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6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颅脑肿瘤患者治疗中予以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颅脑肿瘤患者,采用双色球抽签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采用乙状窦前入路方式切除肿瘤,对照组采用右额眉上入路方式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颅脑肿瘤患者治疗中予以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颅脑肿瘤患者,采用双色球抽签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采用乙状窦前入路方式切除肿瘤,对照组采用右额眉上入路方式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肿瘤压迫、消化道症状、视乳头水肿、神经系统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压迫、消化道症状、视乳头水肿、神经系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87.15±4.65)、(85.95±4.76)、(85.20±5.15)、(86.40±4.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9.78±5.78)、(70.39±6.25)、(68.19±5.95)、(68.40±5.9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选择乙状窦前入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肿瘤 肿瘤切除 乙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剑突下入路与经侧胸入路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余银保 郭爽 张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前纵膈肿瘤切除术不同临床入路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和研究组(40例,经... 目的分析前纵膈肿瘤切除术不同临床入路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和研究组(40例,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引流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C原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5-HT、NPY、CRP、WB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膈神经波动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膈肿瘤切除术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保护膈神经,且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轻,术后恢复快,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膈肿瘤切除 胸腔镜 经剑突下 经侧胸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李爽 李伟 魏在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15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8例)、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经肋间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15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8例)、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经肋间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2.48±12.32)min、留置引流管时间(1.32±0.45)d均较对照组的(98.56±13.45)min、(2.56±0.62)d短,术中出血量(28.56±3.51)ml、术后引流量(192.51±21.35)ml均较对照组的(46.25±6.25)、(265.36±32.51)ml少(P<0.05)。术前1 d,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WBC、CRP均较术前1 d升高,观察组WBC(8.56±1.42)×10^(9)/L、CRP(8.62±1.32)mg/L较对照组的(10.62±1.51)×10^(9)/L、(11.52±1.65)mg/L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6%)较对照组(15.38%)低(P<0.05)。结论相对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更有助于缩短前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轻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也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肋间 经剑突 胸腔镜 胸腺切除 纵隔肿瘤 炎症水平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经鼻底开窗入路、上颌窦自然口入路、泪前隐窝入路行上颌骨囊肿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斌 王健 +2 位作者 胡晓东 江雪 刘卫卫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经鼻底开窗入路、上颌窦自然口入路、泪前隐窝入路行上颌骨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切除术的上颌骨囊肿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A组(鼻底开窗入路)、B组(上颌窦自然口入路)...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经鼻底开窗入路、上颌窦自然口入路、泪前隐窝入路行上颌骨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切除术的上颌骨囊肿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A组(鼻底开窗入路)、B组(上颌窦自然口入路)、C组(泪前隐窝入路),每组50例。比较三组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6、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2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6、24 h的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三组术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P均<0.05);三组术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伤口局部感染1例、鼻翼塌陷0例、鼻唇麻木不适0例、双目溢泪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分别为1、0、0、1例及4.00%,C组分别为0、0、1、0例及2.00%;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后复发0、0、1例,复发率分别为0、0、2.00%,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底开窗入路、上颌窦自然口入路、泪前隐窝入路行上颌骨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相近,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 鼻底开窗 上颌自然口 隐窝 上颌骨囊肿切除
下载PDF
前入路肝切除术对肝细胞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吕新远 杨启 戴兵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2期2496-2499,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入路肝切除术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104例HCC患者分为对照组(n=52,传统入路肝切除术)和观察组(n=52,前入路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癌胚... 目的 探讨前入路肝切除术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104例HCC患者分为对照组(n=52,传统入路肝切除术)和观察组(n=52,前入路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浆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EA、AFP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CEA、AF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两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及NLR均明显高于本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及NL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入路肝切除术对HCC患者肝脏的损伤较小,可减少术中液体输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肝细胞肝癌 肿瘤标志物 炎症指标
下载PDF
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20例
6
作者 张新中 朱贤立 王仲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6-327,共2页
岩斜区肿瘤因其位置深在且与颅神经、基底动脉及脑干关系密切,致手术难度很大.本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20例岩斜区肿瘤,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乙状 切除 岩斜区肿瘤 颅神经 方法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经乙状窦前入路岩斜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
7
作者 赵继明 魏民 陈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04年第7期525-526,共2页
关键词 乙状 岩斜区肿瘤 切除 外科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牛鹏坤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11期36-36,共1页
目的分析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颅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右额眉上入路肿瘤切除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症状、视乳头水... 目的分析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颅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右额眉上入路肿瘤切除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症状、视乳头水肿、消化道症状、肿瘤压迫症状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两组术后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对颅脑肿瘤患者采取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具较高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 颅脑肿瘤
原文传递
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疼痛和恢复情况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杰 卢家彬 杨世卿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6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在前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5例行前纵膈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剑突组(经剑突肋缘下入路,n=44),侧胸组(胸腔镜侧胸入路,n=51),统计...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在前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5例行前纵膈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剑突组(经剑突肋缘下入路,n=44),侧胸组(胸腔镜侧胸入路,n=51),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及机体应激反应,分析两种手术在前纵膈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剑突组与侧胸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剑突组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优于侧胸组(P<0.05)。术后12 h、24 h及72 h,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的推移呈依次下降趋势(P<0.05),剑突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侧胸组同时间段水平(P<0.05),其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显著短于侧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及72 h,其血清应激指标5-HT、ATCH及PGE2水平均随时间推移呈依次下降趋势(P<0.05),而剑突组术后各时间段血清5-HT、ATCH及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侧胸组(P<0.05)。剑突组与侧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经剑突下肋缘入路与侧胸入路相比,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剑突肋缘下 胸腔镜侧胸 纵膈肿瘤切除 后疼痛程度 应激反应 恢复情况
下载PDF
不同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鹏 郝登荣 +3 位作者 彭彦才 席俊峰 张志斌 李伟伟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拟实施前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侧胸...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拟实施前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侧胸入路胸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于手术前后,比较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3.47±7.22) mL、(3.49±1.03) d、(7.35±1.24) d,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76.39±7.52) mL、(4.86±1.09) d、(9.57±1.37)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VAS评分分别为(2.54±0.87)分、(2.01±0.50)分、(1.37±0.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1.03)分、(2.95±0.62)分、(2.28±0.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16±1.82) mg/L、(8.52±1.36)×10^(9)/L、(61.25±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9±1.91) mg/L、(10.43±1.50)×10^(9)/L、(70.13±5.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为2.33%,略低于对照组的6.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用于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不仅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拔管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而且能减轻炎症反应及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剑突下 经侧胸 胸腔镜 纵隔肿瘤切除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被引量:4
11
作者 窦以河 王衍刚 +3 位作者 胥建 李照建 吴泽玉 孟庆海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15例经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病例,探讨乙状窦前入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临床表现:耳鸣、耳聋2例,面部麻木10例,头痛13例,肢体乏力、行走不稳12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后组颅神经麻痹3... 目的回顾分析15例经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病例,探讨乙状窦前入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临床表现:耳鸣、耳聋2例,面部麻木10例,头痛13例,肢体乏力、行走不稳12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后组颅神经麻痹3例,肢体轻瘫6例,共济运动障碍8例。术前行CT检查及MRI检查。肿瘤最大直径为3.0~6.0 cm。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8例,胆脂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大型听神经瘤1例,软骨肉瘤1例,脑转移瘤1例。结果脑膜瘤8例中SimpsonⅡ级切除5例,SimpsonⅢ~Ⅳ级切除3例;胆脂瘤2例全切除;三叉神经鞘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1例;听神经瘤1全切除;软骨肉瘤1例行大部切除;脑转移瘤1例全切除。术后感觉性失语:1例胆脂瘤患者术后出现,1个月内恢复。第Ⅲ颅神经麻痹1例,第Ⅴ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周围性面瘫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1例。结论乙状窦前入路可以近距离暴露肿瘤,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理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 肿瘤 乙状 颅神经 显微手
下载PDF
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12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玮 杨雷霆 +2 位作者 冯大勤 黄祜鸿 梁承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9-409,417,共2页
岩斜区肿瘤基底位于内听道以内岩尖斜坡区域.其位置深在,周期重要结构毗邻,手术入路受到岩锥阻挡,肿瘤残留率及致残率均较高.
关键词 经颞下乙状 外科手 方法 岩斜区肿瘤
下载PDF
经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洪利 于春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45-545,共1页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岩斜区 乙状
下载PDF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及巨大听神经瘤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征军 蒋广元 +4 位作者 梁新强 宋星志 廖毅超 覃彦 陈慧溪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11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1994年3月。2006年4月对27例岩斜区肿瘤及16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实施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手术。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34例(79.1%),大部切除9例(20.9%...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1994年3月。2006年4月对27例岩斜区肿瘤及16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实施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手术。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34例(79.1%),大部切除9例(20.9%)。颅内感染8例(18.6%),脑内血肿5例(11,6%),死亡2例(4.7%)。结论 该手术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对小脑和颞叶牵拉轻,能直接处理肿瘤的基底部,手术野开阔,但具有潜在并发症、手术费时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显微手 乙状
下载PDF
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岩斜区肿瘤切除(附5例报告)
15
作者 黄玮 刘爱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720-721,共2页
关键词 岩斜区肿瘤 外科手 颞下乙状
下载PDF
经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子煜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经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经右额眉上入路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乙状窦前入路显微... 目的:观察经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经右额眉上入路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比较不同入路效果。结果: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2.22%(1/4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和15.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神经功能评分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乙状窦前入路进行肿瘤切除术治疗颅脑肿瘤,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 颅脑肿瘤切除
下载PDF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17
作者 黄航 蒋广元 +1 位作者 梁新强 崖天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4期295-295,共1页
目的 观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岩斜区肿瘤各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肿瘤切除。结果 17例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目的 观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岩斜区肿瘤各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肿瘤切除。结果 17例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有对小脑及颞叶牵拉轻微,至肿瘤距离可缩短3 cm,肿瘤基底部及血管容易处理等优点,全切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岩骨乙状 切除 岩斜区肿瘤 肺部感染 显微手
下载PDF
岩骨整块切除在乙状窦前入路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扬 王建刚 +3 位作者 刘玉光 王洪杰 吴承远 焦德让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关键词 岩骨整块切除 乙状 开颅手 应用
下载PDF
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4例
19
作者 薛洪利 于春泳 《沈阳部队医药》 2004年第6期475-475,共1页
自2003年12月起,我们采用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切除位于幕下的岩斜区肿瘤4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式改良 乙状 切除 岩斜区肿瘤 治疗
下载PDF
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护理
20
作者 张素琴 单雪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讨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该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10例的护理资料。结果:经合理治疗和护理,术后症状完全缓解6例,好转4例;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充分的健康教育、恰当的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 目的:探讨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该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10例的护理资料。结果:经合理治疗和护理,术后症状完全缓解6例,好转4例;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充分的健康教育、恰当的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正确的出院指导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乙状 岩斜区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