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准种与变异特点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菁 成军 +6 位作者 王勤环 施双双 洪源 皇甫竞坤 王刚 李莉 斯崇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0-272,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HBV quasispecies popul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a set of specific primers was synthesized according to DNA sequence of HBV found in China 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RT) region ... To investigate the HBV quasispecies popul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a set of specific primers was synthesized according to DNA sequence of HBV found in China 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RT) region in polymerase gene was amplified by PCR method from the sera of 3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and then the PCR products were subcloned into pGEM Teasy vectors 13 clones were sequenced Sequence comparison of the selected clones was made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fter being compared,11 sequences of RT were found different The different rates of RT coding nucletide sequences, RT and HBsAg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11 clones were 5 1%,4 9% and 7 5% respectively Many mutation types,including point substitution and deletion mutation,were found in this region There are quasispecies population and defective HBV geno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变异 多聚酶 逆转录酶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与N236T+A181T联合突变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攀 徐东平 +2 位作者 李晓东 李乐 钟彦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4-837,共4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患者核苷(酸)类药物应用情况和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对发生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患者核苷(酸)类药物应用情况和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对发生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sAg、HBV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进行检测和HBV基因分型,并对所有患者的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史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组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组相比较,两者血清HBsA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5),但后者血清HBVDNA(P=0.0014)和ALT(P=0.0032)水平高于前者。此外,C型较B型容易发生rtN236T+rtA181T联合突变(40%vs20.45%,P=0.0235),由拉米夫定换用阿德福韦的治疗方式容易引起病毒突变。结论 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N236T+A181T联合突变患者在引起突变的核苷(酸)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上存在一致性(拉米夫定换用阿德福韦),但基因型构成和血清病毒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酶 突变 阿德福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PCR产物测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
作者 陆仁飞 吴月平 +1 位作者 张宏萍 周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032-1033,共2页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PCR产物测序方法,检测HBV耐药突变位点及基因型。方法采用了巢式PCR方法,分别在HBV基因组逆转录(RT)区头尾设计内外两对引物,扩增全长RT区1 223bp序列。并用该方法对已经完成测序的HBV B、C基因型,...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PCR产物测序方法,检测HBV耐药突变位点及基因型。方法采用了巢式PCR方法,分别在HBV基因组逆转录(RT)区头尾设计内外两对引物,扩增全长RT区1 223bp序列。并用该方法对已经完成测序的HBV B、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株,恩替卡韦耐药株全长重组质粒扩增RT区来验证方法的保真度;用该方法从病毒载量1×103~1×108 copys/mL HBV血清中扩增RT区来验证方法的灵敏度;通过对4例临床标本的检测来验证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PCR产物测序方法;以已经完成测序的HBV B、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株,恩替卡韦耐药株全长重组质粒为模板扩增RT区序列,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确证无误,有很好保真度;能从病毒载量1×103~1×108copys/mL HBV血清中扩增到目标序列,有很好的灵敏度;能从临床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RT区并测序,序列分析后能为临床提供HBV核苷(酸)类似物耐药位点突变及HBV基因型信息。结论建立了一种具有很好保真度、灵敏度以及实用性的HBV逆转录酶区PCR产物测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酶 PCR产物测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准种与变异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董菁成军 王勤环 +5 位作者 施双双 洪源 皇甫竞坤 王刚 李莉 斯崇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23-825,共3页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多聚酶 (P)逆转录酶 (RT)区及表面抗原主蛋白 (HBsAg)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状态。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 ,自 3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 ,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 13株克隆测序 ,发现 2株克隆出现大...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多聚酶 (P)逆转录酶 (RT)区及表面抗原主蛋白 (HBsAg)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状态。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 ,自 3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 ,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 13株克隆测序 ,发现 2株克隆出现大段缺失 ,另 11株序列之间总差异率为 5 1% ;RT和HBsAg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 4 9%和 7 5 % ;并发现缺失突变、终止突变等多种突变类型。结果提示 ,HBV慢性患者体内有HBV准种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逆转录酶 基因序列异质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多位点预存耐药变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兰 黄丽雯 +2 位作者 龚亮 杨菁 彭云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目的研究宁德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预存耐药变异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HBV携带者进行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分析预存... 目的研究宁德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预存耐药变异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HBV携带者进行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分析预存耐药变异与年龄、性别、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401例患者共检出预存耐药变异79例,检出率为19.70%。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rtN236T、rtM204I、rtL180M。突变模式以rtN236T、rtN236T+rtM204I+rtM204V、rtN236T+rtM204为主。相关药物前3位为阿德福韦(15.96%)、拉米夫定(7.48%)、恩曲他滨(7.48%)。年龄<20岁及>60岁,肝酶>10ULN,病毒载量>10~7 IU/mL,HBeAg阳性的患者,其预存耐药变异检出率较高。结论宁德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HBV携带者的预存耐药变异率较高,以rtN236T突变最为常见,相关药物阿德福韦应慎用。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的预存耐药变异检出率低,抗病毒治疗时可首选。抗病毒治疗前进行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对指导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似物 逆转录酶 预存耐药变异
下载PDF
逆转录酶区A181T/V和A181T/V+N236T变异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
6
作者 李平 杨志国 +3 位作者 张馨 常静霞 高蕾 汪茂荣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逆转录酶区A181T/V变异与A181T/V+N236T变异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对55例发生rtA181T/V单独变异和34例发生rtA181T/V+rtN236T联合变异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既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对耐药时谷... 目的比较逆转录酶区A181T/V变异与A181T/V+N236T变异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对55例发生rtA181T/V单独变异和34例发生rtA181T/V+rtN236T联合变异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既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对耐药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HBV M、HBV DNA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根据耐药测序结果确定病毒的基因型。结果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发生A181T/V+N236T变异较A181T/V变异的比例高(57.6%对42.4%,P<0.05),而拉米夫定换用(或加用)阿德福韦治疗患者发生A181T/V变异较A181T/V+N236T变异的比例高(75.5%对24.5%,P<0.05);在89例患者中B基因型和C基因型分别是14例和75例,不同变异在B或C基因型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A181T/V变异与A181T/V+N236T变异相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HBV DNA、HBsAg定量、HBeAg状态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导致A181T/V变异和A181T/V+N236T变异模式的差异,但这两种变异感染者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 核苷类耐药 变异
下载PDF
A~D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全长逆转录酶区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宝明 李彤 +9 位作者 董建平 胥婕 李晓光 严平 王凤水 闫玲 李文鹏 金晖 杨靖娴 庄辉 《肝脏》 2008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扩增我国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全长逆转录酶(RT)区(包含全长HBsAg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并确定其在分析临床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我国HBV基因序列库,设计适用于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引物... 目的建立适用于扩增我国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全长逆转录酶(RT)区(包含全长HBsAg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并确定其在分析临床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我国HBV基因序列库,设计适用于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引物,以A~D基因型HBV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半巢式PCR(snPCR)法,并确定该法灵敏度。用所建立的snPCR对44份HBV DNA定量阳性(>5.0×102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扩增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证实,snPCR可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对A、B、C和D基因型HBV质粒扩增的灵敏度分别为1.2×103、7.0×102、6.0×102和6.0×102拷贝/ml。snPCR检测HBV DNA>5×102拷贝/ml血清标本的阳性率为88.64%(39/44),扩增阴性血清标本HBV DNA滴度均处于103拷贝/ml水平。扩增目的产物经直接测序确证无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样品中B和C基因型分别占35.90%(14/39)和64.10%(25/39);其中15.38%(6/39)发生RT区变异,包括4例为已知耐药变异;7例(17.95%)存在HBsAg编码区变异,其中2例为已知免疫逃逸变异;6例(15.38%)发生RT区和HBsAg编码区"镜像改变"。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扩增全长RT区(涵盖全长HBsAg编码区)的snPCR。该法结合直接测序法,可同时分析我国HBVA~D基因型已知和潜在的耐药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酶 基因型 耐药变异 免疫逃逸变异
下载PDF
核苷(酸)类药物相关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耐药突变的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马军 胡爱荣 +6 位作者 蒋素文 陆佳林 孟依娜 陈凯 胡耀仁 张增增 练祥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46-352,共7页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核苷(酸)类药物(NAs)HBV逆转录酶区相关耐药突变位点的异质性,为规范抗病毒治疗和耐药管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8年3月宁波市第二医院及宁波市第四医院慢性HBV感染者NAs治...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核苷(酸)类药物(NAs)HBV逆转录酶区相关耐药突变位点的异质性,为规范抗病毒治疗和耐药管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8年3月宁波市第二医院及宁波市第四医院慢性HBV感染者NAs治疗发生病毒学突破或应答不佳2765例的血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分析测序结果.根据用药情况分为拉米夫定(LAM)单药耐药组(n=603)、替比夫定(LdT)单药耐药组(n=147)、阿德福韦酯(ADV)单药耐药组(n=68)、恩替卡韦(ETV)单药耐药组(n=10)和NAs序贯或联合耐药组(n=365),分析各组耐药突变位点及耐药模式(通路).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2765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中,检测出NAs相关HBV-RT区耐药突变1193例,总突变率为43.15%.LAM单药耐药组的突变率为62.62%(603/963),共19种突变类型,以单位点突变rtM204I/V最多见(40.30%,243/603).LdT单药耐药组的突变率为45.51%(147/323),共3种突变类型,以单位点突变rtM204I/V最多见(59.86%,88/147).ADV单药耐药组的突变率为17.80%(68/382),主要为rtA181T单点突变(64.71%,44/68).ETV单药耐药组的突变率为4.06%(10/246),以rtT184A/G/S/I/L/F单点突变最多见(80.00%,8/10).序贯或联合治疗耐药组的突变率为41.91%(365/871),其中LAM/LdT应答不佳或耐药序贯ADV组突变率为63.39%(142/224),以rtA181V/T最多见(35.21%,50/142);LAM/LdT应答不佳或耐药联合ADV组突变率为42.19%(54/128),以rtA181V/T最多见(46.30%,25/54);LAM/LdT应答不佳或耐药后序贯ETV 1.0 mg组突变率为44.66%(117/262),以rtL180M+M204I/V+S202G/I最多见(31.62%,37/117);LAM/LdT应答不佳或耐药ETV联合ADV组突变率为7.14%(5/70),均为多位点突变;ADV应答不佳或耐药序贯ETV 0.5 mg组突变率为28.14%(47/167),均为多位点突变.rtV173L、rtL180M、rtV214A等次要(补偿)位点及rtV207I/L/G、rtS213T、rtN238T等尚未完全明确位点的单位点突变均被检测出.NAs单药治疗的耐药模式(通路)较为单一,NAs经治患者(序贯或联合治疗组)的耐药模式(通路)复杂多样,存在多个耐药模式(通路),并随着NAs种类的增加而增加.非一线NAs相关耐药模式(通路)的构成比基本呈总体下降趋势,而ETV相关耐药的构成比基本呈总体上升趋势.结论 NAs相关HBV耐药突变位点(模式)复杂多样,特别是多位点突变、难治性耐药突变、多药耐药突变和交叉耐药突变.因此,优选、优化抗病毒治疗策略和耐药管理观念需不断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核苷(酸)类药物 耐药突变 逆转录酶耐药突变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耐药突变所致其表面蛋白羧基端截短性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海 李彤 庄辉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仍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核苷(酸)类似物nueleos(t)ide analogues,NA3抗病毒治疗使HBV感染控制取得重大进展。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酶 耐药突变 表面蛋白 羧基端截短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预存耐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新月 韩峰 张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P基因逆转录(RT)区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住院的60例慢性HB... 目的探讨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P基因逆转录(RT)区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住院的60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检测HBV P RT区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情况;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测定采用Tag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HBV P RT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检测应用克隆测序法。结果 60例患者中32例(53.3%)检测出RT区基因变异,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肝肝硬化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HBV RT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共发现31种变异模式。拉米夫定预存耐药8例(1.33%)、恩替卡韦预存耐药5例(0.83%),阿德福韦酯预存耐药7例(1.16%)。乙肝肝硬化组准种复杂性(38.3%)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2.83%)和乙肝病毒携带者(1.33%)。e抗原(HBe Ag)阳性组RT区变异发生率为52.6%,阴性组为5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逆转录酶区核苷(酸)预存耐药天然存在,变异模式多种多样。HBV不同感染阶段RT区各耐药位点变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肝肝硬化组准种复杂性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e Ag阳性和阴性HBV感染者RT区基因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 预存耐药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紫琪 李从荣 尹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83-86,共4页
目的 分析服用核苷酸类似物的乙肝患者逆转录酶(RT)基因突变模式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该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半巢式PCR对634例来自武汉地区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浆HBV进行扩增后,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将RT... 目的 分析服用核苷酸类似物的乙肝患者逆转录酶(RT)基因突变模式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该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半巢式PCR对634例来自武汉地区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浆HBV进行扩增后,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将RT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和各表型突变组中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HBV DNA阳性率作比较。结果 在测序成功的622例患者中,144例(23.15%)发生RT基因突变。他们在11个位点(rtM204,rtL180,rtA181,rtN236,rtV173,rtL80,rtM250,rtS202,rtV207,rtV214和rtV84)出现碱基突变。在突变组中,患者的ALT,HBeAg和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突变组(P〈0.05)。表型分析显示:拉米夫定(LAM)耐药最常检测到,占52.78%,其次为阿德福伟(ADV)耐药占27.78%和恩替卡韦(ETV)耐药占6.94%,多重耐药LAM+ADV于18例患者中检出12.5%。多重耐药组患者ALT,HBeAg和HBV DNA阳性率高于其他耐药组(P〈0.05); ADV耐药组患者ALT,HBeAg和HBV DNA阳性率高于LAM,ETV耐药组。结论 HBV RT区域的突变形式与血清学指标ALT,HBeAg和HBV DNA阳性状态有显著关联,该基因的突变形式可用作患者临床表现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酶基因 耐药突变 生化指标
下载PDF
YMDD变异阴性的拉米夫定表型耐药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基因序列分析
12
作者 冯鑫 闫杰 +5 位作者 王磊 宋淑静 张四平 张剑平 谢雯 李蕴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1-912,共2页
目的:了解YMDD变异阴性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3例YMDD变异阴性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体内HBVRT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3份标本核苷酸变异率为0.24—0.85%,氨基酸变异率均为0.73%... 目的:了解YMDD变异阴性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3例YMDD变异阴性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体内HBVRT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3份标本核苷酸变异率为0.24—0.85%,氨基酸变异率均为0.73%,较既往GenBank中收录的HBVC型基因序列的变异率无明显差别.发现以往已发表序列中未出现的新型变异-rtQ125N变异.结论:部分拉米夫定表型耐药现象的出现可能与HBVRT区基因变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基因序列分析 病毒逆转录酶 乙型肝炎 体内 患者 阴性 表型 基因变异 PCR产物 HBV 变异率 测序方法 耐药现象 RT 核苷酸 氨基酸 出现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逆转录酶反式调节蛋白1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13
作者 张黎颖 成军 +2 位作者 邓红 王春花 刘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逆转录酶 (RT)反式调节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DNA聚合酶逆转录...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逆转录酶 (RT)反式调节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DNA聚合酶逆转录酶表达质粒pcDNA3 .1( ) RT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RT反式调节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HBVDNA聚合酶逆转录酶反式调节 ,故命名为DNA多聚酶反式调节蛋白 1(DNAPTP1) ,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AY45 0 3 89。DNAPT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 43 5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14 4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逆转录酶反式调节新靶基因DNAPTPl的发现 ,为进一步研究RT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酶 靶基因 调节蛋白 克隆化 乙型肝炎病毒DNA HepG2细胞 HBV DNA聚合酶 pcDNA3 全长序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耐药突变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张小曼 马筱秋 +2 位作者 许正锯 张纯瑜 何彩婷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5期324-332,共9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RT)耐药突变对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感染科接受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的402例慢...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RT)耐药突变对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感染科接受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的40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RT区序列,根据RT区耐药突变情况分为HBV RT野生组(181例)和HBV RT耐药突变组(221例,其中A181突变患者33例、V191突变患者15例、L180+M204V突变患者82例、M204I突变患者91例)。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探讨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因素及HBV RT区耐药突变对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HBV RT耐药突变组血清HBsAg与HBV DNA相关性。结果入组402例CHB病例中,HBV RT野生组患者血清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B型基因所占比例显著高于HBV RT耐药突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26、P=0.001,Z=-2.347、P=0.019,Z=-2.532、P=0.011,Z=-10.387、P=0.001)。HBV RT耐药突变组患者中,A181突变组、V191突变组、L180+M204V突变组、M204I耐药突变组血清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HBV RT野生组(Z=2.475、P=0.013,Z=2.148、P=0.032,Z=2.115、P=0.034,Z=2.449、P=0.014)。HBV DNA水平在各突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载量在A181突变组、L180M+M204V突变组和M204I突变组中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486、P=0.004,r=0.578、P<0.001,r=0.369、P<0.001)。结论HBV RT区A181、V191、L180及M204V位点突变显著降低了CHB患者血清HBsA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逆转录酶 耐药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健 曾文兴 +1 位作者 方颖慧 曾小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466-474,共9页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变异位点组合模式、HBV DNA水平和HBeAg等特征,为临床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研究的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NAs治疗的10...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变异位点组合模式、HBV DNA水平和HBeAg等特征,为临床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研究的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NAs治疗的107例为治疗组,未使用药物抗病毒治疗的34例为对照组。采用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PCRRLP)检测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免疫标记物,并对耐药相关变异的特点和研究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效果不佳组耐药相关变异检出率(82.5%)明显高于未治疗的对照组(5.9%)和抗病毒治疗有效组(有效组10例未检出耐药相关变异)(P<0.01)。97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效果不佳的病例中80例检出140个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包括rtM204I 45个、rtM204V 32个、rtA181V 28个、rtL180M 25个、rtN236T 10个;变异位点组合模式主要有:rtL180M+rtM204I、rtM204V、rtM204I+rtM204V、rtA181V+rtM204V、rtM204I、rtA181V+rtN236T等;51个对NAs应答不佳病例耐药变异检出率70.59%,46个病毒学突破病例耐药变异检出率95.65%,差异明显(P<0.01)。NAs单药治疗病例早于多药治疗病例检出耐药相关位点(P<0.01);NAs治疗时间越长,耐药变异检出率越高(P<0.01);病例HBV-DNA水平等级越高,耐药变异检出率也越高(P<0.01)。结论⑴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HBV逆转录酶区变异,NAs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不佳与HBV逆转录酶区变异密切相关;⑵不同NAs药物导致慢性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变异位点、变异模式特点不同;⑶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种类与方式、治疗时长,患者HBV-DNA水平等对HBV逆转录酶区发生耐药变异均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提示在NAs治疗前、治疗过程合适时间点检测NAs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和HBV DNA水平,可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 耐药 HBV逆转录酶 基因变异
下载PDF
HBV逆转录酶区基因耐药变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健 曾小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是最容易产生基因变异的病毒之一,不仅自然变异率较高,而且抗病毒药物和免疫因素可诱导其产生适应性变异。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的基因变异可导致其对核苷(酸)类似物产生耐药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变异不但... 乙型肝炎病毒是最容易产生基因变异的病毒之一,不仅自然变异率较高,而且抗病毒药物和免疫因素可诱导其产生适应性变异。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的基因变异可导致其对核苷(酸)类似物产生耐药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变异不但可以发现和研究新的耐药变异位点,还可为临床治疗乙肝患者时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耐药监测、预后提供参考。但不同的检测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实践或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逆转录酶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变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反转录酶区新型多重耐药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容娟 刘妍 +6 位作者 罗丹 黄碧霞 王钧 思兰兰 李晓东 徐东平 段昌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3-638,共6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反转录酶区rtA181S相关新型多重耐药突变的临床发生特点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2医院)并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耐药检测的16443例慢性HBV感染...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反转录酶区rtA181S相关新型多重耐药突变的临床发生特点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2医院)并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耐药检测的16443例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序列信息,统计经典NAs耐药突变以及rtA181S相关突变类型;对检出率最高的rtA181S+T184I+M204I突变样本进行克隆测序(≥20个克隆/样本);通过表型分析了解病毒的复制力及药物敏感性。结果16443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共检出124例rtA181S突变,其中21例与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共存,74例与恩替卡韦耐药突变(ETVr)共存,rtA181S+T184I+M204I突变占rtA181S+ETVr突变的77.0%(57/74)。对有动态临床诊疗信息患者的分析显示,rtA181S+T184I+M204I突变可在使用阿德福韦酯(ADV)、ETV和(或)LAM/替比夫定(LdT)后出现,并伴随病毒学突破或应答不佳。体外表型耐药分析显示rtA181S+T184I+M204I突变株对LAM、ADV和ETV的耐药倍数为野生株的>1000倍、3.9倍和383.3倍,但对替诺福韦酯(TDF)仍敏感。结论rtA181S+T184I+M204I突变是一种新型多重耐药突变,与患者使用ADV、ETV和(或)LAM/LdT应答不佳相关,临床上可考虑用TDF对检出此类型多重耐药突变的患者进行挽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录 多重耐药突变 病毒治疗 应答不佳
下载PDF
乙型肝炎不确定期与灰区的再认识
18
作者 蒋素文 胡爱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防治依然任重而道远.即使我国新版指南扩大了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依然有一定比例的HBV感染者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称之为不确定期或灰区(grey zone,GZ).但当前关于不确定期或GZ的解读与...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防治依然任重而道远.即使我国新版指南扩大了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依然有一定比例的HBV感染者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称之为不确定期或灰区(grey zone,GZ).但当前关于不确定期或GZ的解读与判断标准较为混乱,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不甚清晰,不同研究所指向的对象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认定不确定期或GZ,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判断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与是否需要及时治疗.基于GZ对应于“治疗的适应证分类”和不确定期对应于“自然史分期”的理解,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对慢性HBV感染不确定期与GZ的再认识.GZ即为不治疗对象(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而不确定期仅为难以明确归于自然史分期(不符合自然史分期)的患者,GZ应包括不确定期,而不是等同关系.对应我国新版指南标准,属于GZ的不确定期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对应欧洲肝病学会2017年指南标准,免疫控制期与属于GZ的不确定期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治疗 自然史分期 治疗适应证 不确定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和基本C区启动子区1762、1764双突变及YMDD变异对拉米呋啶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凯宇 牛俊奇 +3 位作者 王王月 丁艳华 李玉香 王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 - C区 G1896 A突变和基本 C区启动子区 A176 2 T、 G176 4 A双突变对拉米呋啶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服药前、中、后的血清标本的逆转录多聚酶区及前 - C、基本 C区启动子区进行检测。结果 :1前 ...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 - C区 G1896 A突变和基本 C区启动子区 A176 2 T、 G176 4 A双突变对拉米呋啶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服药前、中、后的血清标本的逆转录多聚酶区及前 - C、基本 C区启动子区进行检测。结果 :1前 - C区 G1896 A和基本 C区启动子区 A176 2 T、G176 4 A双突变在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与未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患者间及发生血清学转移与未发生血清学转换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2 G1896 A突变在发生 YMDD变异和未发生 YMDD变异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发生 YMDD变异的患者很少伴有 G1896 A突变率低 (9% ) ;3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患者 YMDD变异增加 ,与未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前 - C区 G1896 A和基本 C区启动子区 A176 2 T、 G176 4 A双突变对拉米呋啶治疗后出现的治疗中病毒学反弹和血清学转换没有影响 ;在 G1896 A突变株 YMDD变异减少 ;YMDD变异株的出现对治疗后出现的治疗中病毒学反弹有影响 ;YMDD变异可能是加剧肝细胞损伤引起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C突变 基本C启动子突变 拉米呋啶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基因区缺失突变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蒋栋 许军 +5 位作者 李若冰 丛旭 费然 陈红松 魏来 王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4,共8页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患者外周血内HBV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分子结构特点,探讨其发生机理。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和携带者血清中扩增出前S区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分析缺失发生的结构特点,从而推测这些前S区基...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患者外周血内HBV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分子结构特点,探讨其发生机理。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和携带者血清中扩增出前S区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分析缺失发生的结构特点,从而推测这些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产生机制。从262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3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体内扩增出前S区片段,共在30例患者和携带者中检测出多种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主要集中于前S1区的3′端和前S2区的5′端。其中有9例患者和携带者体内存在完全一样的nt3019~nt3201183bp的缺失突变,该缺失突变符合真核细胞mRNA剪接机制,在此位置上各基因型的序列高度保守。同时有另外两种缺失突变,即nt3019~nt3147129bp缺失、nt3019~nt310991bp缺失也符合该剪接机制。有23种缺失突变部分于重复序列之间,符合逆转录过程中的模板转换机制所导致的缺失。根据前基因组RNA预测出二级结构,仅部分缺失突变在RNA二级结构中对应于局部的结构。此结果表明:HBV在外界因素mRNA的剪接机制和内在因素聚合酶蛋白的功能特点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各种突变,不同的机制将导致不同类型的缺失突变。除真核细胞mRNA剪接机制外,逆转录过程中的模板转换是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基因 缺失突变 发生机制 剪接机制 逆转录 模板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