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岩乙状窦前入路的相关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武震东 孙晓枫 杨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为该入路提供影像解剖依据,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标本先行高分辨率CT岩骨薄层扫描,后用磨钻对标本轮廓化骨迷路,分别测量与该入路有关的后半规管及乙状窦沟与周围骨质的距离。结果:CT扫描测量乙状窦沟宽是11.44... 目的:为该入路提供影像解剖依据,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标本先行高分辨率CT岩骨薄层扫描,后用磨钻对标本轮廓化骨迷路,分别测量与该入路有关的后半规管及乙状窦沟与周围骨质的距离。结果:CT扫描测量乙状窦沟宽是11.44±1.79mm,深是5.27±1.93mm,乙状窦沟底到乳突外表面的距离是10.38±3.90mm,乙状窦沟前壁到外耳道后壁的距离是13.66±2.18mm。后半规管最外侧至乳突外表面的最近距离是13.44±1.86mm,至乙状窦沟前缘的距离是9.65±1.76mm,其最后部至岩骨后壁的距离是2.92±0.98mm。对应的解剖测量结果分别是11.26±1.58mm、5.12±1.88mm、10.26±3.78mm、13.74±1.96mm、13.86±1.98mm、9.82±1.91mm和3.12±1.08mm。CT扫描测量与解剖测量结果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扫描测量结果可代表实际的相关解剖结构的距离,CT岩骨薄层扫描可指导经岩乙状窦前入路中岩骨后外侧壁的安全磨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前入路影像学骨迷路手术入路
下载PDF
乙状窦前入路手术的颞骨解剖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宏 黄楹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5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解剖 显微外科手术 乙状
下载PDF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骨迷路与面神经管保护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涛 王忠诚 +2 位作者 于春江 陈菲 王风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保护骨迷路和面神经管提供解剖与临床研究。方法①用20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②选择临床适当病例应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斜坡区肿瘤45例。结果①面神经管岩骨段分为3段:迷路段(前庭段... 目的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保护骨迷路和面神经管提供解剖与临床研究。方法①用20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②选择临床适当病例应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斜坡区肿瘤45例。结果①面神经管岩骨段分为3段:迷路段(前庭段),鼓室段(水平段),乳突段(垂直段),迷路段最短,乳突段最长;②骨性标志可大体判断骨性半规管和面神经管的相关位置;③岩骨计算机体层摄影(CT)断层扫描可准确判定面神经管、骨迷路解剖标志,及乳突气化程度。结论术前岩骨CT断层扫描与骨性标志联合应用可指导保护骨迷路和面神经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 保护 迷路 面神经管
下载PDF
幕上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入路的设计与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臣义 兰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幕上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入路。方法采用8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于耳后做一长度约7 cm的“C”形头皮切口,上至耳郭上缘,下至耳屏间切迹水平,耳后距耳郭1 cm。磨除部分乳突后联合颞部开颅,形成... 目的探讨幕上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入路。方法采用8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于耳后做一长度约7 cm的“C”形头皮切口,上至耳郭上缘,下至耳屏间切迹水平,耳后距耳郭1 cm。磨除部分乳突后联合颞部开颅,形成一3.5cm×3cm大小的骨窗,暴露并剪开乙状窦前和颞部硬脑膜,牵开颞叶和小脑半球,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通过调整显微镜角度,幕上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同侧桥小脑角区、脑桥前区、脑桥侧方、小脑幕上区的结构。结论幕上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入路可很好地显露上述结构,应用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可在不磨除迷路的情况下进行岩斜区脑膜瘤、中小型听神经瘤、脑桥腹外侧肿瘤、基底动脉瘤等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 迷路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解剖
下载PDF
岩骨整块切除在乙状窦前入路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扬 王建刚 +3 位作者 刘玉光 王洪杰 吴承远 焦德让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关键词 整块切除 乙状 开颅手术 应用
下载PDF
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的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彭翔 夏勤学 +2 位作者 蔡润 周勇 朱炎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305,308,共4页
目的 对到达小脑桥脑角区及岩斜区的一种手术入路方式 ,即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进行评价。方法用正常成人尸体头颅标本按照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途径手术操作步骤进行解剖学研究 ,借助内窥镜技术对操作过程各层次中的组织解剖... 目的 对到达小脑桥脑角区及岩斜区的一种手术入路方式 ,即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进行评价。方法用正常成人尸体头颅标本按照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途径手术操作步骤进行解剖学研究 ,借助内窥镜技术对操作过程各层次中的组织解剖结构进行细微观察 ,并与枕下入路及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后入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到达内耳孔的最近距离为 (19 18± 0 6 5 )mm ,小脑被牵离岩骨面的最大距离为 (13 96±1 0 4 )mm ,操作角度为 (11 4 1± 0 6 2 )°,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后入路途径的相应指标为 (37 74± 1 11)mm、 (2 5 91±0 95 )mm、 (16 72± 0 75 )°,常规枕下入路途径的相应指标为 (49 95± 2 5 3)mm、 (34 94± 0 5 9)mm、 (2 3 0 9±0 5 7)°。与后 2种手术入路相比 ,前者操作距离明显缩短 (P <0 0 5 ) ,小脑被牵离的程度明显减小 (P <0 0 5 ) ,术者对小脑桥脑角区的血管、神经及脑干前外侧面的结构能直接清晰观察 ,静脉窦损伤可能性小。结论 经岩骨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与传统入路比较具有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桥脑角区 手术 经岩迷路乙状 解剖
下载PDF
乙状窦前入路双骨瓣开颅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希光 李爱民 +3 位作者 李宁 夏咏本 王富元 孙维晔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乙状 显微手术 岩斜区
下载PDF
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相关定位标志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永强 王芳 +1 位作者 朱红伍 刘继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0期792-793,共2页
岩斜区由蝶骨、颞骨和枕骨组成,该部位特殊,位置深在,周围毗邻椎基底动脉、脑干、海绵窦、Ⅲ~Ⅻ对颅神经、颈静脉孔等重要结构,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神经放射学的发展,该区手术得以逐渐开展。经过多年有... 岩斜区由蝶骨、颞骨和枕骨组成,该部位特殊,位置深在,周围毗邻椎基底动脉、脑干、海绵窦、Ⅲ~Ⅻ对颅神经、颈静脉孔等重要结构,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神经放射学的发展,该区手术得以逐渐开展。经过多年有益的探索和改进,认为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TPA)是比较成功和相对成熟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 岩部 应用解剖 定位标志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手术 椎基底动脉 神经放射
下载PDF
乙状窦前-迷路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9
作者 苏万东 李新钢 +4 位作者 杨杨 刘然 王云彦 朱树干 刘玉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16-216,共1页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迷路 手术
下载PDF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广元 崖天盛 +4 位作者 梁新强 宋星志 张征军 黄航 覃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1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 分析7例直径超过4 cm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肿瘤手术显微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一例死亡,术后并发症面瘫2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术后颅内感染4例,颞叶脑内血肿2例。结论... 目的 探讨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 分析7例直径超过4 cm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肿瘤手术显微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一例死亡,术后并发症面瘫2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术后颅内感染4例,颞叶脑内血肿2例。结论 经岩骨小脑幕入路对岩斜区脑膜瘤的暴露十分有利,肿瘤全切率高,岩骨小脑幕入路开颅较复杂、费时及损伤大,Labbe’s静脉容易损伤,并且属于清洁-污染伤口,所以脑水肿脑出血及颅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主张只有较大而且波及颅中窝的岩斜区脑膜瘤,才使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乙状 手术 小脑幕 颅内感染 术后 结论 情况 目的
下载PDF
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部后壁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玉海 卢亦成 +2 位作者 王春莉 袁国梁 楼美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41-743,共3页
目的 :为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颞骨岩部的磨除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用 1 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模拟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进行磨除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研究。 结果 :岩部后壁磨除的范围可用一三角形表示 :从岩乙状窦交叉点到后半规管最... 目的 :为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颞骨岩部的磨除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用 1 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模拟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进行磨除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研究。 结果 :岩部后壁磨除的范围可用一三角形表示 :从岩乙状窦交叉点到后半规管最后部可磨除深度是 4 .52 mm;从后半规管最后部到前庭小管可磨除深度是 2 .1 4mm;从前庭小管到总脚可磨除深度是1 .88mm;从总脚到三角形的底可磨除深度是 2 .3 6mm。 结论 :岩乙状窦交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 岩部 迷路 局部解剖 岩斜区病变
下载PDF
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入路的改良及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勇 费智敏 +6 位作者 钟春龙 周正文 书国伟 王宇 董斌 张珏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1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 8例 ,次全切除 1例 ,大部切除 2例。本组无... 目的探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1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 8例 ,次全切除 1例 ,大部切除 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 ,术后昏迷 1例 ,新出现暂时性颅神经障碍 3例 ,无脑脊液漏发生。结论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简便、安全 ,可充分显露岩斜区 ,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 ,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 ,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切除 乙状 疗效 改良 手术技巧 发生 经验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颈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
13
作者 黄省利 贺西京 +3 位作者 李浩鹏 王栋 徐思越 吕惠茹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6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钛板 内固定 手术治疗 颈椎病 影像检查 注意事项 手术适应症
下载PDF
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14
作者 柳琛 刘波 +2 位作者 鲍遇海 党木仁 周庆九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颅内肿瘤 体位 迷路 岩斜区肿瘤 乙状
原文传递
经岩骨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和临床应用
15
作者 杨雷霆 黄玮 +2 位作者 肖绍文 黄祜鸿 朱贤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8-341,共4页
关键词 经岩 显微外科解剖 临床应用 2004年2月 岩斜区病变 显微外科技术 2000年 岩斜区肿瘤 手术治疗 外科医生 手术 乙状 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其他
16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3年第5期451-453,共3页
关键词 经岩迷路乙状 解剖 横纤维切断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显微外科 大脑半球切除术 顽固性癫痫 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