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5篇文章
< 1 2 2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筱雯 郑九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3530-3531,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胎儿宫内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 阻断HBV母婴传播 孕妇 HBV携带率 母婴垂直传播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分析研究
2
作者 姚奎 刘永恒 张玉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情况分为三组,比较慢性H...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情况分为三组,比较慢性HBsAg携带者组(共计8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共计54例),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共计58例)患者肝功能指标、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再比较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非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分析并比较半胱氨酸联合谷氨酰转肽酶对于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三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比较中,三组患者的谷氨酰转肽酶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原发性肝癌组>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其叶酸水平远低于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略低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P>0.05);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非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非肝癌患者,其叶酸水平<非肝癌患者(P<0.05),半胱氨酸和谷氨酰转肽酶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65.48%,敏感度为77.30%,其敏感度较单项检测的概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病情发展进程之间呈上升趋势,叶酸与其进展之间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的敏感度,提高检出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联合检测
下载PDF
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袁家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与出生6个月后,观察组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在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降低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心外术后体外循环装置的无害化处理
4
作者 刘艳红 刘仲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877-877,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体外循环 无害化处理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人类TH01基因遗传多态性
5
作者 魏俊妮 王素萍 +1 位作者 解良娟 双杰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2期900-903,共4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群体人类(HUM)TH01的遗传多态性,获得这类群体相应多态位点的遗传学数据。方法非抗凝血样采自123对无血缘关系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群体,蛋白酶K法提取模板DNA,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群体人类(HUM)TH01的遗传多态性,获得这类群体相应多态位点的遗传学数据。方法非抗凝血样采自123对无血缘关系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群体,蛋白酶K法提取模板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模板DNA后,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显色分析。结果HBsAg阳性孕妇群体HUMTH01基因座观察到6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TH01*6=0.1138、TH01*7=0.2439、TH01*8=0.0732、TH01*9=0.4472、TH01*9.3=0.0691及TH01*10=0.0610;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观察到6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TH01*6=0.0732、TH01*7=0.2398、TH01*8=0.0894、TH01*9=0.4797、TH01*9.3=0.0813及TH01*10=0.0366。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群体HUMTH01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均符合哈温(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且两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与中国汉族TH01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01 新生儿 孕妇 HBSAG阳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观察 等位基因 基因遗传 遗传多态性 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5个月且尿蛋白阳性
6
作者 程丹颖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2年第4期79-80,共2页
1病例简介患者,男,31岁。主因"肝区不适1年,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5个月"于2011年10月9日入院。患者1年前自觉肝区不适,伴有双肾区不适,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无眼黄、尿黄;无颜面、双下肢水肿。5个月前于本院门... 1病例简介患者,男,31岁。主因"肝区不适1年,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5个月"于2011年10月9日入院。患者1年前自觉肝区不适,伴有双肾区不适,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无眼黄、尿黄;无颜面、双下肢水肿。5个月前于本院门诊查乙肝系列,提示大三阳(HBsAg〉250IU/ml,HBeAg1366.37S/CO,Anti-HBc 10.68S/CO),肝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尿蛋白阳性 ANTI-HBC 双下肢水肿 肝功能正常 病例简介 食欲不振 乙肝系列
下载PDF
“转阴”是终极目标 并非一朝一夕 正确认识和对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7
作者 王昌源 《肝博士》 2006年第4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阳转阴 乙型肝炎病毒(HBV) 终极 虚假广告 感染者
下载PDF
江苏省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与乙肝疫苗免疫的关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毓 翟祥军 +16 位作者 许卫国 鲍倡俊 朱叶飞 殷晓梅 彭红 朱立国 张婷婷 陈新峰 杜国明 柳丽江 王跃进 宗俊 蒋卫平 姚根红 曹民权 吴淑华 汪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2-536,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3个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地区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3个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地区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HBsAg阳性率按全国人口构成标化后分别为4.61%、6.88%和10.06%,18岁以上计划免疫前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18岁以下计划免疫后出生人群。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县中18岁以上年龄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结论: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已显成效,儿童组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也可获得明显效果,应提高成人疫苗接种率,以期降低该人群HBsAg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阳性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接种
下载PDF
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宇飞 王波 +3 位作者 孙国栋 蒲中枢 闫永平 王安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了解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现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武威市2010—2014年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经社区健康体检筛选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HBs Ag阳性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现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武威市2010—2014年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经社区健康体检筛选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HBs Ag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以及治疗情况。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HBs 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等血清学指标,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酸转肽酶(GGT)、清蛋白(ALB)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本研究获得由社区健康体检筛选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HBs Ag阳性者3 678例。HBs Ag阳性者血清学共有14种组合模式,HBs Ag、HBe Ab、HBc Ab阳性模式(模式1)占69.06%(2 540/3 678),HBs Ag、HBc Ab阳性模式(模式2)占13.30%(489/3 678),HBs Ag、HBe Ag、HBc Ab阳性模式(模式3)占11.56%(425/3 678)。不同主要血清学模式的HBs Ag阳性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体质指数及乙型肝炎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阳性者ALT、AST水平高于HBe Ag阴性者,GGT、ALB水平低于HBe Ag阴性者(P<0.05)。ALT水平≤2或>2倍参考范围上限者中,HBe Ag阳性与阴性者定期复查、药物治疗及因乙型肝炎住院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威市社区HBs Ag阳性人群血清学以HBs Ag、HBe Ab、HBc Ab阳性模式为主,HBe Ag阳性与阴性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社区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生 于青 +3 位作者 张政 尚明花 包瑾芳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1期601-604,621,共5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探讨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探讨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6月的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透析时间6~372月,平均血液透析时间(64.13±61.00)月。所有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并分为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患者血液透析前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V感染指标,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血球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3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sAg阳性20例(6.64%),如果包括乙型肝炎感染其他指标(HBVM任何一项)则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是42.52%,其中5例(25.00%)有输血史,HBsAg阴性患者中6例(2.14%)有输血史。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输血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存在相关性(r=16.597,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乙型肝炎感染率提高,HBsAg阳性对血液透析患者肝功能影响并不显著,其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也少见。定期检测及对HBsAg阳性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是预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肝功能
下载PDF
医院保洁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调查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立中 张春燕 华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8-568,共1页
关键词 医院 保洁人员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调查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荣强 张英才 +7 位作者 姚嘉 邓宜南 朱曙光 杨卿 唐晖 汪国营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0-454,471,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供肝在成人肝移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8例接受HBs Ag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受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受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血清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供肝在成人肝移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8例接受HBs Ag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受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受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血清HBs 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变化特点。结果 28例受者术后单药口服恩替卡韦预防乙肝复发。围手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脓毒症和急性心力衰竭,2例随访期内因肝细胞癌(肝癌)复发死亡。另24例受者随访12~26个月,随访期间血清HBs Ag持续阳性,经治疗HBV DNA滴度逐月下降,至术后12个月受者HBV DNA<1×102 copies/m L。24例存活受者均未发生因乙肝复发导致的移植物失功。结论作为边缘供肝,HBs Ag阳性供肝可安全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病的肝移植受者,术后需加强抗HBV治疗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 边缘供肝 终末期肝病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类似物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哺乳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屠蕊沁 吕晴 +2 位作者 张秀珍 朱启鎔 段恕诚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阳性 哺乳 母婴传播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与食管癌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正言 蔡美如 朱东兵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对40岁以上HBsAg阳性队列(550例)和HBsAg阴性队列(881例)的非恶性肿瘤人群随访6年,分别计算观察人年数、食管癌、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对40岁以上HBsAg阳性队列(550例)和HBsAg阴性队列(881例)的非恶性肿瘤人群随访6年,分别计算观察人年数、食管癌、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相对危险度(RR),并将两队列进行比较。结果6年内随访7740人年,HBsAg阳性队列2943.5人年,发现食管癌19例,人年发病率0.65%,HBsAg阴性队列4796.5人年,发现食管癌7例,人年发病率0.15%,两队列比较,P<0.01。RR4.42,95%可信区间1.62~12.06,归因危险度0.5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77.3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51.3%。分层分析显示,性别及年龄均不是混杂因素。肝癌在HBsAg阳性队列中的人年发病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队列(0.44%和0.04%,P<0.01;RR=10.52,95%可信区间为2.21~29.60)。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在两队列间差异无显著性(0.58%和0.52%,P>0.05;RR=1.12,95%可信区间0.51~2.21)。结论血清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显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不仅是原发性肝癌的致癌病毒,还可能是食管癌致癌病毒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食管癌 原发性肝癌 队列研究
下载PDF
某高校1998~2006年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状况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亚荣 何建丽 陈芝茵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54-1955,共2页
[目的]了解近9年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的流行状况,为改进预防控制乙肝措施提供信息。[方法]新生入学体检时采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日产CHEMIX-180型全自动生... [目的]了解近9年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的流行状况,为改进预防控制乙肝措施提供信息。[方法]新生入学体检时采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日产CHEMIX-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结果]1998~2006年HBsAg阳性率为6.34%~7.52%,各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7.12%~8.71%,女生HBsAg阳性率3.69%~5.23%,男生高于女生(P﹤0.01或P﹤0.05;HBsAg阳性伴有ALT异常率0.57%。[结论]大学新生入学体检进行HBsAg和ALT检测,并在入学后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采取综合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新生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下载PDF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成杰 代芊 +1 位作者 金宝胜 淡以锐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4年第7期331-332,共2页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吉林省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132011)戴成杰,代芊吉林省空军吉林医院金宝胜,淡以锐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标志着HBV感染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吉林省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132011)戴成杰,代芊吉林省空军吉林医院金宝胜,淡以锐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标志着HBV感染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阳性
下载PDF
心胸手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功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耀频 麦惠成 +2 位作者 周元平 江沛 谷力加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2,共2页
为探讨心胸手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选择60例手术患者,其中HB-sAg阳性30例(病例组),HBsAg阴性30例(对照组),于手术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HBs... 为探讨心胸手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选择60例手术患者,其中HB-sAg阳性30例(病例组),HBsAg阴性30例(对照组),于手术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患者谷丙转氨酶(GPT)术后高于术前(P<0.01);谷丙/谷草转氨酶比值(GOT/GPT)术后低于术前(P<0.05);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Ag阳性)患者GPT术后高于术前(P<0.05)。结论:心胸手术对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但并非手术绝对禁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肝功能 心胸外科手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对免疫抑制状态下小鼠肝癌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伟 葛亮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比较免疫抑制状态下血清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与阴性小鼠肝脏肿瘤的复发及进展情况,为临床应用HBs Ag阳性供肝行肝移植治疗以挽救晚期肝癌患者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选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Balb/c小鼠30... 目的比较免疫抑制状态下血清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与阴性小鼠肝脏肿瘤的复发及进展情况,为临床应用HBs Ag阳性供肝行肝移植治疗以挽救晚期肝癌患者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选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Balb/c小鼠30只,对照组选用普通Balb/c小鼠30只,每组分别给予脾包膜下接种H22肿瘤细胞株,术后给予环孢素A、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免疫抑制干预治疗,模拟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状态,至观察结束。分别于术后1、2、3周处死小鼠,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肿瘤复发率、荷瘤肝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两组小鼠肿瘤复发率: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0%、50%、80%,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0%、40%、70%;荷瘤肝重: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04±0.05)g、(1.16±0.06)g、(1.29±0.06)g,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01±0.06)g、(1.13±0.05)g、(1.25±0.08)g;肝组织PCNA阳性指数: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2.20%±5.85%、44.20%±6.07%、53.40%±7.92%,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2.80%±5.51%、43.60%±6.95%、56.80%±9.14%;VEGF阳性指数: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0.80%±5.47%、25.90%±5.51%、37.60%±2.16%,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7.00%±4.14%、26.70%±6.40%、37.30%±1.42%;ICAM-1阳性指数: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5.40%±3.89%、23.20%±3.61%、31.30%±3.47%,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4.50%±3.41%、22.80%±2.97%、29.40%±3.69%;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免疫抑制状态下HBV转基因Balb/c小鼠移植型肿瘤复发动物模型的观察研究,认为血清学HBs Ag阳性对小鼠肝癌复发及生长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肝癌复发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 免疫抑制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德全 陈学旻 《疾病控制杂志》 2002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母亲对新生儿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基因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母亲是否有 HBV感染 ,将新生儿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 76名 ,追踪观察两组新生儿接种乙肝基因疫苗后 1、2和 7个月龄时的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母亲对新生儿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基因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母亲是否有 HBV感染 ,将新生儿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 76名 ,追踪观察两组新生儿接种乙肝基因疫苗后 1、2和 7个月龄时的免疫效果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测定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液检测。结果 在两组新生儿系列血清中均未检出 HBV DNA和血清 HBV感染标志物 ,暴露组乙肝疫苗无应答率为 19.74 % (15 /76 ) ,而非暴露组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率为 6 .5 8% (5 /76 )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 =2 1.5 6 ,P <0 .0 1)。疫苗接种后 2个月和 7个月时 ,暴露组外周血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下降。结论 母亲感染 HBV后对新生儿的吞噬细胞活性和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 新生儿 基因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秦皇岛市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敬芳 张海滨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4期352-353,共2页
乙型肝炎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是秦皇岛市常见的传染病,2009年发病率为24.85/10万[1],为了解秦皇岛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
关键词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秦皇岛市 阳性结果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监督 年发病率 流行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