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固相顶空-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塑料中的苯乙酮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华 吴彦蕾 +1 位作者 傅小红 夏之宁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4-908,共5页
通过微波无溶剂提取与顶空气相色谱在线联用,建立了一种可直接快速检测固体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苯乙酮的方法,考察了微波加热时间对灵敏度和重现性的影响。苯乙酮峰面积随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短时间微波辐射下苯乙... 通过微波无溶剂提取与顶空气相色谱在线联用,建立了一种可直接快速检测固体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苯乙酮的方法,考察了微波加热时间对灵敏度和重现性的影响。苯乙酮峰面积随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短时间微波辐射下苯乙酮峰面积的重现性优于长时间微波辐射。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3~0.333 mg/g;检出限为2.022μg/g。与常规加热的顶空气相色谱法相比,本方法简便、省时、重现性好。对苯乙酮与共存物峰面积比随时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微波加热有利于实现极性组分的选择性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无溶剂提取 顶空-气相色谱法 挥发性成分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塑料 苯乙酮
下载PDF
高取向氢氧化镁的改性及其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金帅 马亚丽 +4 位作者 王海棠 司傲龙 郑强 贾松岩 李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120,共10页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对蒸氨转化率的影响;并以制得的Mg(OH)_(2)为研究对象,采用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HD-171)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HD-172)作为表面改性剂,对Mg(OH)_(2)进行改性,将改性剂HD-171和HD-172改性后Mg(OH)_(2)添加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并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是影响蒸氨反应镁离子浸出率的关键因素,成功制备出纯度为99.98%、粒径为1.3μm、六方片状的高取向[I(001)/I(101)=1.3,I为晶面衍射峰强度]Mg(OH)_(2)产物。通过对比改性前后Mg(OH)_(2)的吸油值可知:在反应温度75℃,改性剂HD-171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1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85℃,改性剂HD-172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2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均为70%的情况下,与未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相比,HD-171和HD-172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4.05和2.53 MPa,氧指数分别提升了2.6%和1.1%,说明HD-171和HD-172改性后的Mg(OH)_(2)可以有效地提高EVA的阻燃性和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高取向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硅烷偶联剂 阻燃性 拉伸性能
下载PDF
接枝共聚物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共混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宣伯 陆赵峻 +3 位作者 苏萃 姚雪容 张龙贵 张韬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DPE与EVOH不相容,EVOH以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LDPE基体中,添加PE-g-MAH后可显著改善EVOH的分散性,大幅降低EVOH的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EVOH/LDPE共混物的强度及对一类萜类物质的阻隔性能。另外,当EVOH含量为10%(w)时,EVOH/LDPE共混物的阻隔性能相对纯LDPE有明显提升,之后进一步提高EVOH含量,阻隔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共聚 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阻隔性能
下载PDF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流变特性
4
作者 郑威 余大洋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和动态黏弹法获得PDD-TFE共聚物MW及MWD的改进方法。根据Fox方程、共聚物结构和性能参数得到了PDD-TFE共聚物的零切黏度与MW之间的关系;通过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PDD-TFE共聚物的复数黏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零切黏度。在实验测定PDD-TFE共聚物的储能模量与频率关系基础上,应用动态黏弹法得到其MW及MWD,并进一步研究了220℃时PDD-TFE共聚物的MW及MWD对共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发现共聚物的MWD越宽,共聚物熔体的“剪切变稀”行为越明显;随着共聚物MW增大,共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2 2-二甲基-1 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 平均分子量 流变特性 黏度
下载PDF
我国乙烯-醋酸乙烯树脂的市场分析
5
作者 崔小明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CAS 2024年第3期16-19,27,共5页
乙烯-醋酸乙烯(EVA)树脂是以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为原料,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的一种高附加值产品。近年来,随着光伏、涂覆等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EVA树脂行业发展迅速。2023年,我国EVA树脂生产能力达到2450 kt/a,表观消费量达到3249.4 kt... 乙烯-醋酸乙烯(EVA)树脂是以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为原料,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的一种高附加值产品。近年来,随着光伏、涂覆等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EVA树脂行业发展迅速。2023年,我国EVA树脂生产能力达到2450 kt/a,表观消费量达到3249.4 kt,随着新建和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EVA树脂的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文章分析了我国EVA树脂的供需现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树脂 供需现状 发展趋势 建议
下载PDF
Ni/γ-Al_(2)O_(3)催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氢
6
作者 周浩浩 郭方 +2 位作者 荣泽明 侯召民 苏东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2-880,共9页
以γ-Al_(2)O_(3)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γ-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催化加氢。通过XRD、TEM、XPS、1HNMR和DSC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种类、Ni理... 以γ-Al_(2)O_(3)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γ-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催化加氢。通过XRD、TEM、XPS、1HNMR和DSC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种类、Ni理论负载量(以载体质量为基准,下同)、反应条件对SIS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γ-Al_(2)O_(3)为载体并负载10%的Ni为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反应温度为140℃、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3.0 h的条件下,催化剂具有最优活性,聚异戊二烯嵌段加氢度达到85%,副反应苯环的加氢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异戊二烯-乙烯嵌段共聚 Ni/γ-Al_(2)O_(3) 非均相催化 催化技术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杂化改性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载体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樊玥 王一清 +2 位作者 刘才林 任先艳 杨海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84,共9页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DB)为载体的Pt/SDB疏水催化剂是氢-水液相催化交换(LPCE)技术的重要材料。针对SDB载体疏水性不强和强度低等问题,通过KH570,KH560和KH550硅烷偶联剂改性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再杂化改性SDB载体。结果表明:杂...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DB)为载体的Pt/SDB疏水催化剂是氢-水液相催化交换(LPCE)技术的重要材料。针对SDB载体疏水性不强和强度低等问题,通过KH570,KH560和KH550硅烷偶联剂改性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再杂化改性SDB载体。结果表明:杂化改性的SDB载体的水接触角提高了20°以上,抗压强度为基础SDB载体的1.6~3.8倍,热重分析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了4.6~15.8℃。KH570处理的MWCNTs含有双键,可实现与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三元共聚且掺杂均匀,杂化改性SDB载体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基苯共聚 多壁碳纳米管 杂化改性 疏水性 抗压强度
下载PDF
醋酸乙烯-乙烯改性抹灰砂浆早期干燥收缩分析
8
作者 陈成文 邵立荣 +4 位作者 王金光 单俊伟 景宏君 郭美蓉 叶万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78-2787,共10页
为缓解抹灰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本文采用醋酸乙烯-乙烯(VAE)改性抹灰砂浆,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VAE、水胶比、粉煤灰、重钙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的影响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各因素对早期干燥收缩的影响程度,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从... 为缓解抹灰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本文采用醋酸乙烯-乙烯(VAE)改性抹灰砂浆,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VAE、水胶比、粉煤灰、重钙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的影响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各因素对早期干燥收缩的影响程度,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从细观尺度分析了VAE改性抹灰砂浆的孔隙结构分布。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砂浆早期干燥收缩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水胶比、VAE掺量、重钙掺量、粉煤灰掺量,并且最优组合为水胶比0.45、VAE掺量3%(质量分数,下同)、重钙掺量0%、粉煤灰掺量20%;VAE掺量在3%左右时,砂浆“三峰”峰值均有所降低,横向弛豫时间T_(2)谱积分面积最小,减少了有害孔和多害孔数量,此时砂浆孔结构分布均匀、形态复杂;VAE影响下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值与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呈负相关函数,孔隙尺寸分布越均匀,形态越复杂,砂浆抵抗早期干燥收缩性能越强;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水胶比、VAE掺量控制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通过调节粉煤灰、重钙掺量控制成本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乙烯 抹灰砂浆 早期干燥收缩 核磁共振技术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粉/碳九石油树脂复合改性高黏沥青的黏附性
9
作者 孙吉书 濮夏天 +2 位作者 肖田 郭艳芳 王松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342-346,共5页
为了改善高黏改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制备了基于碳九石油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橡胶粉的高黏改性沥青(HVAM-2),采用滴定法测定了其与集料之间的接触角并计算出黏附功。通过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飞散试验和汉堡车辙... 为了改善高黏改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制备了基于碳九石油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橡胶粉的高黏改性沥青(HVAM-2),采用滴定法测定了其与集料之间的接触角并计算出黏附功。通过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飞散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进一步验证了HVAM-2混合料的黏附性。结果表明,碳九石油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橡胶粉三种材料在沥青中形成的网格结构能够大幅度提高沥青的黏附性,有效改善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接能力;相比于基质沥青,HVAM-2的黏附功提高了72.9%,且HVAM-2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碳九石油树脂 乙烯-丁二烯-乙烯嵌段共聚 橡胶粉 黏附性 水稳定性
下载PDF
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及其共聚物研究
10
作者 甄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5,38,共6页
在1 L聚合釜中进行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研究了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的动力学、竞聚率及所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并模拟了串联和并联工艺。结果表明:1-己烯的共聚合能力较好,且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共聚合过程平稳,共聚物颗粒形态较好;乙... 在1 L聚合釜中进行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研究了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的动力学、竞聚率及所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并模拟了串联和并联工艺。结果表明:1-己烯的共聚合能力较好,且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共聚合过程平稳,共聚物颗粒形态较好;乙烯-1-己烯共聚物与参比试样物性基本相当,熔融焓、结晶焓和1-己烯含量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1-己烯 共聚 氢调敏感性 颗粒形态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UHMWPE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周典瑞 王伟翰 +3 位作者 高亮 杜宇 吴天宇 张宝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7,65,共7页
使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与环氧树脂复配作为基体,利用水基乳液浸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浸润性、树脂耐热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结合情况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测试表征,对比了不同EAA含量... 使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与环氧树脂复配作为基体,利用水基乳液浸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浸润性、树脂耐热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结合情况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测试表征,对比了不同EAA含量的基体树脂对UHMWPE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AA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25∶75的共混体系一方面可发挥EAA组分与UHMWPE纤维间亲和力强的优势,另一方面还能凭借环氧树脂的刚性交联网络保持较高的耐热性能,体系的层间剪切强度达到8.7 MPa,在60℃下弯曲强度保持率接近80%,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共聚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耐热性能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封装胶膜
12
作者 张志远 徐梦楠 +1 位作者 陶家骏 蒋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苯乙烯(St)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接枝单体,熔融接枝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制备POE-g-P(HEMA-co-St)(以下简称POE-g-PHS)和POE-g-P(HEMA-co-St-co-KH570)(以下简称POE-g-PHSK)。以过...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苯乙烯(St)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接枝单体,熔融接枝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制备POE-g-P(HEMA-co-St)(以下简称POE-g-PHS)和POE-g-P(HEMA-co-St-co-KH570)(以下简称POE-g-PHSK)。以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TBEC)为交联剂、POE-g-PHS和POE-g-PHSK为改性剂,分别加入POE基材中,经熔融共混和层压交联制备POE/POE-g-PHS胶膜和POE/POE-g-PHSK胶膜,研究了POE-g-PHS和POE-g-PHSK对胶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g-PHS和POE-g-PHSK含量的增加,POE预制膜的防交联剂迁移能力明显提升;同时,POE胶膜交联度的提升和结晶度的变化也影响其综合性能。当POE-g-PHS和POE-g-PHSK质量分数分别为9%和6%时,综合性能最优。预制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率从17.13%分别降低到0.53%和0.49%,胶膜交联度从86.28%分别提高至89.87%和90.91%,剥离强度从12.86 N/cm分别提升至20.86 N/cm和32.14N/cm,同时,抗紫外老化性能、力学性能和体积电阻率等性能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α-烯烃共聚物胶膜 熔融接枝 交联剂迁移 表面摩擦系数
下载PDF
溶液法接枝改性乙烯-丁烯共聚物工艺研究
13
作者 柴晓苇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78-80,共3页
溶液法接枝改性聚烯烃,具有接枝均匀、单体残留少等优点,在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具有优势。采用马来酸酐为接枝单体,考察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2 h,... 溶液法接枝改性聚烯烃,具有接枝均匀、单体残留少等优点,在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具有优势。采用马来酸酐为接枝单体,考察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2 h,环己酮质量为300%乙烯-丁烯共聚物质量,马来酸酐用量为乙烯-丁烯共聚物质量的25%,BPO用量为乙烯-丁烯共聚物质量的4%时,接枝率可达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接枝 乙烯-丁烯共聚 反应条件
下载PDF
颗粒持液条件下乙烯/1-辛烯共聚合行为研究
14
作者 杜焕军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7-20,共4页
本文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乙烯/1-辛烯共聚合行为以及聚合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存在惰性冷剂的条件下,1-辛烯在共聚体系中亦发挥了冷剂的作用,可提高乙烯在活性位点周围的局部浓度,使得聚合活性随1-辛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加入... 本文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乙烯/1-辛烯共聚合行为以及聚合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存在惰性冷剂的条件下,1-辛烯在共聚体系中亦发挥了冷剂的作用,可提高乙烯在活性位点周围的局部浓度,使得聚合活性随1-辛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加入惰性冷剂后,共聚单体效应令乙烯在共聚反应中插入速率降低。同时,反应中随着共聚单体浓度的增加,聚合产品中1-辛烯支链含量也逐渐增加,这是由于随着1-辛烯的加入,其在催化剂活性位点处的浓度也提高,1-辛烯在聚合反应中的插入率增大。据此可确定优选的反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1-辛烯 惰性冷剂 协同作用 共聚单体效应
下载PDF
交联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多巴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驱动形状记忆效应
15
作者 靳兆远 徐钊 +2 位作者 刘磊 尹波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21,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得到交联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CEVA)/聚多巴胺(PDA)复合材料,研究了交联程度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以及引入PDA纳米微球在基体中的光热效果。动态热机械分析表明,交联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小...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得到交联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CEVA)/聚多巴胺(PDA)复合材料,研究了交联程度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以及引入PDA纳米微球在基体中的光热效果。动态热机械分析表明,交联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小塑性流动,从而使材料具有更稳定的形状记忆效应。PDA(质量分数0.8%)的引入赋予了CE-VA良好的光热性能,在0.546W/cm^(2)的近红外光下照射18s,温度可以由室温上升到106℃。在近红外光开启和关闭时,由于PDA光热特性致使CEVA晶区形态发生可逆变化,从而形成了近红外光触发的可逆双向形状记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聚多巴胺 光响应 形状记忆
下载PDF
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g-VT2MES)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春博 刘鹏博 +1 位作者 曹增文 周光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05-1411,共7页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基体树脂的热熔胶粘接强度较低,这主要是因为EVA的内聚强度较低及胶合表面极性单元较少。为解决这一问题,以EVA为基体,通过熔融接枝法将极性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VT2MES)接枝到EVA主链上,得到...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基体树脂的热熔胶粘接强度较低,这主要是因为EVA的内聚强度较低及胶合表面极性单元较少。为解决这一问题,以EVA为基体,通过熔融接枝法将极性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VT2MES)接枝到EVA主链上,得到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g-VT2MES)。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对产物的分子链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T2MES可接枝到EVA分子链上,其接枝率最高可达2.37%。通过流变和熔融指数测试表明接枝产物的内聚强度得到了提高。将EVA和EVA-g-VT2MES制成胶膜黏合钢片,对比EVA,EVA-g-VT2MES的剥离强度最大可提升75.21%,表明了在EVA分子链上熔融接枝VT2MES可以大幅提高EVA基体的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熔融接枝 接枝率 内聚强度 粘接强度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国内生产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东鹏 王芳 +1 位作者 刘辉 李磊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3年第4期110-113,共4页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是塑料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途广泛。该文介绍了EVA的分类、性能、应用领域,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EVA主要生产厂家、市场产品牌号和用途,分析了EVA现有的市场应用现状。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生产 应用 市场
下载PDF
高分子量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和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2,共8页
对比研究了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加料量和引发剂加料速率对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VAE)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粒径和相对分子质量演化的影响。乳胶粒成核后明显的团聚特性决定了... 对比研究了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加料量和引发剂加料速率对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VAE)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粒径和相对分子质量演化的影响。乳胶粒成核后明显的团聚特性决定了增加保护胶体PVA和阴离子乳化剂SDS加料量对提高PVAc相对分子质量作用不明显。该聚合体系中由于成核乳胶粒强烈的团聚倾向,同一乳胶粒中可同时存在多个自由基,减小引发剂加料速率可降低双基终止几率,明显提高PVAc相对分子质量。进一步利用该技术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VAE乳液,力学性能对比测试表明,高分子量VAE乳液成膜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聚合物水泥防水复合材料领域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乙烯 乳液 相对分子质量
下载PDF
乙烯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19
作者 张丹枫 仝鑫 +1 位作者 黄海林 高春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8,共8页
采用一系列结构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配位共聚的方法制备乙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共聚物。研究了VTEoS的浓度、催化剂用量、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 采用一系列结构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配位共聚的方法制备乙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共聚物。研究了VTEoS的浓度、催化剂用量、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聚合条件。通过核磁共振(NMR)、哀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热失重分析(TGA)、焙烧法、聚合物膜的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分别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硅质量分数和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以C4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时,共聚活性(以1 mol Ni计)最高达9.10×10^(5) g/(mol·h),共聚物中硅的质量分数为0.74%~3.39%。含硅单体的引入,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催化剂 乙烯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共聚 含硅功能化聚烯烃
下载PDF
乙烯与乙烯基五甲基二硅氧烷的配位共聚
20
作者 张丹枫 高春旋 黄海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6,共9页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独特的“链行走”机理以及对极性基团的耐毒性等特点,可用于催化α-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得到结构与性能优异的功能化聚烯烃.本文以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C1~C6)为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乙烯和乙...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独特的“链行走”机理以及对极性基团的耐毒性等特点,可用于催化α-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得到结构与性能优异的功能化聚烯烃.本文以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C1~C6)为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乙烯和乙烯基五甲基二硅氧烷(VPMDSO)为单体进行配位共聚,制备了一系列共聚物.考察了VPMDSO单体浓度、催化剂用量、Al/Ni摩尔比、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配位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聚合条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分析(TGA)及接触角测试等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硅含量和表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催化活性可达1.26×10^(6)g·mol_(Ni)^(-1)·h^(-1),共聚物中硅含量为0.25%~0.87%(质量分数),与聚乙烯(PE)相比,共聚物的表面能降低、疏水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功能化聚烯烃 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 乙烯共聚 乙烯基五甲基二硅氧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