释液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稀释液 小牛血清球蛋白
下载PDF
江苏省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与乙肝疫苗免疫的关系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毓 翟祥军 +16 位作者 许卫国 鲍倡俊 朱叶飞 殷晓梅 彭红 朱立国 张婷婷 陈新峰 杜国明 柳丽江 王跃进 宗俊 蒋卫平 姚根红 曹民权 吴淑华 汪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2-536,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3个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地区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3个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地区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HBsAg阳性率按全国人口构成标化后分别为4.61%、6.88%和10.06%,18岁以上计划免疫前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18岁以下计划免疫后出生人群。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县中18岁以上年龄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结论: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已显成效,儿童组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也可获得明显效果,应提高成人疫苗接种率,以期降低该人群HBsAg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阳性率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接种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双阳性样本的产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浩稳 刘丰伟 +1 位作者 李勇 林曼跃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HBsAb)双阳性样本的产生机制.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技术在血清HBsAg阳性样本中收集HBsAb同时阳性的样本作为研究组,利用HBsAg和HBsAb体外血清学中和反应为同时阳性...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HBsAb)双阳性样本的产生机制.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技术在血清HBsAg阳性样本中收集HBsAb同时阳性的样本作为研究组,利用HBsAg和HBsAb体外血清学中和反应为同时阳性的样本寻找配对的样本作为配对组,对筛选出的每一对样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型、HBV-DNA病毒载量测定、HBsAg亚型分析、HBV-S基因测序,记录结果.同时,收集HBsAg阳性并且HBsAb阴性的样本血清作为对照组,同步分析,记录结果.结果 20例研究组的血清学标志物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基因型均为B型,HBV-DNA病毒载量均大于105 copies/ml,HBsAg亚型均为adw,有7例样本HBV-S基因有突变;20例配对组的HBcAb均为阳性,基因型均为C型,HBV-DNA病毒载量均大于105 copies/ml,HBsAg亚型均为adr,有6例样本HBV-S基因有突变.25例对照组样本的HBcAb均为阳性,HBV-DNA均大于105 copies/ml,其中12例样本基因型为B型,11例样本基因型为C型,2例样本基因型为B+C型;HBsAg亚型16例为adr,7例为adw,2例为ayw;有8例样本HBV-S基因有突变.结论 HBsAg和HBsAb双阳性样本的产生机制可能由于机体在一定时期内感染了两种基因型和HBsAg亚型均不同的HBV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阳性 产生机制
下载PDF
抗炎保肝药对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损害预防作用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海英 任晓蕾 冯婉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抗炎保肝药对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BMdisc,CNKI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比较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预防性保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 目的:系统评价抗炎保肝药对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BMdisc,CNKI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比较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预防性保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0个RCT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加用预防性保肝治疗组发生转氨酶异常、胆红素异常等肝损害的病例数少于常规抗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报道抗炎保肝药临床应用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加用预防性保肝治疗可减少肝损害的发生,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所限,降低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RCT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保肝药 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肝损害 Meta分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性检测阳性结果复检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根林 何海明 +1 位作者 林国英 董友志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增强结果的可比性。 方法 对 30 6份HBsAg初检阳性结果进行复检。结果  30 6份HBsAg初检阳性结果中 ,复检与初检一致者 2 82份 ,符合率为 92 16 % ;初检假阳性率为 7 84%。...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增强结果的可比性。 方法 对 30 6份HBsAg初检阳性结果进行复检。结果  30 6份HBsAg初检阳性结果中 ,复检与初检一致者 2 82份 ,符合率为 92 16 % ;初检假阳性率为 7 84%。HBsAg结果复检符合率与初检OD值有关 ;HBsAg初检OD值越高 ,复检符合率亦越高。 结论 对HBsAg阳性结果进行复检 ,可以有效控制检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 ,对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 实验诊断 HBSAG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样本的体外中和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浩稳 黄剑臻 林曼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2期1409-1410,1412,共3页
目的研究同时阳性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体外中和反应特性。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技术在HBsAg阳性样本中收集抗-HBs同时阳性的样本血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单纯HBsAg阳性的样本和... 目的研究同时阳性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体外中和反应特性。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技术在HBsAg阳性样本中收集抗-HBs同时阳性的样本血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单纯HBsAg阳性的样本和单纯抗-HBs阳性的样本分别与同时阳性的研究组样本中的抗-HBs和HBsAg进行体外血清学中和反应,测定中和物中的HBsAg和抗-HBs含量;测定HBsAg单阳性样本的基因型和HBsAg亚型,记录各测定结果。结果获取1例HBsAg(130.21ng/mL)和抗-HBs(50.6U/L)双阳性样本,HBV基因型为B型,HBsAg亚型为adw;20例HBsAg单阳性样本中有6例能中和研究组样本中的抗-HBs(中和物抗-HBs≤6.5 U/L);20例抗-HBs单阳性样本均能中和研究组样本中的HBsAg(中和物HBsAg≤0.06ng/mL)。结论同时阳性样本中的抗-HBs不是与其共存的HBsAg的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体外中和反应
下载PDF
丁型肝炎病毒抗体强阳性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血清标本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桂兰 赵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丁型肝炎病毒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俊妮 王素萍 +1 位作者 解良娟 双杰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1期828-830,共3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新生儿外周血HBsAg;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DNA;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sPCR...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新生儿外周血HBsAg;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DNA;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s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三项指标任一项阳性即判定为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结果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3.1%(53/123),PBMCHBV-DNA阳性率为30.8%(37/123);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为6.5%(8/123),HBV-DNA阳性率为19.5%(24/123),PBMCHBV-DNA阳性率为26.0%(32/123)。新生儿任一项阳性者50例,合计宫内感染率40.6%(50/123)。结论检测PBMCHBV-DNA对血清中HBV-DNA检测进行补充,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阳性 孕妇 新生儿 外周血 乙型肝炎病毒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