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小林 杨龙江 +1 位作者 靳巍 郭宏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58-59,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设备与器械为 5例乙状结肠冗长症、乙状结肠扭转的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恢复顺利 ,无手术并发症。随访 1~ 4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设备与器械为 5例乙状结肠冗长症、乙状结肠扭转的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恢复顺利 ,无手术并发症。随访 1~ 4年 ,无肠梗阻复发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具有微创外科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乙状结肠切除 乙状结肠冗长症 乙状结肠扭转
下载PDF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初步经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硕东 苏洋 +3 位作者 孔静 田雨 于晓鹏 韩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38-940,共3页
目的报告经脐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经验,探讨其特点及可行性。方法对1例女性结肠息肉患者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于脐部行2cm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保留深部筋膜完整,经此切口穿刺置入3枚穿刺套管,利用常规腹腔镜... 目的报告经脐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经验,探讨其特点及可行性。方法对1例女性结肠息肉患者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于脐部行2cm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保留深部筋膜完整,经此切口穿刺置入3枚穿刺套管,利用常规腹腔镜手术器械完成手术操作。游离病变段乙状结肠,横行切断后将该肠段经脐部切口拖出,直视下切除病变肠段。断端送回腹腔,经肛门以吻合器完成肠管端端吻合。结果手术时间195min,术中失血50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或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出现,手术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良好。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是方便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微创和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乙状结肠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8
3
作者 于宏志 金岚 +4 位作者 王今 蔡军 王康里 张忠涛 王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关键词 乙状结肠切除 腹腔镜 肛门内镜 腹壁小切口 结直肠切除 微创效果 相关并发症 手术标本
下载PDF
改进盆膈修补和直肠乙状结肠切除吻合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23例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国云 潘忠平 +1 位作者 葛宁 张小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5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进盆膈修补方法来治疗Ⅲ度直肠脱垂手术效果。方法:2007年9月-2012年1月,对23例Ⅲ度直肠脱垂患者进行了经腹直肠乙状结肠切除及改进盆膈修补术,将直肠游离到肛提肌平面,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行降结肠末端一... 目的:探讨改进盆膈修补方法来治疗Ⅲ度直肠脱垂手术效果。方法:2007年9月-2012年1月,对23例Ⅲ度直肠脱垂患者进行了经腹直肠乙状结肠切除及改进盆膈修补术,将直肠游离到肛提肌平面,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行降结肠末端一直肠端端吻合,修补肛提肌松弛所造成的盆膈薄弱区,低位缝合关闭盆底腹膜,提升盆膈。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80.5min(75~85min),出血量65ml(55~100ml)。本组无手术死亡和腹部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症状无复发。结论:经腹乙状结肠直肠切除吻合加改进盆膈修补有效治愈了Ⅲ度直肠脱垂,手术安全、可操作,术后肛门功能也明显改善,可考虑作为Ⅲ度直肠脱垂及其他治疗方法复发患者的最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Ⅲ度直肠脱垂 盆膈修补
下载PDF
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一例报告
5
作者 武彪 李学明 +3 位作者 宋荣峰 徐小跃 范丽萍 张敏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 乙状结肠 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直、乙状结肠切除术经脐取标本及脐再造术临床研究
6
作者 黄雄 刘德顺 +4 位作者 张光全 廖忠 吴先麟 蒲成容 赵元勋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8期28-28,3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乙状结肠切除术经脐取标本及脐再造术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收治腹腔镜直、乙状结肠肿瘤切除经脐取标本及脐再造术患者76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同期腹腔镜直、乙状结肠肿瘤切除经左下腹5cm切口取标本患者27例。结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乙状结肠切除术经脐取标本及脐再造术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收治腹腔镜直、乙状结肠肿瘤切除经脐取标本及脐再造术患者76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同期腹腔镜直、乙状结肠肿瘤切除经左下腹5cm切口取标本患者27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造的脐部瘢痕隐蔽,对照组左下腹腹壁5 cm手术瘢痕明显,两组美容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乙状结肠切除术经脐取标本及脐再造术方法可行,腹部美容效果明显,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乙状结肠切除 经脐取标本 脐再造术
下载PDF
经脐孔-直肠联合途径腹腔镜人乙状结肠切除--原创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Joel Leroy Jacques Marescaux 李佑(翻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066-1068,共3页
经人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目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2008年我们实施了世界首例经肛乙状结肠切除术。在NOTES手术中,关键难题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手术牵拉和操作的空间,我们利用... 经人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目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2008年我们实施了世界首例经肛乙状结肠切除术。在NOTES手术中,关键难题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手术牵拉和操作的空间,我们利用手术器具有的金属磁性这一特性采用体内外放置磁铁,对手术部位进行牵引,同时采用带有活动关节的手术器械,这些都有助于手术操作空间的良好暴露,并在实际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首例人体手术中,在脐孔放置18mm的多操作孔道的穿刺套管,在乙结肠肠腔内放置磁铁棒,同时在体外放置强力磁铁以牵引乙结肠达到良好的手术暴露。将切下的乙结肠段经肛门取出体外。利用自然人体的腔道,使我们可以减少trocar的使用,并且也可以和腹腔镜操作相互配合,使腹腔镜外科"常规"技术操作变得更加方便。这种技术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我们认为可以首先在结肠良性肿瘤的病例甚至早期的小病灶结肠癌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ES 腹腔镜外科 乙状结肠切除
下载PDF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中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志刚 房志学 +1 位作者 周轲 黄忠诚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分析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行Altemeier术的15例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15... 目的分析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行Altemeier术的15例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出院,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135(90~160) min,术中失血量为50(30~100) ml,手术切除肠管长度6~18 cm。术后住院时间为8. 3(7~16) d。其中5例急性嵌顿患者中2例手法复位成功后行择期手术,其余行急诊手术。1例(6. 7%)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术后随访6~39个月(平均16. 7个月),随访期内无复发。术后6月,Wexner便秘评分和Wexner失禁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 05)。结论 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短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
下载PDF
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国显 马丽丽 吴永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4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D患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别纳入观察组(经肛门腹腔镜下切除术)与对照组(单纯经肛门拖出术),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D患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别纳入观察组(经肛门腹腔镜下切除术)与对照组(单纯经肛门拖出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儿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均降低(P<0.05),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直肠静息压在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HD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除了手术费用较高之外,效果优于单纯经肛门拖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拖出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直肠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 被引量:2
10
作者 Kessler H. Hohenberger W. 尹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期24-24,共1页
INTRODUCTION: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in suture rectopexy with sigmoid resection is appealing as surgery is mainly confined to the pelvis. METHODS: The procedure is performed in modified lithotomy position using fiv... INTRODUCTION: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in suture rectopexy with sigmoid resection is appealing as surgery is mainly confined to the pelvis. METHODS: The procedure is performed in modified lithotomy position using five trocars. In the case reported,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 divided distally to the left colic artery branch. The sigmoid colon is mobilized medially and may be mobilized laterally up to the descending colon, depending on the extent of resection. The splenic flexure remains in place. The rectum is mobilized from the presacral fascia down to the pelvic floor, sparing the hypogastric nerves. The rectum is transected in its upper third and the colonic stump pulled outside after enlarging the left lower abdominal incision to a length of 5 cm. The colorectal anastomosis is established intracorporeally in a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 Three 2- 0 braided nonabsorbable sutures are placed to attach the right lateral stalks of the rectum to the presacral fascia. Proctoscopic examination has to ensure that there is no luminal compromise or air leakage. RESULTS: The videotape reports about a 37- year- old male patient with a rectal prolapse of 8 cm in length. First symptoms had occurred in childhood. He reported about temporary constipation and repeated rectal bleeding. During surgery, an elongated sigmoid was found. Laparoscopic sigmoid resection and suture rectopexy were carried out. There were no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on the sixth postoperative day.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resection rectopexy is safely feasible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rectal prola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固定术 乙状结肠切除 直肠脱垂 腔镜 结肠脾曲 骶前筋膜 肠缝合 结肠动脉 大左 可吸收缝线
下载PDF
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瘘口形成后憩室炎
11
作者 Laurent S.R. Detroz B. +1 位作者 Detry O. 赵天智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20-21,共2页
PURPOSE: Nowadays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has demonstrated its advantages, including reduced postoperative pain, decreased duration of ileus,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Few studies report results of laparoscop... PURPOSE: Nowadays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has demonstrated its advantages, including reduced postoperative pain, decreased duration of ileus,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Few studies report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complicated diverticuliti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sigmoidectomy in patients with fistulized sigmoiditis. METHODS: The authors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16 patients who had laparoscopic sigmoidectomy for fistulized diverticulitis between 1992 and 2003 in a series of 247 laparoscopic colectomies. Eleven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colovesical, four with colovaginal, and one with colocutaneous fistulas; all were caused by sigmoiditis. The procedure always consisted of celioscopic sigmoidectomy with stapled transanal suture and, when indicated, closure of the cystic or vaginal fistula ori-fice. RESULTS: Mean age was 60 (range, 39-78) years. Mean number of episodes of diverticulitis before operation was three (range, 1-5). Mean time between the last episode and operation was 46 (range, 2-250) weeks. In our first three years of experience, three cases (18.7 percent) were converted to laparotomy. Reasons for conversion were the necessity for intestinal resection, splenectomy, and a wound of the anterior rectum.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72 (range, 100-280) minutes. Mean hospital stay was 5.7 (range, 3-12) days. There was no mortality.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2 patients, 12.5 percent)-consisted of one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one splenectomy. Long-term follow-up revealed no recurrence of diverticulitis and one incisional hernia. CONCLUSIONS: In experienced hands, laparoscopic sigmoidectomymay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fistulized sigmoid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切除 憩室炎 腔镜 乙状结肠 结肠膀胱瘘 肠阴道瘘 切除 切口疝 住院天数 闭合术
下载PDF
急性并发性憩室病乙状结肠切除和一期吻合术的前瞻性研究
12
作者 曹国海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1年第6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结肠憩室 乙状结肠切除 吻合术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冗长症14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周典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0期88-88,91,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经验。方法:收治实施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1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经钡剂灌肠造影检查获得确诊,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乙...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经验。方法:收治实施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1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经钡剂灌肠造影检查获得确诊,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随防1~3年,疗效满意,无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乙状结肠冗长症 乙状结肠切除
下载PDF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20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正国 杨光 +1 位作者 潘冬 邵万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和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行Altemeier术治疗的20例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 目的:探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和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行Altemeier术治疗的20例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为30(20~40) ml,仅1例患者于术后第6天发生吻合口出血。随访11.3(3~30)月,均无脱垂复发。5例术前合并便秘患者术后Wexner便秘评分明显降低(P<0.01),症状改善。15例术前合并肛门失禁患者,7例术后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明显降低(P<0.01),症状改善;余8例患者评分无变化,症状未改善。结论 Altemeier术是治疗直肠脱垂患者的有效术式。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肛门功能
原文传递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1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衡 刘庆圣 +1 位作者 万伟萍 杨旭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观察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Ⅲ度直肠脱垂患者采用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 目的观察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Ⅲ度直肠脱垂患者采用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功能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一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痊愈11例,好转1例,治愈率91.66%。术中出血量50~120 mL,手术时间70~130 min,住院时间7~12 d。术后患者出现继发性出血0例、便秘2例、肛门疼痛4例、排便习惯改变3例。术后6月回访,12例患者Wexner失禁评分由术前(10.3±3.3)分降至术后(3.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静息压(ARP)及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分别由术前(2.00±0.56)kPa、(4.50±1.16)kPa升至术后(8.50±2.25)kPa、(18.60±2.50)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可显著改善肛门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肛门紧缩术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高龄病人乙状结肠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惠元 于礼 +2 位作者 王寿世 王智玉 于建志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高龄病人乙状结肠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40例乙状结肠切除术病人,年龄80~95岁,ASAII~III级,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腰硬联合穿刺,取L2~3一次注入蛛网膜下... 目的比较研究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高龄病人乙状结肠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40例乙状结肠切除术病人,年龄80~95岁,ASAII~III级,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腰硬联合穿刺,取L2~3一次注入蛛网膜下腔:A组左旋布比卡因3mg+芬太尼20μg,B组布比卡因3mg+芬太尼20μg,然后向上置入硬膜外导管4cm,2组术中均酌情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4~6ml,维持阻滞平面T8~T6以上。观察感觉、运动阻滞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当SBP低于90mmHg或下降原SBP30%以上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6mg。HR低于55次/min或下降原HR20%以上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mg。结果 40例麻醉皆满意,感觉阻滞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运动阻滞A组较B组略差。2组腰麻后SBP、DSP和HR无明显改变(P均>0.05)。A组1例、B组2例静脉注射了麻黄碱,B组1例静脉注射了阿托品。结论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高龄病人乙状结肠切除术中有满意的麻醉效果和稳定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较小剂量布比卡因更适合下腹部腰麻高龄病人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左旋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血液动力学 乙状结肠切除 高龄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治疗价值
17
作者 刁统伟 李承龙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确诊的58例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9,行开腹直肠前切... 目的探讨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确诊的58例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9,行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29,行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后肛管压力变化、Wexner便秘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其他临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肛管静息压为(51.22±5.35)mmHg、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04.71±8.33)mmHg,均优于对照组(40.94±4.19)mmHg、(87.06±7.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7、23.195,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exner便秘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可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 Ⅱ~Ⅲ度直肠脱垂
下载PDF
改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哲 张文俊 +1 位作者 王楠 殷克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年第3期35-37,共3页
为探讨改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我院14例应用改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环缩术)治疗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 为探讨改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我院14例应用改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环缩术)治疗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控便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h(1.2~2.3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5mL(55~2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6d(5~10d)。无术中误伤腹腔内器官、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及肛门狭窄发生。术后吻合口出血2例,均经再次手术缝合止血成功。1例患者出现肛周切口感染,经取出环缩缝合线后治愈。患者术后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随访6~54个月,无1例复发。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果表明,应用改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方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改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与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治疗直肠脱垂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肖志刚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比较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与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Delorme术)治疗直肠脱垂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直肠脱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比较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与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Delorme术)治疗直肠脱垂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直肠脱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ltemeier术组(n=15)和Delorme术组(n=14)。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内随访的复发率。结果 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达到一期愈合,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均顺利出院。两组手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ltemeier术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便秘3例、肛门疼痛2例,排便习惯改变5例;Delorme术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0例、便秘2例、肛门疼痛2例,排便习惯改变6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6~12个月,随访期内Altemeier术组无复发,Delorme术组1例复发。结论两种术式治疗直肠脱垂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Delorme术治疗失败者,可再行Altemeier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冗长症8例
20
作者 张德枫 赵顺 +3 位作者 赵乐平 朱怀宇 刘帅 王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4年第8期15-16,共2页
观察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与近期效果,应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地为8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实施了乙状结肠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显示: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安全可靠,技术可行... 观察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与近期效果,应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地为8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实施了乙状结肠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显示: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安全可靠,技术可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切除 乙状结肠冗长症 治疗 腹腔镜技术 并发症 近期效果 术后恢复 观察 显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