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中乙型肝炎5项标志表现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谢志贤 谭爱国 +1 位作者 何美懿 董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学 5项指标与乙型肝炎病毒 - DNA(HBV- DNA)含量的关系 ,了解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各种组合模式的病毒含量情况 ,以此估计其传染性程度 ,为乙肝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用美国 Abbott公司的 AX...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学 5项指标与乙型肝炎病毒 - DNA(HBV- DNA)含量的关系 ,了解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各种组合模式的病毒含量情况 ,以此估计其传染性程度 ,为乙肝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用美国 Abbott公司的 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和微粒子酶免疫检测试剂盒 ,检测血清乙型肝炎 5项指标 ;根据结果选出常见 6种组合模式 ,每种组合随机取样 5 0例 ,共 30 0例 ;并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定量检测血清 HBV- DNA含量。结果 在各种组合模式中 ,均能不同程度地检出 HBV- DNA,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本其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标本 ,其中以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 (+) /乙肝 e抗原 (HBe Ag)(+) /乙肝核心抗体 (HBc Ab) (+)形式病毒含量最高 (大于 10 6拷贝 / μl,占 84% ) ,阳性率为 10 0 % ;而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组合模式 ,HBV- DNA阳性率较低 ,且含量在 10 6拷贝 / μl以下。结论 血清乙肝 5项标志阳性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5项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DNA 含量
下载PDF
河北省邢台市从业人员血清乙型肝炎5项指标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江平 马洪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4872-4873,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从业人员血清中乙型肝炎5项指标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HBV检测项目和间隔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5项指标,对阳性者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在13425名从业人员的检... [目的]调查研究从业人员血清中乙型肝炎5项指标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HBV检测项目和间隔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5项指标,对阳性者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在13425名从业人员的检测结果中,出现14种感染模式。HBsAg阳性者(模式9、10、11、12、13、14)都是新聘用的初检人员,在5年的续检人员中,HBsAg阳性检出率为零。而在HBsAg阴性者(模式3、4、5、6、7、8)中均标志HBV感染。[结论]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HBV健康筛查,只对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和一年一次的检测惯例,变更为检测乙型肝炎5项指标。对抗-HBs阴性的从业人员,检测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两年;对抗-HBs阳性的从业人员,检测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5年;对HBsAg阴性而具有HBV传染性的从业人员,应依据行业卫生标准,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业人员 乙型肝炎5项指标 检测 间隔时间 科学依据
下载PDF
2956例临床标本乙型肝炎5项检测结果分析
3
作者 姜旭华 乔国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4期1211-1211,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5项 模式 乙肝疫苗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5项检测结果与HBV-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娜 张淑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5项检测结果的不同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的比较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目的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5项检测结果的不同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的比较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将本院744例乙肝患者血液标本按不同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分为Ⅰ~Ⅶ7组,并对各组间的HBVDN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744例标本中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与HBeAg阴性患者的HBV-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Ⅰ组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Ⅱ、Ⅲ、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69、103.056、4.047,P〈0.05);其余各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78.5%(128/158),明显高于HBeAg阴性标本的HBV-DNA阳性率25.8%(151/5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09,P〈0.05)。结论同时进行乙肝5项与HBV-DNA定量检测对临床判断乙肝的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5项检测 HBV-DNA 乙型肝炎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2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某院接受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集病例数220例,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 目的研究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某院接受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集病例数220例,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12例,对照组108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化学发光法进行检验,给予对照组患者酶联免疫发进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乙型肝炎检出率、乙型肝炎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检出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sAg、HBeAg及HBcAb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sAb(78.57%)、HBeAb(82.14%)检出率相较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相较于酶联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性,有利于分辨相关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验 乙型肝炎5项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肝病四例
6
作者 张跃 周璐 王邦茂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例1患者女,56岁,因纳差2年、恶心10 d于2015年2月1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未予正规诊治。入院前10 d出现恶心症状,无呕吐、腹痛、腹泻,无皮肤瘙痒,无解白陶土样便等,为明确诊断就诊。其祖母患类风湿性关节... 例1患者女,56岁,因纳差2年、恶心10 d于2015年2月1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未予正规诊治。入院前10 d出现恶心症状,无呕吐、腹痛、腹泻,无皮肤瘙痒,无解白陶土样便等,为明确诊断就诊。其祖母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否认饮酒史、特殊药物治疗史,以及肝炎、结核病史。入院体格检查: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入院后查ALT 569 U/L,AST 277 U/L,ALP 198 U/L,GGT 183 U/L,TBil 15.2 μmol/L,DBil 11.1 μmol/L。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型、抗核膜糖蛋白210、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蛋白100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均阴性;免疫球蛋白G(IgG) 22.0 g/L (正常值〈15.6 g/L),IgG4 6.27 g/L(正常值0.03~2.01 g/L);乙型肝炎5项指标和丙型肝炎抗体均阴性;巨细胞病毒和细小病毒抗体均阴性。上腹部增强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提示肝小叶结构尚存,部分肝细胞水肿、点状坏死和碎屑样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 肝病 相关性 抗双链DNA抗体 乙型肝炎5项指标 抗线粒体抗体 丙型肝炎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