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学因素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家飞 高国生 +2 位作者 颜华东 胡耀仁 祝成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各种病毒学因素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21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皮下注射PEGIFN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前所有患...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各种病毒学因素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21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皮下注射PEGIFN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前所有患者检测基线HBsAg、HBeAg、HBV-DNA定量,部分患者分析HBV基因型及P区位点变异情况。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并分析各种病毒学因素与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结果:216例患者治疗48周时68例(31.48%)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基线HBsAg定量<250 ng/mL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HBsAg定量≥250 ng/mL(χ2=4.293,P=0.038)。e抗原血清学转换组基线HBeAg和HBV-DNA定量显著低于非血清学转换组(t=4.455,P=0.000;t=1.974,P=0.046)。B、C型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差异不大(χ2=0.497,P=0.481)。野生型、非204位点变异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虽高于204位点变异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病毒学各因素中,基线HBsAg、HBeAg、和HBV-DNA定量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较重要影响因素,HBV基因型(B、C型)及P区位点变异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肝炎e抗原 乙型 血清转换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及血清学转换的免疫学基础 被引量:10
2
作者 闻玉梅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目前在临床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及其抗体的出现已成为重要的疗效指标。本文回顾了HBeAg的发现及其生物学和医学意义,对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阐述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免... 目前在临床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及其抗体的出现已成为重要的疗效指标。本文回顾了HBeAg的发现及其生物学和医学意义,对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阐述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免疫学基础,并对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意义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血清转换
下载PDF
CYP2R1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凤中 陈卫国 陈小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代谢酶基因CYP2R1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B患者65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48 w,随访至72 w;根据治疗应答效果分为完全应答(CR)组和非...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代谢酶基因CYP2R1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B患者65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48 w,随访至72 w;根据治疗应答效果分为完全应答(CR)组和非完全应答(NCR)组,对两组患者CYP2R1 rs2060793和rs12794714进行基因分型.观察其疗效和血清HBeAg转换的情况.结果 治疗48 w后,30例为CR组,35例为NCR组.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OR=2.019,95%CI:0.982~4.319,P=0.035)可以预测恩替卡韦治疗完成后持续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恩替卡韦治疗48 w后,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非TT基因型患者含量(P<0.05).结论 携带T等位基因的CHB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后更容易获得HBeAg血清转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R1 多态性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低水平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君 臧桂珍 +1 位作者 李鹤林 杨松梅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了解低水平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在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MEIA)对 790 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 5项标志物的检测 ,... 目的 :了解低水平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在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MEIA)对 790 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 5项标志物的检测 ,根据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值来确定质量浓度在 5 μg·L-1或 1μg·L-1以下HBsAg阳性数 ,以及浓度在 2nCu·ml-1以下HBeAg阳性数 ,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的模式。结果 :共检出HBsAg阳性 6162例 ,其中质量浓度在 5 μg·L-1以下者占13 .5 3 % ,1μg·L-1以下者 8.4% ;HBeAg阳性者 44 0 1例 ,其中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为 2 1.9%。 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发现不少特殊模式 ,HBsAg与抗 HBs同时阳性者主要出现在HBsAg质量浓度低于 1μg·L-1的标本中 ;血清HBeAg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 ,HBeAg和抗 HBe同时阳性的占 5 2 .4%。结论 :提高HBsAg、HBeAg检测的灵敏度有助于乙肝的诊断、治疗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e抗原 测定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区1762/1764双突变与基因型和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君 张园海 +3 位作者 郑中伟 伍建业 葛国洪 邵江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T)/1764(G-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T)/1764(G-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8例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利用制备的特异性TaqMan MGB探针,采用特异性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PSRT-PCR)方法对其血清行B、C基因型分型和双突变定量检测,比较双突变在B、C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CMIA)检测血清HBeAg和抗HBe,比较B、C基因型各组双突变株和野生株病毒的HBeAg血清学转换。结果:C基因型CHB患者BCP区1762/1764双突变率(70.65%)明显高于B基因型(29.17%,P=0.000)。观察HBeAg阴性CHB患者比例,B基因野生组明显高于其双突变组(28.57%,P=0.004)和C基因野生组(22.22%,P=0.000);C基因双突变组(63.08%)明显高于其野生组(22.22%,P=0.000)和B基因双突变组(28.57%,P=0.018)。在所有HBeAg阴性患者中,B基因野生组抗HBe阳性率(84.00%)高于其双突变组(0.00%,P=0.003)和C基因野生组(16.67%,P=0.004);C基因双突变组抗HBe阳性率(19.51%)与其野生组(16.67%)和B基因双突变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0)。结论:在我国慢性HBV感染人群中,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BCP区1762/1764双突变;B基因野生型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并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较彻底;而C基因双突变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但不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不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 突变 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基线HBV血清标志物联合评分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扬 廖昊 +9 位作者 邓中平 赵景 卞丹丹 任艳 蒋莹莹 刘霜 陈煜 鲁凤民 段钟平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的CHB前瞻性随访队列中83例HBe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线血清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HBeAg转换预测评分,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病毒学标志物联合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不同组别累积转换率的计算使用Kaplan-Meier分析,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3例HBeAg阳性患者中位随访108个月,其中44.58%(37/83)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换组患者基线血清HBV DNA[6.23(1.99~9.28)log 10 IU/mL vs 7.69(2.05~8.96)log 10 IU/mL,Z=-2.345,P=0.019]和HBV RNA[4.81(1.40~7.53)log 10拷贝/mL vs 6.22(2.00~8.49)log 10拷贝/mL,Z=-1.702,P=0.010]水平显著低于未转换组;HBsAg和HBcrAg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基于以上血清标志物构建Cox回归方程,计算联合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评分中位数为0.95(范围0.37~3.45)。在总体患者中,联合评分与HBsAg、HBV DNA、HBV RNA和HBcrA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787、-0.990和-0.819(P值均<0.001)。基于联合预测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HBeAg转换组和低HBeAg转换组,预测36个月、60个月及8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HBeAg转换组分别为43.90%、51.20%和63.10%,低HBeAg转换组分别为9.60%、17.00%和19.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01)。结论基于基线血清HBV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评分可以预测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的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生物标记 乙型肝炎e抗原 血清转换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金科 谭华炳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37-38,共2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抗病毒治疗是防止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抗病毒治疗是防止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主要措施。临床疗效明确且较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病毒治疗 血清转换 e抗原阳性 表面抗原 慢性HBV感染 干扰素 原发性肝细胞癌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血清e抗原阴性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昊翔 申元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62-964,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e抗原(HBeAg)曾经是临床判定HBV复制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后来发现HBeAg阴转体内HBV仍会有高水平复制,近年来研究表明HBV基因变异特别是C区及X区基因变异与HBeAg表达及在血清中...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e抗原(HBeAg)曾经是临床判定HBV复制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后来发现HBeAg阴转体内HBV仍会有高水平复制,近年来研究表明HBV基因变异特别是C区及X区基因变异与HBeAg表达及在血清中的分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变异 基因表达 免疫逃逸 e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阳性血清分析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建钢 张保平 杨扶德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3-84,96,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 S1抗原 ( Pre S1 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 ( HBV-M)、乙型肝炎病毒 DNA( HBV-DNA)的关系 ,以及与肝炎分型的关系。方法 :Pre S1 Ag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结果 :2 0 9例 Pre S1 Ag阳性血清...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 S1抗原 ( Pre S1 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 ( HBV-M)、乙型肝炎病毒 DNA( HBV-DNA)的关系 ,以及与肝炎分型的关系。方法 :Pre S1 Ag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结果 :2 0 9例 Pre S1 Ag阳性血清标本中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 e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三者阳性者共84例 ,占 40 .1 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 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三者阳性者 74例 ,占 3 5 .41 % ;二者合计 75 .60 %。Pre S1 Ag阳性与 HBV-DNA符合率 94.74%。结论 :Pre S1 Ag阳性与 HBV-DNA呈正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前Sl抗原 血清 分析
下载PDF
血清前S1抗原对e抗原阴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柳健 丁昌平 +1 位作者 张敏 赵江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9-9,共1页
临床上区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往往依靠转氨酶水平和血清HBVDNA定量,然而大多数基层医院目前还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前s1抗原是HBV复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表达不受e抗原状态的影响。2007年3月~2008... 临床上区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往往依靠转氨酶水平和血清HBVDNA定量,然而大多数基层医院目前还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前s1抗原是HBV复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表达不受e抗原状态的影响。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们对前s1抗原区分e抗原阴性乙型肝炎与HBV携带者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血清前S1抗原 e抗原阴性 阴性乙型肝炎 诊断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DNA定量 前S1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前C区基因变异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布特点研究
11
作者 张敏 辛绍杰 +1 位作者 赫兢 貌盼勇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338-34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血清型和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前C区基因序列,了解其特点及差异。方法在12条不同血清型和30条不同基因型的HBV全序列中,比较e抗原前C区编码基因。同时用Blast程序查找并分析与e抗原前C区变异基因相似的核苷...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血清型和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前C区基因序列,了解其特点及差异。方法在12条不同血清型和30条不同基因型的HBV全序列中,比较e抗原前C区编码基因。同时用Blast程序查找并分析与e抗原前C区变异基因相似的核苷酸序列,试图比较不同序列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的关系。结果e抗原前C区编码基因相对保守,仅在Adw血清型出现1个6核苷酸的插入突变,在B基因型出现1个核苷酸的突变;核苷酸Nt1896位变异(T-A)可出现在血清型Adr和Adw型,和A、B、C、D、G基因型;而Nt1858位(T-C)变异见于Adw血清型,和A、F、H基因型。结论前-C区基因变异主要有插入突变和点突变两种类型,两者在不同血清型和基因型的HBV基因组中有出现频率不同,而不同变异的临床意义可能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C区基因 血清 基因型 抗原 基因变异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转换后乙型肝炎病毒复发的预测因素
12
作者 范兴良 张丹丹(译) 王灵台(校)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7-147,共1页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测因素之前罕有报道,值得进一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133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复发的判定标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倍正常上...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测因素之前罕有报道,值得进一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133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复发的判定标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ULN),伴有杂交法可检测到血清HBVDNA。结果研究对象中。男75例,女58例,平均年龄(28.2±6.9)岁。其中108例的HBVDNA为基因B型,25例为基因C型。HBeAg阳性阶段ALT水平〈2ULN、2~5ULN、〉5ULN的例数分别为49、40、44。HBeAg发生血清转换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6±3.7)年。HBeAg血清转换后平均随访(5.8±4.6)年中,26例患者出现乙型肝炎复发,每年的复发率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血清转换 乙型肝炎复发 慢性乙型肝炎 预测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HBVDNA HBeAg阳性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联合中医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耿明凡 高方媛 +3 位作者 李玉鑫 张群 刘尧 王宪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 目的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西药组(209例)和中西药联合组(470例),观察治疗1年后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层分析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结果治疗1年后,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1. 5%和12. 8%(P=0. 66);应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评分模型分层分析显示,评分0~1分的患者,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 6%和8. 1%(P=0. 04)。结论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评分为0~1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转换 病毒治疗 评分模型 中医药治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世平 冉云 吴其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治疗组45例应用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治疗,疗程为2年。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及... 目的:观察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治疗组45例应用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治疗,疗程为2年。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及2年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及2年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显著改善(P<0.01);治疗3个月及2年时,治疗组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年时对照组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39.6%,治疗组为7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方案,且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藿合剂 肝炎 乙型 慢性 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及e抗原表达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表达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戴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及HBV e抗原(HBeAg)的表达与产妇血清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诊治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产妇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HBV感染。采用ELISA检测H...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及HBV e抗原(HBeAg)的表达与产妇血清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诊治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产妇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HBV感染。采用ELISA检测HBeAg、PreS1-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HBV-DNA;根据HBV-DNA载量分组,比较各组HBeAg、PreS1-Ag检出率,计算HBeAg、PreS1-Ag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132例乙肝患者中,HBV-DNA载量<10^3 copy/mL有73例,其中PreS1-Ag阳性39例(53.42%),HBeAg阳性5例(6.85%);HBV-DNA载量在10^3~10^5 copy/mL有21例,其中PreS1-Ag阳性11例(52.38%),HBeAg阳性8例(38.10^%);HBV-DNA载量>10^5~10^8 copy/mL有33例,其中PreS1-Ag阳性29例(87.88%),HBeAg阳性21例(63.64%);HBV-DNA载量>10^8 copy/mL有5例,其中PreS1-Ag和HBeAg的检出率均为10^0.00%。以HBV-DNA载量为10^3 copy/mL为切割值,PreS1-Ag和HBeAg的特异度分别为69.39%、72.34%,灵敏度分别为53.01%、86.84%。结论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PreS1-Ag和HBeAg的检出率大幅提高,且PreS1-Ag的诊断灵敏度高于HBeAg;而与PreS1-Ag相比,HBeAg的诊断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PRe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V-DNA
下载PDF
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与其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加裙 方静 +2 位作者 马春梅 林丽圆 胡继军 《微循环学杂志》 2021年第4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期间,血清HBV RNA水平对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38例首次确诊的CHB患者,并接受6个月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将其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组:依...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期间,血清HBV RNA水平对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38例首次确诊的CHB患者,并接受6个月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将其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组:依据治疗后结果分为病毒学应答组(VR组,n=15)和部分病毒学应答组(PVR组,n=23);根据HBeAg分为HBeAg+血清学转换组(A组,n=14)、HBeAg+血清学非转换组(B组,n=18)和HBeAg阴性组(C组,n=6);并对血清ALT、HBeAg、HBsAg、HBV DNA、HBV RNA和HBV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VR组和PVR组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无显著差异(P=0.937);VR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V 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V 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CHB患者血清HBV RNA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有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BV RNA水平对CHB患者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期间,HBV RNA水平可以较好的预测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RNA 病毒学反应 HBeAG血清转换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
17
作者 张敏艳 许红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呈世界性流行。据WHO最新报道[1],全球约2.4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呈世界性流行。据WHO最新报道[1],全球约2.4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患病人数占全世界患病人数的1/4,为慢性HBV感染的高发流行区[2]。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非常重要和急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转换 乙型肝炎 肝细胞癌 肝脏炎症 抗原提呈细胞 血清转换 病毒复制 病毒药物 免疫耐受 肝衰竭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璇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4期100-101,共2页
目的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的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抽取HBeAg(+)、e系统双阳、HBeAg(-)患者各40例。对3组... 目的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的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抽取HBeAg(+)、e系统双阳、HBeAg(-)患者各40例。对3组患者的HBeAg和HBVDNA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再将抽样中的120例临床确诊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分为3组,对3组的HBVDNA平均水平在进行比较。结果 HBeAg(+)组患者的HBeAg和HBVDNA水平明显高于e系统双阳、HBeAg(-)两组([1289.46±974.17)peiu/ml比(8.36±2.53)peiu/ml,(0.04±0.02)peiu/ml;(6.89±1.83)copy/ml比(4.92±1.28)copy/ml,(3.74±1.36)copy/ml,P<0.05];e系统双阳组患者的HBeAg和HBVDNA水平明显高于HBeAg(-)组患者;轻度组患者的HBVDNA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患者([6.68±1.48)copy/ml比(4.77±1.36)copy/ml];中度组患者的HBVDNA水平明显高于重度组患者([3.83±1.18)copy/ml]。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含量与HBeAg的含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含量会随着HBeAg含量的不断升高而升高,患者乙肝病情程度不断加重会导致其HBVDNA水平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下载PDF
血清IL-1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e抗原转阴的预测作用
19
作者 顾达 童聪 +2 位作者 王维钊 向晓星 赵祥安 《肝脏》 2023年第9期1053-1056,1078,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血清IL-10变化,探讨血清IL-10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e抗原(HBeAg)转阴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08年5月—2013年9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90例CHB患者,包括6例非活动...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血清IL-10变化,探讨血清IL-10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e抗原(HBeAg)转阴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08年5月—2013年9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90例CHB患者,包括6例非活动携带者(IC)、22例免疫耐受患者(IT)、44例HBeAg阳性患者(EPH)和18例HBeAg阴性患者(ENH)。同时,纳入11名健康人(HC)作为对照。对比健康人与CHB患者血清IL-10含量以及不同免疫状态的CHB患者IL-10血清含量。并对EPH患者中3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共5年。检测其抗病毒治疗后第0周、第4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血清ALT、HBV DNA和IL-10水平。观察抗病毒治疗后2年、3年和5年血清HBeAg是否转阴,并将其分为HBeAg转阴组和HBeAg仍阳性组,比较两组基线血清HBeAg和IL-10水平。结果CHB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献血者。同时在CHB患者中,IT组、EPH组和ENH组患者血清IL-10含量明显高于IC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LT、HBV DNA、IL-10水平逐渐下降。通过随访发现,在抗病毒治疗后的2年、3年和5年内,分别有9人、10人、13人实现了HBeAg转阴。进一步分析发现,与HBeAg仍阳性组患者相比,在2年、3年和5年内实现HBeAg转阴的患者基线IL-10水平明显更高[(6.49±2.16)vs(3.33±1.22)pg/mL,P=0.062;(5.88±1.99)vs(2.27±1.36)pg/mL,P=0.026;(6.01±1.91)vs(1.15±0.63)pg/mL,P=0.027]。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患者血清IL-10含量升高,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血清IL-10含量,同时抗病毒治疗前血清IL-10含量较高的患者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e抗原 病毒治疗 核苷类药物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原与病毒DNA关系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高明 张国明 +3 位作者 马小波 葛林 李明安 胡礼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0期2462-2463,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3例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HBsAg,用核酸扩增荧光定...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3例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HBsAg,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DNA。结果 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60.9%;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37.1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P<0.01)。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6.67,P<0.01)。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含量相差显著,HBV-DNA载量高,HBeAg含量也高,但HBsAg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的浓度对乙肝的诊断治疗价值,HBeAg仍是反映乙肝复制活跃的一个可靠的指标,但是HBeAg阴性组HBV-DNA的阳性率为37.19%,说明仅检测HBeAg还是不够的,同时检测HBeAg、HBV-DNA对乙肝患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V-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