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6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白细胞中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被引量:2
1
作者 梁耀东 成军 +4 位作者 李强 王琳 陆荫英 吴君 程明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白细胞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X 蛋白(HBxAg)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进一步探讨 HBxAg 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 HBxAg 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白细胞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X 蛋白(HBxAg)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进一步探讨 HBxAg 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 HBxAg 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淋巴 cDNA 文库质粒 pACT2的酵母细胞 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 X-α-半乳糖(X-α-gal)上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 HBxAg 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和在铺有 X-α-gal 的四缺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50个,其中含真核翻译延伸因子2基因20个,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基因1个,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基因2个,急性髓样白血病 MTG8蛋白基因2个,髓样关联分化蛋白基因1个,髓样分化主反应蛋白基因1个,皮肤 T 细胞淋巴瘤肿瘤抗原基因1个,大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Ib 抗原基因3个,白细胞抗原 CD37基因1个,慢性白细胞性白血病相关抗原基因1个,α白细胞整联蛋白基因1个,生长停止和 DNA 损伤诱导因子34基因1个,转录变异因子1基因2个,蛋白磷酸酶1调控抑制因子15A 基因1个,单核细胞系胞苷脱氨酶基因1个,巨噬细胞钙离子依赖型凝集素2基因1个,KIAA1949蛋白基因3个,尿激酶型血浆素原激活剂基因1个,GDP 分解抑制因子基因3个,软骨素4磺基转移酶基因1个,锌指蛋白1A 亚目基因1个和未知蛋白基因1个.结论:成功克隆出乙型肝炎病毒 X 蛋白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 HBxAg 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技术 白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结合蛋白 生物学功能 生物信息学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丹 王小众 +3 位作者 陈治新 黄月红 于皆平 陶其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8-511,共4页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X蛋白是一个广义反式作用因子,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其功能同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有关,故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并鉴定HBVX蛋白结合蛋白。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X蛋白是一个广义反式作用因子,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其功能同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有关,故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并鉴定HBVX蛋白结合蛋白。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扩增HBVX基因序列,酵母双杂合体系3构建饵质粒pAS2-1-X,进行序列测定后转化入酵母菌AH109,以Westernblot法验证X-BD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正确表达。pAS2-1-X及正常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细胞,通过选择性培养、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筛选阳性菌落,分离实验及交合实验排除假阳性,扩增阳性克隆的目的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检索其同源序列。结果:成功构建了pAS2-1-X饵质粒,Westernblot证实转化的酵母细胞能正确表达X-BD融合蛋白,pAS2-1-X及正常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后,选择性培养共长出97个菌落,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分离实验及交合实验后筛选出1个阳性克隆,其cDNA插入片段与Fis基因高度同源。结论:通过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出一个在酵母细胞内能与X蛋白结合的Fis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合体系 筛选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结合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琳 李克 +2 位作者 成军 张健 邵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940-1942,共3页
随着人和各种生物的基因和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生物学和医学正处在一深刻变革的时代.基因组学(genomics)是指对人和其他生物类型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基因组学可以分为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 随着人和各种生物的基因和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生物学和医学正处在一深刻变革的时代.基因组学(genomics)是指对人和其他生物类型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基因组学可以分为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功能基因组学是指应用整体的研究技术阐明这些基因和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各种生物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基因组中基因的序列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因此,需要发展一些强大的分析技术,代替传统的分析技术,对这些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进行研究.基因是 DNA 中的一些具有功能的单位,在遗传信息的流向中,首先转录生成中间产物 RNA,然后再翻译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执行生命活动的基本成分.作为基因的一段 DNA,一般包括调节基因序列和编码基因序列.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阐明这些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与功能、表达与调控.第一,人类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序列之间的区别;第二,人和人之间决定疾病状态和疾病的易感性基因;第三,引起疾病的各种病原体,还有包括大肠杆菌、酵母、果蝇、线虫、人等合成的每一种蛋白的功能;第四,这些不同的蛋白协同完成生命的活动的机制;第五,在特定的细胞类型和特定的时间内,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具有表达活性,决定选择性的表达和活动机制;第六,在多细胞生物中,不同的基因表达是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的机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在成军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的领导下,应用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之后,肝细胞基因组表达调节的改变及机制.这是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之后,引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提供能了大量的人和其他生物类型的基因序列,即将完成了结构基因组学的任务,但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任务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基因芯片技术,酵母单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等对于调节肝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肝炎病毒蛋白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而为揭示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的致病机制的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结合蛋白 基因编码 基因转录 基因表达
下载PDF
HBx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诱导肝细胞表达Ⅰ型干扰素的研究
4
作者 潘颖 杨凯 +3 位作者 陈谨 孙蓓蓓 田平平 张发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对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和稳转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为模型,转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HBx-siRNA]至HepG2.2.15细胞,转染HBx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对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和稳转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为模型,转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HBx-siRNA]至HepG2.2.15细胞,转染HBx蛋白表达质粒pEGFP-HBx至HepG2细胞,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细胞中的IFN-α、IFN-β mRNA含量,荧光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内质粒pEGFP-HBx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各细胞中HBx和p-IRF3蛋白含量变化,以探讨HBV通过HBx蛋白对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结果:IFN-α和IFN-β mRNA在HepG2.2.15细胞中的含量略高于HepG2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A干扰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x蛋白的表达后,细胞中IFN-α、IFN-β mRNA含量显著升高,转染pEGFP-HBx的HepG2细胞中Ⅰ型干扰素的基因表达量和p-IRF3的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结论:HBV通过HBx蛋白抑制IRF3蛋白的活化,从而抑制Ⅰ型干扰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x蛋白 Ⅰ型干扰素 IRF3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高尔基体蛋白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5
作者 张亚宾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5例肝硬化(LC)、18例肝细胞癌(HCC),分别纳入CHB组、LC组、HCC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CHB组又分为轻度CHB组(16例)、中度CHB组(19例)和重度CHB组(12例),LC组又分为代偿期LC组(15例)和失代偿期LC组(20例),HCC组又分为甲胎蛋白(AFP)阴性HCC组(8例)和AFP阳性HCC组(10例)。比较CHB组、LC组、HCC组和对照组TIM-3、GP73、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CHB亚组、LC亚组和HCC亚组患者TIM-3、GP73水平;分析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TIM-3和GP73与ALT、AST、白蛋白及TBil的相关性。结果:四组TIM-3、GP73、ALT、AST、白蛋白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B组、LC组和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C组和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CHB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CHB组(P<0.05);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LC组,白蛋白水平低于LC组(P<0.05)。轻度CHB组、中度CHB组、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CHB组、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均高于轻度CHB组(P<0.05);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均高于中度CHB组(P<0.05)。失代偿期LC组TIM-3、GP73水平均高于代偿期LC组(P<0.05)。AFP阳性HCC组TIM-3、GP73水平均高于AFP阴性HCC组(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TIM-3、GP73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IM-3、GP73水平明显升高,CHB、LC、HCC不同疾病发展阶段其表达水平升高程度显著,且与病情发展及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分子-3 高尔基体蛋白73
下载PDF
寡糖链、甲胎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风险筛查与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芸 蔡欣奕 +5 位作者 丁靖诺 陆圣威 陈萃英 吴婷婷 张军利 赵卫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55-1860,共6页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大意义。目的 探究寡糖链和甲胎蛋白(AFP)在HBV相关HCC的风险人群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1—1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HCC患者123例,HCC患者42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肝硬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AFP],计算慢性肝病患者肝癌风险预测模型评分(aMAP评分),收集寡糖链标志物检测结果(G-Test)。将HCC患者作为HCC组(42例),非HCC患者根据aMAP评分进行分组,<50分为低风险组(40例)、50~60分为中风险组(44例)、>60分为高风险组(39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P、G-Test及两者联合诊断HCC的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用DeLong检验比较联合指标与单个指标AUC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AFP、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HCC组患者AFP、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TB低于高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患者年龄、TB、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PLT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0.05);中风险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AFP和G-Test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796(95%CI=0.706~0.886,P<0.001)、0.878(95%CI=0.813~0.943,P<0.001),两者联合诊断HCC的AUC为0.901(95%CI=0.844~0.957,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HCC的AUC高于AFP(Z=2.104,P=0.03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AFP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4.8%(140/165),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39,P<0.001),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9.5%(145/165),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4,P<0.001)。G-Test诊断AFP阴性HCC的AUC为0.895(95%CI=0.839~0.952,P<0.001)。结论 寡糖链作为一种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对HBV相关HCC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可作为AFP阴性HCC患者的补充检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甲胎蛋白 寡糖链检测 癌症筛查 早期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大表面蛋白诱导内质网应激调控p27 IRES翻译活性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郭亦笑 邵杰 +2 位作者 尉丁 陈志南 边惠洁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32-739,共8页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大表面蛋白(LHB)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条件下,抑癌基因p275′UTR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活性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275′UTR中IRES的活性;利用qRT-PCR和We...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大表面蛋白(LHB)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条件下,抑癌基因p275′UTR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活性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275′UTR中IRES的活性;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HB诱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分子水平;RNA下拉、质谱技术和RNA免疫沉淀筛选并确认潜在的与p275′UTR结合的相关蛋白;siRNA转染建立PCBP2和ANXA2敲低细胞模型,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在敲低PCBP2和ANXA2后p27 IRES翻译活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检测p27 IRES活性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LHB可以诱导内质网应激,同时显著提高p27的IRES翻译活性(P<0.01)。LHB过表达激活了PERK通路并提高了eIF2α的磷酸化水平,特异性PERK通路抑制剂GSK2606414使RERK和eIF2α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从而引起p275′UTR的IRES翻译活性显著降低(P<0.01,P<0.05)。同时,磷酸酶抑制剂Sal003能显著增加eIF2α磷酸化水平,使p27 IRES活性进一步增强(P<0.01,P<0.05)。最后,我们发现PCBP2和ANXA2作为潜在的反式作用因子可增强p27 IRES活性。结论LHB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通过eIF2α磷酸化增强p27 IRES翻译活性。反式作用因子PCBP2和ANXA2正向调控其IRES翻译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大表面蛋白 p275′UTR 内质网应激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反式作用因子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以及抗病毒治疗干预效果评估的意义
8
作者 马宁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检测以及抗病毒治疗干预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70例轻中度肝炎患者分为A组,36例重型肝炎... 目的探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检测以及抗病毒治疗干预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70例轻中度肝炎患者分为A组,3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B组。另选同时段50名健康体检者分为C组。3组均予以免疫球蛋白检测,包括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A组、B组和C组的IgA、IgG、IgM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IgA、IgG、IgM检测结果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IgA、IgG、IgM检测结果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IgA、IgG、IgM检测结果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病情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指导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评估药物作用效果,对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对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防治效果
9
作者 唐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6-0039,共4页
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的应用对于防治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旗医院上报我中心的7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防治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 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的应用对于防治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旗医院上报我中心的7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防治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分为观察组(产妇注射时间:孕28周,孕32周,孕36周;新生儿注射时间:出生后24h)37例、对照组(产妇注射时间:不注射;新生儿注射时间:出生后24h)37例,对比两组的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防治效果。结果 对比HBV-DNA(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HBV-DNA水平[(3.70±1.04)×103copies/mL<(6.19±1.22)×103copies/mL,t=9.448]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接种后6个月),观察组阳性率更高。对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接种后12个月),观察组阳性率更高。对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接种后6个月),观察组阳性率更低。对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接种后12个月),观察组阳性率更低。结论 在产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可以更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降低新生儿的乙型肝炎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疫苗 母婴 乙型肝炎病毒 防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ELAVL1的功能及其调控病毒复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余祖华 高梦茹 +4 位作者 齐志颖 张静雨 何雷 陈建 丁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4-1925,共12页
胚胎致死异常视觉蛋白1(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 like 1, ELAVL1),又被称为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 HuR),是一种典型的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 RBP),通过与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element, 3′UTR)的AU... 胚胎致死异常视觉蛋白1(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 like 1, ELAVL1),又被称为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 HuR),是一种典型的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 RBP),通过与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element, 3′UTR)的AU富含元件(AU-rich element, ARE)结合,在mRNA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LAVL1的作用十分广泛,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凋亡、迁移与侵袭,是许多癌症治疗的关键靶点,还能参与调节编码器官发育和组织稳态的蛋白质和mRNA的水平,也有许多研究表明,ELAVL1通过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修饰来调节病毒复制。本文主要综述了ELAVL1的生物学特点、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旨在为进一步研究ELAVL1与畜禽病毒复制之间互作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VL1 RNA结合蛋白 病毒 调控机制
下载PDF
A型流感病毒PB2蛋白帽子结合结构域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11
作者 林维鹏 崔鹏飞 +2 位作者 王思文 邓国华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2,139,共7页
A型流感病毒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PB2蛋白的帽子结合结构域(CBD)在流感病毒的转录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是抗流感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为获得高纯度原核表达的A型流感病毒的CBD蛋白,本研究利用同源... A型流感病毒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PB2蛋白的帽子结合结构域(CBD)在流感病毒的转录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是抗流感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为获得高纯度原核表达的A型流感病毒的CBD蛋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策略将8×His标签与一株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CBD区基因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8×His-CBD,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不同浓度IPTG诱导不同时间后,经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后使用镍柱纯化。结果显示,菌体裂解上清中在21 ku处可见目的条带,与8×His-CBD蛋白预期大小符合,且以0.5 mmol/L IPTG于37℃诱导6 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镍柱纯化后可获得纯度大于95%的8×His-CBD蛋白。为确定该蛋白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以帽子结构类似物m7GTP对其进行等温滴定量热试验,结果显示8×His-CBD蛋白和m~7GTP结合时存在明显热峰,表明8×His-CBD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经计算,其Kd值为1.71×10^(-5)(±2.92×10^(-6))mol/L。本研究结果对流感病毒的基础研究和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PB2蛋白 帽子结合结构域 原核表达 纯化
下载PDF
GI.5和GII.4诺如病毒P蛋白的克隆表达及与长牡蛎类HBGAs的结合特性
12
作者 佟利惠 杨敏 +3 位作者 王珊珊 王大军 王明丽 周德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明确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与长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的结合特性,本实验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克隆表达了基因簇I.5(genogroup I.5,GI.5)和GII.4 HuNoV P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研究H... 为明确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与长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的结合特性,本实验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克隆表达了基因簇I.5(genogroup I.5,GI.5)和GII.4 HuNoV P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研究HuNoV P蛋白与唾液HBGAs和长牡蛎类HBGAs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GII.4 HuNoV与唾液A型、B型、AB型和O型HBGAs均有较好的结合,而GI.5 HuNoV与B型HBGAs结合较弱,与O型HBGAs具有明显的结合优势。GI.5和GII.4 HuNoV在长牡蛎鳃、消化腺和外套膜中均可富集,其中在消化腺中富集最多,二者主要与类A型和H1型HBGAs结合,GII.4HuNoV与类Lea型、Leb型、Lex型和Ley型HBGAs有不同程度的结合,而GI.5 HuNoV与类Leb型HBGAs仅微弱结合,与类H1型HBGAs具有明显结合优势。综上,不同型别HuNoV与HBGAs的结合特性不尽相同,GII.4HuNoV具有广谱结合特性,GI.5HuNoV具有选择结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诺如病毒 P蛋白 长牡蛎 组织血型抗原 结合特性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肝细胞cDNA文库中乙型肝炎病毒前-X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敏 王琳 +5 位作者 成军 张树林 邵清 张健 杨倩 董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790-793,共4页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肝细胞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前-X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V基因组中的前-X 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肝细胞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前-X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V基因组中的前-X 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细胞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增菌后提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 α),提出质粒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成功克隆出HBV的前-X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重缺陷(SD/-Trp-Leu- Ade-His)培养基及铺有X-α-半乳糖(X-α-gal)的四重缺陷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19个,其中5 个是人铁蛋白;1个是人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1个是人醛缩酶B;1个是人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结合因子1(GPAA1);1个是人血红素结合蛋白;1个是人Cl酯酶抑制子(Cl-INH);1个是人玻连蛋白;1个是人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1个是丝氨酸穿膜蛋白酶(hepsin);1个是人梭素;1个是人纤溶酶原(PLG);3个是人假想蛋白;1个是RP11-542M13克隆,位于染色体16. 结论:成功克隆出前-X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BV 的前-X蛋白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技术 肝细胞 cDNA 乙型肝炎病毒 HBV x蛋白 结合蛋白基因 PCR 编码基因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荫英 李克 +3 位作者 王琳 刘妍 成军 张玲霞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技术 筛选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X盒结合蛋白1与肾移植相关损伤
15
作者 倪海强 宫念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6-882,共7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存活的主要因素。IRI或排斥反应引起内质网应激(ERS)可导致肾损伤,X盒结合蛋白1(XBP1)作为调控细胞稳态主要的ERS相关蛋白,通过肌醇需求酶1α(IRE1α)剪接内含子后生成剪接体XBP1,进而...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存活的主要因素。IRI或排斥反应引起内质网应激(ERS)可导致肾损伤,X盒结合蛋白1(XBP1)作为调控细胞稳态主要的ERS相关蛋白,通过肌醇需求酶1α(IRE1α)剪接内含子后生成剪接体XBP1,进而影响靶基因表达重塑细胞环境。适当的ERS可促进细胞存活,但超过阈值时XBP1表达过多会导致细胞失稳态或死亡,进而引起肾脏内环境失衡,这与肾移植相关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相关。因此,XBP1的有效激活对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维持肾脏系统的活力和功能的完整性。本文评述了ERS通路IRE1α-XBP1、XBP1在肾实质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的作用、XBP1在肾缺血性损伤和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靶向XBP1的临床检测和潜在疗法,探讨靶向XBP1对肾移植相关损伤的潜在价值,以期为改善肾移植预后提供新靶点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结合蛋白1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排斥反应 内质网应激 肌醇需求酶1α 肾实质细胞 免疫细胞
下载PDF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口唇和内脏感染株趋化因子结合蛋白基因差异分析及原核表达
16
作者 李蓉 富国文 +5 位作者 曾琴 吴姣 袁嘉芮 刘亚波 四朗玉珍 樊月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06-3518,共13页
[目的]克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口唇和内脏感染株趋化因子结合蛋白(CBP)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为后续研究CBP基因在ORFV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患病羔羊口唇结痂和小肠提取的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 [目的]克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口唇和内脏感染株趋化因子结合蛋白(CBP)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为后续研究CBP基因在ORFV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患病羔羊口唇结痂和小肠提取的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克隆测序,对表达的CBP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及蛋白理化性质、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利用原核表达系统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CBP-K、pGEX-4T-1-CBP-N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利用SDS-PAGE检测蛋白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蛋白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经测序,ORFV口唇感染株CBP基因全长873 bp,内脏感染株CBP基因全长846 bp,且后者在第217 bp处有24 bp碱基的丢失。系统进化树显示,口唇与内脏感染株不属于同一进化分支,遗传距离较远;口唇感染株CBP基因与中国吉林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内脏感染株CBP基因与马来西亚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口唇感染株CBP基因编码291个氨基酸,内脏感染株CBP基因编码282个氨基酸,蛋白二级结构均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有5处差异,主要是α-螺旋和β-折叠的变化。试验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CBP-K和pGEX-4T-1-CBP-N,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CBP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0 ku。[结论]本研究内脏感染株与口唇感染株相比,存在24 bp的缺失,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CBP-K和pGEX-4T-1-CBP-N,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BP融合蛋白。本研究结果为揭示CBP在ORFV与宿主互作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也可为寻找新的羊传染性脓疱防治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 趋化因子结合蛋白(CBP)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X-盒结合蛋白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明 房叶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09-215,共7页
目的检测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未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 unspliced,XBP1u)和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转录因子(X-box binding protein 1spliced,XBP1s)mRNA的表达,并探讨XBP 1... 目的检测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未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 unspliced,XBP1u)和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转录因子(X-box binding protein 1spliced,XBP1s)mRNA的表达,并探讨XBP 1在LN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5例LN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19+B细胞中XBP1u、XBP1s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比例,分析LN患者XBP1表达与B细胞亚群及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LN组CD19+B细胞活动期组中XBP1u mRNA的表达水平为(0.078±0.03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35±0.011)(P<0.05)、高于稳定期组的(0.049±0.016)(P<0.05);LN组CD19+B细胞活动期组中XBP1s mRNA(0.076±0.037),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22±0.010)(P<0.05)、高于稳定期组的(0.043±0.017)(P<0.05);(2)LN组中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比例活动期组为(0.059±0.02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34±0.011)(P<0.01)、活动组(0.059±0.024)高于稳定组的(0.073±0.036)(P<0.05);(3)LN患者XBP1u、XBP1s表达与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8、0.036),与抗双链D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7、0.058),与血红蛋白、补体C3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59、−0.219)。结论(1)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XBP1u、XBP1s mRNA在活动组中表达量较健康组增加,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值及抗双链DNA抗体呈正相关;(2)XBP 1在LN患者B细胞中表达升高,与浆细胞明显相关,提示XBP 1可能通过促进B细胞分化而参与LN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x结合蛋白1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淋巴细胞内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的新蛋白X-30编码基因的克隆
18
作者 梁耀东 李强 +4 位作者 成军 王琳 陆荫英 吴君 程明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889-1892,共4页
目的:为探讨 HBxAg 在 HBV 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筛选并克隆人淋巴细胞 cDNA 文库中与 HBxAg 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并克隆人淋巴细胞 cDNA文库中与 HBxAg 有相互作用的蛋白的基因.将 HBxAg 编码基因连接入酵... 目的:为探讨 HBxAg 在 HBV 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筛选并克隆人淋巴细胞 cDNA 文库中与 HBxAg 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并克隆人淋巴细胞 cDNA文库中与 HBxAg 有相互作用的蛋白的基因.将 HBxAg 编码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 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淋巴cDNA 文库质粒 pACT2的酵母细胞 Y187进行配合,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并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中有1个未知基因.根据 GenBank 中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从 HepG2细胞提取总 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命名为 X-30,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AY280722.结果:X-30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315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03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HBxAg 与淋巴细胞结合蛋白新型基因 X-30的筛选与克隆,为进一步研究 HBxAg 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x-30编码基因 克隆 分子生物学机制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罗涛 李连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5期735-736,739,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载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1.0×10^(5)IU/mL≥HBV-DNA>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纤四项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载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1.0×10^(5)IU/mL≥HBV-DNA>1.0×10^(3)IU/mL的26例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将HBV-DNA>1.0×10^(5)IU/mL的34例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比较两组血清AF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NP、CⅣ水平的关系。结果高病毒载量组AFP、HA、LN、PⅢNP、CⅣ水平均高于低病毒载量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NP、CⅣ水平均呈正相关(r=0.597、0.325、0.388、0.583、0.474,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AFP、HA、LN、PⅢNP、CⅣ水平密切相关,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甲胎蛋白 肝纤四项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正燕 孙传俊 杨献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67)、肝硬化(LC)组(n=61)和肝细胞肝癌(HCC)组(n=47);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对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4组受试者PBMC中MLKL、RIPK3、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364、1009.381、159.407,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HB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HB组(P<0.05)。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C组(P<0.05)。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阶段HBV感染组患者PBMC中MLKL mRNA表达与RIPK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4、0.432、0.449,P<0.01),MLKL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56、-0.378、-0.721,P<0.01),RIPK3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15、-0.400、-0.416,P<0.01)。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CHB和HCC的AUC分别为0.918、0.859和0.912,三者联合鉴别CHB和HCC的AUC为0.945。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LC和HCC的AUC分别为0.768、0.834和0.839,三者联合鉴别LC和HCC的AUC为0.895。结论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肝癌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CASPASE-8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