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X区基因变异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伟 李增彩 +1 位作者 倪秀莹 王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区基因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39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组织标本中,慢性肝病(CHB)14例、肝细胞癌(HCC)2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组织中HBV X区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常见变...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区基因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39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组织标本中,慢性肝病(CHB)14例、肝细胞癌(HCC)2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组织中HBV X区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常见变异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与CHB组相比,HCC组在X区发生插入或缺失变异及联合变异的位点及例数增多,并且A1762T与G1764A常发生双突变。HBV X区变异频率较高位点依次为:C1655T/G、A1605C/G、A1762T、G1764A、A1772B、A1645C、C1687A、G1776T。结论 HBV X区存在点突变、插入或缺失变异及联合变异,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 x基因 变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豪 孙桂菊 +1 位作者 钱耕荪 屠红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的可靠性。方法:从美国NCBI基因库中下载HBV全基因序列共2 49条,其中166条为已知基因型的序列,83条为未知型序列。利用ClustalX 1.8软件和TreeView软件对已知基因型的... 目的:研究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的可靠性。方法:从美国NCBI基因库中下载HBV全基因序列共2 49条,其中166条为已知基因型的序列,83条为未知型序列。利用ClustalX 1.8软件和TreeView软件对已知基因型的X区序列构建进化树图,分析由该方法获得的基因型是否与原来的吻合,并对未知型序列进行基因型分析,再用S区的进化树分析加以验证。结果:已明确基因型的166条序列利用X基因区序列分析得到的基因型与原先的基因型完全吻合。用X区和S区序列分析方法对83条未知型序列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分别获得A型16条、B型17条、C型2 7条、D型2 1条及F型2条,未发现E、G和H型。结论: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进行基因型分析是完全可靠的,有助于HBV的致病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 系统发育树分析 基因 基因型分析 序列分析方法 基因序列 研究利用 NCBI View 机制研究 HBV 进化树 可靠性 基因 未发现 软件 x 吻合 S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部分区段及其编码氨基酸变异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国栋 王欣 +3 位作者 尹志柱 张彦平 牛小利 魏淑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X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PCR(nested-PCR),用型特异性引物对标本进行基因分型,针对基因分型成功的标本,采用巢氏PCR扩增X基因部分区段,对有特异性条带的扩增产... 目的进一步探讨X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PCR(nested-PCR),用型特异性引物对标本进行基因分型,针对基因分型成功的标本,采用巢氏PCR扩增X基因部分区段,对有特异性条带的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翻译成蛋白质后与文献中已经公布的和疾病相关的变异位点进行比对并进行统计。结果测序成功的41人份标本翻译成氨基酸后,与文献中已报道的与疾病相关的X蛋白变异位点进行比较,发现17个样品的变异与肝细胞癌相关,9例X基因中的插入和缺失变异,会导致X蛋白整个读码框架的改变。结论本实验对HBV感染者的疾病转归进行了初步预测,通过追踪研究可对X基因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更为科学的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巢氏PCR 变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异质性及对其反式激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妍 董菁 +4 位作者 皇甫竞坤 成军 王琳 王刚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X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为了进一步探讨X区突变对X蛋...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X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为了进一步探讨X区突变对X蛋白反式激活功能的影响 ,将野生株及不同缺失突变的X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 1( )载体的EcoRI位点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并分别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提取细胞裂解液 ,检测SV40启动子调控下的 β 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共转染结果显示 :野生株X蛋白能够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异质性 反式激活 HBV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44
5
作者 陆荫英 李克 +4 位作者 成军 王琳 刘妍 段惠娟 张玲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X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的方法以HBV ayw亚型全序质粒pCP10为模板扩增X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扩增并测序鉴定,EcoRI和PstI双酶切后回收连...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X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的方法以HBV ayw亚型全序质粒pCP10为模板扩增X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扩增并测序鉴定,EcoRI和PstI双酶切后回收连接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并转化酵母AH109,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上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以明确HaxAg是否在其中表达。 结果:成功地扩增出HBx基因,测序鉴定符合Gene Bank报告序列;酶切回收的HBx基因成功地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并转化入酵母细胞AH109中,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X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相对M_r为35000左右。 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BxAg在酵母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酵母表达载体 构建 表达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培育 被引量:12
6
作者 熊俊 訾晓渊 +6 位作者 姚玉成 金艳花 李建秀 朱海英 王新民 胡以平 余宏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HBx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模型,以研究x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和HBx基因(adr亚型)开放阅读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该载体经Sal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 目的: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HBx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模型,以研究x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和HBx基因(adr亚型)开放阅读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该载体经Sal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琼脂糖电泳回收目的片段,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将其注射入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复合PCR法在基因组水平筛选HBx基因转基因小鼠founder;免疫组织化学法在蛋白水平检测X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HB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经原核显微注射法将目的片段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后,出生并存活了11只新生鼠,经PCR检测后获得5只founder转基因小鼠,命名为C57-TgN(HBx)SMMU。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5只PCR阳性小鼠的肝细胞质中均有X蛋白的表达。将这5只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进行传代培育,复合PCR法筛选阳性转基因小鼠,目前已传至F4代。结论:本研究成功地产生了稳定遗传HBx基因并表达X蛋白的转基因小鼠C57-TgN(HBx)SMMU,它将有利于体内研究HBx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基因小鼠 HBx基因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调节基因 被引量:20
7
作者 成军 刘妍 +2 位作者 洪源 王建军 杨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20-924,共5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编码的HBxAg是一种很强的反式激活(transactivation)病毒蛋白,在正常肝细胞的恶性转化(transformation)以及肝细胞癌(HCC)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阐明HBxAg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编码的HBxAg是一种很强的反式激活(transactivation)病毒蛋白,在正常肝细胞的恶性转化(transformation)以及肝细胞癌(HCC)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阐明HBxAg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我们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于转染和未转染的HepG2细胞进行了分析.方法:以含有全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pCP10质粒作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的HBxAg基因片段,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xAg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Ag,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HepG2细胞,HBxAg蛋白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杂交技术证实.从转染和非转染细胞HepG2中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并进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结果: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序列测定,证实pcDNA3-HBxAg构建正确.HBxAg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杂交技术得到证实.对于HBxAg重组表达载体和空白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58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这些基因包括细胞生长、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等基因,相信这些类型的基因在HBxAg的恶性转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HBxAg是一种病毒反式激活蛋白,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基因芯片技术是分析病毒反式激活蛋白反式调节基因表达谱的重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技术 筛选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反式调节基因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基因区缺失突变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蒋栋 许军 +5 位作者 李若冰 丛旭 费然 陈红松 魏来 王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4,共8页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患者外周血内HBV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分子结构特点,探讨其发生机理。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和携带者血清中扩增出前S区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分析缺失发生的结构特点,从而推测这些前S区基...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患者外周血内HBV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分子结构特点,探讨其发生机理。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和携带者血清中扩增出前S区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分析缺失发生的结构特点,从而推测这些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的产生机制。从262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3例无症状HBV携带者体内扩增出前S区片段,共在30例患者和携带者中检测出多种前S区基因缺失突变,主要集中于前S1区的3′端和前S2区的5′端。其中有9例患者和携带者体内存在完全一样的nt3019~nt3201183bp的缺失突变,该缺失突变符合真核细胞mRNA剪接机制,在此位置上各基因型的序列高度保守。同时有另外两种缺失突变,即nt3019~nt3147129bp缺失、nt3019~nt310991bp缺失也符合该剪接机制。有23种缺失突变部分于重复序列之间,符合逆转录过程中的模板转换机制所导致的缺失。根据前基因组RNA预测出二级结构,仅部分缺失突变在RNA二级结构中对应于局部的结构。此结果表明:HBV在外界因素mRNA的剪接机制和内在因素聚合酶蛋白的功能特点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各种突变,不同的机制将导致不同类型的缺失突变。除真核细胞mRNA剪接机制外,逆转录过程中的模板转换是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基因 缺失突变 发生机制 剪接机制 逆转录 模板转换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B和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变异特点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晓 陈婉南 +2 位作者 郑大利 黄清玲 林旭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56-761,共6页
背景与目的X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它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B、C基因型HBV相关性HCC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不尽相同,但目前尚不清楚... 背景与目的X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它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B、C基因型HBV相关性HCC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不尽相同,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差别是否与B、C基因型HBVX基因之间的差别有关。因此本实验拟研究B、C基因型间HBVX蛋白氨基酸差异及其在HCC患者中的变异及特点,初步探讨其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PCR扩增22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HCC患者血清HBVX基因,克隆、测序并以VectorNTI6.0软件分析其基因型。以DNAMAN软件对标准HBV及HCC来源的HBVX蛋白进行氨基酸同源分析。结果检测的22个HBVX基因片段均属于B或C基因型。B、C基因型HBVX蛋白之间存在14个氨基酸的差异,HCC患者来源的B、C型HBVX蛋白存在4个氨基酸的共有变异,C型HBVX蛋白尚有6个型特异性变异。这些差异或变异氨基酸均位于X蛋白B、T细胞表位或反式激活区及调节区内。结论B、C基因型HBVX蛋白之间存在氨基酸差异,且在HCC中发生基因型特异性变异,这些差异或变异氨基酸可能导致X蛋白免疫学功能及反式激活功能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基因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准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董菁 施双双 +4 位作者 皇甫竞坤 成军 王勤环 李莉 斯崇文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异质性表现来探讨HBV准种在 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 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X基因,克隆入pGEM ...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异质性表现来探讨HBV准种在 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 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X基因,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 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37例测序结果提示来源于不同患者HBV X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但每个序列均不一致。X区除了存在广泛的碱基点替换突变外,序列的缺失突变占测序克 隆总数的51.4%(19/37);氨基酸缺失及移框突变多发生于123位氨基酸残基之后,可导致X蛋 白多种羧基端形式。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该区突变结果可能影响X蛋白反式激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反式激活 x基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变异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与组织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包芸 朱虹光 +3 位作者 张慧萍 凌玉琴 胡锡琪 朱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部分区段的变异与HBV相关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8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20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作为对照;HBV X基因变异的研究采用PCR扩...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部分区段的变异与HBV相关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8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20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作为对照;HBV X基因变异的研究采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免疫组化二步法显示肝组织内四种病毒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内HBV DNA含量。结果HBV X基因nt1583~1793区段错义突变主要出现在对应的X蛋白aa87(nt1632、1633)、88(nt1635、1636)、116(nt1719)、118(nt1726、1727)、119(nt1730)、127(nt1752)、130(nt1762)和131(nt1764)位氨基酸。nt1725~1730(aa118/119)突变与肝组织内HBcAg显著低表达(P=0.006),和HBV DNA低拷贝数(P=0.004)明显相关,尤以ACTGAC(TD)型突变最为明显;相反,nt1762/1764(aa130/131)位点突变则伴肝组织内HBcAg显著高表达(P=0.005)和高水平的HBV DNA含量(P=0.006)。同时,肝癌组中nt1725~1730野生型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P〈0.05),而nt1762/1764突变型所占比率肝癌组与肝炎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结论肝组织内,在nt1725~1730突变能显著降低HBcAg的表达和HBV DNA水平,nt1762/1764突变则相反。肝组织内HBV的高负载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 变异 x基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BCP区变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永东 李文凡 +2 位作者 陈青峰 肖萍 杨彦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3-74,共2页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C基因启动子 (BCP)基因变异的关系 ,对 6 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和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进行基因分型及HBVBCP基因变异检测。在 6 9...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C基因启动子 (BCP)基因变异的关系 ,对 6 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和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进行基因分型及HBVBCP基因变异检测。在 6 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各基因型发生的BCP区A176 2T/G176 4A双突变分别为C型 18例 (4 3 9% )B型 3例 (16 7% )D型 2例 (2 0 % )。C型的BCP双突变率明显高于B型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故可以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BCP区双突变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A176 2T/G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基因 BCP变异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经p53依赖性与非依赖性途径对p21^(WA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静 朱明华 +2 位作者 曲建慧 李芳梅 倪灿荣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9-755,共7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情况下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对p21WAF1的表达具有不同的影响,但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HBx对p53下游基因p21WAF1的影响。方法通过正、反义野生型p53(wtp53)与HBx单转染及共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情况下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对p21WAF1的表达具有不同的影响,但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HBx对p53下游基因p21WAF1的影响。方法通过正、反义野生型p53(wtp53)与HBx单转染及共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以及HBx转染不同内源性p53状态的肝癌细胞株,检测p21WAF1启动子荧光素酶基因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法比较p53、p21WAF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反义wtp53与HBx单转染及共转染SMMC-7721细胞,HBx与正义wtp53共转染组(1.007±0.098)与单转染正义wtp53(0.490±0.012)相比,p21WAF1启动子荧光素酶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HBx均可导致p21WAF1启动子荧光素酶基因表达明显减少(P<0.05)。Westernblot法表明HBx可导致p53的表达增加,但p53表达较低的SMMC-7721细胞转染HBx后p21WAF1蛋白的表达减弱,p21WAF1启动子荧光素酶基因表达(0.053±0.010)也较对照组(0.094±0.013)明显减少(P<0.05),而p53表达较强的HepG2细胞转染HBx后p21WAF1蛋白的表达增强、p21WAF1启动子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1.252±0.05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767±0.031)(P<0.05)。细胞周期结果表明瞬时转染HBx的SMMC-7721和Hep3B细胞停滞在G0-G1期细胞数(42.31%、36.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x p21^WAF1肝细胞癌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0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成军 刘妍 +4 位作者 洪源 王琳 钟彦伟 董菁 王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25-929,共5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HBxAg蛋白反式激活作用新的靶基因,利用基因芯片技术(DNA chips)对于表达和不表达HBxAg的hepG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以期发现HBxAg蛋白反式激活作...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HBxAg蛋白反式激活作用新的靶基因,利用基因芯片技术(DNA chips)对于表达和不表达HBxAg的hepG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以期发现HBxAg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靶点,为阐明HBxAg的反式激活作用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HBV相关的肝细胞癌(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以含有2拷贝头尾连接的HBV DNA的质粒pCP10作为模板,根据ayw亚型的HBV 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PCR扩增产物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RNA并进行逆转录.进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以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鉴定新基因.结果:在16种HBxAg上调的靶基因中,其中包括未知功能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HBxAg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开放读码框架(ORF)长度为1 206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401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命名为XTP10.结论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基因芯片技术是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的可靠、有效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是目前鉴定、克隆未知功能新基因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反式激活基因10 克隆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pre-S/S区基因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东 邓雪莲 +4 位作者 周璐 方琳琳 宋浏伟 袁权 安万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肝炎乙型病毒感染(OBI)的情况和pre-S/S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对大连市血液中心2010年12月2日-2013年5月31日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常规ELISA(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和HIV/HBV/HCV联合NA...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肝炎乙型病毒感染(OBI)的情况和pre-S/S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对大连市血液中心2010年12月2日-2013年5月31日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常规ELISA(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和HIV/HBV/HCV联合NAT筛查,对于单独核酸检测反应性的献血者加以跟踪或回溯,结合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试验、鉴别试验、病毒定量试验和半巢式PCR来确定OBI,同时对OBI的pre-S/S区基因序列与对照组(HBs Ag+序列,Genbank)做比对分析。结果共筛查158 232份血液标本,确定了其中的69份OBI,流行率为1∶2 293(69/158 232)。41例OBI获得pre-S/S区基因序列:B型6例、C型34例、D型1例;与对照组相比,OBI在S区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明显(PB=0.013;PC=0.003),主要变异位点为B型的V14G/A、Y161F/S、V168A、P217L和C型的E2G/A/V、T118R/K/A/M、P127T/L/H/S、E164D/G、L175S、S174N。结论大连地区献血者OBI在HBV基因组S区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这些变异与OBI的产生存在某种关系,且这种关系受基因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pre-S/S基因 氨基酸序列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无偿献血者 大连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 X 蛋白反式激活基因6的克隆和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纪冬 成军 +4 位作者 刘妍 王建军 杨倩 党晓燕 王春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 蛋白(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于表达和不表达 HBxAg 蛋白的 HepG2细胞进行研究,以期发现HBxAg 蛋白反式激活...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 蛋白(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于表达和不表达 HBxAg 蛋白的 HepG2细胞进行研究,以期发现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靶点,为阐明 HBxAg 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 HBV 相关的肝细胞癌(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以 HBxAg 表达质粒 pcDNA3.1(-)-HBxAg 转染 HepG2细胞,以空载体 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 mRNA 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析.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与 GenBank 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利用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的搜索和比对,进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 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克隆、鉴定新型基因.结果:在16种 HBxAg 蛋白上调的靶基因中,其中包括未知功能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开放读码框架(ORF)长度为237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78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命名为XTP6,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 AF490255.结论:HBxAg 蛋白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筛选与克隆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XTP6,为进一步阐明 HBxAg 蛋白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 HBV 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反式激活基因 克隆 鉴定 生物信息学技术
下载PDF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代志琰 徐启桓 +4 位作者 李刚 马会慧 汤正好 舒欣 姚集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变异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5例肝细胞癌患者及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X基因,然后将纯化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变异性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肝细...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变异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5例肝细胞癌患者及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X基因,然后将纯化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变异性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肝细胞癌患者中得到的HBV X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多个已发表的HBV各血清亚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核苷酸同源性在89—96%之间,血清亚型以adw为主.与非肝癌组的比较发现X基因序列的替换突变中存在4种形式.6个位点的变异仅出现于肝癌组,12个热点变异多见于肝癌组而少见于非肝癌组.结论:X基因序列的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基因变异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启动子结构及调节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邵清 成军 白雪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240-1242,共3页
0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有3.5亿人感染HBV,约占全部人口的6%.其中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少数还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至今仍缺乏有效控制[1-4].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x基因 启动子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 基因转录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激活基因1的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妍 成军 +3 位作者 王琳 王建军 陆荫英 李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107-1113,共7页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的反式激活作用,克隆HBxAg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为进一步探索HBxAg的反式激活作用,以及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阐明HBV感染引起慢性肝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的反式激活作用,克隆HBxAg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为进一步探索HBxAg的反式激活作用,以及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阐明HBV感染引起慢性肝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探索新型预防和治疗技术、寻求新型途径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BxAg的编码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X,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与转染空白载体的HepG2细胞对照组分别提取总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析。对于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序列的同源性基因进行搜索,确认为与已知的功能基因无同源性之后,利用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的搜索和比对,进行电子拼接,完成新基因序列的确定。然后自HepG2细胞提取总mRNA,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的新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的扩增,获得阳性克隆之后,进行鉴定并对克隆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PCR技术扩增获得的HBxAg基因序列,经过限制性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无误。转染HepG2细胞并提取足量的mRNA,利用SSH技术进行分析,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对EST数据库中注册的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的搜索和比对,电子拼接成功,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HepG2细胞提取总mRNA,以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基因序列,并测序证实,命名为XTP1,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F488828。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发现并鉴定、克隆了HBxAg的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基因XTP1,并为进一步研究HBxAg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激活基因1 克隆 序列分析 反式激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BCP及PC区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苏明华 江建宁 +2 位作者 周元平 陈茂伟 刘志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3507-3513,共7页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及前C(PC)区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及前C(PC)区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的HBV基因型PC区,BCP的突变位点.结果:27例HBV DNA反弹的患者9例检出G1896A变异率高于对照组(33.33% vs 5.26%,P<0.05),4例检出C1856T变异(14.81%).治疗组4份治疗前标本未检出G1896A、C1856T和BCP变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G1896A)及BCP(A1762T+G1764A)双变异的患者中B基因型的构成比增高,分别为75%和50%,C基因型的构成比下降,分别为25%和50%.其中在BCP(A1762T+G1764A)变异患者中B、C基因型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例HBV DNA反弹患者治疗前未检出有基因变异,治疗后有2例检出变异,BCP变异1例,BCP+PC变异1例.27例HBV DNA反弹患者BCP变异4例,PC变异2例,BCP+PC变异8例.结论:BCP(T1762/A1764)变异、PC区(G1896A)变异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反弹有关.病毒变异导致的HBV DNA反弹可以是单基因变异引起,也可以是多个基因联合变异引起,拉米夫定治疗后B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A1762T+G1764A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 BCP PC变异 拉米夫定治疗 HBV DNA反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