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2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金科 谭华炳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37-38,共2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抗病毒治疗是防止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抗病毒治疗是防止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主要措施。临床疗效明确且较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病毒治疗 血清转换 E抗原阳性 表面抗原 慢性HBV感染 干扰素 原发性肝细胞癌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b、10、13和干扰素-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芳 谢梅 《肝脏》 2018年第9期806-809,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b、IL-10及IL-13)和干扰素(IFN-γ)在预测自发HBsAg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3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并记录白介素及干扰素(IL-1b,IL-10,IL-1... 目的初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b、IL-10及IL-13)和干扰素(IFN-γ)在预测自发HBsAg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3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并记录白介素及干扰素(IL-1b,IL-10,IL-13和IFN-γ等)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HBsAg滴度;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仪测定血清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干扰素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及体外培养检测细胞白介素和干扰素的分泌,统计分析白介素和干扰素在预测自发HBsAg血清学转换的价值。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IL-10 SNP rs1800872和IL-13 SNP rs1800925基因型在不同治疗结果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0 SNP rs1800872位点在HBV恢复组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97.3%)高于HBsAg血清学未转换组(90%;P=0.002),但与HBsAg血清学转换组相比(94.1%;P=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携带IL-10 rs1800872 A等位基因的患者相比于携带C等位基因,HBsAg滴度下降率更低(0.09±0.01与0.05±0.08 log10IU/mL;P=0.03)。但IL-13 rs1800925基因型的患者在HBsAg滴度下降率(0.09±0.02与0.09±0.01 log10IU/mL;P=0.60)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0 SNP rs1800872携带A等位基因血清IL-10水平比C/C基因型携带者更高。体外携带A等位基因的IL-10 SNP rs1800872基因型患者分离出的PBMC(n=55)比C/C基因型携带者(n=8)分泌更多的IL-10(672.65±107.43和269.12±133.09 pg/mL;P=0.02)。结论 IL-10 SNP rs1800872的A基因型与血清高含量的IL-10有关,可预测自发的血清学转换和HBV恢复。自发的血清学转换与HBV基因型无关;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HBsAg血清学转换的时长与血清IL-10的水平有关,并可预测是否发生自发HBsAg血清学转换和HBV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血清转换 白介素 干扰素 IL-10
下载PDF
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宇飞 王波 +3 位作者 孙国栋 蒲中枢 闫永平 王安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了解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现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武威市2010—2014年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经社区健康体检筛选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HBs Ag阳性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现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武威市2010—2014年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经社区健康体检筛选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HBs Ag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以及治疗情况。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HBs 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等血清学指标,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酸转肽酶(GGT)、清蛋白(ALB)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本研究获得由社区健康体检筛选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HBs Ag阳性者3 678例。HBs Ag阳性者血清学共有14种组合模式,HBs Ag、HBe Ab、HBc Ab阳性模式(模式1)占69.06%(2 540/3 678),HBs Ag、HBc Ab阳性模式(模式2)占13.30%(489/3 678),HBs Ag、HBe Ag、HBc Ab阳性模式(模式3)占11.56%(425/3 678)。不同主要血清学模式的HBs Ag阳性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体质指数及乙型肝炎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阳性者ALT、AST水平高于HBe Ag阴性者,GGT、ALB水平低于HBe Ag阴性者(P<0.05)。ALT水平≤2或>2倍参考范围上限者中,HBe Ag阳性与阴性者定期复查、药物治疗及因乙型肝炎住院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威市社区HBs Ag阳性人群血清学以HBs Ag、HBe Ab、HBc Ab阳性模式为主,HBe Ag阳性与阴性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社区 血清流行病研究
下载PDF
病毒学因素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家飞 高国生 +2 位作者 颜华东 胡耀仁 祝成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各种病毒学因素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21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皮下注射PEGIFN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前所有患...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各种病毒学因素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21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皮下注射PEGIFN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前所有患者检测基线HBsAg、HBeAg、HBV-DNA定量,部分患者分析HBV基因型及P区位点变异情况。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并分析各种病毒学因素与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结果:216例患者治疗48周时68例(31.48%)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基线HBsAg定量<250 ng/mL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HBsAg定量≥250 ng/mL(χ2=4.293,P=0.038)。e抗原血清学转换组基线HBeAg和HBV-DNA定量显著低于非血清学转换组(t=4.455,P=0.000;t=1.974,P=0.046)。B、C型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差异不大(χ2=0.497,P=0.481)。野生型、非204位点变异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虽高于204位点变异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病毒学各因素中,基线HBsAg、HBeAg、和HBV-DNA定量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较重要影响因素,HBV基因型(B、C型)及P区位点变异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肝炎E抗原 乙型 血清转换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及血清学转换的免疫学基础 被引量:10
5
作者 闻玉梅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目前在临床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及其抗体的出现已成为重要的疗效指标。本文回顾了HBeAg的发现及其生物学和医学意义,对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阐述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免... 目前在临床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及其抗体的出现已成为重要的疗效指标。本文回顾了HBeAg的发现及其生物学和医学意义,对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阐述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免疫学基础,并对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意义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血清转换
下载PDF
某高等院校4269名大学生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红霞 王薇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41-541,共1页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血清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LT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DNA载量的影响
7
作者 邱小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DNA载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DNA载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肝功能指标[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载量、生活质量评分、肠道菌群分布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ALT、AST、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2、24周,2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试验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2组HBV-DNA载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评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活力及总体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生理职能、活力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社会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杆菌、双歧杆菌高于治疗前,肠杆菌、肠球菌、梭菌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0%vs. 6.56%,P=1.000)。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改善患者ALT、AST、TBil水平,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降低HBV-DNA载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恩替卡韦 ALT HBeAg血清转换 HBV-DNA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分析研究
8
作者 姚奎 刘永恒 张玉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情况分为三组,比较慢性H...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情况分为三组,比较慢性HBsAg携带者组(共计8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共计54例),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共计58例)患者肝功能指标、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再比较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非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分析并比较半胱氨酸联合谷氨酰转肽酶对于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三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比较中,三组患者的谷氨酰转肽酶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原发性肝癌组>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其叶酸水平远低于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略低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P>0.05);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非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非肝癌患者,其叶酸水平<非肝癌患者(P<0.05),半胱氨酸和谷氨酰转肽酶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65.48%,敏感度为77.30%,其敏感度较单项检测的概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病情发展进程之间呈上升趋势,叶酸与其进展之间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的敏感度,提高检出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联合检测
下载PDF
CYP2R1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凤中 陈卫国 陈小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代谢酶基因CYP2R1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B患者65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48 w,随访至72 w;根据治疗应答效果分为完全应答(CR)组和非...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代谢酶基因CYP2R1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B患者65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48 w,随访至72 w;根据治疗应答效果分为完全应答(CR)组和非完全应答(NCR)组,对两组患者CYP2R1 rs2060793和rs12794714进行基因分型.观察其疗效和血清HBeAg转换的情况.结果 治疗48 w后,30例为CR组,35例为NCR组.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OR=2.019,95%CI:0.982~4.319,P=0.035)可以预测恩替卡韦治疗完成后持续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恩替卡韦治疗48 w后,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非TT基因型患者含量(P<0.05).结论 携带T等位基因的CHB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后更容易获得HBeAg血清转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R1 多态性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10
作者 李勇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2-64,共3页
提出了曙红 ( Eosin) - H2 O2 - HRP- 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测定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 )及 HRP标记物的方法。将该方法与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成功地用于测定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含量 ,测定结果与经典的 EL ISA显色光度法进行对照 ... 提出了曙红 ( Eosin) - H2 O2 - HRP- 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测定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 )及 HRP标记物的方法。将该方法与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成功地用于测定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含量 ,测定结果与经典的 EL ISA显色光度法进行对照 ,二者相关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酶联免疫分析 测定 血清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下载PDF
化学增强发光法快速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11
作者 禤洁甜 崔金环 +1 位作者 刘晓松 刁均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32-233,共2页
Amersham公司推出一种简便的化学发光试剂,主要用于蛋白质的检测和鉴定。我们使用该试剂,建立了检测肝炎患者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 30例血清标本来自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人... Amersham公司推出一种简便的化学发光试剂,主要用于蛋白质的检测和鉴定。我们使用该试剂,建立了检测肝炎患者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 30例血清标本来自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人,30例对照血清标本来自佛山中心血站健康献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 增强 快速检测 增强化发光法 临床医研究 乙肝表面抗原 流行病调查 佛山市 检测和鉴定 ELISA法
全文增补中
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世平 冉云 吴其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治疗组45例应用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治疗,疗程为2年。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及... 目的:观察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治疗组45例应用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治疗,疗程为2年。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及2年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及2年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显著改善(P<0.01);治疗3个月及2年时,治疗组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年时对照组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39.6%,治疗组为7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方案,且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藿合剂 肝炎 乙型 慢性 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
13
作者 张敏艳 许红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呈世界性流行。据WHO最新报道[1],全球约2.4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呈世界性流行。据WHO最新报道[1],全球约2.4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患病人数占全世界患病人数的1/4,为慢性HBV感染的高发流行区[2]。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非常重要和急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转换 乙型肝炎 肝细胞癌 肝脏炎症 抗原提呈细胞 血清转换 病毒复制 抗病毒药物 免疫耐受 肝衰竭
下载PDF
低水平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君 臧桂珍 +1 位作者 李鹤林 杨松梅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了解低水平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在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MEIA)对 790 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 5项标志物的检测 ,... 目的 :了解低水平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在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MEIA)对 790 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 5项标志物的检测 ,根据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值来确定质量浓度在 5 μg·L-1或 1μg·L-1以下HBsAg阳性数 ,以及浓度在 2nCu·ml-1以下HBeAg阳性数 ,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的模式。结果 :共检出HBsAg阳性 6162例 ,其中质量浓度在 5 μg·L-1以下者占13 .5 3 % ,1μg·L-1以下者 8.4% ;HBeAg阳性者 44 0 1例 ,其中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为 2 1.9%。 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发现不少特殊模式 ,HBsAg与抗 HBs同时阳性者主要出现在HBsAg质量浓度低于 1μg·L-1的标本中 ;血清HBeAg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 ,HBeAg和抗 HBe同时阳性的占 5 2 .4%。结论 :提高HBsAg、HBeAg检测的灵敏度有助于乙肝的诊断、治疗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E抗原 测定
下载PDF
血清类粘蛋白2下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转录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源 成军 +2 位作者 杨倩 刘妍 王建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类粘蛋白2(ORM2)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HBV-SP Ⅰ)转录的激活作用. 方法:以我实验室前期得到的HBV-SP Ⅰ的酵母单杂交系统筛选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ORM2的基因编码区域,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探讨血清类粘蛋白2(ORM2)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HBV-SP Ⅰ)转录的激活作用. 方法:以我实验室前期得到的HBV-SP Ⅰ的酵母单杂交系统筛选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ORM2的基因编码区域,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RM2编码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3.1(-)- ORM2载体;将该质粒与SP Ⅰ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 报告载体pCAT3-SP Ⅰ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 并以pCAT3-SP Ⅰ单独转染HepG2细胞系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AT的表达活性. 结果:pCAT3-SPⅠ在HepG2细胞中能够启动CAT的表达; 共转染实验pCAT3-SP Ⅰ+pcDNA3.1(-)-ORM2组CAT 的表达活性较pCAT3-SP Ⅰ下降了81.9%. 结论:OKM2蛋白具有对HBV-SP Ⅰ的反式抑制作用.本实验验证了我室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HBV-SP Ⅰ特异结合蛋白的结果,为进一步了解HBV-SP Ⅰ的转录调控机制及其与SP Ⅰ结合的反式作用因子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类粘蛋白2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基因启动子I ORM2 HBV 转录活性 基因编码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学转换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6
作者 蒋兆荣 张金荣 +2 位作者 余亚新 顾生旺 刘欢 《肝脏》 2016年第8期644-647,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经恩替卡韦治疗1年至4年后e抗原仍为阳性的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gIFNα-2a... 目的临床观察经恩替卡韦治疗1年至4年后e抗原仍为阳性的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继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别在12周、24周、48周定量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HBsAg、HBeAg及HBeAb等变化。结果(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6.7%,48周上升至3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BsAg水平持续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e抗原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继续抗病毒治疗,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缩短疗程,为最终停药可能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恩替卡韦 血清转换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鹏 丛瑞 尤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74-476,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eAg血清学转换在CHB自然史或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讨论影响HBeAg血清学转换的因素,如患者ALT水平、病毒基因型、HBV DNA水平、病毒变异和宿主免疫状态等。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血清转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线HBV血清标志物联合评分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扬 廖昊 +9 位作者 邓中平 赵景 卞丹丹 任艳 蒋莹莹 刘霜 陈煜 鲁凤民 段钟平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的CHB前瞻性随访队列中83例HBe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线血清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HBeAg转换预测评分,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病毒学标志物联合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不同组别累积转换率的计算使用Kaplan-Meier分析,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3例HBeAg阳性患者中位随访108个月,其中44.58%(37/83)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换组患者基线血清HBV DNA[6.23(1.99~9.28)log 10 IU/mL vs 7.69(2.05~8.96)log 10 IU/mL,Z=-2.345,P=0.019]和HBV RNA[4.81(1.40~7.53)log 10拷贝/mL vs 6.22(2.00~8.49)log 10拷贝/mL,Z=-1.702,P=0.010]水平显著低于未转换组;HBsAg和HBcrAg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基于以上血清标志物构建Cox回归方程,计算联合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评分中位数为0.95(范围0.37~3.45)。在总体患者中,联合评分与HBsAg、HBV DNA、HBV RNA和HBcrA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787、-0.990和-0.819(P值均<0.001)。基于联合预测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HBeAg转换组和低HBeAg转换组,预测36个月、60个月及8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HBeAg转换组分别为43.90%、51.20%和63.10%,低HBeAg转换组分别为9.60%、17.00%和19.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01)。结论基于基线血清HBV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评分可以预测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的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生物标记 乙型肝炎E抗原 血清转换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区1762/1764双突变与基因型和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君 张园海 +3 位作者 郑中伟 伍建业 葛国洪 邵江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T)/1764(G-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T)/1764(G-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8例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利用制备的特异性TaqMan MGB探针,采用特异性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PSRT-PCR)方法对其血清行B、C基因型分型和双突变定量检测,比较双突变在B、C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CMIA)检测血清HBeAg和抗HBe,比较B、C基因型各组双突变株和野生株病毒的HBeAg血清学转换。结果:C基因型CHB患者BCP区1762/1764双突变率(70.65%)明显高于B基因型(29.17%,P=0.000)。观察HBeAg阴性CHB患者比例,B基因野生组明显高于其双突变组(28.57%,P=0.004)和C基因野生组(22.22%,P=0.000);C基因双突变组(63.08%)明显高于其野生组(22.22%,P=0.000)和B基因双突变组(28.57%,P=0.018)。在所有HBeAg阴性患者中,B基因野生组抗HBe阳性率(84.00%)高于其双突变组(0.00%,P=0.003)和C基因野生组(16.67%,P=0.004);C基因双突变组抗HBe阳性率(19.51%)与其野生组(16.67%)和B基因双突变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0)。结论:在我国慢性HBV感染人群中,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BCP区1762/1764双突变;B基因野生型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并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较彻底;而C基因双突变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但不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不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 突变 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屠宰猪血清及肝脏中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佘锐萍 郑志伟 +5 位作者 江维文 陈明勇 严晋荣 庞万勇 周岳 李德环 《肉品卫生》 1998年第10期1-3,共3页
采用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快速检测试剂盒,对北京某肉联厂的90份屠宰猪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石蜡切片,做地衣红染色对同批129份猪肝进行了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在被检测的90份血清中,有8份呈现阳性反应,检出率8.... 采用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快速检测试剂盒,对北京某肉联厂的90份屠宰猪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石蜡切片,做地衣红染色对同批129份猪肝进行了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在被检测的90份血清中,有8份呈现阳性反应,检出率8.9%:129份猪肝中有11份呈现地衣红染色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猪血清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 肝地衣 红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