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0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类似物序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彭福江 李志杰 袁美蓉 《大医生》 2024年第17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长安医院收治的80例低水平HBsAg CHB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长安医院收治的80例低水平HBsAg 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NA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NAs治疗基础上序贯联合IFN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BsAg转阴情况、HBsAg水平、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24周,两组患者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HBs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HBs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P>0.05)。观察组部分患者发生流感样症状、食欲下降、乏力、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NAs序贯联合IFNα-2b治疗低水平HBsAg CHB患者能提高HBsAg转阴率,降低HBsAg水平,安全性良好,但对血清ALT水平、HBV-DNA水平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Α-2B 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在预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复发中的价值
2
作者 何小燕 张丽琴 +3 位作者 吴天恩 曾瑞丽 叶文峰 黎翠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水平检测对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使用NAs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80例CHB患者,...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水平检测对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使用NAs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80例CHB患者,展开1年随访,根据有无病毒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展开HBV RNA及HBsAg定量检测,分析HBsAg和HBV RNA定量对NAs药物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患者复发率17.50%,复发组的停药时HBV DNA载量、停药时HBsAg定量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停药6、12、18、24个月,HBsAg及HBV RNA定量水平比较,停药24个月HBsAg及HBV RNA定量水平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RNA预测疾病复发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80.30%,HBsAg对应数值为78.57%、89.39%。结论HBsAg和HBV RNA定量对NAs药物停药后CHB复发有预测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药物 停药 复发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RNA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巧霞 蒋雪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1],HBV感染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研究也表明HBsAg清除后持久性佳,复发率低,乙肝相关不良事件(肝癌、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和/或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并且HBsAg清除是CHB患者最接近临床治愈[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伴或不伴有抗-HBs阳转、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的一个指标。而寻找有利于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宿主、病毒、治疗方案等角度对与HBsAg清除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
4
作者 卢志华 黄文滨 +1 位作者 张满娥 邓巧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阶段分为慢性肝衰竭(CLF)组35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29例,两组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V-D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因子表达情况。结果ACLF组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以及CD4+、CD8+均高于C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分析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掌握不同病程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病症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病理表达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泛素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牛安行 刘锦 朱传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3-338,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体内存在的大量亚病毒颗粒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持续感染.患者要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目标,则需要获得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体内存在的大量亚病毒颗粒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持续感染.患者要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目标,则需要获得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消失,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抑制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有效药物,因此HBsAg很难被清除.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是HBsAg降解的一条潜在路径,这将有可能改变HBV的生存和免疫环境.本文重点对有关HBsAg的泛素化,包括类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CHB抗病毒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泛素化 类泛素化 去泛素化
下载PDF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皇甫彤 蔺咏梅 +2 位作者 饶珂萌 何莹 陆长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2920-2924,共5页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该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该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病毒学应答分为应答组、无应答组。比较两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应答组60例,无应答组70例。治疗后,应答组ALT水平明显低于无应答组(P<0.05),两组血清AST、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应答组患者HBsAg、HBeAg、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无应答组(P<0.05)。治疗后,应答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低于未应答组(P<0.05),总三碘甲状腺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高于未应答组(P<0.05)。治疗后,应答组患者甲状腺疾病总发生率为8.33%,无应答组甲状腺疾病总发生率为2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α-干扰素治疗并发生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加快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的转阴速度,其中甲状腺功能改变是患者使用α-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需监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积极治疗可保证α-干扰素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 Α-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肝功能
下载PDF
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袁家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与出生6个月后,观察组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在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降低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郑宏 秦志华 +2 位作者 陈晓丽 明湘虹 袁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1个月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48例,无肝损伤)。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损伤组患者中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过高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均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可根据上述因素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早发现及早预防,精准预测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对患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分析研究
9
作者 姚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情况分为三组,比较慢性H...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情况分为三组,比较慢性HBsAg携带者组(共计8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共计54例),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共计58例)患者肝功能指标、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再比较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非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分析并比较半胱氨酸联合谷氨酰转肽酶对于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三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比较中,三组患者的谷氨酰转肽酶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原发性肝癌组>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其叶酸水平远低于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略低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P>0.05);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非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非肝癌患者,其叶酸水平<非肝癌患者(P<0.05),半胱氨酸和谷氨酰转肽酶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65.48%,敏感度为77.30%,其敏感度较单项检测的概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病情发展进程之间呈上升趋势,叶酸与其进展之间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的敏感度,提高检出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联合检测
下载PDF
肝康健2号对部分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0
作者 王维琼 张双喜 +1 位作者 郭洁仪 梁谋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肝康健2号对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获得部分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2022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就诊的60例经恩替卡韦治疗获得部分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肝康健2号对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获得部分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2022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就诊的60例经恩替卡韦治疗获得部分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继续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予以恩替卡韦联合肝康健2号治疗,2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BsAg定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乙肝病毒载量、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sAg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CD4^(+)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HBsAg定量及CD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CD8^(+)、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变化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的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治疗前后均正常。结论肝康健2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部分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降低HBsAg,上调CD4^(+),有望通过调节免疫平衡来获得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康健2号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核苷(酸)类药物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水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翁丹丹 陈龙达 +1 位作者 徐勋 黄冠成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核苷(酸)类药物(NAs)和干扰素(IFN)[1],NA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给药方式(口服)方便快捷,是目前国内外大部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首选的抗病毒方案[2]。然而NAs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核苷(酸)类药物(NAs)和干扰素(IFN)[1],NA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给药方式(口服)方便快捷,是目前国内外大部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首选的抗病毒方案[2]。然而NAs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血清学应答/转换率较低,部分患者仍有肝细胞肝癌(HCC)发生[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核苷类似物 干扰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不同稀释介质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影响
12
作者 陈明心 王炜 +1 位作者 张岱 任伟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95-398,403,共5页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 目的确定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影响稀释结果的主要物质成分,为HBsAg稀释液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小牛血清白蛋白(BSA)、15 g/L小牛血清球蛋白(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01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计算稀释带来的偏差。分别将BSA和BGG配制成不同浓度稀释液,对10份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分析稀释后检测结果差异。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 g/L的BSA、15 g/L的BGG以及阴性血清对15例HBsAg阳性样本进行3倍稀释,然后分别将反应总时间控制在32 min、62 min、77 min和92 min,分别计算62 min、77 min和92 min检测结果相对于32 min检测结果的比值(即增幅),比较不同稀释组在92 min时的增幅。结果15 g/L的BGG稀释所得的回收率偏差最小。BSA不同浓度之间的稀释结果无明显差异,而BGG不同浓度之间稀释结果成负相关。15 g/L的BGG稀释组在92 min相对于32 min的检测浓度的增幅最大。结论15 g/L BGG作为HBsAg稀释液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稀释液 小牛血清球蛋白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清除率影响分析
13
作者 武婷 欧宏杰 高海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nterferonα-2b,Peg-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 and Nucleotide Analogues,NAs)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nterferonα-2b,Peg-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 and Nucleotide Analogues,NAs)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8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74),对照组采用NAs治疗,研究组采用Peg-IFN-α-2b联合N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BsAg血清转阴率与转换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含量、肝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HBsAg血清转阴率与转换率分别为35.14%、27.0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95、17.299,P均<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含量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3、2.089,P均<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20、7.032,P均<0.05)。结论CHB患者采用Peg-IFN-α-2b联合NAs治疗,可提高HBsAg血清转阴率与转换率,降低HBV-DNA含量,降低肝功能指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核苷(酸)类似物 乙肝表面抗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分析研究
14
作者 邱顺华 杨丹 胡春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进展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的水平,并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37例门诊和住...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进展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的水平,并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37例门诊和住院慢性HBsAg(+)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组6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64例、慢性HBsAg携带者10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和肝功能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测定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化学发光仪进行检测。结果 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发现,原发性肝癌组均高于慢性HBsAg携带者组和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其中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分别为73(37,120.75)U/L和120.5(46,282.75) U/L,与慢性HBsAg携带者组[AST 35(27,73.5) U/L和GGT31(18.5,77.5)U/L]和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AST 51(34,81) U/L和GGT 46.5(28,71.25)U/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血清叶酸水平为8.45(5.84,12.26)ng/ml,与慢性HBsAg携带者组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Hcy水平为11.66(9.36,16.45)μmol/L,高于慢性HBsAg携带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sAg(+)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的叶酸浓度和Hcy水平分别为8.45(5.84,12.26)ng/ml和11.66(9.36,16.45)μmol/L,与慢性HBsAg(+)非肝癌患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和GGT对慢性HBsAg(+)原发性肝癌诊断的ROC曲线面积(AUC)分别为0.677和0.758,约登指数最大时确定的特异度分别为73.1%和84%,敏感度分别为56.8%和55.2%,Cut-off值分别为9.87μmol/L和104 U/L。指标联合ROC诊断分析时,Hcy联合GGT分析对慢性HBsAg(+)原发性肝癌诊断的ROC曲线面积(AUC)为0.756,约登指数最大时确定的特异度为65.7%,敏感度为76.9%。结论 慢性HBsAg(+)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血清Hcy水平呈上升趋势,血清叶酸水平呈下降趋势。Hcy联合GGT,可以提高慢性HBsAg(+)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半胱氨酸 叶酸
下载PDF
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HBsAg、HBV DNA联合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15
作者 王大龙 王涛 王康娥 《肝脏》 2024年第1期56-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联合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2019年2月-2023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接受肝脏穿刺活检判定肝纤维化分期,其中S0...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联合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2019年2月-2023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接受肝脏穿刺活检判定肝纤维化分期,其中S0期14例、S1期20例、S2期21例、S3期13例、S4期9例。采用Mindray Hepatus 5检测仪检测肝硬度值,检测血清HBsAg、HBV DNA水平。结果S0~S1期、S2期、S3期、S4期肝硬度值分别为(6.02±1.41)、(9.11±1.46)、(11.26±1.38)、(13.05±1.59)kPa,S4期肝硬度值大于S3期,S3期肝硬度值大于S2期,S2期肝硬度值大于S0~S1期(P<0.05);S0~S1期、S2期、S3期、S4期HBsAg水平分别为(216.81±42.09)、(142.68±35.17)、(53.61±11.54)、(26.51±8.14)IU/mL,S0~S1期、S2期、S3期、S4期HBV DNA分别为(1.14××10^(6)±1.79×10^(5))、(1.06××10^(6)±1.54×10^(5))、(9.61×10^(5)±1.39×10^(5))、(8.47×10^(5)±1.33×10^(5))IU/mL,S0~S1期HBsAg水平高于S2期,S2期HBsAg水平高于S3期,S3期HBsAg水平高于S4期,S0~S1期HBV DNA水平高于S3期和S4期,S2期HBV DNA水平高于S4期(P<0.05);经ROC分析,肝硬度值与血清HBsAg、HBV DNA评估肝纤维化程度≥S2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746~0.912)、0.747(95%CI:0.678~0.816)、0.723(95%CI:0.624~0.82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362 kPa、148.306 IU/mL、1.092××10^(6) IU/mL,敏感度分别为0.774、0.648、0.679,特异度分别为0.920、0.837、0.863,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61~0.953),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10、0.958,P<0.05。结论瞬时弹性成像及血清HBsAg、HBV DNA单独评估肝纤维化程度≥S2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价值,联合评估时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瞬时弹性成像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BsAg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王春菊 高嘉敏 李丽容 《肝脏》 2024年第6期641-644,661,共5页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15例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中江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CHB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15例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中江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CHB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名健康者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HBsAg水平,观察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肝硬化病理分期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上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肝硬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血清FT3、FT4、TSH、HBsAg水平[(4.95±0.61)pmol/L、(17.56±2.34)pmol/L、(2.94±0.31)μIU/mL、(0.04±0.01)IU/mL]相比,观察组FT3、FT4、TSH[(3.75±0.42)pmol/L、(15.41±2.13)pmol/L、(2.67±0.45)μIU/mL]明显下降,HBsAg水平(3.11±1.12)IU/mL显著升高(t=16.973、7.051、5.048、27.401,P<0.05);轻度CHB患者FT3、FT4、TSH水平[(4.15±0.51)pmol/L、(16.24±2.08)pmol/L、(2.23±0.65)μIU/mL]高于中度患者[(3.73±0.49)pmol/L、(15.23±2.31)pmol/L、(1.94±0.52)μIU/mL],中度患者FT3、FT4、TSH水平高于重度患者[3.34±0.37)pmol/L、(14.19±2.04)pmol/L、(1.66±0.67)μIU/mL],三组患者HBsAg水平[(2.45±0.63)IU/mL、(2.84±0.75)IU/mL、(3.23±1.01)IU/mL]逐渐升高(F=25.761、7.604、7.513、8.039,P<0.05);肝纤维化S1患者的血清FT3、FT4、TSH水平[(4.06±0.61)pmol/L、(16.54±2.23)pmol/L、(2.62±0.54)μIU/mL]高于S2[(3.75±0.53)pmol/L、(15.17±2.21)pmol/L、(2.17±0.62)μIU/mL],S2高于S3[(3.37±0.49)pmol/L、(14.02±2.45)pmol/L、(1.83±0.42)μIU/mL],S3高于S4[(2.68±0.47)pmol/L、(12.81±2.07)pmol/L、(1.36±0.57)μIU/mL],四组HBsAg水平[(1.85±0.21)IU/mL、(2.09±0.57)IU/mL、(2.64±0.62)IU/mL、(3.08±0.97)IU/mL]逐渐升高(F=35.438、11.509、23.256、17.201,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CHB病情严重程度、CHB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58、-0.651、-0.715、-0.694、-0.597、-0.712,P<0.05),HBsAg水平与CHB病情严重程度、CHB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31、0.673,P<0.05)。结论 CHB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BsAg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联合检测FT3、FT4、TSH及HBsAg可有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预测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HBsAg重组疫苗与表面抗原DNA疫苗诱导H-2~b小鼠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洪源 成军 +4 位作者 董菁 李克 王琳 王刚 刘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DNA疫苗接种后,C57BL/6(H-2b)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构建质粒pVR1012-L,pVR1012-M,pVR1012-S.转染COS7细胞系进行表达.将C57BL/6小鼠分为5组,分别接种质粒pVR1012-L,pVR1012-M,pVR1012-... 目的:观察重组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DNA疫苗接种后,C57BL/6(H-2b)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构建质粒pVR1012-L,pVR1012-M,pVR1012-S.转染COS7细胞系进行表达.将C57BL/6小鼠分为5组,分别接种质粒pVR1012-L,pVR1012-M,pVR1012-S,pVR1012100μg及重组乙肝疫苗1μg.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结果:DNA疫苗在转染细胞中可表达HBsAg.血清抗-HBs在第一次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即可检出,而在DNA疫苗组则未检出.此后重组疫苗组诱导的抗-HBs的滴度与DNA疫苗组相似.结论:HBV表面抗原DNA疫苗在H-2b小鼠试验中有体液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sag重组疫苗 免疫应答 表面抗原DNA疫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a126 Ile→Ser变异株HBsAg的暂时表达和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房德兴 甘人宝 +3 位作者 张倩 李载平 段恕诚 殷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g126位为Thr,表明HBsAg126Ser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用计算机做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突变体HBsAg126Ser主蛋白aa120-aa130区段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adrHBVHBsAg126Ile相比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构象的变化可能会影响a抗原决定簇(a124-aa147)的抗原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构建了突变S基因表达质粒,在SV40早期启动子的控制下进行抗原表达。利用HBsAg9肽(Thr-Ile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i单克隆抗体和9肽(Thr-Thr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t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这种Ser126突变蛋白对抗i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比野生蛋白减弱,对抗t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则与HBsAg126Thr接近。但用三种抗-a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揭示,突变蛋白HBsAg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变异株 抗原
下载PDF
不同炎症反应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hE、PA及HBsAg检测价值分析
19
作者 杨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208-2210,共3页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不同炎症反应程度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ChE)、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及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不同炎症反应程度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ChE)、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及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30例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明显炎症分为G≥2组(n=86)及G<2组(n=44),根据炎症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组(n=44)、中度组(n=40)和重度组(n=46),比较各组患者ChE、PA、HBsA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CHB炎症反应G≥2程度患者的检测价值。结果:G≥2组患者的ChE、PA、HBsAg水平低于G<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ChE、PA、HBsAg水平高于中度组、高于重度组,中度组ChE、HBsAg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PA、HBsAg水平与炎症反应程度呈负相关;ROC结果显示:血清ChE、PA、HBsAg水平联合检测对CHB患者G≥2炎症反应程度的检测价值AUC 0.883高于单一检测为0.789、0.743、0.658,检测敏感度82.56%高于单一检测敏感度74.42%、70.93%和66.28%。结论:血清ChE、PA、HBsAg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均对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炎症反应程度患者具有检测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胆碱酯酶 前白蛋白 乙肝表面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芳婷 尹文 +1 位作者 汤惠茹 房家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利用Bac -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 构建含有HBVS基因的表达截体pFBDHTa -S ,转化DH10Bac感受态菌。利用其含有的细菌Tn7转座系统 ,将该基因重组至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 目的 利用Bac -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 构建含有HBVS基因的表达截体pFBDHTa -S ,转化DH10Bac感受态菌。利用其含有的细菌Tn7转座系统 ,将该基因重组至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mid中 ,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含有HBV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结果 构建了的含HBV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感染昆虫细胞后 ,PCR检测可以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片段。结论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成功地构建了含HBV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基因重组 杆状病毒 HBV 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