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1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馈控制理论护理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徐霞飞 杨建梅 +1 位作者 彭丹 徐斐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理论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的1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理论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的1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理论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心理状态评分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指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肝病生存质量调查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接受前馈控制护理,提高遵医行为,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提升,预后效果更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理论护理 乙型肝炎硬化 遵医行为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吴阳 董汾 +3 位作者 王克穷 张锋利 晁旭 崔鹿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血府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给予对照组恩替卡...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血府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率,HBV-DNA载量、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22]、肝脏超声相关指标(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率及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TBIL、TNF-α、IL-6、IL-22水平,以及HBV-DNA载量、中医证候积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且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可有效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硬化 代偿期 血府逐瘀汤 恩替卡韦 HBV-DNA 肝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化瘀软肝解毒方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
3
作者 杨广栋 韩雪 +3 位作者 赵宁宁 龚汶 王庆海 李文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究化瘀软肝解毒方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究化瘀软肝解毒方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软肝解毒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bilirubin,TBil)]、肾功能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Ccr)、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1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LN、TIMP-1、ALT以及TBi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指标Ccr、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化瘀软肝解毒方和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具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化瘀软肝解毒方 肝功能 肾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保肝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王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保肝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参照组...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保肝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D-乳酸(DLC)、内毒素(ET)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数量多于参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保肝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调节肝纤维化指标、炎性因子以及肠道通透性指标水平,还能促进肠道菌群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保肝治疗 乙型肝炎硬化 肠道菌群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鳖龙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石文静 彭杰 +2 位作者 张涛 伍玉南 陈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73-478,共6页
目的探讨鳖龙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匹配前治疗组216例、... 目的探讨鳖龙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匹配前治疗组216例、匹配前对照组78例。依据基线资料将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得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PSM后两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5年内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和发生所需时间,以评价其疗效;分别观察PSM后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不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层次的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治疗组分别为97%、77%、68%,对照组分别为91%、57%、52%,平均生存时间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2)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所需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腹水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3)PSM后,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按PLT计数不同各分为PLT<30×10^(9)/L、30×10^(9)/L≤PLT<50×10^(9)/L、50×10^(9)/L≤PLT<100×10^(9)/L、PLT≥100×10^(9)/L,各层次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部分患者服用鳖龙软肝片后出现胃脘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程度轻微,可自行缓解。结论鳖龙软肝片能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减少肝硬化腹水事件发生,延缓肝硬化终点事件的发生,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临床安全性较好,不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龙软肝片 乙型肝炎硬化 硬化临床终点事件 生存率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和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
6
作者 李杰 汪绪兵 刘法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9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胆碱酯酶(CHE)、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公安县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胆碱酯酶(CHE)、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公安县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抗病毒、保肝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2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肠道菌群,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HE含量及双歧杆菌、拟杆菌数量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血清PⅢP、Ⅳ-C水平及肠球菌数量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硬化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肝纤维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尚明 刘林华 +2 位作者 刘蒙 贺劲松 魏春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39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AKI组(n=82)和非AKI组(n=31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39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AKI组(n=82)和非AKI组(n=31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AKI的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绘制预测模型校准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研究共纳入39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2例发生AKI,发生率约为20.7%。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在患病年龄≥50岁、失代偿期、腹水、上消化道出血、使用利尿剂和高Child-Pugh分级的发生率高,TBil、PT和PCT水平较高,而Alb和血清Na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lb和血清Na为乙型肝炎肝硬化AKI的保护因素(OR=0.850和0.581,均P<0.05),而失代偿期、腹水、TBil升高、PT延长、PCT升高和Child-Pugh B/C级为危险因素(OR=3.398、7.013、1.146、1.314、1.969和26.230,均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硬化AKI的AUC为0.901,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结论:失代偿期、腹水、TBil、PT和PCT水平升高、Alb和血清Na水平降低、Child-Pugh B/C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AKI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硬化 急性肾损伤 影响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衡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余麟 马月秋 +1 位作者 伍晓梅 郭姣姣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4-87,112,共5页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种因感染HBV导致的慢性、进行性和弥漫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进展为肝衰竭、肝细胞癌的风险均较高。肠道菌群是人体代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肠道菌群失衡关系密切,粪菌移植和益生...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种因感染HBV导致的慢性、进行性和弥漫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进展为肝衰竭、肝细胞癌的风险均较高。肠道菌群是人体代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肠道菌群失衡关系密切,粪菌移植和益生菌干预等方法可抑制肝纤维化进展,在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肠道菌群失衡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硬化 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丽 胡琳琳 刘小霞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编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编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各指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施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价值,不但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照护能力,同时也能缓解负面情绪,满意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理论指导 护理干预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研究进展
10
作者 曾碧雨 姚春 +4 位作者 陈月桥 罗琪 张荣 莫宏英 周洁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850-854,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疾病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的生存率极低,是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单纯的西医治疗未能提高整体疗效,而中医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防治逐渐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临床经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疾病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的生存率极低,是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单纯的西医治疗未能提高整体疗效,而中医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防治逐渐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临床经验丰富,且不良反应少,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此,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古今学者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认识,归纳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内治和外治的防治理念,为进一步推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硬化 失代偿期 中医内治 中医外治 病因病机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纤维化指数-4 APRI AA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朱欣 习晓丽 韩江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学检查中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4 (fibrosis-4,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与血小板(plat elet count,PLT)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 elet ratioindex,APRI)、天冬氨... 目的 探讨血清学检查中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4 (fibrosis-4,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与血小板(plat elet count,PLT)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 elet ratioindex,APR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 ransferase,ALT)比值(aspart at eaminot ransferase to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ratio,AA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25例,轻-中度食管静脉曲张者50例,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25例。统计100例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计算FIB-4、APRI、AA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FIB-4、APRI、AA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组间的血清学比较结果显示,重度组的FIB-4、APRI、AAR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与无曲张组,而轻-中度组与无曲张组的FIB-4、APRI、A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4、APRI、AAR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71 6、0.768、0.755,灵敏度分别为57%、67%、74%,特异度分别为1 00%、90%、76%。FIB-4、APRI、AAR预测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81 0、0.831、0.71 1,灵敏度分别为83%、67%、94%,特异度分别为78%、93%、48%。结论 血清学指标FIB-4、APRI、AAR对食管静脉曲张及其严重程度预测价值中等,而APRI的临床价值比FIB-4和AAR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查 乙型肝炎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研究
12
作者 黄健 陈佳莹 +1 位作者 林文 唐彦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恩替卡韦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B指标值高于对照组,ALT指标、AST指标、TBil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85.71%、97.62%)均高于对照组(61.90%、80.9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其抗病毒效果良好,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较佳,且HBV-DNA转阴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硬化失代偿期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新灰色关联与结构变动分析
13
作者 邓淑敏 师雯琦 +3 位作者 李莉莉 陈晓霞 刘子锋 陈静静 《中国医院统计》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及变化,为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优化住院费用结构及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7459例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目的了解某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及变化,为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优化住院费用结构及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7459例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住院费用明细,运用新灰色关联与结构变动分析法对患者各细项费用的关联度、变动度及贡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1年该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逐年增长,年均增长7.01%;2022年和2023年出现下降,较上年分别下降7.64%和8.04%。次均住院费用构成比前4位是药品费、诊断费、耗材费、治疗费。次均住院费用关联度最大的是药品费(0.915),其次是诊断费(0.909)和耗材费(0.770)。结构贡献率前3位是药品费(43.27%)、诊断费(19.12%)、耗材费(17.91%),3者累计结构变动贡献率超过80%。结论药品费、诊断费和耗材费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的重点;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住院费用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费用 新灰色关联 结构变动度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药物研究进展分析
14
作者 钟敏 王小泽 杨小莉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1期1737-1741,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为全球流行性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不同阶段肝脏疾病。当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联合免疫治疗和肝脏保护治疗等方案,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疾病进展,肝... 慢性乙型肝炎为全球流行性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不同阶段肝脏疾病。当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联合免疫治疗和肝脏保护治疗等方案,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疾病进展,肝保护治疗则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来减轻肝脏损伤,新兴的治疗方法如基因编辑技术、免疫治疗药物、免疫制剂联合抗病毒以及RNA干扰疗法在预临床和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对现阶段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硬化 药物治疗 现状分析
下载PDF
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静 王倩 +1 位作者 尚学敏 王茹真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活方式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疾病认知能力、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疾病认知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缓解负性情绪,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管理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硬化 疾病认知能力 负性情绪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分期及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吴秋月 李舜 沈江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分期及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血清微小RNA(miR)-25-3p和整合素结合唾液酸蛋白(IBSP)表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慢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分期及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血清微小RNA(miR)-25-3p和整合素结合唾液酸蛋白(IBSP)表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健康体检人员50名分别作为肝硬化组、肝炎组、健康组。统计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参数与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关系;分析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分与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分别为5.21±0.40、(9.33±1.27)ng/mL,均明显高于肝炎组[1.15±0.33、(3.14±0.36)ng/mL]、健康组[0.91±0.11、(1.01±0.3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患者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肝纤维化、有消化道出血、有腹腔积液患者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轻度肝纤维化、无消化道出血、无腹腔积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血清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与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影响因素包括miR-25-3p、IBSP(P<0.05)。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诊断中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越重,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越高。检测血清miR-25-3p和IBSP表达水平能够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判断及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腹腔积液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硬化 miR-25-3p 整合素结合唾液酸蛋白 病情程度 腹腔积液
下载PDF
化瘀软肝解毒方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肝郁脾虚并湿热留恋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评估
17
作者 张琪铭 杨广栋 韩雪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评估化瘀软肝解毒方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肝郁脾虚合并湿热留恋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两组... 目的:评估化瘀软肝解毒方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肝郁脾虚合并湿热留恋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软肝解毒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肝功能指标变化,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及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6、52周以及治疗结束后第26周、52周,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降低,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升高,且试验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CH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及肝细胞癌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软肝解毒方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可明显保护肝功能,降低肝硬化重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 湿热留恋型 乙型肝炎硬化 代偿期 化瘀软肝解毒方 中频脉冲电治疗
下载PDF
血清FIB-4、CHI3L1、GP73、AF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才红 宋晨 钟宏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122-126,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4(FIB-4)、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于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按照是否...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4(FIB-4)、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于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按照是否发生肝硬化将其进行分组,其中发生肝硬化患者纳入硬化组(n=38),未发生肝硬化患者纳入对照组(n=42),比较两组肝功能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比较两组血清FIB-4、CHI3L1、GP73、AFP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ALT、AST、TBIL、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组血清FIB-4、CHI3L1、GP73、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ROC曲线得知,FIB-4的AUC可达0.956,敏感度可达100%,特异度可达90.48%,截断值为3.32;CHI3L1的AUC可达0.956,敏感度可达94.74%,特异度可达92.86%,截断值为158.15 ng/mL;GP73的AUC可达0.904,敏感度可达94.74%,特异度可达76.19%,截断值为125.14 ng/mL;AFP的AUC可达0.734,敏感度可达60.53%,特异度可达85.71%,截断值为30.50μg/L;联合诊断的AUC可达0.977,敏感度可达100%,特异度可达92.86%。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采用FIB-4、CHI3L1、GP73、AFP进行联合诊断,使患者可及时确诊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4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 乙型肝炎硬化
下载PDF
CT门静脉成像参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及EVB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亚博 杨莹 王晋君 《肝脏》 2024年第2期162-165,173,共5页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门静脉成像参数评估肝功能分级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消化道出血组31例,非出血组29例;另选同期...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门静脉成像参数评估肝功能分级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消化道出血组31例,非出血组29例;另选同期健康者54名为对照组。使用CT门静脉成像测量两组患者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以及消化道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患者门脾静脉各血管直径。ROC分析门脾静脉各血管直径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价值。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MPV、LGV、SPV、IHRPV、IHLPV直径分别为(1.8±0.5)cm、(1.5±0.4)cm、(1.4±0.3)cm、(1.4±0.4)cm、(1.2±0.3)cm,均高于对照组的(1.1±0.2)cm、(0.6±0.1)cm、(0.8±0.2)cm、(0.7±0.2)cm、(0.6±0.2)cm。Child-Pugh A级MPV、LGV、SPV、IHRPV、IHLPV直径分别为(1.9±0.4)cm、(1.6±0.4)cm、(1.5±0.4)cm、(1.4±0.4)cm、(1.3±0.4)cm,均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的(2.5±0.5)cm、(1.9±0.3)cm、(1.8±0.5)cm、(1.8±0.6)cm、(1.8±0.4)cm,Child-Pugh B级均显著低于Child-Pugh C级的(2.7±0.7)cm、(2.3±0.6)cm、(2.2±0.6)cm、(2.2±0.7)cm、(2.2±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组IHRPV直径为(1.6±0.4)cm,非出血组为(1.5±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组MPV、LGV、SPV、IHLPV直径分别为(2.4±0.7)cm、(2.1±0.5)cm、(1.7±0.5)cm、(1.7±0.4)cm,均高于对照组的(1.6±0.4)cm、(1.2±0.3)cm、(1.3±0.3)cm、(1.1±0.1)cm(P<0.05)。经ROC分析证实门脾静脉各血管直径能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EVB,曲线下面积为0.815、0.841、0.829、0.813(均P<0.05)。结论CT门静脉成像可清晰反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同时其主干及属支直径对预测EVB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门静脉成像 乙型肝炎硬化 肝功能分级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下载PDF
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答不佳/低病毒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阿娟 李磊 丁惠国 《肝脏》 2024年第5期504-507,541,共5页
目的评估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答不佳/低病毒血症(LLV)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经治应答不佳/LLV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转换为TAF单药治疗,每12周进行1次随访。根... 目的评估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答不佳/低病毒血症(LLV)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经治应答不佳/LLV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转换为TAF单药治疗,每12周进行1次随访。根据基线HBV DNA水平,分为LLV组(HBV DNA<2000 IU/mL)和应答不佳组(HBV DNA≥2000 IU/mL),比较两组的病毒学应答率。统计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转换为TAF治疗48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12周,分别为80.00%(16/20)和32.14%(18/56)(P<0.05)。LLV组和应答不佳组12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1.54%(16/26)和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周、36周及48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的血清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较基线分别下降0.44和3.38 lg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ALT复常率为95.00%(19/20),高于基线水平的66.07%(37/56)(P<0.05)。治疗48周时Child-pugh评分为5.45±0.76,低于基线的8.66±2.30;而48周时Child A级比例较基线显著增高,分别为85%(17/20)和21.43%(12/56)(P<0.05)。在48周治疗期间,肌酐、eGFR均无明显变化,尿β2微球蛋白较基线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14和0.98(P>0.05)。结论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因应答不佳/LLV转换为TAF单药治疗后,病毒学抑制率及ALT复常率显著提高,肝功能得到改善,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病毒血症 抗病毒治疗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硬化 丙酚替诺福韦 肾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